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送大雁?老子为何伸舌头?根据记载,孔子和老子是肯定见过面的,并且不止一次,各种说法有的准确,有的可能不太靠谱,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话说孔子当年三十多岁,在鲁国为官,一心想到都城洛阳学习先王..
孔子为何送大雁?老子为何伸舌头?
根据记载,孔子和老子是肯定见过面的,并且不止一次,各种说法有的准确,有的可能不太靠谱,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
话说孔子当年三十多岁,在鲁国为官,一心想到都城洛阳学习先王礼制,并且听说当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是得道之人,也想向老子学习大道的秘密,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弟子到了洛阳。
当时老子智慧之名无人不知,年龄也比孔子大得多。孔子特意准备了重礼去拜见老子。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老子。孔子献上了重礼:一只大雁。
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有何深意,为什么说是贵重的呢?
从大雁飞行的特点来说,大雁通常结伴迁徙,形成有规则的队列,或成“一”形或成“人”形。在队列中年长的在前面,幼小的在后面。这样就叫作“雁行有序”,它象征着礼教。
孔子是在告诉老子,我是奔着周礼来的,我倡导的是长幼有序、尊贵有别,我是做为学生来向您请教的,您是长者,表示谦恭的意思。孔子既然有如此诚意,老子当然不吝赐教了。
大家都知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它是金朝诗人元好问,在去考试的路上,发现一对死雁,询问得知,是一个猎人射杀了一对大雁中的一只,另一只殉情哀伤而死,元好问很感动,做了一个土丘将两只情侣大雁埋葬,随后写了《雁丘词》,这句诗就是《雁丘词》里面的,所以大雁自古以来就代表着忠贞不渝、以死相许。
另一方面,大雁被称为鸿鹄,鸿鹄在古代代表隐士。孔子意思是说,老子是真正的高人隐者,老子和我一样对学问、对道德无比忠诚,我是在向一位大学问家请教。孔子这是一方面恭维老子,一方面介绍自己的,表明他们虽然道不同,但志向相同。
见到如此重礼,老子很欣慰,便把孔子师徒几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后,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我久慕先生威名,这次带愚徒几人特来拜谒。请问先生近来修道进展如何?”
老子微笑,他早就听说了孔子的为人和行事,就告诉孔子礼乐不能拯救世界,在乱世做人要像黄河水一样,上善若水。见孔子有点不以为然,老子接着说道:“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我不能算是富贵,勉强冒领仁人的称号,送你几句话。”
孔子几人神情凝重,准备洗耳恭听,不想老子却张嘴大笑道:“你们看我这些牙齿如何?”孔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齿——七零八落,早已参差不全了。
于是,他们摇了摇头,谁也不明白老子的意图。这时候,老子伸出自己的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呢?”孔子师徒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这时孔子脑子里灵光乍现,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老子这时说:“想必先生已经清楚我修道几成了吧?”孔子会心地点了点头说:“如醍醐灌顶,方才大悟呀!”
午后,师徒几人便辞别老子,起身返回鲁国。途中,孔子如获至宝,面若桃花。弟子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颜回问其何故,子路说:“我们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老子,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
孔子听后拂须大笑不止。颜回答道:“我们这次来不枉此行,老子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子路听后恍然大悟,说道:“火看上去可怕,而水看上去很柔和,但是死在水里的人要远远多于死在火里的人!”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当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
孔子听后大赞:“你们今天算是大有长进,能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
更新于:2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