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

2024-12-14 08:33 佛学文库

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 虚 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

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

◎ 虚 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万确不能改易。修行人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不妄改变。

解者,举止动念,二谛圆融,自己会变化说法,尽自己心中流出,放大光明照见一切,这就是解。虽然明白了,不行也不成功,所以要口而诵,心而惟、心口相应不相违背。不要口上说得锦上添花,满肚子贪瞋痴慢,这种空谈决无利益。心惟是什么呢?凡有言语依圣教量,举止动念不越雷池一步。说得行得,才是言行无亏,若说得天花乱堕所做男盗女娼,不如不说。

行有内行外行,要内外相应。内行断我法二执,外行万善细行。证者,实证真常。有信,有解,没有行就不能证,这叫发狂。世上说法的人多如牛毛,但行佛法的

不知是那个。禅师法师,什么人都有一些典章注解,如心经、金刚经、八识规矩颂、乃至楞严经等,其中有些人只是耍鼻孔,虽然注了什么经,而行持反不如一个俗人。说食不饱动作行为,有内行外行之分。内行要定慧圆融,外行在四威仪中严守戒法,丝毫无犯,这样对自己才有受用;并且以身作则,可以教化人。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能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牛头山法融禅师,在幽栖寺北岩石室住静,修行好,有百鸟衔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此山气象,知有异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曰:此间有道人否?

僧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

祖曰:阿那个是道人?

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在此作什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

祖曰:何以问他?

师曰:响德滋久,冀一礼谒。

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师曰:因何降此?

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惟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

祖曰:这个是什么?师无语。

过一回,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观之悚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既不许作观行,於境起心时,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偏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於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牛头未见四祖时,百鸟衔花供养,见四祖后百鸟不来,这是什么道理呢?佛法不可思仪境界,天人散花无路,鬼神寻迹无门。有则生死未了,但无又不是。枯木岩前睡觉,一不如法,工夫便白费了。我们就不如古人,想天人送供,天人不管你,因为我们没有行持。真有行持的人,十字街头,酒肆淫坊,都是办道处所,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明镜照万像,不迎不拒,就与道相应。著心迷境,心外见法就不对。我自己也惭愧,还是摩头不得尾,谁都会说的话,说出来有何用处。佛祖经论,你注我注,注到不要注了。讲经说法,天天登报,但看他一眼,是一身的狐骚气,令人退心招堕。所以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吗!我也惭愧。

摘自《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更新于:9天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