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时要懂得扭转烦恼

2024-03-02 08:33 佛学文库

◎ 宗 性改变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就是中随烦恼。意思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大不小,处于中间。这种情绪只有两种:无惭、无愧。我们常把惭、愧当做一个词,说某个人不知惭愧。什么叫惭、愧?在佛法里,..

宗 性

改变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

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就是中随烦恼。意思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大不小,处于中间。这种情绪只有两种:无惭、无愧。

我们常把惭、愧当做一个词,说某个人不知惭愧。什么叫惭、愧?在佛法里,这是两个概念。惭是惭,愧是愧。与惭、愧相对的,是无惭、无愧。

作为两个不同的慨念,惭是干了坏事,害怕社会舆论的指责;愧是干了坏事,害怕自己内心痛苦。而无惭,就是干了坏事不怕社会舆论的指责。被讥笑、被讽刺都不畏惧了;无愧,是内心丧失了良知和自我觉醒。因此,前者是对社会舆论而言,后者是对自己的内心而言。

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中,人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的事,还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当你想干坏事的时候,心里就会警觉:我不能干,干了人家会说我的不好。所以,由于害怕别人指责而不敢干坏事。

今天的人干了坏事,有几个存有廉耻之心?有几个存有惭愧之心?甚至还有人觉得,干了坏事没有被发现很有本事。如果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这种地步,道德的底线也快要崩溃了。

一旦无惭、无愧的风气盛行起来,很多时候靠法律也解决不了问题。法律只能给干了坏事的人以惩罚;只有良知,才能保证人的内心没有干坏事的想法,从源头上遏制住。所以,我们的内心要存有惭愧心。当你干了坏事的时候,要想到会被全社会讥笑,要想到内心会不安。

我常常讲,如果这个世间发生了地震,房子垮了可以修,衣服破了可以补,锅碗瓢盆坏了可以重新买,可人的良知坏了,就很难有救了。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守望生命最后的绿洲--良知。用什么来守望呢?用惭愧心。不但我们自己要守望,还要努力地耕耘,让所有人都在我们的带动下,能够守住全人类的这片生命绿洲。

扭转惰性的不良情绪

大随烦恼是有惰性的不良情绪,需要扭转它。它是相对前面的中随烦恼和小随烦恼而言的。小随烦恼容易被发现,中随烦恼要通过思考才能觉察,而大随烦恼隐蔽得更深。这类不良情绪有八种--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不信

今天的人有没有信仰?信什么?我曾经说过,今天社会最流行的信仰,就是信钱。你说他没有信仰,他又什么都信,但就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信仰。像这样的信仰失落,很容易使人堕落。

在坐的诸位,可能有的有信仰,有的还没有。我所讲的这个信仰是广义的,不见得一定是宗教信仰。所以,在八种大随烦恼中,第一个就是丧失信仰--不信,它是带有惰性的不良情绪。

懈怠

懈怠,修行人最怕的就是这种情绪。跟他说:你要好好修行!他回答:等我老了再说!好像修行都是老人的事。又说:你今天用点功嘛!他还不耐烦:明天再说!你看,总是被惰性的力量牵着走。

放逸

放逸,就是懒散,不求进取。也就是平常讲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状态。

昏沉

昏沉,就是人处于昏暗、迷糊、不清楚的心理状态。看看大街上,凡是两只眼睛半睁半不睁的,一定属于这种状态。很多人背个包,提个水杯,在公园里转悠。你问他:你在干嘛呀?他回答:随便走。又问他:然后又去哪儿?他说:没想好。这就属于昏沉的状态。内心极度昏暗,没有目标、没有智慧。因此,你们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能产生这种没有目标的状态。

掉举

掉举,就是一心多境。什么意思呢?人在这里,心已经跑了。一会儿想北京、上海,一会儿想法国、巴黎。这就是掉举,心不停地跑。这种情绪多不多?太多了。

 失念

失念,就是失去正念的意思。

不正知

不正知,就是不能认识一切现象的真实情况。

散乱

最后一个是散乱,就是一境多心。你心里想一个东西,一会儿觉得是对的,一会又觉得错了;一会儿觉得是这样,一会儿又觉得是那样。

前面的八种情绪都属于大随烦恼,它们隐藏得很深,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佛法讲,这几种烦恼的特征带有堕落的性质,是需要扭转的。修行就是要止滑,别让自己堕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们管理起来,扭转过来。

摘自《宗性法师开示》

更新于:8个月前
3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