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键略注

2024-06-08 08:02 综合其他 M 纠错

秘键。秘者秘奥秘密之称。难显难得之语。键者开藏示宝之义。遮贪表德之名。此略三意。一二字同名能释。两言皆非所解。所谓抽秘密教之键开般若经之藏也。二秘是所释之本经。键即能解之末喻。法喻并举。经释共彰。可谓..

沙门觉鍐记

秘键略注No.2203B

秘键略注

沙门觉鍐记

秘键。秘者秘奥秘密之称。难显难得之语。键者开藏示宝之义。遮贪表德之名。此略三意。一二字同名能释。两言皆非所解。所谓抽秘密教之键开般若经之藏也。二秘是所释之本经。键即能解之末喻。法喻并举。经释共彰。可谓开百福万德密藏之法键。授五智三身秘宝之教钥。三秘通经与释。键如上无异。意云。授一秘之宝钥开三密之华藏。与五分珠键入两部之玉殿。能所共秘密。本末同深奥。

文殊。文殊师利。译曰妙吉祥。又云妙德或名妙音。则是诸佛之智德。三身之觉用。

问。释此般若菩萨教处称赞文殊。有何由序。答。一切般若藏。文殊是其主。今释此般若。盍请其听许。故先归敬。又为表文殊即般若菩萨。

利剑。文殊三昧耶形。即右手所持。利叹般若灵德。剑举智慧妙体。

绝诸戏。戏者戏论。谓生灭断常去来一异等。绝者断绝摧灭折破舍离。谓挥彼八不之智剑拆此八迷邪魔。遣众障于空空觉一心于绝绝。何故不云八云诸耶。若言八者。有二六不对之失。并有下三连之过故。又欲广显示断绝本末粗细一切迷妄诸有罪障故。不云八而云诸也。八者略数。诸者总名。故八迷三妄皆不真实。三障五盖悉是虚妄。似实还虚同空华。如有又无均水月。故名戏论。

觉母。正是般若菩萨。兼又曼殊室利。文殊称三世觉母。般若名般若佛母。故云佛云觉。声别实同。梵汉之不同。翻不之差别。此般若尊则大日法身之深智。遍照性佛之妙慧。说法利生周遍十方。除灾与乐广被九界。可知众圣之帝师。诸佛之父母。梵言般若。唐译智慧。即是大定相应之五智。深理互融之一心。

梵文。梵箧也。正般若三昧耶形。兼文殊三昧耶身。即左手所捧是也。谓此箧内摄藏无量无边真言。含持刹尘海滴梵文。故名梵箧。从能持云箧。付所入为文。能所虽异。诠表惟一。何故不云箧云文耶。若云箧者。可有二四同声失故。又显秘密幖帜不可示显露故。又举所入宝摄能纳之箱故。又若言箧者。调御师之句不显了故。又还显示梵箧名义比来次第极分明故。又为增长思惟力故。梵箧或名般若箧也。

调御师。三世十方诸佛。皆依此梵文力。证五智之法身。开三觉之慧眼。故名佛之师也。调御师者。十号一称。诸佛都名故。

●●此亦有二。一二字俱文殊种子也。二上字般若菩萨。下言曼殊室利。俱一字真言并种子法身。又云法曼荼罗。或名法智印等。一一义理含藏无量过恒佛德。各各声字摄收八万四千教法。欲证得彼诸教万德。当持诵此两种一字。彼深义非面难谈。

诸教。一百亿部经。十万九千论。八万四千教。二十万颂文。乃至十佛所证十世法门。三身所说三际轨则。

禅那正思惟。禅定名也。即当此三摩地法门。若具论之。禅那者定中定。正思惟定中智。又上二字涅槃。下三言菩提。禅那梵语也。此云静虑(云云)。

尊者。般若菩萨也。今此经此仁为尊主为仁上故。又此菩萨大日所变之莲体。遍照能说之轮身。故于诸尊中独尊最尊。

三摩。三摩地。定之梵号。即是妙觉轮圆之深禅。大智相应之胜定。

从佛法至何求。佛法者。金刚实智即菩提。真如者。胎藏真理是涅槃。又佛者觉智。如者禅定。又佛者五智种智之名。如者百福万德之义。又佛法者一心。真如者四身。次心者众生之识心。身者群类之依身。何故云佛时出心。言如处举身。今且以彼理智等配此身心故。一往配释。理实互通。金胎本不二。身心常即一。觉如互圆融。因果同涉入。众生九识。诸佛五智。群类异身。四身一理。皆是三平等之一心。并也セク四曼荼之如理。矿外求珠。波表要水。愚盲之甚弃心欣佛。离身望理。痴迷之至。在云出云。日月体既无差。没泥离泥。金莲性岂有异。贫女处本有伏藏。穷子身元具高德远行外求。愚中愚迷上迷。

迷悟至忽证。迷悟者烦恼菩提。明闇者生死涅槃。上顺次。下逆次。谓迷。惑。悟。智。明。静。暗。动故。何以明闇配动静耶。譬如灯光随动静缘有明昧相。又迷悟如次上句佛法与心。迷名众生。悟名诸佛。故明暗如次前文真如与身动名生死。静名涅槃故。又在我非他者。各转释上非遥即近ミ非外何求等义。又结前生后也。发心者。初发心时。发唯局能起。心兼通所求。即到者即身成佛。凡即七义。此中速疾·相即·不离。当此即义。到者到彼岸也。度三有之苦海到二德之乐岸。又达也至也。至四曼之最顶达五智之源底。四字合释者。即初因至后果。用凡体证佛身。信修者。信。信解。修。修行也。忽证者。速疾成道也。谓不逾初信始行顿至后位终心之义。忽者顿也欻也。速疾义。证者验也得也。体会义。

二教。谓金莲二教。非显密两宗。

金莲。金刚胎藏如次配之。或又金刚莲华之二部也。

五乘。谓诸显教。此有多说。或一乘三乘小乘。或三乘人天。或佛二乘天梵。若据此书意者。建·绝·相·二·一亦可名五乘。

幻影。幻化影像。意云。上从大小二牛下迄人天两乘。皆是权方便之心教。假施设之人法。故举彼两喻之虚伪彰此五乘之非真也。

行则十四。除题目并故说已下及咒故。何故不入咒。下别解脱说故。况复●●乃至无极是也。

五藏。素哆览。毗奈耶。阿毗达磨。般若。陀罗尼等五藏欤。

七宗。律。俱舍。成实。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也。

观在萨埵。此有三意。一观在者。总通分ノ观自在菩萨。萨埵者。得益分ノ菩提萨埵。二萨埵一句遍在二处。谓初观在尾句。后菩提末言。三四字共通初后。菩提萨埵岂异人耶。即观自在菩萨是也。初后虽二人。体惟一。影略互显。莫作异解。谓总通分让后省提与埵之二字。得益分与前略观自在之三言也。初义显了。次意稍广。后说大隐。若但偏初观自在菩提萨埵者。正背大圣之圣意。兼失密家之宗义欤。大师之神笔不似余师释。一笔含千理。片句摄万义。文义共神灵。宗趣同深奥故。

诸乘。建·绝·相·二·一并真言是也。

度苦涅槃。上二字度一切苦厄。下一句究竟涅槃。或复二句互通。谓语别义通。准上观在萨埵释。

诸教。准诸乘知之。

得乐。得益。

五蕴。照见五蕴皆空也。能照能见则诸乘之觉知。所空所断则五蕴之迷境。何故唯举所空之境不出能证之智。此有多故。或让下三佛故。或举所显能故。或指迷境者。照见皆空义也。若在五蕴家自不知迷故。

三佛。三世诸佛。

色空。色不异空乃至如是也。大本分流华严经。只摄在此一行半。若欲读诵彼广言。必须受持此略文。广略虽不同。功德无增减。若解深秘义。此功胜彼德。解说书写等亦复如是。已下诸乘准此。绝相二一等是也”

普贤。华严法门主。

解颐。甘心之至。笑庆之极。

圆融。三种之圆融。六相之无碍。

不生。是诸法之乃至不减也。是诸法空相。总。不生不灭等。别。总别分二。理趣唯一。故举别兼总。又举中摄初后六句。又不生一句。此宗大义故。总相故。若总相故举不生者。是诸法空相亦是总相。何不言之。上句既言色空。下对宜云不生。若言空相等。其文不严故。又不生。总相ノ义理コモテ。显证于彼故。又若取二字者。其义难显。若举五字者。其文有失故。十六会广言六百轴繁文。皆摄此七句。无漏其众义(云云)。

文殊。三论法门主也。

破颜。极喜悦义。

绝戏。绝八种之戏论。证四中之真实。

识界。有三意。一无意识界。二识者心识。界者境界。谓以此三科且分心境故。若依此者。是故空中ヨシ至无意识界是也。三二义并具故。法相所依诸经论皆入此中。

简持。唯识即法相。若名人则弥勒。简。简去。持。持取。即唯识之唯义。此有数义。或遣遍计一执存依圆二性故。或遮外境留内识故。或遣相证性故(云云)。

拍手。此欢喜义。非除障惊觉等意。

泯之境智。无智亦无得等。泯能证智故云无智。泯所达境故云无得。法华涅槃等之诸经。只在此十字。

归一。会三归一。即天台法华宗。若名人则观音。破三入一遮末归本故云归一。

十二因缘。无无明乃至死尽也。

驎角。缘觉名也。又云麟喻也。

四谛。无苦集灭道也。诸部小乘经等。皆摄入此一句五字。

●●二字。略有四义。一咒初二字。何故不解余●●。举最初摄中后。二咒初四字。何不举后二●●。举初句显后。又让此●●两言等句故。三第四●●。何非余显教三●●。彼皆狭劣不呑密藏故。又举胜摄劣故。又举后显初中故。四总显四●●。此义为胜。若尔何云二字。随在何处皆二字故●●略有三意。一第四句●●●●。若尔二失。一违下配释。彼言真言不言显故。二不赞第三句之失。答。彼且约浅略配当门。此又于总持多含义各举一义。并不相违。又大能摄小。胜能兼劣。犹能有孕三密。岂又无摄诸教。故无初过。举深密之本摄浅显之末。隐劣权之显显胜实之密。又举后显中。故无后失。二●。第三●●●。●第四●●●●。三●一字通第三四之二句。●如前。初义文显易配。次意隐难悟。次善巧。后深广。

名实。名与实也。实谓实相。即所诠理智义趣等。

尘滴。刹尘海滴。俱表无数。

甚深。行深般若之深欤。

五分。人法总通分等。各各名义如下。

般若至显之经。法相立三时教。初时小乘。第二般若经等。第三深密经等。前二未了义权教。第三显了之实经。故问意云。大般若是第二时未了义教。何能呑入彼第三时之显了诸经。

五乘。如前。

三藏。经律论等。

圆满觉者。●●翻云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圆满三觉具足种智。竖达三世。横遍十方。故云圆满。

开悟密藏施甘露。开悟三密之宝藏。施与四曼之甘露。

大。普广周遍无边际限量。包含常总满虚空法界。

多。无量过数之称。具足不阙之语。

胜。最胜尊妙无比类。殊特深奥无与等。最胜者十最十胜。

约定慧。●●此云智慧。今谓定慧略有五意。一定之慧故。谓三昧门之深智。三摩地之妙慧故。二有定慧故。具三昧之智名之。大慧。持禅那之慧称之圆智。无智定非定。无定智非智故。三定智者三摩地门之智。谓常居三等之禅宫。镇住一如之定殿。永止六尘妄风。远离四相之迷波故。慧者胜义菩提之慧。遍游十种之心宅。兼行九界之意地。分别浅深于千殊。简择邪正于万品故。又定。正体智。无分别故。慧。后得智。能简择故。又定。涅槃理。慧。菩提智。又定者胎藏九识。寂静禅那故。慧者金刚五智。举悟了别故。可知同体之别相。一法之二义。四约字义故。谓●●二字俱具足定慧。●。二字也。●。智也。●。定也。字体。智慧。点画。三昧故。又以●●等八字皆为涅槃点。涅槃者寂静不动。是即定故。●亦二字。亦具定慧。且明定义。●。第二句末ノ●字。●。第三句末●字。此等皆名三昧字故。密察密意深入深秘。于●●二字显定慧两义。五梵语多含之旨。真言总持之理。道俗共许。古今佥闻。谁疑于●●一句有定慧二义(云云)但亦可见证本。

所作已辨。到彼岸义。行华已开。佛果斯显。证无为无事觉位。受不生不灭法乐。

处中。中实中心表义离邪离边受名。

贯线摄持。又云贯串不散之义。以语密为经。以心密为纬。织三业之丝为海会之锦。锦文千殊。同名为锦。佛相万差。等得称佛。或云常法摄贯义。

照空。照见五蕴皆空。

度苦。度一切苦厄。

三生。华严行者所经之时。

三劫。三阿僧祇劫绝相所历。若依妄执义。兼通建一密三。

六十。声闻时劫。

百。缘觉时劫。

妄执。有二。且一义云。妄执。一及密人所经时。又云。兼通建·一·密三。三妄执谓粗细极细。若一生超此三妄执。不经劫数一生中即身成佛。

观人。观自在菩萨。此即行人故云人。

修智慧。行深般若。修行般若智慧。

深照五众空。照见五蕴皆空。深者下于上深字用也。通能所观法故。照者照见。众者蕴也。空者皆空也。

历劫。时也。劫跛有二义。一时分。绝·相二所经劫。二妄执义。建·一·密三人一生即身所经劫。

离烦。度一切苦厄也。离者度也。烦者烦恼也。即一切苦厄。

一心通。有三义。一重明度苦义。谓度二死苦海达一心宝处。二表波罗蜜多义。通者到也达也。一心者亦二。一真言秘密不二一心。二诸乘亦各有一如真理故。大意云。度脱分段变易之生死。证得菩提涅槃之安乐。远离动静迷悟之异执。通达理智定慧之一心。三上二义并具。何故不云通一心。一心通能所二通故。

又心字与空字不同韵故。

建绝相二一。如次普贤·文殊·弥勒·二乘·观音。问。何故次第如此。答。为表四行次第。谓大疏等列四行菩萨次第。云普贤·文殊·弥勒·观音。以二乘属法相。即弥勒宗三乘兼学等故。故诸宗判名三乘教。问。南宗亦名三乘教。何不属之耶。答。破五性各别立悉有佛性故。乃至(云云)如此诸乘竖论则能寂应机之权术。横观则大日随自之实行。

圆融三法。三种圆融。谓事理圆融。理理圆融。事事圆融。

从色空至来同。有六意。一上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下五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次配。知事事理理理事三种。二上五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下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三两句共从色不至是色。事者色也。理者空也。四上一句。从色不至是色。下五字从受想至如是。事者四蕴。理者如前。五上五言从色不至是色。下一句从色不至如是。事者蕴。理者空。非唯显下四蕴并空。兼又释上一色及空。六二句十字共从色不至如是。事者五蕴。理者一空。但上句唯举一色不云四蕴。举初显后故。又云。色不异空。事事圆融。空。无碍等义。空不异色。理理圆融。色即是空。以事融理。空即是色。以理融事。已上八字。总明一种事理之圆融。

无碍融三种。三种圆融。或圆融三种世间等欤。

金水。金师子等喻。水波等喻欤。

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即不生乃至不减。问。此六不相配彼八不方何。答。初二不如文。以此不垢不净摄彼不去不来。此不增不减中摄余四不。兼不摄不去不来。

独空毕竟理。是诸法空相。又是八不总义。或又四中都名也。或复言亡虑绝ノ绝待ノ中道等欤。

摩诃。大也。

梅多罗。慈氏也。

冒地。菩提。此云智。或觉。

萨怛嚩。有情含识。或忍乐不离坚固执着义。或云众生群生等。但非正翻欤。

二我。人我法我。即遍计所执

三祇。三阿僧祇。释云三无数。阿。无也。僧祇。数也。

阿陀。阿陀那识即第八识。此有多名。无没本宅藏种无垢持依等也。

识性。圆成实性。

幻影即名宾。依他起性欤。

唯蕴无我。我空法有故声闻。

拔业因种。拔业恼株杭除无明种子故缘觉。

叶。落叶等观欤。

因缘。十二因缘。

华。飞华等观门欤。

种子。如前。

羊。如前。

鹿。缘觉。

因缘佛。缘觉也。佛者觉也。觉悟十二因缘故为号。

依声得道。声闻。依闻法之因有得道果故以名。

白骨。九想随一。

我。人我即自他众生。

青瘀。第二想。

人。人我执也。我人众生。

四念。四念处。身·受·心·法。

罗汉。阿罗汉。有三翻。杀贼。不生。应供等也。

阿哩也嚩路枳帝冒地萨怛嚩。大圣观自在菩萨名。若依具梵语。可有湿嚩啰之一句欤。嚩路枳帝。此云观。湿嚩啰。此云自在故。又阿哩也。此云无垢。阿者无也。哩也者垢也。今言大圣者义翻耳。

莲。妙法心莲。一乘心理。

自净。自心自性清净。

果。莲华实欤。

心德。一心万德。

一道。一乘一如等义。

能所。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也。能。智慧。所。理境。如前。

三车。羊鹿牛三乘也。

归默。归。归一归本等也。默略有三。一止灭义。一乘实日出。三乘权暗灭故。羊鹿毙露牛疾者此意也。二寂静义。一道无为。无为寂静。真如无为。无事义。故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文)三离言义。故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文)又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乃至广说。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前六建·绝·相·二·一。开二故成六。

后一。真言行人。

愚。愚童。谓六道凡夫。

识。有识。谓二乘。

金。金刚萨埵。

智。菩萨。

般若即能因能行。因者净菩提心。行者大悲万行。即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也无碍离障。从心无挂碍至涅槃。涅槃此云圆寂。圆。轮圆具足。寂。寂静真如。即理皆不二之理。

能证觉知。三世ヨリ至菩提。能证者。三世ヨリ至得。觉智者。阿耨ヨリ至菩提。

行人。菩提萨埵。

重二。四也。因·行·证·入也从依般若至三菩提也。

圆寂。涅槃真理。

正依。依·正二报。依谓所居净土等。正谓能住佛身等。

总持。陀罗尼之汉号。总者总摄。持者任持。谓一字总摄无量教文。一法任持一切教法。一义摄持一切义理。一声摄藏无量功德。故名无尽藏。诸经之父母。众教帝王。至极秘典甚深之奥藏。只在此门。

文。能诠文字教法。

义。所诠义理宗趣。

忍。能得无生忍。又云。得悟果利。

咒。神验加持。

声。言音声响。语密。

字。名字。文字。身密。

人。一一文字皆法曼荼罗身佛故。

法。教理行果因行证入等。

实相。义也。理也。意密也。

名。上是大神咒等四名欤。

●●。行也去也度也。行二空一中之正道。去四相三妄之邪途。度烦恼生死之此海。到菩提涅槃之彼岸。行去之间。行也。度到之后。果也。故云行果。是四●●总合释之。

●。彼岸也。所到之智处。能寂之理境。

●。总也普也。自他双度。总到觉岸。人我同运共游寂都。又为显示密教则根本原初之总体。显教则枝末流派之别相。又表密藏即普遍深广之圆教。显乘是狭局浅略之片言。又总者总摄任持义故。五种陀罗尼。四种陀罗尼。总含圆具义故。四种曼荼罗。两部曼荼罗也。又总者摄藏不失义故。理也涅槃也。总摄不乱义故。定也三昧也。又总体义故法界体性之一智。总相义故圆平妙成之四智。上心王之遍照。下心数之四佛。又总体故六大。总相故四曼也。又总体故内证。总相故外用也。又总体故法性。总相故应化。乃至无尽。又普者普周遍满故六大。普遍平等故三等。又体性周遍故心王遍照。相用普遍故心数诸尊。又普遍者贤之重如遍照之五智。如次配知。胎金两部定慧二种涅槃菩提福德智慧乃至无尽。浅略句义犹既无尽。深秘字义岂能有穷。一一深义各各密意。具如本经。并在御作。

●●菩提智也。诸乘觉智。三密之佛心。即一如之能证。诸教之所入也。

●●速疾成就究竟证入等义。

字相义等。字相与字义云字相义也。等者等取余十四门。凡瑜伽宗意。释一切经教略有十六门。谓遮情表德。浅略深秘。字相字义。一字摄多多字摄一。一字释多多字释一。一字成多多字成一。一字破多多字破一。顺观旋转逆观旋转也。

不思议。法尔神验性德功能。性相不能定。因量不得测。七宗权教言亡虑绝。五乘。伪帝闭口卷舌。

一字含千理。明字义门义也。谓一一声字各各名实摄一百亿部教理。含二十万颂行果。二十万颂者。毗卢遮那十万偈。金刚顶经百千颂。一百亿部者。一代所说之圣教。三世能化之佛经。诸佛万德三身种智。只在此真言一字中。千者举满数。理者含众德。

法如。有二意。一法者法身法佛法界法性法定法住等。如者双如重如圆如真如一如十如等。二略有十对。一人法一对。法者法身佛。如者如理法故。二理智一对。法者能悟心法。以配菩提。如者所证真如。即属涅槃。三定慧一对。法者能了心智。即萨般若。如者所达真理。是三摩地。四福智对。法谓心。心即智。如谓理。理即福。心则中实本觉受名。觉了识知得称故。理亦摄持万德树义。不失百福为意故。五一多对。法。万法表三密无数。如一如示二德不异。六体用对法。三密化用。使令行者断惑证理生解证验故。如。一心理体。使令自性平等一味不增不减故。七依正对。法。能居法身心识为名故。如所依理境。摄持为义故。八教理对。法。教如。理故。九行果对。法。行如。果故。十两利一对。法。他利之事业。为物为轨则故。如自利之功德。于我与安乐故。若广说者。历劫难尽。如此种种无量功德。现生证得即身成佛。故云即身证法如。是则即身成佛义也。具释如别。

行行至圆寂。初●●●●也。或通后二●●。上二字行。下三言果。或此下三字通经尾一句。至者究竟义。圆寂者涅槃也。

去去入原初。●●●●●●●。或通上二●●。行果准上。入者证入义。原初者菩提。兼通涅槃问。何故上句举圆寂。今兼显菩提。答。有二意故。一上句配小。此句属大故。谓小偏求涅槃。大兼欣菩提故。原初ノ言甚有深意也。二影略互显欤。

三界至本居。●●●●。此亦二义。一出离三界客舍归入一心本宅。是即究竟菩提证入义也。一心即菩提也。二已至圆寂并入原初。则印可三界如客舍。决定一心是本居。如是觉悟即菩提故。亦通究竟证入之义。已上五句明更有五分义。审思之。

能不。上。说也。能说故。下。默也。不谈故。

曼儒般若。有三义。一文殊之般若。二曼殊与般苦。三曼殊即般若。初中有二。一文殊之般若经。是为正欤。二文殊之智慧。初颂文殊利剑绝诸戏者是也。次中又三。一文殊与般若菩萨。初颂举此二尊者是意也。二文殊与般若经。是付人法。三文殊与般若菩萨及般若经。后中又三。一文殊即般若菩萨也。二文殊即般若经。三文殊即般若菩萨及经也。

解纷。解。解脱出离为名。纷。纷纭迷乱立义。谓解脱分段变易之生死。证得菩提涅槃之安乐。故云解纷。初颂文云无边生死何能断唯有禅那正思惟是也。又余文云。动名生死(云云)或又初颂且约生死涅槃显能所。今偈又付烦恼菩提表断证。影略互显。实无相违问。且付后义。首偈称涅槃。尾颂扬菩提。有何意。答。表今经得益次第。

洒斯甘露沾迷者。以所解所得之众善回能迷能盲群类。甘露者能解之功德。所获之善根。三密之教药。万德之法味。沾者除二执之渴爱消三毒之热恼。沾心地下法种。生觉芽开佛果也。迷者者迷众生故。文云。迷名众生(文)狂迷动迷义。迷睡迷盲之名。

同断无明破魔军。拔苦与乐之慈悲。利生利物之誓愿。普遍广大平等无差故云同也。或表同体慈悲之义。断无明者。放大日遍照之辉光。破无明痴闇之昏夜。破魔军者。摧四魔十军之迷贼。成三身五智之觉王义也

秘键略注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