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白塔

2024-09-12 08:19 佛学文库

◎ 张建成 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整个寺院的主要标志,其他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它。大白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简称其为舍利塔,习惯性称为五台山白塔。 这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

张建成

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整个寺院的主要标志,其他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它。大白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简称其为舍利塔,习惯性称为五台山白塔。

这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当做五台山的标志。

据《清凉山志》记载,大白塔在汉明帝以前就已经存在。佛教有一传言,486年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尸骨炼就成8.4万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8.4万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我国有19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

相传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鹭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应该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

1302年,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并完善了大白塔,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大白塔位于殿阁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壮山河、一览五台的气概。

大白塔外形为藏式,高50米,塔基为正方形。建塔时,砖缝全部用米浆、石灰搅拌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钻入云天,白塔形如藻瓶,塔利、露盘、宝珠等都是用铜铸成的精致装饰品。

白塔上,风磨铜宝瓶系以垂带,悬以铜铃,风吹铃动,252个铜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回荡在五台山上空。白塔下层建有3间塔殿,内有三大士铜像,有瓷质济公和尚塑像和木雕刘海戏金蟾像等。

白塔东面还有一座小塔,取名为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

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的佛足足印长1.6尺,宽6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10个足趾有华纹字。

据下部碑文的解释来看,释迦牟尼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他的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

唐玄奘西行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到了明代,寺僧又按图刻石,并供养在大白塔下。周围还立有其他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文殊发塔北侧建有面宽5间,高2层的大藏经阁。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后来清朝皇帝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绝句一首:

两塔今唯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

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

在藏经阁内有一木制经架,叫转轮藏,六角形构成上大下小形状,每层分若干小格,放置经书。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推动,能够来回运转。

所以制成这种转轮藏,按佛教的说法是转动诵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藏经阁存有汉、蒙、藏多种文字的经书二万多册。

摘自《奇山》

更新于:7天前
2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