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果 法 则◎ 妙 华讲到生老病死的时候再往深处讲,我们必然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因果。唯物辩证法,并不是不承认因果,它承认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说,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好。这样简单的因果它是承认的。那么..
因 果 法 则
◎ 妙 华
讲到生老病死的时候再往深处讲,我们必然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因果。唯物辩证法,并不是不承认因果,它承认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说,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好。这样简单的因果它是承认的。那么佛教的因果非常复杂,大概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一因一果,我们种了一个因,就结了一个果。第二个层面叫多因一果,一个事情的产生是由好多因素集合而产生的一个结果。第三个方面叫多果一因,我们大家平时吃的橘子、苹果,这就很复杂了,你把它当成一个果来吃也可以,把它当成种子来吃也可以,这叫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这都是大家能够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这里着重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第四个层面:因果变异。就是说,我原来是一个心量狭小的人,我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我是一个仇恨心很强的人,我通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诚恳地实践,我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以后,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有的人就会问,佛教是宿命的吗?我说是也不是。如果拿你过去积累的因来说,它确定了你只能朝东不能朝西,那它就是宿命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你的命运就可以改变。用什么来证明呢?佛教说: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定业是不可转的,就像你在银行里存的定期存款,那是由银行给你锁定了。但是你的密码对了,你就可以取出来,密码不对你就取不出来。
明代有一位袁了凡先生,他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把他一生的命运都算定了,多少岁进学,多少岁当官,官能当多大,能吃多少俸禄,有没有子嗣,能活多少岁等等。结果,这些都逐一应验。有一年,他去见南京栖霞寺的云谷禅师,两个人对坐了三天,了凡先生一个妄念都没有生起。云谷禅师很惊奇,就问他为什么没有生妄念。了凡回答说,我一生都被人算定了,实在没什么妄念可起。云谷禅师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你也只是一个凡夫,你被他算定,但没有改变分毫,你难道不是凡夫吗?云谷禅师就告诉了凡先生,改过行善可以改变既定的命运,并告诉他具体的方法。他说你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好事就画一个红圈。如果你做了坏事,就把红圈抹掉,画个黑圈。他说,你把这纸上画满以后,你以后官能到什么程度,俸禄能得几升几石,而且你能活多少岁。他不但自己按照这个做,他还让他家里人也按照这个做。 结果他的命运完全变了。
那么再具体来说,像我们家有糖尿病遗传,我吃饭的时候就打开我的警报器,就少吃两口。一开始就注意饮食,注意用度,用平衡心态,我虽然有这样的遗传,但是它不能够发芽。再打一个比方,我们生生世世杀生、争斗,当然是造了很多恶业。所以我们是人,善恶参半。那么一颗种子放在沙漠里,它会发芽吗?一颗种子,放在沙漠里头,不给它水,不给它土壤,它怎么会发芽呢?它就不能够发芽。你没有给它条件,你也不给它机会。所以佛教说: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
佛教的因果甚深甚深。涉及到我们生命的本身,就是所谓六道轮回。佛教讲六道轮回,因果是它的理论,六道轮回是它的相貌。对于佛教这个六道轮回的知识,你们要掌握。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我们现在说的天衣无缝就是这么来的。有一个成语叫腥风血雨,这与佛教的诗是有关系的。三善道中,最靠近人类的阿修罗一般生活在海边。他的妻子长得美貌,他本人长得丑陋,他经常与帝释天交战,就是所谓的腥风血雨。阿修罗的能力很强,嗔恨心很大。我现在要提醒大家,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人,能力很大,很能做事,很巧很灵,但是他的斗争心很大,现在世界各地区各国都有阿修罗。阿修罗要是好好修行佛法的话,他可以用他的技能技巧建设人类。
三恶道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饿鬼,地狱,畜生。地狱,最形象的你们看过一部电影《无间道》,有的人就会问,啥叫无间道啊?这个名字怎么这么怪呀?很简单,无间道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堕在这样的地狱里,就像神经病。你的意识你自己控制不了,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什么叫恶鬼呢?讲到这里又有一个佛教的故事,佛陀的十大弟子当中,有一个弟子叫目犍连。他在十大弟子当中是神通第一。他得神通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救他的母亲。他变化形体去找母亲。见了母亲以后马上端了一碗米饭给他的母亲,但是好好的米饭到了他母亲眼前的时候,就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炭火。他母亲的咽喉像针那么细,吃不下去。这里有个非常微细而又深刻的道理。佛说,三千大千世界都源于我们的一念心。我们喝可乐、普洱茶,我们吃牛羊肉,这一切在我们来看,简直是天经地义,太自然了。佛教有个业和共业。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明,共同的土壤,这是我们的共业。如果换一个时空,其他生物的饮食、生命,对我们人类是不能够接受的。因为这个世界是多维的,而不是一个平面。目犍连以他这么大的神通力,都不能叫他母亲把饭吃到肚子里,他就来问佛说,我有神通的力量,我都不能让母亲吃下这碗饭,不能尽我的孝心,该怎么办?佛说,七月十五,这时印度的雨季结束,所有的出家人都会从就个结夏安居区走出来,你用你大量的饭食来供养这些出家人,让他们一起念经,用他们共同的神通和能力把你的母亲度出来。这就是流传在人世间的盂兰盆会。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目连救母。当然不信佛的人,对佛教没有认识的人,他完全可以把它看成神话故事。无论如何它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那么,人为什么要去修行?因为在六道当中,在这个多维交叉当中,人处在最中间的位置。往旁边走,旁边就是畜生,往下是地狱和恶鬼,往上是阿修罗和天人。
也就是说,人生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做学问的话,一个有信誉的人,他有愿心,当他身体不受支配的时候,当他断气的一瞬间,他的愿力的翅膀会带他到他该去的地方。比如有人发愿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比如有人发愿要去东方琉璃世界,这时候我们的意识不起作用了,唯一能够把持我们的是愿念。这一段文字记载在《普贤菩萨行愿品》当中。你说了不算,说了算的是你发的愿,所以在解脱行中,有愿的法门,把愿念放在第一位。
它对我们大家会有什么帮助?我们不愿意成佛,也不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不愿意出家当和尚,这个愿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愿力可以引导我们的精神,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一个有愿力的人,他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在世间做人一定要有愿想,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有愿力。愿力控制了生命的历程,控制了质量,这是佛教在因果的基础上,对生命轮回的一个说法。
摘自《心经告诉我》
更新于:1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