黄念祖:至心精进 第五卷

2024-04-06 08:21 居士人物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至心精进 第五卷

黄念祖老居士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法藏说完了上偈之后,就向世自在王禀白说: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现在我是在行菩萨道,还是在菩萨的地位,可是我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发了成佛如佛的心。我要取愿作佛。悉令如佛。

我愿自己成佛,而且让一切众生都同佛一样。愿佛为我广宣经法。因要广度无量众生,就要具备消除众生种种身心疾苦的能力,所以请佛大开方便给我广说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我一定会信受遵奉,如法修行。如法很重要,修得不如法,就称为盲修瞎练,不但没有好处,反有坏处,所以必需行解相资,先要有正见。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勤是劳。苦,忧的意思。所以勤苦就是劳苦、忧苦、苦苦(苦中极苦)的意思。法藏菩萨说出请佛广宣经法的目的,是为了拔掉众生极苦的生死根本。众生不明本来是佛,枉受轮回,沉溺在生死苦海之中,没有出离的日子。今愿彻底救度,就是拔掉他们的生死根本――无明爱欲。破除了众生的妄想执著,恢复了众生的本明,所以速成无上正等正觉。为了无量众生脱离生死,速成正觉,所以我愿望,当我成佛的时候,自己的智慧光明(正报)、所居国土(依报)、我的教授(教化)、名字(佛号),都是闻名十方。法藏菩萨首先提出智慧,因为以下的光明、国土、教授、名字,都是智慧所生。其次是光明,《观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礼赞》说: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为了众生无边,所以要光明无边;为了众生得道无边,所以要光中具德无边。国土是众生来生之处,首先要众生都知了这样一个胜妙国土,并且这是奇特突出超越十方,大家才愿来。更重要的这个国土给予众生的真实之利最多,最大,最彻底,这就须自己的教授名字都胜其他佛国。教授是教导与传授经法义理的意思,也就是宏化、教化(这样的善知识叫做教授善知识)。极乐国中凡夫往生都在此生之中,位齐补处,同于兜率内院里面的弥勒大士,正因殊胜教化之力。凡夫能够往生,往生就登补处,主要只凭一句名号的功德,万类众生但能信愿持名,没有不能往生的。为了众生能持名,所以愿求自己名闻十方。并愿生到自己国土的诸天人民及蜎蠕类(天趣的人很高;蜎蠕,小飞虫、小爬虫之类的众生很下等,这代表一切众生),这样的众生之类,生到我国都作为菩萨。这就证明,极乐世界是一乘大法,所有人民都行菩萨道,都是菩萨,都决定成佛。正如《法华》所示:没有羊车、鹿车、牛车,人人所乘纯一是大白牛车。正如本经,往生之后,个个是菩萨,个个成佛,纯真的一乘法。法藏菩萨末后说:我立了这样的愿,要胜过无数诸佛国,能够满愿吗?这个地方切须仔细想,要胜过无数诸佛国,千万不可看作:法藏菩萨想要盖过余佛,超越一切。若起这样的心,他就绝对不能成佛了,那只能成为阿修罗王。阿修罗的特点就是逞能好胜,不允许任何人强过他;要是强过他,他就要破坏。法藏菩萨不是这种心,要超过其余一切,而是要使众生得到别的佛国所得不到的殊胜方便、利益安乐。是想给众生,不是自己想要,要地位、要名闻、要什么什么。是想给一切的众生,希望他们所得到的好处要大于别的佛国,所以这个才称为大愿之王。这件事太重要了,又没有先例,所以向世间自在王请求开示。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世间自在王佛就对法藏菩萨开示经义说:譬如大海非常深广,一个人用斗来量大海,一斗一斗地把海水取走,经历了多劫的时间,尚且可以让海露底。若有人坚定志愿,至心求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老是精进,没有中止,这就决定可圆满本愿。经文会当克果,会是必然的意思,克是得,果指愿望的圆满。底下佛继续说:汝自思维。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你自己深入想想啊,修什么方便的道法,才能成就佛刹的种种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经文就是说,怎么样契合本愿,如法修行,你自己应当知道。愿得的清净佛国,你应当自己去摄取。

世间自在王佛首先肯定了,志心求道,何愿不得!对于怎样来满愿,一连串指出汝自思维、汝自当知、汝应自摄。一口气连下了三个自字,真是其妙绝伦。三个自字很可让我们深思,这就跟《法华》大众三度请佛演说实法,世尊都回答: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三次止止同此处的三个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不须说,就因为妙难思。这法本不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唯当默契、自知。所以《法华》的止止同样是指出这个自字。所以这三个自,我们可从禅宗公案来体会。六祖答话就说密在汝边。密,密在你那一边。如来密藏是在你那一边,就是说在问话者那一边,就是你有全部如来密藏还来问我作什么?也是直指问话者的自己。还有古时禅人答问,说:汝自会取好,我不如汝。这都是最好的开示。更直显的,如即汝是佛(你就是佛)、清潭对面(人问:什么是佛?答:清潭对面的是佛。清潭对面不正是自己嘛)。临济说听法的人是佛。世自在王如来一连摆出三个自字,正跟禅宗一致。《会疏》对于三个自字有三个解释。第三是凡于净土,有报有化。法报高妙,非菩萨之分。唯应自分,宜摄取之也。故云汝当自知。这是说净土中报土、化土。报身佛的实报庄严土,是报土。化身佛居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化土。还有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如来有两种报身,⑴自受用身,⑵他受用身。菩萨只能见他受用身,所以自受用身所居的报土也和法身土一样非常高妙,不是菩萨所能见、能知、能测的事,因此唯有以自分来摄取,也就是说,唯有自己的本分来摄取。自己的本分,正是自性、佛性、真如、实相和法身。常寂光土是法身境界,非菩萨之分,必须要超过这个有修持有次第的分际,超过这一切,那只是自分。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法藏菩萨答佛的开示,禀白说:佛所说的义理太广大、太高深呀,不是我的境界。境,是指心所游履攀缘的地方。它不是脚所行履经过的地方,是你心所能达到的地方。你心之所游,心之所缘,所以叫作境。例如眼所见的色,若看见颜色,这个颜色就是眼识所游履之处,就称为色境。法是意识游履的地方,称为法境。界,前已解释。所以境界是指心所能行到的、意所能攀缘的处所,以及自己修持所得到的结果。非我境界,表示这不是我的水平,不是我心所能达到的、我心所能想到的。我理解不到这个境界,这不是我的境界。

世自在王佛连拈三个自字,教导行人尊自己本有的灵性,教中叫作内重己灵。法藏菩萨说非我境界,仍请佛开示,这是外慕诸圣。这也是净土宗特有的家风,叫作他力法门。外圣正是他佛,末法凡夫只要能信有世界名曰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就可以往生。这全仗弥陀一乘大誓愿与六字洪名的无边功德的加持力,这就是他力。他力法门也叫果教派,是从佛果上开始修持的,所念这句佛号是佛历劫精修、万德圆满的果实。现在我们念佛号是从佛的果实开始,譬如馒头,须经过农业、商业与厨师长时多种劳动,方才有熟的馒头,我们现在的任务只是吃,吃就享受佛万德成就的果实。所以净宗是易行道,是方便里面的究竟方便。以上内有己灵,外有诸圣,有自有他,有内有外,这正表自他宛然。但我们应在差别中了达无差别,先师夏莲居《直念去》偈: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到这时己灵与外圣、能念同所念,都是弥陀,自然能所两忘,自他不二。

唯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我只是盼望如来呀,他就请求了,应供正遍知(用这两个佛号,代表佛的十号)呀,请给我广泛显示诸佛无量妙刹,让我知道诸佛无量无边的刹土,是什么殊胜情况。若我得闻如是等法,了解一切佛刹的殊胜和差别,我必定努力修习,使我的佛刹超过一切,圆满自己的本愿。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高是崇高、高超,指持戒、禅定超过世间。明是明哲、明智,指智慧明朗,照了诸法。志愿深广,所发的志愿深远广大。远至未来没有穷尽,普摄一切没有遗漏,所以叫做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世自在王佛就宣说了二百一十亿佛国。为什么二百一十亿呢?这有两个解释:㈠《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佛刹莲华世界海有二十重,每一重有二百一十微尘数的佛国。本经也是二百一十亿,正好相合。看来是用二百一十亿代表二百一十微尘数,也就代表无量的佛国。㈡《大智度论》讲:佛导法藏比丘遍至十方。佛把他导引到十方,显示种种的佛国,令法藏从中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他所愿成的国土。可见佛所显示是十方种种佛刹。根据以上两种意见(⑴二百一十亿暗括无量,⑵佛导法藏遍至十方),所以二百一十亿是指十方无量佛刹,因此法藏比丘所摄佛国能胜过一切佛土。世自在王佛宣说种种国土功德严净(庄严清净)、广大圆满(圆是圆明、圆融,满是具足,所以圆满就是《华严》的圆明具德)的无边的妙相,为了满足法藏菩萨的心愿,就全部都显示与宣说了。说法的时间,经过千亿岁。时间长短,本无定格。现在人寿不到百岁,弥勒下生时,人寿八十万岁。

至于所显佛土其中有没有秽土,过去有争论。但根据净影大师对本经经文的分析,以及《悲华经》的经文,所示佛国其中应该包括秽土。本经法藏比丘于见土闻法后,就思考所见佛国的天人善恶。国土粗妙。若是人恶国粗,那就是秽土呀。还有《悲华经》说:所现佛国,或有世界严净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灾。可见当日所示诸佛国中,包括秽土。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眼睛看见叫做睹,以智慧来见叫做见。两个字都有,那就是眼也见了,心也见了,也就是智慧的见,象《唯识论》所说见分,是推求照察的意思。见了心里头都通达,就是所谓心明了。法藏比丘还是因地之中,但由于世自在如来的威神加被之力,所以能同佛的天眼一样,十方国土都在一时之内完全目睹心明了。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起发就是发起。殊胜就是超出其他,绝妙希有。无上,没有比这个更上更高。所愿成就的佛刹,国土庄严,人民受乐,他的光明、寿量、名号功德等等都是无上,超过其他佛国。

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对于他所看到的一切世界中天人的善与恶,以及国土的粗与妙,他都彻底思维,求其究竟。至于善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标准很不一样。例如饮酒,世人看作风雅,佛法就定为重戒。在佛法中也因行人水平不一,而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净影》判为三种:㈠顺益为善,违损为恶。这个相同于《唯识论》,是用顺益与违损来判定善恶。所行对于现在与未来相顺有益就是善;相反,对于现在与将来相违有害就是恶。㈡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理是无相空性,比方你要布施,若能不住于相,施者、受者同所施的东西,都体空无物,这叫三轮体空,这是顺理的无相的行动,这就是善。你如果有所著:我做了功德,把钱布施给他了。这是违理的有相行动,这就是恶。所以这就比㈠深刻了,超出人们一般想法:布施给他钱,做了好事总是善。殊不知你有所著,觉得做了好事,不能离相,这个就是恶。所以这么来看的话,那么就是只有佛菩萨,下至阿罗汉,所修的法才是善法。人天众生所谓的善法,没有离相,都叫做恶。㈢体顺为善,体违为恶。体是实际理体,也就是真如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等。顺于理体的,才是善;跟理体相违,都是恶。这正同于《菩萨璎络经》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顺第一义谛起名善,背第一义谛起为恶。心起一念,所住之缘只是自体,任运施为都合理体就是善。所以凡夫二乘以至菩萨,一切有所住缘未能顺理的修,都叫做恶。法藏菩萨对于所见的二百一十亿佛国的善妙与粗恶,一一思考比较,对它们的因果得失,深入思维,达于究竟。究竟用俗话说,就是彻底里面的彻底,是对于这些法的本源深入追究,穷尽根源。这个本源就是经中所说的这个真实之际,也就是《往生论》里头说的一法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法藏菩萨的思维达到了究竟,所以称为思维究竟。

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一其心,浅近地说,就是把自己专一起来,集中到一处。从所见的诸佛国里,挑选自己所欲,即自己所须所求,也正是度生所须所求。所挑选的,都是能使众生普得最极真实之利的地方,这样形成大愿。经文是结得大愿。进一步来说,一其心就是一心。心无异念叫做一心。《教行信证文类》说: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心无异念是指自心专一没有杂念,信心无二表信心纯一,都是事上的一心;若能契入实相便是理一心。所以说一心即是真如。法藏菩萨的一心是事理兼备,所以成为清净报土的真因。本经第八品法藏菩萨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是从法藏本心流出西方极乐净土,正显一心是清净报土的真因。

精勤求索。精是精进,勤是勤苦,求是愿求,索是索取。法藏菩萨为了圆满大愿,他勇猛精进,勤劳辛苦,一心愿求成就大愿,对于形成之愿就恭慎保持。恭是恭敬,慎是慎重。保持与禅宗的保任同一个保字,这也实是同一意思。宗门悟后还要保任。保是心心不异谓之保(任是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这个心和这个心一念一念之间没有两样,没有两样就是彼此相如,念念都相如。所以如如不动,不是这个心一点不动,是堆死灰,而是随便你是动是静,想这个,想那个,种种动作施为,都与实相不相违背。持是行持、奉持。所以恭慎保持,就是恭敬慎重,一心专注,念念不异,自然奉持。

修习功德。满足五劫。古德有争论:有人认为是发愿之后,修行的时间用了五劫;有人认为这仍是发愿的时间。根据《宋译》住一静所,独坐思维,修习功德,庄严佛刹,发大誓愿,经于五劫,所以在五劫中既在思维,又在修习,正同于嘉祥师所说,这五劫是修行、发愿时也。法藏菩萨经五劫长时,于二十一俱胝(即二百一十亿,俱胝即千万)佛土中种种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于是舍其粗恶,广选善妙,结成心愿。愿中的佛国超过于彼,彼就是二百一十亿佛土。此时愿中的佛国譬如建筑中的蓝图,但从蓝图已可看出佛国殊胜独妙,超越十方。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法藏菩萨在完成了摄取佛国的具体大愿之后,他又去参见世间自在王如来。稽首礼足,稽首是顶礼,头要碰地或拜垫(反之就不恭敬,叫做我慢礼);礼足是用自己的头部承接佛足。然后绕佛三周站立合掌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发愿要超胜一切佛土,是自己从真实之际的开化,唯愿一切众生得真实之利,迅速同证大觉。所愿所行,都是真实智慧的流现,故所行清净,现在此行已经成就。佛言善哉(是赞叹之词)。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法华》要开权显实,也同样用了今正是时。为了让十方九界一切众生,都入弥陀一乘大愿之海,一切含灵都能依此妙法来得度脱,这样一件大事,现在因缘成熟,你现在说正是时候。你应该全部都说出来,普令大众全都欢喜,也令大众听了之后,得到殊胜的法益,所以经文说得大善利。大众指当时会上以及未来的一切凡夫、二乘与菩萨,当前我等凡夫自然包括在内。让大众听到得大欢喜,也能够对于佛刹修习摄取,这样的话,都可以满足无量大愿。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说: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即一切志愿悉满足,故云满足无量大愿。大师是说,种种行愿,广大如海,虽然无量无数,可是只要满足往生极乐净土这一愿,一切其它的志愿,全部得到满足。这一开示超情离见,纯粹是华严境界,和盘托出了诸佛的心髓。末世修行人,在当前亿万人修道,罕一得道的形式下,但能信奉满足往生净土的一愿,就投入弥陀一乘大誓愿海,就同弥陀同体,一切大愿都得圆满。方便直截,不可思议。昙鸾大师的希有开示,应与以下妙句同参:善导大师的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蕅益大师的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华严普贤行愿品》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以及本经释尊赞叹阿难说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这都是画龙点睛的无上开示,都是教眼,都是释尊一代时教、十方诸佛无上大法的心中心。若能染入心神,决定立脱生死,直趋究竟。

更新于:7个月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