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具善恶辩

2024-10-18 08:37 佛学文库

性 具 善 恶 辩◎ 谛 闲 读《大云报》第九期,程居士辨心性之管见,诚管见也,无可讳言。居士所辨之心,乃指《起信论》生灭门中第八识心之心,非出真如生灭二门之心,是谓迷真逐妄,弃本附末之见,是一大错也。其所..

性 具 善 恶 辩

◎ 谛 闲

读《大云报》第九期,程居士辨心性之管见,诚管见也,无可讳言。居士所辨之心,乃指《起信论》生灭门中第八识心之心,非出真如生灭二门之心,是谓迷真逐妄,弃本附末之见,是一大错也。其所辨之性,乃依《起信》之文相,全未达《起信》之文性,文性乃论之宗旨,相之本源也。论云,由一心开出有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二门同出一心,二即不二,一心开出二门,不二而二。先须会得二即不二,不二而二之旨,然后始可议性善恶论。

程君于论之文性本旨,尚未窥见一斑,不得窃疑性之善恶,夫疑者,是悟之先容,所以古德云,大疑大悟,今之一疑,非惟不悟,反成一大障碍,起大疑云,障却真智慧日,深可悲痛。为此不容缄默不言,扶病而起,执笔而正之曰,今之所辨之性,乃偏指《起信论》中真如一门之性,殊不知论文,是因生灭而说真如,由相而说性也,且言生灭,是因真如而说生灭,由性而说相也,相是性中之相,性是相中之性。

须知生灭是(真如)之相,真如是生灭(之性),不变随缘,举真如之全体,而成生灭之相,随缘不变,即指生灭全体,便是真如之性,以生灭法无体,其所依之体性,即真如性也。故知真如性外,无生灭妄相,其生灭相外,无真如妙性。故《楞严》云:性真常中,求生灭相,不可得。例而言之,相生灭外,求真如性,亦不可得也。足见真如生灭二门,俱不可思议绝待之法门。所以云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生灭门中,有性具之善恶。苟知二门,二而不二,便知生灭中性具善恶,即真如中性具善恶,无容疑焉。

今未达二门,二而不二,但在二边,辨心辨性,尽五大洲之铁,铸不成这一大错,先请探到《起信》后再研究性善恶论。若要略识性具宗旨,请阅《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臧否自知。复次,《起信》二门,既从一心开出,当知二门始终不离一心,万不得偏执一门,以论真妄。真如不变随缘,全真成妄,妄外无真。生灭随缘不变,全妄即真。真外无妄。

试观生灭门中复开二义。一者觉义,此觉即指第六识相应之慧心所。二者,不觉义。不觉即是无明,乃指根本惑中之痴心所。

其所谓觉者,且道觉个什么。要知此慧心所,在于吾人发觉初心之时,便觉得生灭门中三细六粗之法,法法皆是全(真成)妄,全妄即真。识得生灭诸法,皆无自性,无性之性,即是真如妙性。此后顺性善而起修善,任运进修,超凡入圣,乃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而后已。灭尽修恶,唯留性恶,以性恶圆融,任运摄得性善,无可灭也。是故诸佛果后施化,倒驾慈航,分身遍界,示现三途,皆是善用此性恶法门也。

其不觉者,以其不觉真妄原是一心,以不觉故,逆性成修,依性恶而起修恶,法身流于五道,乃名众生,甚至随无明流转成恶知见,作一阐提。乃至灭尽修善,唯留性善,以性善融通,任运摄得性恶,无可灭也。

故台教云诸佛不断性恶,阐提不断性善。因不断性善,故说阐提亦有成佛之期,非永不得成佛也。复从不觉义中,生出三种细相,第一名业相,即阿赖耶识,此识假二法方成,所谓不生灭与生灭和合,以不生灭为因,即真如门中之妙性也,以生灭为缘,即生灭门中之妄相也,妄相无性,全以真如为性,真如无相,即以生灭为相,因缘和合,成此第八业识,名阿赖耶。

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此言转细成粗之相,乃指不觉为因,境界为缘耳。到得迷心成识之时,其生灭何尝离却真如,生灭既不能撇开真如,真如又何能不随生灭。阿赖耶既尔,依阿赖耶幻出七种转识,乃至五十一心所,均不离此二门,我故前云始终不离者此也。始自迷昧凡夫,终至等觉大士,有一分根本无明未尽者,仍未离此二门也。呜呼,佛法不二之言,岂易道哉。向下长文,非笔舌所能尽述也。

摘自《谛闲大师遗集》

更新于:11小时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