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的心法

2024-08-07 08:28 佛学文库

不焦虑的心法南怀瑾心法一: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老子教我们了解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什么才是福气。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今天天..

不焦虑的心法

南怀瑾

心法一: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

老子教我们了解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什么才是福气。

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

今天天气很热,一杯冰淇淋下肚,凉面半碗,然后坐在树荫底下,把上身衣服脱光了,一把扇子摇两下,好舒服!那个时候比冷气、电风扇什么的都痛快。那是人生知足的享受,所以要把握现实。现实的享受就是真享受,如果坐在这里,脑子什么都不想,人很清醒,既无欢喜也无痛苦,就是定境最舒服的享受。

不知足,是说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停止,不会满足,所以永远在烦恼痛苦中。知止不殆,人生在恰到好处时,要晓得刹车止步,如果不刹车止步,车子滚下坡,整个完了。人生的历程就是这样,要在恰到好处时知止。

所以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这句话意味无穷,所以知止才不会有危险。这是告诉我们知止、知足的重要,也不要被虚名所骗,更不要被情感得失蒙骗自己,这样才可以长久。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

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难下定义。中国儒道两家的观念看来,什么是幸福?知足常乐就是。

人能安于现实就是幸福的,但是人类的心理,不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幼,通通是不安于现实的,这是人的通病,所以通通没有幸福。

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在禅宗讲的,当下即是,就在现在这一刹那。

你现在有张椅子坐,手中有本《维摩诘经》,不管它是二是不二,就把心一放,哪管你是讲佛经也好,歌星唱歌也好,安于现实马上就舒服了,这一下就是福,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不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古人有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岁,不是忧愁就是病痛。这个人生未免太惨了。通常人的寿命是六七十岁,但计算一下:十五岁以前不懂事,不能算;最后的十五年,老朽不堪,眼看不见,耳听不见,也不能算;中间三四十年,一半在睡觉,又不能算。余下来的日子不过十五年左右,这十五年中,三餐吃饭、大小便又花去许多时间,真正不过活了几年而已。这几年如果真正快乐还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么在人生哲学上,这笔账算下来,人活着等于零,够悲惨的!如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简直活不下去。

尤其像孔子,看得见的,忧国、忧家、忧天下;看不见的,还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既要忧,还要管,如果这样算起来,孔子这一生痛苦得很,实在受不了。

果真如此,所谓圣人者,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已。慢着!我们且看下面说到他如何面对这种忧患一生的平日生活情况。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这里燕居的燕与晏相通,在文学上也叫平居,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这里说: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申申如也,很舒展,不是皱起眉头一天到晚在忧愁。他修养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夭夭如也,而且活泼愉快。

所以,尽管忧国忧民,他还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泼的心情,能够自己挺拔于尘俗之中,是多么的可爱。但是他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为天下苍生。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心法二:无论欢乐与痛苦,一切都会过去的

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有四个字,就是乐天知命。

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故不忧,没有什么烦恼了。

所谓学易者无忧,因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霉都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得意也是。每个阶段都会变去的,因为天下事没有不变的道理。

等于一个卦,到了某一个阶段,它就变成另外的样子。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楼就有某一层的境界,它非变不可。因为,知道一切万事万物非变不可的道理,便能随遇而安,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

(《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佛学对于本性,比方作大海。我们现在的思想--包括了感觉、知觉,是海面上的浪头。一个浪头、一个浪头过去了,不会永恒存在的。

我们从这里看人类的思想、感情,无论如何会变去的。

譬如说张三发了脾气,就让他去发,发过了他就不发了。就是这个浪头打过去了。

佛学在这一方面就告诉人们,这是空的。宇宙间一切现象,包括了人类心理上生命的现象,一切都会过去的,没有一个停留着。这在佛学上有个名词叫无常。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是千古的名句,因为他学佛,懂了这个道理。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

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的。

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需要再研究《金刚经》了。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心法三:得意、痛苦、烦恼,统统丢出去,你就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我们的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将来你出去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我看你前途很辛苦,责任很大,这个心只有这样大,什么事情不要装进来,痛苦也好,烦恼也好,得意不要向里头装。

我们心脏,拳头那么大,装不了多少东西的,什么东西,痛苦、烦恼、得意,统统丢出去,都丢出去,都丢,什么不准装进来,统统丢掉,你就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南禅七日》东方出版社)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这一句话。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

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

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都睡不着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做不到无所住,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啦

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任何事情一做便休,无所住。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这个叫修行。

你心理的行为随时做到无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丢开了,这是我们普通的话,都丢掉了。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得,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

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更新于:1个月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