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者字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末日。故依理据教。略制槃诗。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读诗之法。宜从中法为始。繁回屈曲。乃至佛为终。随印道读(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
华严一乘法界图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No.1887A华严一乘法界图
No.1887A
华严一乘法界图
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者字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末日。故依理据教。略制槃诗。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读诗之法。宜从中法为始。繁回屈曲。乃至佛为终。随印道读(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
死─涅─槃─常─共─和是─故界─实─宝─殿─穷─坐
││││││
生意─如─出─繁理益行法意─如─捉─巧实
││││││││││
觉不人─境中事利者严归资─粮善际
││││││││││││││
正思大能昧冥得还庄家得以缘中
││││││││││││││
便议贤入三然器本宝随─分陀无道
││││││││││││││
时雨善海─印无随际尽─无─尼─罗得床
││││││││
心宝佛─十─别─分生叵─息─忘─想─必─不旧
││││
发益─生─满─虚─空─众法佛─为─名─勤─不─来
││
初─成─别─隔─乱─杂─不性余─境妙─不─守─自
││││││
十─方─一─切─尘─中仍圆非真彻无─名性
││││││││││
含即─念─一─念亦即融知性极相无随
││││││││││││
中是劫─即─一如相无所甚─深绝寂缘
││││││││││
尘无远─量─无─是互二智─证─切─一来成
││││││
微量─劫─九─世─十─世相─诸─法─不─动─本一
││
一─一─即─多─切─一─即─一─一─中─多─切─一─中
将欲释文。二门分别。一总释印意。二别解印相。问何以故依印。答欲表释迦如来教网所摄三种世间。从海印三昧。槃出现显故。所谓三种世间。一器世间。二众生世间。三智正觉世间。智正觉者。佛菩萨也。三种世间摄尽法故。不论余者。广义者。如华严经说。
第二别相门中。三门分别。一说印文相。二明字相。三释文意。
一问。何故印文唯有一道。答。表如来一音故。所谓一善巧方便。何故多有繁回屈曲。以随众生机欲不同故。即是当三乘教。何故一道无有始终。显示善巧无方。应称法界。十世相应圆融满足故。即是义当圆教。何故有四面四角。彰四摄四无量故。此义依三乘。显一乘。印相如是。
二问。何故字中有始终耶。答。约修行方便。显因果不同故。何故字中多屈曲。显三乘根欲差别不同故。何故始终两字。安置当中。表因果两位法性家内真实德用。性在中道故。字相如是。
问。上云因果不同。一家实德。性在中道。未知所由。其义云何。答。此义其实难解。虽然。依天亲论主。以六相方便。立义分齐。准义道理。随分可解。若约十句。以辨六相。如下说。今且约印像。以明六相。示一乘三乘主伴相成现法分齐。所谓六相者。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总相者根本印。别相者余屈曲。别依止印。满彼印故。同相者印故。所谓曲别而同印故。异相者增相故。所谓第一第二等曲别增安故。成相者略说故。所谓成印故。坏相者广说故。所谓繁回屈曲。各各自本来不作故。一切缘生法。无不六相成也。所谓总相者义当圆教。别相者义当三乘教。如总相别相成相坏相等。不即不离。不一不异。常在中道。一乘三乘。亦复如是。主伴相资。不即不离。不一不异。虽利益众生。而唯在中道。主伴相成。显法如是。一乘别教。三乘别教。准义可解。汝所问疑。义亦如是。初曲如因。乃至后曲如果。如初后不同。而唯在当中。虽因果义别。而唯住自如。依三乘方便教门。故高下不同。依一乘圆教。故无有前后。所以得知。如经说。又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诸佛法明说令入智慧地故。论曰。一切菩萨者。谓住信行地。不可思议。诸佛法者。是出世间道品。明者见智得证。说者于中分别。入者信乐得证。智慧地者。谓十地智。如本分中说。此是根本入。如经。又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诸佛法。明说令入智慧地故。此修多罗中。说依根本入有九种入。一者摄入。闻慧中摄一切善根故。如经摄一切善根故。二者思议入。思慧于一切道品中。智方便故。如经善分别选择一切佛法故。三者法相入。彼彼义中。无量种种智故。如经广知诸法故。四者教化入。随所思义。名字具足善说法故。如经善说诸法故。五者证入。于一切法平等智。见道时中。善清净故。如经无分别智清净不离故。菩萨教化众生。即是自成佛法。是故利他亦名自利。六者不放逸入。于修道时中。远离一切菩提障故。如经一切魔法不能染故。七者地地转入。出世间道品无贪等善根净故。如经出世间法善根清净故。复有善根。能为出世间道品因故。八者菩萨尽入。于第十地。入一切如来秘密智故。如经得不可思议境界故。九者佛尽入。于一切智人智故。如经乃至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是诸入为挍量智义差别。次第转胜。非根本入。一切所说十句中。皆有六种差别相门。此言说解释。应知除事。事者谓阴界入等。六种差相者。谓总相别相成相坏相。总相者是根本入。别相者余九。别依止本。满彼本故。同相者入故。异相者增相故。成相者略说故。坏相者广说故。如世界成坏故。余一切十句中。随义类知。论文如是。唯是论主立宗道理。故知虽因果信解行回地佛自位不动。而无前后。何故。诸法各异。住自如故。一如多如。如如相不可得故。是故经云。问。云何深信佛法。答。一切诸法。唯佛所知。非我境界。若如是者。名为深信佛法。是其义也。
问。六相者为显何义。答。显缘起无分别理故。以此六相义故。当知虽一部经七处八会及品类不同。而唯在地品。所以者何。是根本摄法尽故。地品中虽十地不同。而唯在初地。何以故。不起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故。一地中虽多分不同。而唯在一念。何以故。三世九世即一念故。一切即一故。如一念。多念亦如是。一即一切。一念即多念等。反前即是。以此理故。陀罗尼法。主伴相成。随举一法。尽摄一切。若约会说。会会中尽摄一切。若约品说。品品尽摄一切。乃至若约文说。文文句句尽摄一切。何以故。若无此。彼不成故。陀罗尼法法如是故如下说。
三释文意。文有七言三十句。此中大分有三。初十八句约自利行。次四句利他行。次八句辨修行者方便及得利益。
就初门中有二。初四句现示证分。二次十四句显缘起分。此中初二句指缘起体。二次二句约陀罗尼理用。以辨摄法分齐。三次二句即事摄法分齐。四次四句约世时示摄法分齐。五次二句约位以彰摄法分齐。六次二句总论上意。虽六门不同。而唯显缘起陀罗尼法。初言缘起体者。即是一乘陀罗尼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障碍法法界也。今且约一门显缘起义。所谓缘起者。大圣摄生。欲令契理舍事。凡夫见事即迷于理。圣人得理既无于事。故今举实理。以会迷情。令诸有情。知事即无事即会理。故兴此教。故地论言。自相者有三种。一者报相。名色共阿梨耶识生。如经于三界地复有牙生。所谓名色共生故。名色共生者。名色共彼生故。二者彼因相。是名色不离彼。依彼共生故。如经不离故。三者彼果次第相。从六入乃至于有。如经此名色增长已成六入聚。乃至有因缘故。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众生。生长苦聚。是中离我我所。无知无觉。如草木也。此中离我我所者。此二示现空。无知无觉者。自体无我故。草木者。示非众生数故。当知十二因缘等。即体自性空。依彼阿梨耶识。生梨耶微细。自体无我。生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示皆无我。故缘生等。无有别法。佛举缘起观门。以会诸法。一切无分别。即成实性故。地论言。随顺观世谛。即入第一义谛。是其事也。此义在三乘。亦通一乘。何以故。一乘所目故。若约别教一乘。略说十门。所谓因缘有分次第故。一心所摄故。自业成故。不相舍离故。三道不断故。观前后际故。三苦集故。因缘生故。因缘生灭缚故。随顺有尽观故。如是十二因缘。一乘义摄。何故十番数说。欲显无量故。问。十番因缘。为当前后。为当一时耶。答。即前后即无前后。何以得知。门不同故即前后。六相成故即前后。其义云何。十番虽别。而同成无我。故璎珞经十番因缘。三乘义摄。何以故。唯教差别不同。广如地论说。如十二因缘说。余缘生诸法。准例可解。二陀罗尼法者。如下说。三即事摄法者。显因陀及微细陀故。广义如经。四所谓九世者。过去过去。过去现在。过去未来。现在过去。现在现在现在未来。未来过去。未来现在。未来未来世。三世相即及与相入。成其一念。总别合名故十世。一念者。约事念说也。五约位者。以六相方便。随义消息。即可解也。六相者。如上说。问。缘起一言中。诸法无二。即显了乎何须多门。答。体解即是。不须远求。是故经言。淫恼痴性即是菩提。如是等迷极远。是故佛教七种苦谛以外。别有菩提。三无数劫。如说修行。乃可得度。为迷之者须多门说。问。若如是者。法门无数。何故唯六门说耶。答。以六门说诸法。准例应可解故。略如是说。其实如言。六冥然无分别者。缘起法法如是故。准上可思。
二就利他行中。印者约喻得名。何者。是大海极深。明净彻底。天帝共阿修罗斗诤时。一切兵众。一切兵具。于中离现了了分明。如印显文字。故名海印。能入。三昧亦复如是。穷证法性。无有源底。以究竟清净。湛然明白。三种世间于中显现。名曰海印。繁者炽盛义故。出者涌出无尽故。如意者从喻得名。如意宝王无心而雨宝益生。随缘无穷。释迦如来善巧方便。亦复如是。一音所畅。应众生界。灭恶生善。利益众生。随何用处。无不如意。故名如意。
三约修行方便者。此中有二。一明修行方便。二辨得利益。初门行者。谓见闻一乘普法已去。未满证普法已还。是此约别教一乘说也。若约方便一乘说。五乘总是入一乘摄。何以故。以一乘所流一乘所目一乘方便故。若约此义。总摄五乘。一乘修行者亦得所流所目者。约缘起道理语。方便者。约智语。何以故。进趣不住。名曰方便。不回心者。不名方便故。亦可约圣者意说。何以故。以善方便。引接众生故。如五乘说人法因果。解理事教义等一切诸法。准例如是。
问。所谓五乘等法。为是能诠教法耶。为是所诠义耶。答。能诠所诠一切诸法。皆在言中。其义如所诠之法相皆绝。诸佛世尊。以大慈悲本愿力故。诸佛家法。法如是故。施设言教。为众生说。以是义故。教网所摄一切诸法。皆悉在言。是故经言一切诸法但有名字。即其义也。
问。证分之法。言相不及。言教之法。在于事中者。证教两法。常在二边过为。答。若约情说。证教两法。常在二边。若约理证教两法。旧来中道。一无分别。所以得知遍计无相。依他无生。真实无性。三种自性常在中道。三法以外。更无证教。是故当知。一无分别。是故至人得此理故。名相不及。为生说故。言在事中。故经偈云。一切诸如来。无有说佛法。随其所应化。而为演说法。即其义也。是故圣者随遍计故建立三性。且安穷心。渐渐已后现三无性。觉悟梦人。此即圣者大善巧也。问。如摄论云。遍计所执凡夫境界。依他真实圣智境界。何故圣者随遍计耶。答。遍计诸法。颠倒故有。是故论云。凡夫境界。毕竟空故。无所可对。是故论中非圣境界。非谓智空非圣境界。是故圣者慈悲方便。随眼病故。言说空华。有何妨难。竟在于此。依他起相。从因缘生。无有自性。离二边过。与无我同。圆成实性。平等法。圆融彼此。不可分别。旧来一味。以此义故。分别不及。是故论言圣智境界。别意如是。若约实说。三种自性皆是凡夫境界。何以故。随性说事安立。三种自性即圣智境界。何以故。随智显理。非安立故。是故经中亦有处三性以外。不立三无性。亦有处三性以外。别立三无性。所以者何。随情安立。约解门故。别立三无性。随智显理。约行门故。三以外不立三无性。尚二以外无有真实。何况三性以外别有三无性。所以得知无相等智现前。毕竟无法可对。唯在中道故。是故须解教立所由。
问。如上所言。证分之法。及缘起分法。有何差别。答。别不别。其义云何。证分之法约实相说。唯证所故。缘起分法为从众缘生。无有自性。与本不异。是故不别。
问。若如是者。以自所证。为众生说。与末不异。寻常差别耶。答。得其义若为所证在言。与末不异。言说在证。与本不异。与本不异故。用而常寂。说而不说。与末不异故。寂而常用。不说而说。不说而说故。不说即非不说。说而不说故。说即非说。说即非说故。说即不可得。不说即非不说故。不说即不可得。二俱不可得故。二俱不相妨。以是义故。说与不说。等无差别。生与不生。等无差别。动与不动。等无差别。一切差别相对法门。准例如是。故经云。有为无为一切诸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无有变异。是其义也。亦可正说法中。言说以外。更无别义。以言为义。正义法中。正义以外。更无别言。以义为言。以义为言故。言无非义。以言为义故。义无非言。义无非言故。义即非义。言无非义故。言即不言。言即非义故。二俱不可得。是故一切法。本来在中道。中道者通言非言。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在言中。离名性故。言说法不在真性。在机益故名无真性。离名性故名而无名。名而无名故。以名求实。实不可得。名无真性故。名而无我同故名。性不可得。以此义故。二俱不可得。唯证所知。非余境界。是故经云。一切诸法。唯佛所知。非我境界。
问。前后两义何别。答。前义可别。以本末相即相即相融显中道。后义以名义互为客显无我义。所显道理不理。能诠方便别。此即本末相资。名义互客。开道众生。令致自无名真源。能化所化宗要在此。问。此义义当顿教宗。何故此间说。答。如上说。说与不说等无差别。何以故。总是实德故。无有妨难。且护分别故。顺三乘说。盖是智者胜妙能也。如上证分及缘起分义。当论中义大教大也。背反分别。得无分别。名曰无缘。顺理不住。故名善巧。如说终行得圣者意。故名为捉。如意如前。归家者。证本性故。家者何义。阴覆义。住处义故。所谓法性真空。觉者所住。故名为宅。大悲善巧荫覆众生。名曰为舍。此义在三乘。一乘方究竟。何以故。应法界故。所谓法界陀罗尼家。及因陀罗家。微细家等。此是圣者所依住故。名曰为家。随分者。未满义故。资粮者。助菩提分故。如下经离世间品中二千答等是也。二明得益。谓陀罗尼者。总持故。如下数十钱法中说。实际者。穷法性故。中道者。融二边故。坐床者。摄一切故。安在法界十种涅槃广大宝床。摄一切故。名曰坐床。宝者可贵故。床者即摄摄义故。十种涅槃者。如下经离世间品说。旧来不动者。旧来佛义故。所谓十佛如华严经。一无著佛。安住世间。成正觉故。二愿佛。出生故。三业报佛。信故。四持佛随顺故。五化佛。永度故。六法界佛。无处不至故。七心佛。安住故。八三昧佛。无量无著故。九性佛。决定故。十如意佛。普覆故。何故十数说。欲显多佛故。此义诸法之真源。究竟之玄宗。甚深难解。宜可深思。
问。具缚有情永断菩萨未成福智。以何义故。旧来成佛也。答。菩萨未断。不名成佛菩萨断尽。福智成竟。自此已去。名为旧来成佛。
问。断惑云何。答。如地论说。非初非中后。前中后取故。云何断。如虚空。如是断故。未断已还。不名为断。现断已去。名为旧来断也。犹如觉梦睡悟不同。故建立成不成断不断等。其实道理诸法实相。不增不减。本来不动。是故经言。菩萨法中。不见一法减。清净法中。不见一法增。是其事也。有人说言。如是等经文。约即理说。非即事说。若约三乘方便教门。合有此义。若依一乘如实教门。不尽其理。理事然。一无分别。体用圆融。常在中道。自事以外。何处得理。
问。三乘教中。亦有寂而常用。用而常寂。如是等义。何故上言偏即理门。不即事中不自在也。答。理事相即故。有如是义。非谓事事相即。何以故。三乘教中。欲治分别病。会事入理为宗故。若依别教一乘。理理相即。亦得事事相即。亦得理事相即。亦得各各不相即。亦得相即。何以故。中即不同故。亦有具足理因陀罗尼。及事因陀罗尼等法门故。十佛普贤法界宅中。有如是等无障碍法界法门。极自在故。其余逆顺主半相成等法门。准例相摄。随义消息。若欲观缘起实相陀罗尼法者。先应觉数十钱法。所谓一钱乃至十钱。所以说十者。欲显无量故。此中有二。一者。一即十。十中一。二者。一即十。十即一。初门中有二。一者向上来。二者向下去。言向上来中。有十门不同。一者一。何以故。缘成故。即是本数。乃至十者一中十。何以故。若无一十即不成。仍十非一故。余门亦如是。准例可知。言向下去中。亦有十门。一者十。何以故。缘成故。乃至十者十中一。何以故。若无十。一即不成。仍一非十故。余亦如是。生变如是。勘当即知。一一钱中。具足十门。如本末两钱中具足十门。余八钱中。准例可解。
问。现言一者。何得一中名为十也。答。大缘起陀罗尼法若无一。一切即不成。定知如是其相。如所言一者。非自性一缘成故一。乃至十者。非自性十。缘成故十。一切缘生法。无有一法定相有性。无自性故即不自在者。即生不生生。不生生者。即是不住义。不住义者。即是中道。道义者。即通生不生。故龙树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即其义也。中道义者。是无分别义。无分别法不守自性故。随缘无尽。亦是不住。是故当知。一中十。十中一。相容无碍。仍不相是。现一门中具足十门。故明中智。一门中有无尽义。如一门。余亦如是。
问。一门中摄十尽不。答。尽不尽。所以者何。须尽即尽。须不尽即不尽故。其义云何。以一事辨一多故即尽。以异事辨一多故即不尽。文一事中一多义不相是。即是多一。事故即多。是一四句。护过失非。离德准之可解。异事亦准同。
问。须何义。答。须者缘成义。何以故。因缘法一不差故。别别诸事门中。准例如是。缘起妙理。应如是可知故。第一门讫。
第二门。此中二门。一者向上去之。二者向下来。初门中十门不同。一者一。何以故。缘成故。乃至十者一即十。何以故。若无一。十即不成故。缘成故。第二门中亦有十门。一者十。何以故。缘成故。乃至十者。十即一。若无十。一即不成故。余者准例。以此义故。当知一一钱中。具足十门。
问。如上多门一时俱圆耶。前后不同耶。答。即圆即前后不同。何故如是。须圆即圆。须前后即前后。何以故。法性家内德用。自在无障碍故。由缘成故。皆得如是问。如上所说来去义。其相云何。答。自位不动。而恒来去。何以故。来去者随缘义。即是因缘义。不动者向本义。即是缘起义。
问。因缘与缘起何别。答。亦别亦同。所谓别义者。因缘者随随俗义别。即是因缘相望。显无自性义。正俗谛体也。缘起者随性无分别。即是相即相融。显平等义。正随第一义体也。俗谛无自性故。顺第一义。是故经云。随顺观世谛。即入第一义谛。即其也。别义如是。同义如前龙树释。就一一钱中。于同时具足等一门。以回转者。准之可解。十门如上说。如钱中第一。乃至第十不同。而相即相入无碍相。虽因果理事人法解行教义主伴等众多门别。而随说一门。尽摄一切。余义准之。上来数钱法者。且依遍计事钱。显示依他因缘缘起钱也。亦可依指示显生一切诸法。终不可得。执遍计物。迷缘起法。显法逗留全别。经云。初发心菩萨一念功德不可尽者。如第一钱。何以故。约一门显无尽故。何况无量无边诸地功德者。如第二钱已去。何以故。约异门说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者。如一钱即十故。何以故。约行体说故。
问。初发心菩萨者。信地菩萨。即是弟子位。成正觉者佛地。即是大师位。高下不同。位地今一别。何以故。同处并头脚耶。答。三乘方便法。与圆教一乘法。法用逗留。各别不得杂用。其其义云何。三乘法头脚各别何耶儿子年月不同。何故如是。约相说故。生信心故。圆教一乘法者。头脚总一。阿耶儿子年月皆同总。何以故。由缘成故。约道理说故。
问。一者何义。答。一者一无分别义。又问。同者何义。答。同者同不住义。无分别不住故。始终同处。师弟子并头。
问。同处并头者何义。答。同处并头者。不相知义。何以故。无分别故。又问。无分别者何义。答。无分别者。缘生义。即是始终等是无二别。何故如是。一切缘生法无有作者。无有成者。无有知者。寂用一相。高下一味。犹如虚空。诸法法尔。旧来如是。是故经云。观一切法无生无灭。因缘而有。如是等文即其义也。
问。所以得知信位菩萨。乃至佛同处并头。如下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亦如地论释。信地菩萨乃至佛。六相成故。明知有如是义。六相如上。此语欲入法性家要门。开陀罗尼藏。好[卄/(戊@((甬-用)/皿))][匙-匕+我]故。上来所明者。唯显示一乘陀罗尼大缘起法。亦可论一乘无碍。辨大体。非三乘分齐。
问。初教已去。一切诸法。即空即如。一无分别。何故上言头脚各别耶。答。非无此义。未满故。从下为言。
问。所以得知自三乘以外。别有圆教一乘分齐。如下经言。一切世界群生类。鲜有欲求声闻道。求缘觉者转复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是法甚为难。若众生下劣。其心厌没者。示以声闻道。令出于众苦。若复有众生。诸根小明利。乐于因缘法。为说辟支佛。若有根明利。有大慈悲心。余益于众生。为说菩萨道。若有无上心。决定乐大事。为示于佛身。说无尽佛法。圣言如常明珠。不须惊怪。
问。一乘三乘分齐别义。因何得知。答。且依十门。即知也。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于中有十相。谓人法理事教义解行因果。此等十门相应。无有前后。二因陀罗网境界门。此中具前十门俱义。从喻异耳。余可准之。三秘密隐显俱成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缘异耳。四微细相容安立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缘相异耳。五十世隔法异成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世异耳。六诸藏纯杂具德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事异耳。七一多相容不同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理异耳。八诸法相即自在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用异耳。亦可依性。九随心回转善成门。此亦具前十门俱义。从心异耳。十托事显法生解门。此亦具前俱义。从智异耳。余可准之。上十玄门。并皆别异。若教义分齐。与此相应者。即是一乘圆教。及顿教摄。若诸教义分。与此相应。而不具足者。即是三乘渐教。如是知也。如是十门具足圆者。如华严经说。余广义者。如经论疏抄孔目问答等分别也。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依华严经及十地论。表圆教宗要。总章元年七月十五日记问。何故不看集者名字。答。表缘生诸法无有主者故。又问。何故在年月名。答。示一切诸法依缘生故。又问。缘从何处来。答。从颠倒心中来。颠倒心从何处来。从无始无明来。无始无明从何处来。从如如来。如如在何处。如如在自法性。法性以何为相。以无分别为相。是故一切寻常在中道。无非无分别。以此义故。文首诗。法性圆融无二相。乃至旧来不动名为佛。意在于此。所以依诗即虚显实。故誓愿。见闻修集一乘普法名字及义。以斯善根回施一切众生。普重修尽众生界。一时成佛。法界图章。
一乘法界图(终)
华严宗香象大师末叶非人释题头法师之执笔也。
建历二年三月三日子始许于高山以法胜寺同本一校贤穴八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