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二部)

2024-06-04 08:20 二乘解脱 G 纠错

第四章 大小乘的区别一、云何认识空?在佛法修学过程中,通过长期广泛的观察,对人事物理认知的智慧提升了以后,思想观念就会改变,观念改变了态度就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改变,行为改变了业就改变,业改变了..

释生如

第四章 大小乘的区别

一、云何认识空?

在佛法修学过程中,通过长期广泛的观察,对人事物理认知的智慧提升了以后,思想观念就会改变,观念改变了态度就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改变,行为改变了业就改变,业改变了果报就改变,果报改变就解脱。有智慧能充分有效的认识到万法的空和虚幻,不再执著执取万法,世间空了寂静了,心安然了,就解脱了。认识到空的时候,就会觉得世间一切都没有什么,世俗法得过且过,世俗里有利益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空了,身口意改变了,不再造作贪嗔痴烦恼业,果报善了。如果还认识不到空,心里就有我,有我就有烦恼和烦恼业。

空,分三个方面来逐渐深入的认识,最深的是从如来藏这个角度来认识,但不证得如来藏是无法认识到空的,比较深一点的是从十二因缘和四圣谛角度来认识,最浅的认识是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认识空,这是经验和聪明智慧的累积,是世间智者的智慧,当然是很不究竟的,但也好过无智执有之人。最彻底最究竟的认识,是从如来藏里七大种子的功能作用角度来认识一切法,这样就能空到绝境,连空也空,空空也空,绝一切心和境,一切法和境都多余。到这种时候,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说出来的都不是,没有意会更没有言传。

二、大小乘所证得的空的差别

小乘证得的五阴空与大乘证得的五阴空有本质的区别,正因为有区别,所以大小乘人的心量不同、愿力不同、道行不同,小乘人解脱以后要入无余涅槃,而大乘人解脱以后却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小乘人证得的五阴空,是在外表现象上证得的,是观察五阴现象的生住异灭证得的空,这种空不究竟,还不到底,还有偏颇,所以智慧浅,行愿也浅。大乘人证得的五阴空,是从五阴的本质上证得的,见到了五阴的本质是如来藏所出生,所以就不再在意五阴,也不会想办法去灭去五阴,所以行愿就大。

比如一部分人看见一个人生了之后又死了,就会知道人是无常的能灭的,把握不住的,因此是空的。而另一部分人不仅如此,还看见了这个人其实是魔幻师变幻出来的,生死由魔幻师掌握,即使死了,魔幻师还可以再变幻出来,生死都是假相。这部分人就对这个幻化人没有执取了,但也不会刻意回避和弃舍。

其实小乘人所认为的空,是与有相对立的空,这还是另一种的有。正因为小乘人的空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是实质性的空,所以他们都想办法灭除不用,想办法躲避,害怕五阴世间,这就是另一种有。真正空了,还躲避什么?害怕什么?也就不会去想办法灭除了。比如天女散花,小乘人害怕花着身,就躲避花,抖落掉身上的花,认为花着身不如法。而大乘人不理这些花,浑身是花也无所谓,所以花反倒不着身了。

大乘菩萨为什么是如此心态?因为菩萨知道花是幻化的假相,不会有什么实质的作用,色身也是如此,幻化身与幻化花,何障碍之有,有何不如法的?这些法都需要自己实证之后去体会,没有实证,虽然很理解了,但是还不能到位,心行上还不能空。小乘人认为确实有个空,大乘人认为连空也空,空空也空,空尽了,才是到家了。

三、大小乘空的区别

万法皆空的空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从小乘法的角度讲的五蕴世间皆空的含义,层次比较浅,范围比较窄,不包括一切法;另一方面是从大乘法角度讲的五蕴世间皆空,和一切法空的含义,层次也越来越深,是根本上的空,实质上的空,究竟意义上的空,以至于最后达到完全彻底的空,范围则包括了一切法,没有一丝遗漏。小乘法讲五蕴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这个空是指生灭变异无常的法,只要有生就会变异甚至灭去,不能常住不能久长,有生有灭的法,是无我性的法,这是小乘的空。

大乘法的空是证得如来藏以后,现量观察五蕴世间和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所以都是空的,这些法也是生灭变异不真实的。很显然,大乘的空更根本更究竟更透彻,把空的理讲明了。从地上菩萨唯识种智来讲,眼前所见的物都是心所变现的,被变生的法就是幻化的不真实的。就像魔术师凭空变一束鲜花,这束鲜花虽然在现象上是存在的,但实质是空的、不存在的,存在是一种假相。大乘法阐述世间一切法的空、假、中,而小乘的空比较浅,没有假,也没有中,只是观察世间法无常变异不住,没有被幻化的那种假,没有抓住法的实质,观察智慧比较浅。

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的修行,都是破除七识五阴的无明,让七识五阴具有空的智慧。如果熏习了很多法,理论很丰富,能写出诸多辩论论文,可是心却不空,把所学理论都当作实有的法,这是学知识,而不是修行,与修行背道而驰。

尤其是学大乘法,如果沉迷于深奥有趣的理论当中,不断吸取知识,孜孜以求的探索和研究,整理和归纳,条分缕析,把如来藏幻化的一切法当作有法来执取,执有而不空,这都不是修行。修行是依据理论证空而破除无明,改变心行和心性,心性只有心空了才能改变,心性改变,心行才能随之改变,果报才能由恶报变为善报。每个学人都要牢记学佛的宗旨是要达到心空,心空及第归,修行不是搞学问,不是累积知识、研究理论,所以不能执理废事,要理事统一,理事圆融无碍。

四、大小乘证道的区别

断我见是观行五蕴无我之理,不涉及第八识,证得第八识需要修学大乘般若,在意识具有相当的般若正知见以后,就要在禅定参禅,参究第八识,才能大乘证道。大小乘的用功方法和内容不同,大小乘在证道以后心空的层次和内涵也不同,小乘断我见是证得五蕴空无我,是单独一个无的那种空;而大乘证道以后的空,包括了小乘的那种无的空,也包括证得了第八识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空性,知道第八识本身如何是空的,也能观察出祂所出生的五蕴身是如何空的。所以大乘的空比小乘的空更究竟一些,更接近真理,更能体现出法界真相。证道时二者的智慧相差很大。

五、大小乘的空不是一个境界

声闻缘觉的空,与空如来藏的空是两个境界,差别极大,不可混为一谈。如来藏三种空,无论哪一种,都必须证得如来藏才能现量观行,与小乘的空截然不同。证得如来藏以后的心空,与没有证得如来藏之前的空,不能混为一谈,性质不同,心境不同。菩提本无树,是小乘空,这时还没有证得如来藏,与空如来藏不挂靠,后边闻金刚经说五个何期自性,这时候才证得如来藏。

六、色无常苦空非我中空的含义

每个法上都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智慧不同的人当然就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小乘人理解为散坏破灭的空,大乘人除此再加上如来藏的空性,地上菩萨以及佛陀看色就是四大种子的运作,更是空无。色法本身就是空相,这个深刻的道理地前菩萨绝对不可能观察出来,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实际内涵,诸佛观察色直达底源。新悟菩萨只能把色理解成空性第八识所生,观察力微弱,理解成分多。

但是无常苦空非我,主要指小乘的散灭毁坏之法。由前面的色无常,证知色是苦的,再证知色是散坏不久住的,最后就会证知色不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认为的不散灭的代表着自我的主体。

七、大小乘修行地图

修行的真正入手处,小乘的四念处经就是实修的入手处,坐禅三昧经也是。大乘的父子合集经,就是世尊让他父亲观行诸法如梦,里面只讲理论,因为是度初级学人的入门方法,只是相似的理解如梦,并不能证得。

至于说大小乘的修行地图,当然是先观行断我见证果以后,再参禅,参禅的方法,断我见的方法,修定的方法都讲过了。没有断我见,参禅就不会有结果;参禅不成就,如幻观就不要想了,禅宗第三关和阳炎关、如梦观都不要想了,以后地上菩萨所修的法,更不用想了。可以找资料熏习,但无论怎么修都是熏习,绝对不能实证。修行的次第和路数很清晰,修定学理论,然后观行断我见,证果以后参禅明心。这些达不到,谈什么都没有用。不是大根基、特大根基的人,无法跳跃修行。佛菩萨和阿罗汉再来的人可以,其余人跳也跳不过去。

初地以上的菩萨,能够完全通达小乘佛法,大乘只通达一部分,佛全部通达。没有实证,只是理解,理解的永远不能叫作通达。因为没有实证,一个法都不能通,达不到任何智慧境界。至于说转依,没有实证,也转依不了。实证了第八识以后,才能逐渐转依,转依成功一部分,心地改变了,转识成智了,那已经是初地以上菩萨了。普通人谈不到转依,心地里都是贪嗔痴,最初的我见都没有断,带着个高大的我,遮障那么严重,能转依个什么呢?

禅定没有,念佛都不能定,念咒也不能定,观呼吸观不下去,基本的禅定都修不出来,如何有能力观行五蕴无我,如何能够断我见?如何能够参禅明心?不明心,谈其它的简直太遥远了。

3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