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校长,大家下午好。大家刚刚有没有休息一下?有没有刚刚静坐睡着的?那是太辛苦了。睡着好,人在最疲劳的时候能睡着,休息的效果最好,用西方管理学叫投资报酬率最高。而且我们下午上课是最辛苦的,尤其这个时间上课,假..
诸位校长,大家下午好。
大家刚刚有没有休息一下?有没有刚刚静坐睡着的?那是太辛苦了。睡着好,人在最疲劳的时候能睡着,休息的效果最好,用西方管理学叫投资报酬率最高。而且我们下午上课是最辛苦的,尤其这个时间上课,假如长期疲劳就特别容易累。所以诸位校长,待会真的累了,不要撑,撑了之后一、两个小时都在半梦半醒当中,这样对身体也不好,要睡就痛痛快快地睡。但是我们要有一个默契,待会大家真的太累了,睡的时候要前后点头,你们这样点头,我会越讲越有灵感。千万不要左右晃,这个左右晃我边讲,这个左右晃说不对不对,这样我会讲不下去。而且左右晃会撞到旁边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且其实人跟人他是会互相影响,随时在影响。大家有没有经验,有一个人打哈欠,奇怪了,突然间两、三个人一起打哈欠。所以一个人提起精神,旁边的人也会觉得振奋。一个人打瞌睡,可能旁边的人也会觉得:嗯,好像我的眼睛提不起来,会互相影响。
有次跟一个同仁,我们从北京到山东去讲课,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困,就在那打瞌睡。我醒过来以后,他突然有一个领悟,他说:我刚刚觉得好困,几乎都快撑不下去了,可是你一醒过来我好像就不困了。所以他有一个领会就是,刚刚的困是被我拉过去的。结果我一醒过来,他好像就不困了。
所以,其实教育是正己化人,感化他人,而且是随时随地。那天我们听一位老师讲到:她说她的弟媳妇,刚好孩子有天进入家里的书房,小朋友不懂就把很多书拿下来放在桌上,在那翻啊翻啊,很乱。妈妈走进来,看了火就上来了。其实这个教育,要教育小孩不能发脾气,要发脾气就不要教小孩。只要发脾气了,教育孩子或者教育下属,都不会达到好的结果。一发脾气,他只记得我们脾气很大:哎呀,今天真倒霉被妈妈看到了、被校长看到了。校长讲了哪些重要的话、道理,一句也没记进去。妈妈火气上来就说了:翻什么翻,又看不懂,出去出去。接着妈妈自己一本一本放回去,边放边在那里唠叨。
隔天姑姑刚好在书房看书,拿了两、三本正准备好好来阅读,就看到这个小男孩走进书房:看什么看,翻什么翻,又看不懂。这个话就不像是两、三岁的孩子讲出来的话,一听就知道谁讲的?他妈妈讲的。有教育敏感度一听就知道。当然这个时候不能说妈妈错了,在小孩面前要隐恶扬善。接着就把孩子叫过来:这个书是可以翻的,慢慢地你也会看懂,但是要有规矩,你拿的时候它本来放在哪里的,看完一定要把它放回去。读看毕,还原处,他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我们看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这个置冠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很多东西就乱放,突然要找哪一个重要的作业、还是书籍,找不到翻半天,最后还发脾气,全家都遭殃。有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影响很大,不止全家遭殃了,假如他刚好处理一个重要的事情,结果出状况了,他的公司可能都要遭殃。所以做人做事才是他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同样的一个情景,会教跟不会教差非常地多。所以,今天我们第一线的老师,假如校长能够在这些每天发生的事当中,引导老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小孩,那可能小孩每一天都在增长他的智慧跟做事的能力,这个叫机会教育点。
诸位校长,你们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在看哪一本书的时候看过机会教育点?其实这一句、这一个原理,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礼记学记》当中就有讲到这个教育的理论。叫当其可之谓时,叫及时法;禁于未发之谓预,这叫预防法。这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在经典当中本来就有。而我们近代这一、两百年,华人丧失民族自信心,中国人丧失民族自信心,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所以这个预防法,我们可以想到三岁看八十,从胎教就开始教,三岁以前就把做人做事的德行给扎根扎好了,七岁看终身。我们老祖宗是拥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经验、教育的方法,还有教育的效果,代代都出圣贤人。
我们从最近的清朝,清朝出去留学的学生有120多人,是国家公费派他们出去的。而这120多人回来,每个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这个值得研究。像什么火车的、水利的,都是这一百多个人回来之后成为顶尖。因为他们出去以前,就已经有德行的基础,就有对国家的使命跟忠诚,所以他学什么东西都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可是我们现在这么多到欧美去留学的孩子,回来之后哪一个人成为顶尖?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是出去以后都不想回国来报效?出去以后染上很多坏的习惯,把父母的钱一包一包,就好像倒在太平洋、大西洋当中,就流掉了?所以这个根源在哪?德行是重点。而现在的教育现况,所有在考试当中成为榜首的人,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马来西亚情况我比较不清楚),他只要是考试的榜首,基本上没有一个成为那个行业的顶尖。为什么他的成绩最优秀,他却无法成为顶尖?因为他只是会考试,他不见得会做人。
诸位校长们,你们看看以前考试都考第一名的都是什么情况?下课都不出去,拿着书一直看一直看,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什么?会做人、会生活、也很会读书。这样的人他后来的表现,越高年级,甚至出社会他的表现越突出,因为他有德又有才。可是假如我们不重视德行的话,他成为一个考试的机器,最后他连跟人沟通的能力都不见得具足。
所以从清朝末年这个历史当中给我们启示,历史让人有见识,看事情看得深远。有一本历史书非常有名,叫《资治通鉴》。这一本历史是司马光先生写的,他编的。大家知不知道司马光先生?就是把水缸给打破的那个小朋友。大家注意,他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样冷静、沉着,从哪里来?家庭教育来的。大家都一哄而散,他非常冷静:怎么把这个小朋友救出来?这个是他仁爱心的表现。而他编这一套书花了19年的时间。我们有时候了解古人的一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他是宰相,他的工作日理万机,为什么他还能编这样的历史巨作?我们都感觉他们的时间到底怎么挤出来的?其实人真的有心的时候,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在他的生命当中变成可能。因为他有一个源源不绝的动力,就是爱心。假如我们的孩子真有这个爱心,他的一生绝对会有贡献,会幸福。
我给大家举一个最近在大陆,2011年道德模范的评选,其中有一个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叫做许月华。这个许女士从小就父母双亡,12岁的时候因为家庭贫穷,为了谋生活,刚好在铁路旁捡东西,结果被火车碾过,双腿整个截断,到这里整个截断,送到福利院(社会福利机构)。
请问诸位校长,你觉得她以后的人生会怎么样?12岁就双脚全断了。结果这个12岁的女孩到了福利院,给负责的长辈提出一个要求,她说:我可不可以来照顾这些比我小的孩子?管理员看看她:我们不照顾你就不错了,还你来照顾他们?她连走路都有问题。可是这个小女孩经过37年以后,她照顾过138个孤儿,37年照顾了138个孤儿。请问大家当她照顾了这些孩子,孩子们看着他们的母亲(她是他们的妈妈),他学到什么?乐观、百折不挠、牺牲奉献。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比她好的身体、好的条件,可是我们不见得有她的贡献,甚至于她这个榜样经过国家表扬之后,感动的是成千上亿的百姓,都被她的德行给感动了。
而她说道,12岁的时候她到了福利院,她有爸爸、她有妈妈、她有家了,她觉得很温暖,她有了爱的动力了。而且在37年来,多次单位都要给她发薪水,她都不要,她说:这是我家,我不拿薪水。她觉得她是一百多个孩子的妈,这是她的幸福。所以这样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的孩子只要有爱心,他一定以后有成就。
刚刚大家在静坐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身心很放松?有没有哪一个校长接着说,应该把陈老师放松的mp3拿回去,以后我们学校开校务会议以前,先给老师们放一下,让大家都relax(放松)一下。诸位校长,大家不要小看你的一个小小的、对所有同仁的一种关怀、爱心哦,这个是会传递开来的。而在每一个细节当中,我们都能够去关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处处替老师们想,老师们处处也会替校长想,都在这些生活的细节当中。
而我们老祖宗是最重视教育的。在《礼记学记》当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团体,领导人民、领导团队的这些组员,什么最重要?教学最重要。而我们很冷静地来看一下,现在家庭也好、社会团体也好,甚至于国家、整个天下也好,把什么摆在最先呢?建国君民,赚钱为先;建国君民,经济为先。大家要知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顺序摆错了会整个颠倒。
我们从小处(家庭)来看,组织一个家庭、领导你的家人应该是教育摆在第一位,你下一代出圣贤人,光宗耀祖,父母的后半生都不用忧愁了,因为孩子德行好。闽南话说:翘起二郎腿捻胡须,悠哉悠哉,含饴弄孙。您现在看到哪一个六十岁的人在含饴弄孙?还是那个孩子一生:妈,给你了,爸,给你了。老歹命,老了还要比年轻的时候更辛苦,因为照顾孩子跟照顾孙子不一样,孙子的数目会超过孩子的数目。这个时候父母并没有把教育摆在第一位,把德行摆在第一位。
台湾有一个企业家,都是知名的企业,我不说那个企业,要隐恶扬善。这一个企业家,在这个企业创业的时候他就是元老,他一辈子积累了20亿台币(马币是两亿)。结果他七十岁的时候中风,他的20亿台币,他的儿子跟孙子在一年的时间把它全部花光。而他建的房子多少钱?一亿台币。我一听到他建一亿台币的房子,我就觉得凶相已露,他这么做凶相来了。为什么?一来,他建这么豪华的房子,就是告诉小偷跟强盗:我家挺有钱,有空来坐坐。
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钱是五家共有。很多人都觉得钱都是我的。有一个人很有钱,一大堆珠宝放在银行。结果带着朋友到那个金库里面绕一圈看:这个是我的,好,关起来,又出来。结果朋友跟他讲:假如看一下就是你的,那我到珠宝店去看,不是很方便吗?我也每天可以去看。所以你真正有钱,事实上你能享用的又有多少?真正我们的钱,什么是我们的钱?现在你口袋里你花得了的是你的钱,是不是?那一些在银行的不见得是我们花掉的。
而他积累了一辈子20亿的钱,他不了解,其实老祖宗这个提醒很重要。五家共有,第一,水灾要你的钱,我们看泰国水灾这么厉害,你看多少家庭全部都淹掉了,水灾要你的钱。火灾要你的钱。这些灾祸都有可能把我们的财富拿掉。
再来,贪官污吏要我们的钱。为什么政治要清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要好好教学生。说不定这些学生以后有福报,当国家的一些干部。他有德了,这一方都有福气了,不然有一句俗语叫苛政猛于虎。为什么苛政猛于虎?因为有一个地方收税收得非常重,这一个家庭已经负荷不了,就离开那个国家。而当时他们在的地方很多老虎,她的先生、儿子都被老虎吃掉了。那你为什么不回那个国家?不行,他那个政治比老虎更恐怖。所以才有这个故事传下来。所以贪官污吏,还有盗贼、小偷、强盗要我们的钱。
最厉害的在后面,叫不孝子孙。一年之内20亿花光,因为你的花费这么凶,盖一个房子一亿,已经把奢侈传给这些子孙了。青出于蓝,好的是胜于蓝,坏的也会胜于蓝。当然我们希望的是我们以后的学生都超过我们,他们的德行、才华都超过我们,胜于蓝这是好的,坏的不要。
那我们想一想这20亿花掉了,请问故事结束了没有?有没有从此他的儿子、孙子痛改前非?会不会?不会。那都几十年的习性了,他们家族的悲剧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至要莫若教子,为什么把教育下一代摆得这么重要?而整个国家社会的未来在谁的手上?在下一代。你现在经济再怎么辉煌,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换做他们,他们把国家的财富全部都挥霍光了。请问那个时候我们几岁?要会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整个风气,家庭也好、整个国家也好,统统都是追钱追钱追钱,这些孩子都是很功利的。到了我们老的时候他们会想:这些老的真的是负担,别管他们了,去一边吧。你看他们会敬老、爱老、养老吗?除非你教他,从小就知恩报恩,知道尊重长辈、尊重老人。
所以从这一句教学为先,我们可以了解到真的人不学不知道,不知道这些重要的做人的道理。像一个家庭现在找对象首先考虑什么?一个男士要找对象会考虑什么?找那个少奋斗二十年,听到这个都快要晕倒了,这个人还能称为男人吗?还能称为男子汉吗?丈夫是要依靠的,结果他是要去依靠女人。还有呢?有的是想要不劳而获的、有钱的好。他不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那个大小姐娶过来好侍候吗?所以这个都是不懂道理的一个考虑。
再来,还有漂亮的,有没有?我去一个中学,跟这些中学生谈两性关系,跟他们讲娶一个好太太可以旺三代,给他们讲老半天,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了老半天,最后这些青少年说:蔡老师你讲得很对,不过长得漂亮也很重要。你给他讲半天,他那个观念都不好去掉了。为什么?他从小看电视,就是都是要长得漂亮的、都要穿名牌的,他就被污染,就觉得这样叫好女孩。结果他真地把她娶回来了才知道、才开悟了,开什么悟?她们都瘦瘦的吃很少,食物很便宜,衣服很贵,是吧?都是虚荣、赶流行,那个花下来吓死人。到百货公司去买衣服,跟着太太心跳加速,要先吃一个心脏病的药,吃下去预防一下心跳加速。看太太在哪一个柜台停留很久,越跳越快。接着太太说:买了,买了。他在旁边说:唛了,唛了。
所以治家其实德行为先,德行靠教育。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家庭是这样,有德行感召来的另外一半也是有德行的人。两个人,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这个土就是他们的发展,以前是他有一片土地,可以发展他整个国家事业。从家庭来讲,成立了一个家庭,有家庭之后,在这个家庭当中团结、和睦,家和万事兴,有了钱财也有了人才。
现在很多夫妻吵架,孩子从小在这种氛围当中都是恐惧的,有时候半夜都是躲在棉被里哭,这样人格都会受影响。所以真正有责任的父母、夫妻,一定在孩子面前给孩子做好样子,而不是这样吵吵闹闹,以后他会有恐惧,不敢面对婚姻、不敢结婚。
有财此有用,你有了钱财之后你怎么用?你是用在自己的享乐当中?还是用在栽培子女?还是用在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去利益人?你用对了,你们家的德行就越来越高,用错了可能就挥霍掉了,福报也会折损掉了。
不止家庭如此,我们今天在学校里面,这一句话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呢?诸位校长,我们有德行,来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不错。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真的不是假的,靠人的善念感召。龙教龙,凤教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不是偶然的。今天这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很善良,他会感来一个好官。
我给大家举早上的吉林松花江中学,王琦老师他可以做副校长他不做,他就守在班主任,他不当官。孙中山先生有一句话我特别感佩:宁愿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贪求那个官位。而王琦老师他觉得真正把一个班级做好,来带动其他的班级。结果他教了一年以后,吕杰校长就到他们学校去了。校长跟老师非常有默契地配合,整个学校就推展起来,这个都是感来的人。之后他们携手合作就把这个学校经营起来,东北教育界称他们叫松花江效应。2009年,在大连的一场教育课程,参加的老师超过一万人。他们学校的老师就去了三个左右,去当讲师,因为他们已经做了几年可以跟人家分享。
所以真的王琦老师修身,接着齐家,他们学校是一个大家。再来去影响整个国家同样教育界的人,去参观他们学校的,有新疆的、有海南的。去年五月,我们跟几位校长也到了松花江中学,去跟他们参访学习。他影响到国际,平天下了。
所以老祖宗在《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理论,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实践的人生境界跟价值。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找到根本,像成就一个好家庭、成就一个好的团队,什么是本?德行是本,德者本也,才者末也。我们现在经营家庭、经营国家,把钱摆在第一位,是把枝末当做根本、把根本当做枝末。所以本末倒置之后,付出再多的心血得的成果也不怎么样。
大家冷静去看,五千年来,哪一个时代父母花最多时间教孩子?哪一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这五千年来,哪一个时代教的效果最差?为什么?为什么付出跟收获不成比例?因为他没找到根本,他的水都浇到树叶上去,没有浇到根上。德是根,结果所有的心血都用在栽培孩子的才艺、栽培孩子很多外在的条件,却没有在他的根本当中努力。
这一些话《群书治要》都有,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谈的:《群书治要》君道,管理的智慧。我们看这个君字,君是领导、带领。这一套书是唐太宗命魏征丞相编的一套宝典。为什么唐太宗要请魏丞相编呢?因为唐太宗从16岁就跟他的父亲一起起义打仗,他那几年在马上的时间很多,到了他27岁登基当皇帝,他自己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治天下要用古圣先贤这些智慧才行。
魏丞相跟当时的这些大儒,就开始收集这些古籍。大分三种经、史、子。经就是经典,《四书》、《五经》、《十三经》都属于经典;史是历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些历史;子,诸子百家,《孟子》、《老子》、《韩非子》这些都属于子部,经、史、子。
而且它叫《群书治要》,为什么叫《群书治要》呢?群书,编的时候从一万四千多本书,八万九千多卷当中选出六十五本书。一万四千多本选六十五本。我们现在想象一下,假如那个时候叫我们挑会怎么样?眼花缭乱,统统是经典,从哪里挑?真的是不容易的工程。假如不是这些大儒都已经贯通经典,要挑是不容易的,所以叫群书。而且挑的时候是有关治理国家、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精要的教诲,所以叫治要。这个治指治国、治家,最重要,编成这一套《群书治要》。
诸位校长,编的存心是什么?是唐太宗希望带领老百姓走向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是他的仁慈之心,他才会下这么大的功夫。编成以后他手不释卷,每天都看,舍不得放下。因为他晚一天明理,他就晚一天利益老百姓,他早一天明理,他就可以利益老百姓。
他为君者如此,我们教育界的老师们亦如此。老师早一天有智慧,学生就早一天有福气,可是智慧从哪里来呢?好学近乎智,他得要用功好学、深入经典,他才会有智慧。
我们希望老师们有智慧、老师们好好学,必须谁来带动啊?你们怎么无辜地看着我?要一校之长来带动这个好学的风气。其身正,不令而行,我们无私、我们认真、我们好学,没有要求下属,他被我们感动,自自然然来做。其身不正,(诸位校长,我现在写的,《群书治要》都有,你们先不用抄,待会我再给大家指出来。)我们看怎么去讨论,都离不开《群书治要》编出来的这些教诲。其身不正,我们自己没有先做,只是要求底下的人、要求孩子,虽令不从,你给他规定好了,他都不愿意做。
有一个老师,他每天都是最早到学校去。这个老师他本来已经考虑要辞职,他不想干老师的工作,觉得很累。后来他学了传统文化,觉得老师这个行业很有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整个下一代能不能明白做人、做事,要靠老师教导。从把教师当一个工作变成当做一个职业、一个有意义的事业,他有使命感去做。结果从想离开这个行业,心境一转,变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那个市还颁奖给他优秀班主任。我们想一想,从本来不想干了,念头一转,接触了老祖宗这些教诲,他觉得很有意义了,变成优秀的班主任。所以人总在他遇到的缘分不同,这个缘分对他的生命有很大的启发,他会完全转变过来。
所以诸位校长,我们要不要做所有老师人生的贵人?请问大家,现在的老师苦不苦?累不累?那你们要做他的贵人,首先自己要不苦、不累。我们每天笑不出来,然后跟他说:笑容多一点了,我看他们也只能苦笑了。我们真正把我们的家庭、把我们的人生经营得非常美满,这样你不用去跟老师讲,可能他就主动来问你了。
唐太宗编这一套书出于仁慈之心,因为他是为人君者。诸位校长,唐太宗跟我们是同道,有没有道理?他领一个国家,我们领一个学校,都是为人君者,我们跟他是同道。他那一份仁爱心为整个国家着想,我们现在为下一代的教育着想。一千多年前他的那一份存心,跟我们现在超越时空,有没有接上?你们要接好,待会看书就突然间全看明白了,这叫至诚感通。
文天祥先生有一段话讲,哲人日已远,虽然这些圣哲人已经离开这个世间几百年了。典型在夙昔,他们的风范还留在我的心中。风檐展书读,我把他们的书打开来、把他们的历史打开来。古道照颜色,他们的精神就好像一道阳光照在我的脸上、照在我的心里面。
诸位校长,孟子跟孔子学,孔子已经不在了,可是他学得最好,他是亚圣,超过孔子那些学生。为什么他能超过?至诚恭敬的心就超越时空,孔子就好像当面来教他一样。
我们现在看这一套《群书治要》,因为《群书》有五十万字左右,很大一部。现在人很忙,现在假如我在诸位校长面前拿一套五十万字的书砰!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哪有时间看这么大的书?所以我们中心的师长释净空老教授,他当时在跟纳吉首相还有马哈迪长老谈到这一套书,是唐朝的唐太宗命魏丞相编的,而且开创了贞观之治。在我们中国历史当中,那是非常辉煌的一个盛世。盛世都可以成就了,我们相信这样的智慧来治理一个学校,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看全球的华人走到哪里都有唐人街,外国人都称华人叫唐人,可见得唐朝贞观之治给予整个世界的影响跟印象是多么的深刻跟肯定。而当时马哈迪长老还有纳吉首相听了之后很感兴趣,因为他们都知道唐朝这个盛世很有成就,然后说什么时候可以翻成英文?老教授一听完,回来就给中心英文组交代编360句,让这些其他国家的、不同民族种族的这些政治领袖,他们能深入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智慧里面。每天读一句就好了,一年刚好360句,这是这一本书编的一个因缘。
我们现在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领导,要把团队引领到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君还有以身作则的精神。君还有知人善任,你要用对人,这些都属于君道的部分,我们接下来的课程再深入来探讨;亲,是关怀爱护,不分彼此像一家人一样;师,是能够引导、教导他,是能够传道与他,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师的角色。
我们教育界必须重视伦理、重视这些教学智慧的传承,这样我们一代才比一代强。假如下一代没有恭敬来承传,那很多老师他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可能就断送掉了,就很可惜。所以老人带年轻人这也是师,也是一份职责。我们看到这个君是领导、是督导、是主导,你是引导整个方向的。而在引导方向当中一定要抓到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我们看整个《群书治要务本》这个部分,请大家翻到79页173句。孔子说的,在《孝经》里面讲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当时候看到这一句,高兴地在家里面跑了好几圈。为什么?我终于抓到教育的根本在哪,就是教孝道。德行是本,而德行的本是什么?是孝,教育就要从这里开始。我们从两代人来看,上一代三、四十年前的时候,他们的学业、他们的事业不用人家操心、也不用人家催。像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很有责任感,读书都读到让父母下命令:赶快睡觉了,不要再读了。等父母睡着了兄弟姐妹又爬起来读,有没有?你们马来西亚没有吗?这个是我听我叔叔讲的,他们五个兄弟姐妹读书很认真,我三叔是博士毕业。我们住在一个渔乡里面都没有什么背景,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可是就是靠孩子有孝心,变成他读书的动力,读书不用人家催,就一直这样读上去了。成家立业了都怕父母多操心,夫妻从来不吵架,这是我妈妈讲的。假如是我爸爸讲的或者我叔叔讲的,这个就有点老王卖瓜,是吧?这个不能自己讲,是我妈妈说:蔡家的男人不跟女人吵架的。所以这个也是证明,有孝心他连组织家庭都不愿意让父母多操心。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包含事业也是如此。现在年轻人哪有去体恤父母的难啊。年轻就想当老板一步登天,拿着父亲的退休金去做事业,甚至于借钱的时候还让老父亲签名,最后老人家七十几岁了还拄着拐杖上法院,颠倒了。
所以,上一代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从小有责任心、有孝心,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这一代假如忽略了孝道,我们看到读书都是用催的、用推的、还有用利诱的,考得好给多少钱,钱是他的动力、欲望是他的动力。那假如有另外一个欲望更吸引他,他还读不读书?对,因为欲是深渊,他碰到另外一个欲望更强,他就不读书了。所以多少大学生去读大学以后堕落的速度很快,要不女色堕落了、要不这些玩乐的东西把他控制住了。所以老祖宗一本经里也有: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他就沉下去了。因为他没有责任心、没有定力的话,很容易就被这些诱惑给拉过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只看他的成绩,让他考考考,终于考进大学了,可是他可能不愿意读书了。考进大学以后他认不认真读书,这又是一个重点。父母都觉得把他推上大学就没事了,哪有这种事,推进去了可能严重的事才要开始而已。
我们现在看到,一年全球堕胎的数字五千万人,五千万个孩子,这是有登记的,没有登记的可能要翻倍,而且都是十几岁的少女占很大的比例。我们的孩子假如没有这些德行的教育,他以后会面临这些情况。
广东有一个女校长,她全力在学校里面推《弟子规》。当时候本来一、二年级就要学英文,她说英文先缓一缓,先学做人、先学《弟子规》。结果她的先生刚好在报纸上看到,有教授说《弟子规》里面有愚孝,不能推。她丈夫就来跟她讲,说:你看有人批评,你做这个事要小心,不要犯了错误,校长当不成了,乌纱帽掉下来。这个女校长说: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责任。这校长很有修养,也不批评他,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责任。她说到:学校附近有一个初中,放暑假或者放比较长的假之后,都会出现一个堕胎潮。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以后走的是那样的路。所以我现在就要把他孝道德行的根扎稳。她讲完之后,她先生看着她肃然起敬,对她说:我觉得你很适合做国家领导人。对呀,她看得远,深谋远虑。我们现在考虑事情很难深远,因为我们没有读这些经典、没有受启发,有时候只考虑当前、考虑明天、考虑这一次考试,都是这样的思维。
而他到大学去能不能用功读书?以至于他出社会了,他能不能以服务人为他人生的意义?不然他大学一毕业了,他不工作了、他没有责任感,父母还得去帮他找工作,还要花钱,甚至还要透过一些关系。终于帮他找到一个工作了,千拜托万拜托:拜托了,去上班了。这个孩子说:好吧,给你面子。去了,一个礼拜以后回来了,你怎么回来了?我把老板fire(解雇)掉了。不高兴了不干了。假如是这样的心态,那他的工作还要让父母操多少心?
再来,没有孝道、没有责任心,他以后成立家庭会没有问题吗?他能教出好的下一代吗?他以后成立家庭生孩子给谁?给父母,老父亲、老母亲,才一代人,差这么多?因为上一代人抓到了根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从现在这个家庭社会去思考,就会觉得老祖宗这些教诲非常有分量,句句都能解决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我们翻到174页来看一下: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人生所有的努力都要从根本去下手,根本建立了,道德随之产生。家道、事业之道才能够产生。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仁爱的根本所在。
我们再看下一句,从孝悌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老祖宗的教育叫爱的教育。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亲爱开始。老祖宗通达人性,他这个观察高度的智慧,发现小孩跟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没有人教的。一两岁的孩子看到爸爸、看到妈妈好像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他不会说我要一台轿车才会快乐,是不是?他没有那些欲望,他保留了那个天性。
我自己是有去留心这个方面,当时我姐姐在我们家坐月子。这个小孩在房间里面,我们在一起吃饭。突然就看到姐姐就爬起来,我跟妈妈看一看:什么事?小孩哭了。
奇怪,小孩哭为什么就她听得到,我们俩听不到?后来这个孩子一岁多了开始学讲话,他讲半天我一句都听不懂,他妈妈全听懂了,然后他妈妈做翻译。你说那是在听话,还是在用心直接能感受到孩子的心意?这个就是天性。
我们看到很多次小孩给父母跪拜,一跪下去父母很感动就流眼泪,就看到那个孩子当场也在那里哭。然后下来之后,我说:小明呀,你怎么哭啊?因为爸爸哭了。父亲一哭、母亲一哭,他马上能感应跟着哭。所以曾子他的母亲刺一下手指,马上他的心能感觉到,那是真的。而且是什么?他从小的能力保持到那么大都没有退。我妈妈可能咬流血了我还不一定能感觉到,这个天性我们一直在退。
所以老祖宗爱的教育是什么?第一个,把父子有亲那种亲爱终身保持。大家想象一下,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一进门:娘!我回来了!啪就抱他妈,幸不幸福?你们没什么反应,想象力不够,还是无法想象?《天下父母》栏目有访问一个导演,翟俊杰导演,他六十多岁了。他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一打开家门还能喊一声:娘!他娘九十多岁了,他觉得那是他人生的幸福。
大陆有一个退休的司法部部长,高昌礼部长,他在山东做一级主管的时候,他每天出门的时候,背个公事包站在父亲面前:爸爸,我要上班去了。他爸爸给他整整帽子:好,儿子去。他还保留那种赤子之心。一般五、六十岁当那么大的官,可能对父母都很傲慢。终身保持这种天性是最幸福的。
再来,把这种天性再延伸开来对兄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再延伸到所有家族的人,延伸到邻里乡党,所有的邻居,延伸到社会大众,最后不同种族、民族的大众,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皆须爱。孟子告诉我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爱自己的父母,很自然地会亲爱他人、亲爱人民。亲爱人民再延伸就会去爱一切的生命,不会去伤害它。
有一个五岁的男孩,他看到一个宣传里面写着养老院跟孤儿院的资料。他看完以后(他对他母亲很孝顺),他有一台玩具车,他坐在上面就在那里讲:我要带着这些小朋友(就是孤儿院里小朋友)我带他们去找妈妈。他跟他们没有见过面,可是他想到了他们没有父母,他就觉得很可怜。你看他就想到要带他们去找妈妈。他的表姐,有一天就跟他讲:你现在把你的压岁钱存起来,存在银行,以后会有很多钱。他就跟他母亲讲:那些钱可不可以去帮助那些老人跟小孩?然后还告诉他妈妈,有空的时候带他去老人院,他说他会按摩,可以帮那些老人服务。这就是亲亲而仁民。
所以,老祖宗对于人性这些通达,真的是令我们佩服。包含有一个四岁的孩子(一个女孩),她到阿姨家去,她阿姨家刚好有一只猫生了很多小猫。那猫长得很可爱,她在那里看老半天,很喜欢。她阿姨就说了:喜欢这一只给你?结果她摇头,她阿姨很惊讶:你为什么不要?因为我把小猫抱回去,它妈妈会想它,它也会想它妈妈。仁民而爱物。
所以人类道德能够恢复,是所有万物的福气。人类道德不恢复,是所有万物的浩劫。现在每一天死去的绝种的野生动物都不少,哪一种生命造成的?人类。三才者,天地人,可与天地无私的爱并列的人类,居然变成万物的杀手。所以没有受教育,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会伤害亲人,甚至伤害万物。
我们从这一句看到,仁爱心是从家庭里面的孝悌延伸出去。这个延伸很有意思,到学校去,老师叫师父,父子关系的延续;同学叫师兄弟,兄弟情感的延续。出社会不管他在哪一个行业他也有师父、他也有师兄弟,所以都像一家人一样的道义。接下来175句我们看到,《孝经》里面进一步阐释道: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
他侍奉父母很孝顺,这份孝心再延伸到国家社会去。
【故忠可移于君。】
国家领导人叫君父,他用这份至诚的心来对待国家、对待领导者。所以现在为什么说忠臣很难找了?因为根没有了。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现在各个行业都觉得员工不听话,流动率很高,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下属、大臣,因为孝道缺失了。所有家庭跟社会的问题,根源都在孝道,所以移孝作忠。
【事兄悌。】
他对兄长、对长辈非常恭敬。
【故顺可移于长。】
他到社会当中去,在各个行业当中他只要一看到长者,他就会非常地恭敬他、非常礼敬照顾,所以顺可移于长。现在在家里都叫哥哥姐姐的名字,一点都不尊重,到了单位去也很难尊重单位的长辈,所以这个都是人性很自然的发展。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他在家里面,以前是大家庭,很多做事的能力、跟人和睦相处的智慧都在家庭里养成。现在是常常惹父母生气,然后连自己的房间都乱成一团,他以后怎么做人、办事?所以居家理,在家里形成的做人、做事能力。故治可移于官,以后他当领导或者在哪一个行业,他都有这些能力去做。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他在家中养成的这些孝悌的品性,才能在外建功立业,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美名就显扬于后世,大孝显亲了。我们看176句,在《汉书》里面(历史里面)也讲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诸位校长,你们以后要提拔学校里面重要干部,先到他们家去调查了解一下,看是不是孝子,那你就用人得当。我们看178句,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早上我们也有讲到,根本是什么?知恩报恩,是孝道。所以祭祀祖先就能懂得知恩报恩、懂得尽孝。所以只要抓到根本,本立而道生,这个学业、家业、事业都能有所成就。这个是我们刚刚讲到君、亲、师。我们领导者一定要抓到根本。现在我们从这些经句也抓到教育德是本、孝是本。
好,这一节课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资料摘自: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2012年4月和谐校长研习营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一集)蔡礼旭老师 2012/4/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4-020-001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