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2024-11-13 08:15 佛学文库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莫 孜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佛陀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

◎ 莫 孜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

佛陀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但在这世界上要修成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可谓人身难得。

人生是那样的苦、又何以要修得人身,还要感叹人身难得呢?

释迦牟尼是在人道成佛的,只有修得人身才能成佛。饿鬼、畜生道太苦,没有条件修行,天道太舒服、也无心修行,只有人道有苦也能离苦,有条件修成正果。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思是堪忍,或称有缺陷。娑婆世界就是一片忍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不像极乐世界那样是一片净土。

人们说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正是娑婆世界的特点,不过这个世界的苦与不如意是堪忍的。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这反映了一般人对娑婆世界的看法。人生是苦,但只要这苦尚堪忍,那么这苦中就还有乐的希望,人们便贪恋这并不如意的人生。

苦与乐都是人的感受。西方有一种说法: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面对的现实是一样的,其区别只在于前者看见喝去了一半的酒瓶,高兴地说:哈!还有半瓶哪!而后者看着酒瓶,郁闷地说:唉!只剩下半瓶了!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任何人都会遇到苦与乐。一般人遇到痛苦的事,往往为苦所压倒,越想越苦。事情过去了,阴影仍在心里,总也摆脱不掉,总也放不下。遇到快乐的事便欣喜若狂,乐而忘返,结果往往是乐极生悲,或者乐尽之后,想到快乐已是一去不复返,心中又产生无限悲苦!

觉悟的人遇有痛苦之事,明白这是业力所致,泰然受之,痛苦自然缓解;逢有喜乐之事,也不极尽其乐,而是明白世事无常,皆属梦幻泡影,不会因欢乐逝去而痛苦,反而常有欢乐的回忆。这就说明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人确实是苦。但只要明了四谛之含意,认真修行,是可以离苦得乐的。

弘一法师常常书写《华严经》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句。这是他行菩萨道的心愿。众生之苦是娑婆世界的客观现实。菩萨见众生苦便生大悲愿,慈悲是根本,悲心出智慧。悲心坚定,能消业障,增福慧。这是因苦而生的,而悲愿是聚合了诸苦的人身才能得到的。

只有充满苦的人生,才能使行菩萨道的人修行得道。我有位朋友毕生坎坷,命途多舛,尽管颇有能力,终无法挑大梁!一日,有人感叹地对他说:假若你没有这些坎坷经历,便可以为社会挑起你该挑的担子了。他笑道:如果我无此坎坷,此生不过碌碌,挑担恐也无力。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认识。人身之所以难得,正因为人生是苦,人身能聚苦,受苦,正因为如此,才能离苦。

不少学佛的朋友都因不满现实而学佛,因遭遇痛苦而学佛,因寻求解脱而学佛。等到这些朋友真能受苦而知其苦,不为受苦而苦恼,不以行乐来消苦时,他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那是悲欣交集的境界!这个境界里的苦是乐苦。

认清人生是苦,明白苦的原因在有人身,用这知苦的人身去修善,去除恶,我们会更加珍惜这难得的人身!

摘自《空林佛教》2013年5期

更新于:1天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