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在某学佛小组学习了十几年,佛法道理懂得了一些,就是烦恼现前之时无法调伏,自己觉得修行力量很微弱,感到修行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办,请上师开示。上师:当我们进入佛门之时,无论哪位导师都会提倡先从..
弟子:在某学佛小组学习了十几年,佛法道理懂得了一些,就是烦恼现前之时无法调伏,自己觉得修行力量很微弱,感到修行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办,请上师开示。上师:当我们进入佛门之时,无论哪位导师都会提倡先从闻思开始,此步骤非常重要。毕竟刚开始步入修行之时,我们对整体修法并不了解。哪怕由于当地习俗或家庭之影响,你对佛法产生了兴趣,并对修行感兴趣,但是,从总体角度而言,你还是对修行下去的真正意义不甚了解。那时每个人都会觉得很迷茫,因此,这时候我相信无论是哪位导师,都会告诫我们先从闻思起修。至于能作多少闻思,就根据个人自身条件来定夺,总之还是得先看看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导师身边多听闻教法,此步骤不可缺少!我们曾经有很多弟子按此步骤修学,与刚开始步入修行相比,到后面之时多方面条件会更加完备。你会越来越了知当前所修之法和继续往下修之真正意义所在,因而对修法会更感兴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无论你对教法之认识有多深,毕竟仍是文字般若。你的这一系列智慧依旧来自于书本上之教义,或是凭借你的观照而得到的一些认识,是表面上的文字般若。说白了,我们是在学习历代传承祖师拥有什么样的功德,但这毕竟不是你的功德,你只是在学习历代传承祖师曾经按照这样的修法,得到过什么功德,只是了解他人获得此功德的过程。好比某人去了解他人成功之历程,以及他成功后拥有的条件。但毕竟这一切都不属于自己,而仍属于他人。目前我们知道,曾经有很多这样的修行者,遵照此种修学方式得到过这样的功德,那现在我就应该如是修炼。若是我如是照行,我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会得到这样的功德,这是特定的。这就是我们前期学习理论之真正目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沉溺于此,紧接着还需要去实修。也就是说,要把前期所了解的一系列道理,逐渐依靠实修变成自己所拥有的条件,那实修当然必不可缺。从闻思的角度,哪怕我们能把教理讲得多么细致,但毕竟还是教理,说白了依然如讲故事一般,我们平常在世间不就是这么讲故事的吗?话说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有多么多么了不起,但是,那毕竟仍是他人之功德啊!至于你,你只是了解此故事,除此之外此人所拥有的条件你可一个都不具备。如今你若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让自己也变成往昔你所了解的这个人一般,那你现在就应该遵照此人之成功经验如是照行,这就叫实修。因此,平常我们一再强调闻思修三种智慧不可或缺。平常有很多修行者,要么偏向于某一种智慧,要么仅仅强调闻思之智慧,而把实修搁置一旁。但是,他们可不是把实修短期搁置一旁,而是永久性地搁置一旁,他们认为闻思之智慧才是真正的佛法。他们自认为,若对理论没有一定的通达,那你就完全谈不上是一位修行者。尤其无论面对任何人探讨佛法之时,若说不出来一两个道理,总觉得丢人,所以他们把实修完全抛在脑后,一辈子都靠闻思。但是,这就相当于什么呢?比如你口渴之时,就会寻求解渴之方便,这就相当于我们进入佛门的目的是为了消尽业及烦恼。若要消尽业及烦恼,首先要知道怎样才能消尽业及烦恼。犹如你在饱受口渴之苦的时候,想要寻找解救此苦之方便,前面就要知道“水可以解渴”,而且这个水必须是淡水。因为如今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水,若是饮用了化学合成之有毒液体,不要说是解渴,决定会要了你的命。你若去饮用像海水一类的盐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你更渴。只有淡水才能解渴,虽然这个理论不可缺少,但即便你能对此懂得多少,还是解不了渴啊!你只知道淡水可以解渴,就相当于肚子饿时想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还是解决不了饥饿的问题。这就告诫我们,修行可不能完全偏向闻思。但是,有些弟子的修法是完全偏向于实修。就是在一点都不了解“什么是修行”的前提下,盲目投身于修行,认为这才叫修行。这样的做法基本上可称之为盲修瞎炼。看似在修学佛法,但最终的结局决定不会很好的。这就相当于口渴之时,完全不去了解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解渴。哪怕他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是,看见什么样的水都往口里倒,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更惨。这就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在你的修行过程中闻思修三种智慧,要并肩而行,缺一不可。若是三种智慧并肩修行的话,后面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便会迅速呈现于你面前,这就是很多导师为何如是传讲之真正目的。当然,从实实在在的角度而言,前面哪怕导师为我们答疑解惑,讲解了再多的佛法真谛,后面还是需要靠你自己去接纳、去理解,凭借个人的智慧去加以认识。只有这样,你才肯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行持,所以,闻思修三种智慧真的缺一不可。修学过程中,由于个人自身条件不同,闻思修三种智慧之运用方式应该各有不同。有些弟子偏重于闻思,同时在实修;有些偏重于实修,同时在闻思,总之每个人的修行都不能缺少三种智慧。当前很多汉传佛教信众心目中,来自雪域高地的传承中,可能了解和认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五明佛学院和亚青寺。由于平常这两个圣地聚集信众的人数最多,宣讲传承教法的导师也非常有名、非常殊胜,因此,大家多多少少对其传承还是有所了解。但是,有些不明真相者认为,五明佛学院是闻思之圣地,所以会抛弃所有的实修,仅仅强调闻思,但是,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这种理解都是不圆满的。听到亚青寺是一个实修圣地,因为其全名就叫“亚青邬金禅修圣处”,可能就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实修圣地。虽然如此,但也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亚青寺一点闻思都不做。凭借你个人对此事之认识,你也可以往这方面多加探究,就会慢慢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修行。也会逐渐认识到这两个圣地修学方式之差异,五明佛学院是一个以闻思为主的圣地,虽然它偏重闻思,但同时也非常重视实修;亚青寺是偏重于实修的圣地,但是也很重视闻思。因此,我们无论遵照哪一种传承修学,闻思修三种智慧绝对不能少了其中的某一项。至于你在修学过程中,比如根据你个人的条件,若平常在闻思方面的认识浅薄一些,那你就应该着重在闻思方面多下功夫,同时也开始实修。但是,我们都知道,最终若不作实修就永远不会有成就之日。无垢光尊者曰:“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但若自心不趋入实修中的话,那就不能获得我等所追求的目标——解脱。”是的,闻思功德虽具无量,但是仅仅凭借闻思而不做修行的话,最终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同样,实修功德虽具无量,但是若没有闻思之陪伴,你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修行中的过患。所以,要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者,既要闻思,还更加需要实修。当然最终能否获得解脱,完全取决于实修之实践上。当我们在面临阎王爷之时,哪怕你说得再好,阎王爷也绝不会给你开绿灯。哪怕你的智慧有多高,却永远比不过阎王爷。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解的闻思修三种智慧同时修行的重要性。当前很多弟子开始越来越认识到实修的重要性。当然,谈到实修和闻思相比,实修可是比闻思要难很多,不止是难一两倍,而是难无数倍。这也是为何很多前面尝试过实修的弟子,一说到实修之时,心中虽然不能说会产生恐惧感,但是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不舒适感。因为实修可没有闻思那么简单,闻思之时,你只要多抽出一些时间,这个时间可能也不需要太长,就能把某一页法本背诵下来。但是,要把其中的道理或教法融入于内心当中,去实践这样的教法,可不是一、两天的时间。尤其要成办这个见解,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实修之弟子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一人独自修学,似乎永久处于一个状态。尤其修行过程中没有很多人的陪伴,会觉得很无聊、很孤单。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空虚感,因此逐渐放弃实修,而转为闻思者比比皆是。这也充分地告诉我们实修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相信短期时间的实修谁都不会觉得很困难,所以很多导师都喜欢给弟子们布置个任务。实修之时,你要修多少遍都有一个特定任务。那么弟子在修学过程中,本着这个任务去做,毕竟还是有个盼头,因为它就是一个数量。哪怕是一万、十万、百万,这个数量念一遍就少一遍;做一遍就少一遍,终究有完成之日。最可怕的是,若说到何时能获得解脱,说近,可能就在当下。慧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时开悟,解脱就在当下;说远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们修行的这一辈子当中,今天好一些、明天坏一点;后天好一点、大后天又不太好;这个月好一点、下个月好像又糟糕一点等等,就这样可能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时候由于不能及时呈现自己认为感觉很好的状态,所以会慢慢对这样的修法失去信心,这都是有可能的。说到我们以后的修行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显现呢?可能会的。往昔历代高僧大德在修学过程中,是否也曾经显现过类似之事呢?也有过。但是,为何我们在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中,了解到他们都是非常精进的修行者?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辅助。凭借四厌离法之辅助,任凭他们当前所修之法如何迁变,也永远不会飘动其情绪。这也是我们在实修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道理。更新于:9个月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