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束缚

2024-06-21 08:55 佛学文库

◎ 了 凡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收入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好,吃喝穿用都不愁了,为什么反倒没有了过苦日子时候的生活滋味了呢?其实,这种心态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个人都对自我太执著了,也..

了 凡

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收入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好,吃喝穿用都不愁了,为什么反倒没有了过苦日子时候的生活滋味了呢?

其实,这种心态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个人都对自我太执著了,也就是欲望太多了,总是抱着既得的东西不想放下。

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常常感觉不出生活变得更好了。我们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包围着,变得浮躁和势利,再加上攀比抵消了很多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逐渐地,不满足感反倒是越来越重了。

佛说:贪念是一切罪恶之源。

有些人越是富有,贪婪的欲望就越大。一般情况下,欲望能让人忘记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格。每个人,不论男女,都有这样的共同需求:年纪越大越想用饰物来装饰自己,物质生活越丰富,越迫切地想通过地位、声望、财富和权力来得到世人的认同。

欲望是无止境的,滚滚红尘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太多的需求,面对着太多的诱惑。然而,在我们满足欲望的同时,常常会迷失了自我,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财富和地位就是自己的一切。可是,当所有的一切都失去时,我们的精神就会无比惆怅,无所依靠。

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拥有幸福和快乐的事,只是人们将自己束缚了。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他们不愿意去背这样沉重的包袱。生活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关键看你如何对待生活。你要是和生活过不去,那么生活也就跟你较劲儿;你要是善待生活,善待自己,那么生活就会还你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生。

禅语说: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财物、诱惑也有分量,如果不知节制,什么都想抓在手中,早晚会被累死。该放就放,集中精力选择最重要的,才是明智之举。

人生的哲理在于简单。欲望太多太重,会让负重的人因此陷入人生的陷阱中。人有七情,也有六欲,这本属正常,也是作为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是七情六欲不能太重,否则会被欲望的包袱拖累。

人生在世是没有绝对的快乐的,苦乐因人而异,有时是乐去苦来,乐久变苦,乐是苦因,所以不要盲目地追求快乐,以免乐极生悲。

有一个人成天感觉生活繁重,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因为相信禅理,于是去拜访一位禅师,寻求帮助。

禅师听完他自述的情况,没说什么,叫小徒弟拿来一个背篓,叫那人背在身上,指着禅房外的一条砂石小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拾一块石头放在背篓里。那人遵照禅师所说的去做了。

此时,禅师则快步走到了路的另一头。

过了一会,那人也走到了小路的尽头,禅师问他有什么感觉。

那人说:感觉越来越重。

这就是你感觉生活越来越重的原因。禅师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背着一个空篓子,他们每走一步人生路,都会把一样东西放进自己的背篓,日积月累,就会感觉越来越重了。

禅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些压力吗?

禅师说:有,你现在原路返回,把你刚才捡到的石头再一块块扔回路边,看看是不是不一样了。

那人听完,终于明白了。

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无穷欲望,很可能会毁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身体。欲望太多即成妄想。

妄想使得我们生活在自己意识构造的世界中,无法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妄想使我们在人生旅途上疲于奔命,却从来不曾有时间停住脚步想一想-奋斗对我有什么意义,我到底需要多少。

妄想导致人生的各种过患,因此,佛教中告诉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如何远离呢?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常用的方法是静下心来,但大多数人却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妄想总是不能灭绝,越是克制,似乎它越来劲,心还是很难静下来,因而为此苦恼不已。

怎么办呢?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制作各式各样成衣的商人,因为经济不景气生意日渐低迷,商人为此终日郁郁寡欢愁眉不展,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细心的妻子对丈夫的郁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不忍丈夫被烦恼折磨,为此找了一位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是不是失眠了。

成衣商人说:是呀,真叫人痛苦不堪。

心理医生开导他说:别急,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数绵羊吧!成衣商人道谢后离去。

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出现在心理医生的诊室里。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更加颓丧了,心理医生复诊时非常吃惊地说:你是照我的话去做的吗?

成衣商人委屈地回答说:当然是呀!还数到三万多头呢!

心理医生又问:数了这么多,难道还没有一点睡意?

成衣商人答:本来是困极了,但一想到三万多头绵羊有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

心理医生于是说: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

成衣商人叹了口气说:但头疼的问题又来了,这三万头羊的羊毛所制成的毛衣,现在要去哪儿找买主呀?一想到这儿,急得我就又睡不着了!

佛家让我们杜绝妄想,并不是让我们消除内心的一切梦想和渴望。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美好光明的期冀,是推动我们人类世界前行的动力,比如佛教徒的解脱成佛,就是第一大梦想-能够成为普度众生的觉者,这个梦想恐怕是最崇高的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教禁绝的是个人的一己私欲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倡导的是为众生奉献的伟大理想。

摘自《不贪心》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