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净土篇一、阿弥陀经里的往生条件阿弥陀经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
释生如
第一章 净土篇
一、阿弥陀经里的往生条件阿弥陀经
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说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为了往生,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是念一天就念到了一心不乱的境界,或者是分别念了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就念到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出现在此人面前。这个人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不念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物,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舍利弗,我看到这样的殊胜利益,所以才说这样的话。如果有众生听到这样的说法,应当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
佛在这里吧往生的条件说得很清楚了,要修到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出现,并且在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不能念着娑婆世界,如果念着娑婆世界,即使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到面前,也会回去,无法接引。这个意思就是说,念佛即使念到预知时至,都不能保证往生,因为在临终时禅定是个变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心念和业力也是个变数。定力一消失,心散乱,杂念出现,那什么都别谈了。而影响定力的因素有很多,临终时说不定有什么因缘出现,心就散乱了,往生就不可能了。
一心不乱可以做到,但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是关键,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临命终时,如果业障现前,怨亲债主找上门,恐怕没有几个能心不颠倒的,起一念贪都去不了。信要怎么信,达到什么程度,愿应该有什么心愿,行应该有什么行动,都应该做些什么,信愿行的内容很丰富,如果想往生,应该先熏陶一下坐禅三昧经开头部分佛讲的治各种心的内容,把心调理好不颠倒了,才有希望往生。
年龄大的人,身体有疾病的人,要多在行门上用功,少花时间去解一些不必要的法,因为临命终时是靠这辈子的行来决定后世的趣向,解的法不起决定作用。求生净土最重要的愿力和愿行,心愿心念力很重要。要想愿力坚定,一定要深刻地认知到世间的苦,如果不知世间苦,心就会因为贪爱而懈怠。不少学佛人无论学佛多长时间,心里还是悠哉悠哉地没有紧迫感,每天都是东看看西瞧瞧,对什么都感兴趣,杂乱无章地吸收点知识,对修行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计划,对后世也无知无畏。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初学佛者,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学佛者不怕苦也不怕死。
想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先看一看净土初祖慧远大师的修行事迹,看看大师是如何修行的,为什么能三次在三昧中见到圣像?我们应该如何用功修行才能保证命终往生净土。
二、往生后在莲花台中熏习什么法?
阿弥陀经原文: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释:这是介绍极乐世界国土里众生修行的境况,在极乐世界里常常有种种奇妙色彩斑杂的鸟类,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这些鸟昼夜六时发出和雅的音声,所演唱的内容是三十七道品,和雅音是唱给极乐世界住在莲花台中的众生听的,众生听了以后,就会念三宝的恩德和功德。
所以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也仍然要修四圣谛法以及助道之法,仍然要先熏习五蕴无我,为断我见打基础,为明心见性花开见佛打基础。我们在娑婆世界里学佛修行,如果不学阿含经,不懂四圣谛,不修三十七道品,能不能行?多修一点法,多明一点理,都会为往生增加一点保障,到极乐世界以后修行更快速。往生到极乐世界里的众生,根据从前的愿力、发心和所修之法,分为大小乘人,但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人都要在莲花台中熏习四圣谛和三十七道品,降伏了烦恼才能出莲花台外,见佛见菩萨闻法,才能有机会证果,有机会明心见性。
三、下品下生往生的条件
观无量寿经原文: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释:下品下生的情况是这样的,有的众生造作了不善的业行,甚至是造作五逆十恶罪业,具足了一切不善业,这样的愚痴人因为这些恶业的缘故,应该堕落到三恶道中,经历很多劫的时间,受无穷无尽的苦楚。像这样的愚痴人在临命终时遇见了善知识,对他进行了种种教导和安慰鼓励,为他讲说妙法,教导他念佛,那个愚痴人已经痛苦逼身,念不出佛了。
善知识告诉他说,你如果不能念阿弥陀佛,就称呼无量寿佛的佛名吧。于是此人非常诚心地称念佛名,声音不断绝地足足念了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因为他至心称念佛名的缘故,每一念中都除灭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命终之时就看见金色的莲花犹如日轮一样大,悬浮在他的面前,这个人一念间就往生极乐世界了。在莲花中住了正正十二大劫,莲花才开敷,从莲花中出来以后,听见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用大悲音声为他广说诸法的实相,除灭了他的罪业,此人听闻之后欢喜不已,马上就发了菩提心。
能至心念佛者,都是以真诚心念佛的,从内心深处念佛,不是口念心不念的念佛。不仅意识信受和念佛,意根也信受和念佛,才能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罪一消,没有障碍,就往生极乐世界了。因为罪业都与意根相应,只有意根也念佛了,才能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的罪业。如果仅仅是意识信佛念佛,不至诚,所以不能消业,更不能往生。造大恶业的人,临命终恰巧能遇到善知识的摄受非常不容易,能至心念佛者,在娑婆世界里更是难找,念佛一辈子都没有熏到意根的人,遍地都是。所以造大恶业的人,临命终时能往生极乐世界是稀有难得的。
下品下生,摄受的都是造大恶业的,并且还没有机缘信佛的人。这样的人临命终时马上要下地狱了,甚至地狱的恶相已经出现了。这时候这个恶人心生恐惧,有善知识给他开示极乐世界净土念佛法门,因为此人还有一些善根,加上内心恐惧无助,就立刻非常信受,只念了十句佛号,当时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只有具备这样条件的人才能下品下生,之前已经信佛的人,再造恶业,就往生不了了,因为已经信佛学佛了,对于念佛早已懈怠没有诚心了,出造这么大的罪业,临命终恶相现前时至诚心还是发不起来,因此无法往生。
四、临命终时如何才能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释: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听说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能接引人往生,只要能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且能够连续一天,或者两天,或者三天,或者四天,或者五天,或者六天,或者七天,在这样的时间里能够连续不断地念佛,并且一心不乱,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以及阿罗汉等等圣人大众,就会出现在这个人的面前。这个人在马上要命终的时候,心能够不颠倒,就会立即随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往生到极乐世界。
前边一句话:(念佛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后边一句话: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两句话意思有差别,前边那句话只是表示临命终时,佛与诸圣众出现在念佛人面前,但不代表这个念佛人一定能往生,因为后边这句话还有一个往生的条件是心不颠倒,后边这句话是补充前边那一句话的,表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才能往生。前边一句话表示阿弥陀佛和诸圣众到念佛人面前准备接引,但并没有接走,后边一句话表示此人在心不颠倒时才被接走,如果心颠倒了,就不会被接走了。
虽然阿弥陀佛和诸圣众出现在这个人的面前,如果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心颠倒了散乱了,结果就不会往生。平时念佛即使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了,也不能保证临命终往生,如果业障现前,心乱了颠倒了,就与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不相应了,那就去不成极乐世界。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想去就能去成的,除了需要极大的福德,还要消除业障,还要有清净的大愿,让愿力大于业力,还要有深心和至诚心。
一心不乱,不等于心不颠倒,预知时至也不一定能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了,也一定能接走,是否往生的根本在于,准备往生的人在临命终时心是否颠倒。临命终最后一念非常重要,在这一念之前虽然能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但最后一念却没有保持住,那就没办法了,就这最后一念决定后世的趣向,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生死考验就在最后一念。如果之前没有念佛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最后一念几乎是颠倒不由自主的了,就由业力作主了。如果这时候愿力大于业力,情形就不一样了,由愿力牵引趣向后世。
一心不乱以定为主,有少量慧,心不颠倒以慧为主,有少量定。定慧具足不可或缺,才能往生。要想有心不颠倒的智慧,需要如何修?修净土人难往生,不仅仅是功夫难修,主要是智慧不足。是什么智慧不足?是对世间苦的智慧不足,所以平时业障没有消除,临命终时心才会颠倒。如果平时能修习苦圣谛,知娑婆苦,不贪五蕴世间,能真心发愿往生,放下万缘,得一心不乱以后,才能有希望往生。
一心不乱以后,心还能颠倒,颠倒是什么心念?不颠倒是什么心念?阿弥陀佛出现在面前要接引的时候,或者是在临命终的时候,应该一心念着阿弥陀佛,一心念着极乐世界,念着佛的功德和相好,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相应,这是不颠倒。
如果这时候突然念着家亲眷属了,念着五欲六尘,念着娑婆世界的好,心里稍微有一点点的留恋和不舍,就与阿弥陀佛不是一心了,有点三心二意了,这就是颠倒。有的人在临命终的时候想:我是一个菩萨,菩萨就应该时时刻刻度众生,我现在要去极乐世界了,这正是度众生的好时机,我得让大众好好看看我往生的殊胜样子,以增加他们往生的信心。这样一想的时候心就是乱的,不是一心不乱了,心就颠倒了,就无法往生了。
要想往生,平时功夫就要做足,要明理,明五蕴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明理之后,消除业障,知自己苦,也知众生苦,既想解脱自己的苦,又想解脱众生的苦,这样才能生起真诚心至诚心,才能发起菩萨的清净大愿,与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相应,与极乐世界相应,临命终才能不颠倒,从而往生极乐世界。
五、观无量寿经第八观
原文: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释:这是介绍的观像念佛方法。从第七观开始修观像念佛,修成之后,佛像于心中自自然然显现出来,不是臆想出来的,是佛像自己现出来的,这是一种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身心处于观像念佛三昧中,从而明心证悟。第七观是观佛所坐的莲花座,第八观是观佛像。一开始是用意念的方式观像,当禅定力和慧力具足的时候,三昧出现,佛像自己现前,独头意识可见,他人看不见。这个佛像是有形有相的像,是有五蕴身的佛像。观像念佛就是观佛的五蕴报身,证佛的法身。
因此众生心想佛时,佛像就出现在众生心中,佛像是众生心念出来的、想出来的、感应出来的,是众生心变幻出来的。这个佛像就是如来的法界身,具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像为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就现什么样的像,现什么样的像,就有什么样的心,心像一如。如果众生心念念是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念念是六道中事,那么众生就是六道生死众生像,心与像一致,心与境界相合。众生心善,像善境界也善,众生心恶,像恶境界也恶。同理,众生心想佛、念佛,众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如来佛。正是众生的心能作佛,众生的心就是佛。
佛的十大名号之一,叫作正遍知,是指能正而无错缪地知一切法,具足一切智的意思,十方诸佛聚在一起,就是正遍知海。如果众生心念十方诸佛,正遍知海就从众生的心当中出生,比如念佛三昧出现的时候,十方诸佛就会在面前立,正遍知海出生,自己的独头意识可见,他人见不到。诸佛都是众生心想出来的,没有心外之佛,心外无佛,离心也无佛。因此众生应当一心仔细地观彼佛像,莫要杂思乱想,莫要夹杂世间妄想,妄想世间,世间现,而佛不现,要想见佛悟道,就要一心念佛观佛。
六、往生极乐世界所需要的善根福德因缘是指什么?
善根的善,是指在佛法中以善心和清净心所修的善业,所行的善行。比如深心归依于三宝,供养三宝,正信佛教,精进修持戒定慧,具有相当程度的福德和佛法的理念,不再以世俗法为归为重,发大菩提心,誓愿救度一切众生。不违背三宝的教导,深信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随顺教导,愿乐修习不诽谤,受佛所化,感佛深恩,愿以身心一切回报佛法僧三宝等等。善根的根,是根器的意思,是已成种的意思,是基础牢固、扎实、不可动摇的意思,是善法深种于心的意思,也是能生长善法善果的意思。若无此善根,则与极乐世界及诸上善人不相应,若不相应则不能共住极乐世界。
以上是对善根的定性描述,无法定量描述,判定善根深浅程度的标准无法具体表述,只有具有相当的经验和智慧的人才能如理如实判断。若没有经验和智慧,即使给出标准,也无法据以真实判断。这和世间法的判断是差不多的,比如对大学教授和讲师的评级评判,即使有标准可依,小学生和中学生还是无法据以真实判断,外行判断不了内行,低级别的判断不了高级别的。
对于佛法修持程度的判断更是如此,极大多数人都处于外行和低级别阶段,如何能判断得了一个人是否是善知识,是否开悟和入地,所讲的法是否真符合佛所讲的意趣?即使是对照标准答案,也不能如实判断。所以对于深害众生的邪魔外道,佛菩萨护法神悄悄处理就行了,没必要跟众生讲清其中原委,有些人过后经过长久的思考,慢慢也就明白了。
福德方面,当然是要与极乐世界众生的福德相当,与天人的福德相当,有资格享受极乐世界的福,就是说自己已经集聚了极大的福德资粮,命终才能往生,最后在极乐世界里享受这些福德。如果没有种下这么大的福业,则无法享受大福,不能往生。这类福主要是指清净福,如持戒之福,禅定之福,念佛之福,智慧之福,恭敬信乐三宝之福,这些福都与学佛的功德相应,不是在娑婆世界里能享受的荣华富贵世俗之福。
往生的因缘是指什么呢?因缘也就是条件,因是修出来的善业种子,如念佛的功德一心不乱,心中舍弃了娑婆世界的缘心不颠倒,具足戒定慧,降伏贪嗔痴,一心向往极乐世界,向往成佛度众生。缘是善业缘熟,善友相助,恶业不现前,冤亲债主远离,没有障碍,所修的福德和功德,能感得命终诸佛菩萨圣众来授手相迎。只有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的人,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一般人修持不足则无法往生。
七、如何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由于每个人的业力不同,临命终的时候色身出现的状态就不同。业障比较重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四大不调和,身体僵硬,死后要到三恶道受报。业障不太重,一生中做了不少善业的人,心与善法相应,四大是调和的,身体柔软,死后会投生三善道,临终的时候没有苦受。末法时期极大多数人烦恼重,一生中善业少恶业多,临终时会感觉很痛苦。为了能往生善道,家人会请人助念,以期能消除一部分业障,增加一些福德,在助念过程中这四大调和了,身体就变得柔软了。有些人就认为死者肯定往生极乐世界了,最起码也是去了天道。但这是不一定的,身体柔软了只代表业障减轻,善根和福德增加罢了。
我遇到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一位女居士,她爱人虽信佛但不修行,久病死去以后,请寺院出家人助念,七天之中四组人轮班助念,一分钟都没有断过,越助念死者身体越柔软,后来整个身体都能团起来,全身都是软的,大家都以为他去极乐世界了,就算不去极乐世界也上天道了,结果七天过后火化了,死者就给女居士托梦,梦里的表情显示他很不高兴。这个女居士来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他对自己所处的处境不满意,还是有苦受,可能没有往生,也没有上天道,也没有托生人身,如果已经托生了,他就没办法来给托梦,即使托梦也是欢喜的,不是愁眉苦脸的样子。
又过了不长时间,她家的阳台出现了哔哩叭啦的声音,后来女居士又梦到她爱人回到家里来了。这就说明死者,一是没有往生(一般指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天人、阿修罗、人三道),二是没有托生(泛指受生,出生了六道轮回一期的生命),三是她所处的境界是在中阴身的环境里。这件事说明了别人再怎么助念,如果死者善根福德不深厚,心不与极乐世界相应,就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果心不与天道相应,也不能升天。除非助念的人功德非常非常大,把他的业种给改变了,那么他才能升天,或者往生,或者托生人道。
为什么身体柔软了也没有往生善道呢?因为助念只是给他增加了一些福德,改变了一些业种,远远达不到能往生的程度,要想往生,必须自己修心,把心改变得与极乐世界相应,几天的助念是无法改变死者心的。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活着的人修行一辈子都未必能把心改变到清净的程度,自己不修行,依靠别人助念是不能把心改变到极其坚固地信受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放弃娑婆世界一切业缘了。能够准确判断死者是否往生,必须要有天眼,能够看得到人的神识坐上了莲花台,看见诸佛菩萨来迎接,看见到了极乐世界,若不如此,判断都不准确,都是猜测,不可信。
修行这个问题涉及到功德,功德是谁修谁得,不修不得,父母子女之间都不互相替代,包括佛陀和他的家人之间也不互相替代。《楞严经》上讲,阿难仗着是佛的表弟,以为自己不用太修行,依仗着佛的威神力和加持力,自然就能成就,结果却不是,该受到磨难的还是要受磨难,包括佛的家人也都是这样。修行的功德不是从外边来的,是自己的心生出来的,别人给不了。死者能否往生,在于他自己是否有念佛的功德,这个功德助念的人给不了他,需要自己念佛修行。没有修行的功德,就没有相应的业果报。
现在很多学净土法门的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临终那一念上,如果平时没有修好,心没有改变,业种没有清净,靠临终那一念,那相当于压赌注一样,是不可靠的。必须是平时把自己修成就了,临命终时才有把握往生。如果平时连梦中的念头都控制不住,把握不了,临终时病苦交加,业障都现前,冤亲债主也来讨债了,最后那一念就更难把握了。所以不能只指望临终,在平时就要有所成就,把心改变了,业障消除了,福德增加了,心念都能控制住了。
要想往生极乐世界,福德就要与极乐世界相应,不相应不能共住。你想到哪里,福德都要与那里的环境相应,要有那个业种,你没有种下那个业种,福德又不相应,怎么能到那个地方去呢?心如果与极乐世界不相应,就变不出极乐世界,怎么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呢?任何一种修行的法门,都是在修心,心修到什么程度,改变到什么程度,与什么境界相应,才能到相应的环境当中去共住和生存。
八、保证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
佛给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打保票的只有三条,都在观无量寿经中。第一条,十六观中的第三观,水观修成,保证命终必往生极乐世界。后边的第四观至第十六观,更是保证命终往生极乐世界,与第三条算是一条。第二条,断我见之人,命终必保证往生极乐世界,中品上生。第三条,明心之人,命终必保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其它的修行方法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但不保,不确定,可能往生,也可能不往生,视最后一口气情况而定。
九、老年痴呆或失忆的人能否往生?
老年痴呆了或者是失忆了,这样的人业障比较重,主要是大脑出现了障碍,这虽然是障碍了意识的功能,但是如果在平时念佛已经把意根熏好了,把业障消除很大一部分,能处于念佛三昧中,能时时想起阿弥陀佛,他怎么能得老年痴呆症,怎么能失忆呢?一个有福德,业障轻微的人,怎么能得老年痴呆,怎么能失忆呢?
在痴呆和失忆的时候,如果他连最亲的儿子都不认识了,自己姓啥都不知道了,就更不能想起佛来,他还能念佛吗?佛跟他亲儿子比,他跟谁最亲呢?当然跟儿子亲了,最亲的儿子都想不起来了,怎么能想起佛来呢?他之所以得了老年痴呆症或者失忆症,就说明他心里没有阿弥陀佛,没有通过念佛把业障消一消,念佛并没有熏到意根里,他才痴呆,如果念佛熏到意根里了,心里都是阿弥陀佛,他怎么能痴呆呢?也不可能失忆了,他心里都是佛,业障消除很大一部分,佛力加持力他,他怎么能失忆呢?既然想不起佛,他怎么能往生呢?就算正常人,有禅定的人,也未必能往生啊,往生非常不容易,不比证果和开悟简单。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再讲出来的法,那才是可靠的,没有亲身经历过,依靠文解意,靠自己想象如何如何,都没有做到过,怎么能有保证啊,那是不可靠的。如果我要讲净土讲往生,也得按照佛经那几条来讲,离开佛经就不敢讲了。因为我没有往生过,不知道具体哪种情况才能往生,那只能依靠佛经来讲。即使我念佛念到佛给下保证了,说你临终不管怎么样,肯定能保持正念,肯定能往生,这个才可信,剩下都不可信。
那么净土宗要想讲法摄受人往生,最合格最适合的人只有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他来领大家修净土,法法皆令人信受,法法都可信赖,他说这样行持肯定能往生,那样念佛肯定能往生,他的话都是可信的,其余的人讲法都不可信。为什么净土初祖慧远大师讲话可信呢?因为他亲身实践了净土行门,而且成功了,他修净土时总处身心一直处在三昧当中,阿弥陀佛在他的三昧中亲自出现几次,极乐净土的境界在他的三昧中也出现若干次,他总处在三昧境界当中不出定,他是必往生无疑了。
那么以他的修持禅定和智慧经验,他说怎么样能往生,他说的话才是确定可信的,因为他修到那个程度了,他有经验,没有经验的人都不可信。同样的,有些人讲明心开悟,因为没有经历过真实的开悟,所说的明心开悟也是不可信的,他们所说的明心开悟理论也许对,也许不对,但是即使是理论对,实际上也不能真开悟,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行持不对,所说就不可靠。任何人弘法,都必须亲自修行过了,走过那段路了,所讲的才可靠,其余都不可靠。弘扬净土的人,对于念佛往生之事,一点点经验都没有,因此他们所说的如何如何念佛一定能往生,都不可信,只有佛经才最可信,离开净土经讲往生,都是臆想和幻想。
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有什么区别?
南无是皈依的意思,表示真诚依止归顺,阿弥陀佛是佛本尊名号。念佛名号,是为了感应到佛,相应到佛,求佛加持,授手拔济救度。两种念佛方法本无区别,但多两个字,心念宛转,不如念阿弥陀佛更直接,心思简单,更易得三昧。
念佛不是纯粹为了念佛,而是要摄心,真诚皈依阿弥陀佛,要得念佛三昧。在念佛三昧里才能感应到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相应,才有往生的把握。所以念佛也要尽量把心定下来,心要专一,念佛号时心里要有佛,怀着恭敬心念。为了摄心得定,念佛号时声音就不能太上扬,这样耗气,心容易散乱,不容易收摄。声音低一些,聚拢一些,气聚,心神安宁,心专注无杂念,容易得定,得念佛三昧,得佛加持。
为了心念佛,得念佛三昧,可以试着这样念佛:徐徐念出阿字,阿字音拖长,弥陀佛不念,同时心里却有阿弥陀佛本尊,阿字显露在外,弥陀佛三个字隐藏在心底,一个字音代替全佛,心无杂念,都是佛,这样念佛得三昧容易。
十一、佛和诸圣为什么不用神通给众生强行接走?
佛是心中佛,圣是心中圣,心中有佛,佛即现,心中有圣圣则显。如若心中无佛圣,佛圣不现是你心。
十二、如何用意根念佛?
意根念佛是真心实意地念佛,不是走形式的口号式有口无心地念佛。要做到这点,必须对念佛这件事认知到位,思想彻底改变,深信切愿,一切行为都趣向佛,身心世界里都是佛,放下娑婆缘,念念是极乐。心法和行门具足,命终必往生极乐世界。
佛法当中任何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内在的心门,一个层面是外在的行门。心门是修心养性门,也叫作道,是意根之门;行门就是功夫门,也叫作术,是六识之门。当然意识不仅是行门,也是心门,只不过意识的慧浅,容易获得,所以不是重点。道是根本,是内在的驱动力,术是末,受制于道,辅助于道,二者结合,法门才能成就。
念佛法门也是如此,总体是修信、愿、行三资粮,信愿属于道,行是术。要想念佛有成就,首先是道心要成就,思想认识要转变,觉悟心生起,大愿发出来,再辅之以精进的念佛行门功夫,往生的希望就很大。其中行门业包括戒定慧、菩萨六度和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心门就是用意根念佛之门,要想让意根念着佛,就应该让意根了解佛的无量功德,了解佛无量无边之多的伟大事迹,了解佛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了解佛的宏大愿力,了解佛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历程。这些都了解了以后,就会对佛油然生起无比的崇敬和向往,自然而然就能精进念佛了,行门就容易成就,最后就会心心念念都是佛,修成念佛三昧。
在具足信愿之后,意根降伏下来,不念世俗法,心得到收摄,禅定逐渐出现。这时候意识念佛熏染意根,逐渐由意识的有语言、文字和声音的有形相的念佛,转移到意根的无语言、文字和声音的无形相念佛,功夫就会逐渐成就了。如果不把意根收摄起来,祂到处攀缘,贪着世俗法,心散乱,不能专心念佛,就不会出现念佛三昧。
如果不修心门,只单单走行门之路,机械地念佛,追求数量,以数量取胜,功夫深了就熏染到意根,量变达到质变,使得意根思想观念转变,心念里都是佛,修成三昧。这样修非常困难,很难成功,极大多数念佛人都是这样修的。只需要多花费时间长期念佛,念佛念得非常纯熟了,不用过脑,遇到任何境界,一张口阿弥陀佛就出来了,犹如自动化的机器人一样,然而烦恼还是照样烦恼,散乱还是照样散乱,这样念佛有什么实质利益呢?许多寺院和团体打念佛七,一个星期百万洪名,佛号声声声入耳,念念不断,但世间杂事也是事事入心,也没耽搁多少,贪嗔痴三毒一样不少,也没见消除多少业障,念佛三昧却连影子都没有。
一切法门都是心门,念佛法门也是心门,不修心,难以有成就,修心就是修意根,以意根为主地修行,意根修好了,则一切法门都能成就了。只是这个心由于无始劫以来染污很重,烦恼炽盛,很难把握,不容易降伏。然而为了脱离苦海,再难也要想办法扭转和制服,否则就会依然沉没在生死苦海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