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才能心安

2024-08-04 08:23 佛学文库

林清玄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 演讲,谈谈老和尚的生平与修行。广钦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有甚深的禅定,终 生倡导念佛法门,可以说是禅净双修的典范 。他的 神异事迹很多,例如在深山坐禅、降伏猛..

林清玄

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 演讲,谈谈老和尚的生平与修行。

广钦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有甚深的禅定,终 生倡导念佛法门,可以说是禅净双修的典范 。他的 神异事迹很多,例如在深山坐禅、降伏猛虎、大蛇皈 依,在泉州就是有名的伏虎和尚 。例如他曾进入禅 定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呼吸与脉搏完全停、止,经弘 一法师三弹指,才从定境中出来,使弘一法师赞叹 说:这么深的禅定,古今少有。

又例如,他在三十六岁时,因睡晚了延误打板 时间,深自忏悔,从此立志不倒单,长坐不卧,终生 不睡床长达六十年,临终也是坐化圆寂 。再例如, 他七岁开始素食,由于在山中修行之故,从五十岁 后只吃水果,不再火自,在台湾被尊称为水果师。

又例如,除雨天之外,夜间喜欢在草地林间静 坐,凡是他静坐之处丈内方圆,露水不湿,也无蚊 虫,被目为神异。

这些修行事迹,广钦老和尚的弟子和一般佛子 都口耳相传,知之甚详 。但是广钦老和尚最令我感 动的,是他常教人老实念佛,一天无事,可以老老 实实念佛,那是最幸福的事了。这是经历过千难万 磨的苦行之后,真正的慈悲,因为要像他那样悟道 太艰难了,念佛是最简单可靠的。

在广钦老和尚的教化中,我觉得最受用的是他 常讲无心、随缘、破我执。

他说:怎样才能心安? 就是要无心。西方在 哪里? 在自己的心中,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 方。善知识在哪里? 在心。修行不能执著,执著 即生烦恼。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是功夫。

平常即对任何事无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 一到,就要继续轮回了。

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是 修苦行。

无色相之心,才是学佛。

广钦老和尚不识字,所以他的教言全是自己生 命的体验,他的世寿有九十五岁,但一生平淡、自 然、随缘、无挂碍,应该得力于他的无心吧!

甚至在他圆寂的时候,遗言也是无来无去无 代志(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事情),每想到广老的 这句话,就仿佛看见了鸟飞于空中、云无心出岫、风 自由自在。

老和尚很少提到经典,但他说:经典就是路 径,所以看经才知道修行的路是怎么走。又说: 《心经》里,自在两个字最重要。

广钦老和尚生前,很少讲经、很少做法会,也很 少赶经忏,他总是坐在一张旧藤椅上,像一座山,让 景仰的人朝圣 。因为他,土城的荒山成为圣地、六 龟的僻野成为宝殿;因为他,使盛唐禅师的气象,在 台湾灵光一闪。

如今,青山依旧在,广钦老和尚不在了,不,他 是化成许多虚空的山,存在无数人的心里,只要一想到他那庄严的坐姿、慈悲的脸容,心里就安静了。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广钦老和尚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 们最大的无明习气 。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 与你又何干? 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 人的过失。

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 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 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 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 。这样,不论事 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 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 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 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好、坏是 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 身也是半斤八两。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强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听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我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抱着愿意吃苦的心态,愿意忍一切辱,吃一切亏,不畏艰苦, 则照样会进步 。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 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 。我这 里没有什么可学的 。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 。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 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 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 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 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 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 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 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 。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 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 。否则,批判别人, 自己岂不也与他人同一类?

只有那些不开化、不明理的人,才会把不实在、 没有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

妄想多的人,须要做一些杂务事,将念头有个寄托,否则妄念纷飞,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 根利的人,可以静静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 念佛,会渐渐地不觉得在工作,而且自然会生起平 等心。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 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 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 着 。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 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澹泊一切、不 去攀缘 。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那里,韦陀菩 萨自然拥护你到那里 。要尽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 加福慧,否则一辈子不能了脱。

如果生死已经了脱,能弘法利生,到那时候,虽 然我们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会跟着而来。

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心修得清净,那么临终时, 这个心便投入莲花,由西方莲池自然化生,而不是经由父母精血而来的秽体 。如果由父母体生的还 是有生死轮回。

虽然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但是如果念佛,心净则国土净,心清净无烦恼、无妄想,则也是净 土。此是娑婆净土,心即是西方。

出家人一样仍需要地理,但是要看道行,道行 如果有修到那里,就能感化,则地理、人理、天理,都 包含在修行中,所以说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么? 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 本 。照这样去做,到那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就有 德行,不但人见生欢喜,也可感化人。

修行是要到那里都一样,都能自在,修行就是要修这些。

照师父的话修行,边做事边念佛,去除我执和 法执,智慧才会开,智慧是无色相的,抓也抓不到, 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动,就知道如 何去处理,这才是智慧。

经藏在哪里? 经藏在我们的心中 。但这要开智慧才有办法,智慧不开,看经书是迷迷煳煳的。 若智慧开,则看经书会觉得很熟,而且又会领悟出 一些真理来。

打法器、唱诵梵呗,这些都是自然会的,不是刻 意去学的,智慧开了自然而然就会了。

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等八苦,如果有愿力 修苦行,以后会有小神通,什么事到那里都知道,自 己会有所觉,自己就有主。

现在承天寺,来的人什么样子都有,但闹中取静,才是真修行 。有的人还跑去大马路旁修行,甚 至车子开过去,他也没有感觉。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内心自然生法喜,不要因外面环境好而欢喜,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 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没有怎么样。

凡事不是光用嘴巴说,或是去分别的,而是自 己开智慧体会出来的。

不要祈望施主送东西来,不要依靠施主,只要 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龙八部都会拥护我们。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 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为难 。较早的人善 根较好,但很少出家 。现说释儒道三教,佛教是 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礼义忠孝,道教虽然也有道, 但没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脱,最后仍要归净土才 能了生死 。我们佛教也应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过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 每一样都能舍,才能修到行,每一样愈简单愈 好,以方便不起烦恼,心才愈坚,妄想才少,所以 说要粗衣淡饭。

我们出家人,不要有贪念,才能除烦恼、去贪 嗔痴,不要和在家人一样,吃要吃好,睡要睡好, 出家修行谦说贫僧,就是每一样要愈简单,才 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则贪念还存在,没有除 去,而他也说他在修行 。妄想是从贪念生出来的。

再说舍身,舍身是什么? 就是粗衣淡饭,穿是 三件衣,没有说要穿好的,每一样舍离,每一样都不能和社会相比,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会人相 比,就又有爱别离苦。

儒道二教,都还没有解脱,我们佛教来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说还要去念书,读书哪里有谈到要粗衣淡饭?

受戒学佛、祖师的行愿,又有经书让我们看, 看有没有一条了生死的路,世俗的书我们都在未出家前读过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轮回之苦。

父母生了我们,我们才有知,父母未生我们之 前,我们在哪里? 现在我们会不会了解死到哪里去? 现在来出家,就是要找条出生死的路,不要再来轮回 。所以说如果要了生死,就淡泊诸欲望, 学戒才不会乱做,才有规矩,认真做,不放逸 。我们谈苦行,苦行是我们的祖师普贤、观音、文殊、地 藏这些大菩萨的行愿,今天就照这些大菩萨的行愿来修行。

更新于:1个月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