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身广嗣要义

2024-10-28 08:06 综合其他 B 纠错

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

印光大师增订

保身广嗣要义褚尚书广嗣说。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欲其阴阳完足。故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寿。后世不能遵。男未满十六。女未满十四。早通世故。则五脏有不满之处。后来有奇怪之病。是以生多不育。民多夭亡。总因未知为人父母之道。此道关系不小。却是为父者不便教子。为师者不便传弟。后来始觉。悔之晚矣。特以粗浅之言。欲使后生都晓。凡女子十四岁后。经水每月一来。三日方止。总以三十日来一次为正。若二十几日便来。或三十几日方来。便为经水不调。多难得子。故须服药。先调女经。经调然后夫妇相合。须待经血三日已净之后。方可行之。袁了凡云。凡妇人行经将尽。只有一日絪緼之候。谓春意动也。但含羞不肯言。为丈夫者。平日密告之。令其至此自言。可以一举而得。张景岳云。男女交姤成胎者。精血还是后天有形之物。而一点先天无形之气到。然后成孕。男子先天之气胜。多生男。女子洗天之气胜。多生女。正在两气齐到。适逢其会处分也。但女子非情动之极不易到。到则子宫必开。吸而受孕矣。但恐男子精薄不能成胎。施于无用耳。故上等者保精数月才一行。古云。寡欲多生子是也。中等者待女子经净之后则行。或月明朗无风雨之夜亦可。平常之日。不近女身。或另一房。另一床。另一被。不唯生子易成。自己身体亦保。若下等者不论时日。或三五夜一次。此人必成内伤。又有下而又下者。夜夜一次。或一夜两次。如此亡命之徒。必定精如水薄。不久得暴病而死。凡朔望先夜。不可行。五更半夜。身中阳气初生。一次当百次。不可行。身有小病。不可行。醉饱之后。坐船走路。二三日内不可行。大风大雷。大冷大热。日蚀月蚀。神前柩后。持斋祭祀。日月灯烛光照。不可行。庚申日。甲子日。本命生辰日。每月二十八日。不可行。且男女交姤。与梦遗之后。三五日内。莫下冷水。不可沾一切冷饭食。不可吃凉药。如必要服药之病。宁可对医明言。犹之孕妇。不可全靠勘脉。庶不误事。暑天不可贪凉。冷天不可冒风雨。若犯之。必有厥阴之证。男缩阳。女缩乳。四肢冰冷。肚疼而死。虽参附不救。女子行经体虚者。禁忌亦同。又如小产。大半由夫妇不谨。三五月内明产。人得而知。一月半月内暗产。人多不知。盖一月属肝。肝主疏泄。夫妇不谨。常有前牛月受胎。后半月已堕而不知者。甚有屡孕屡堕。肝脉屡伤。途至终身不孕者有之。凡妇人受胎后。谨戒不犯。百不失一。况子在腹中。赖母经血保养。交姤一次。胎元便损一次。幸得生下。病患必多。痘证必险。多难养成。世之爱子者。多方堤防保全。至十六七岁。根本不伤。一生少病。那知在母腹中。早已受此伤惨。出世不得成人。是谁之过。岂不痛哉。有用丸散入宫而种子。岂精血中更容渣滓混合乎。古语云。种子而生子。断筋穿骨死。甚言种未必生。生未必育。徒造孽也。是皆为父母之道。昔者乐与人言。今老矣。不能遍及。作此以代口传。世人各知自爱。以爱其子可也。

◎孙真人曰。人身非金铁铸成之身。乃气血团结之身。人于色欲不能自节。初谓无碍。偶尔任情。既而日损月伤。精髓亏。气血败。而身死矣。盖人之气血。行于六经。一日行一经。六日而周六经。故外感之最轻者。必以七日经尽而汗解。盖气血一周也。人当欲事浓时。无不心跳自汗。身热神迷。盖因骨节豁开。筋脉离脱。精髓既泄。一经之气血即伤。一经既伤。必待七日气血仍周至此经之日。方能复元。易云。七日来复。即休养七日之义。世人未及七日而又走泄。经气不能复元。一伤再伤。以致外感内亏。百病俱起。人皆归咎时气。指为适然之病。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于未能谨守七日来复之义也。今立限制。以为节欲保身之本。二十岁时。以七日一次为准。三十岁时。以十四日一次为准。四十岁时。则宜二十八日一次。五十岁时。则宜四十五日一次。至六十岁时。则天癸已绝。不能发生。急宜断色欲。绝房事。固精髓。以清洁闭藏为本。万不可走泄矣。以上限制日期。专指春秋两季而言。若冬夏两季。一则火令极热。发泄无余。一则水令极寒。闭藏极密。即少年时。亦以断欲为主。否则二十岁时。或可十四日一次。三十岁时。或可二十八日一次。四十岁时。或可四十五日一次。至五十岁时。血气大衰。夏令或可六十日一次。冬令则宜谨守不泄。盖天地与人之气。冬令闭藏至密。专为来春发生之本。尤重于夏令十倍也。依此者。可却病延年。违此者。必多病促寿。

◎王莲航曰。昔莲池大师谓王大契曰。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中。是欲之惨也。呜呼。往古来今。才人志士。所志鲜成。类多无寿。殆以多欲而致然也。彼于事前。亦知自爱也。也于事后。亦知追悔也。及乎欲心一炽。而壮志遂泯。以为一次当无伤以后当不再及。以后又作如此想。至次次皆作如是想。欲以纵而愈炽。以至不能自制。无可奈何。由是而精竭夹。体弱矣。病矣。死矣。故事前自爱无益也。事后追悔无及也。须于将行事时遏止之。亟思此事果有何趣。事后当有何害。不禁哑然失笑。嗒然丧气。夫遏一时之欲。伸毕世之志。才人志士。所当乐从也。彼或甘于下流。自促其生者。吾末如之何矣。谨按莲师之言。盖明明对已守归戒者说。其告诫节欲。则非为那淫也明矣。总之纵欲成患。家室尚然。何况狎邪渔色。则更自取灭亡。而甘沦于畜类也。可不哀哉。

辟自由结婚邪说交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受父母精血之质而生。其初生以至三四岁。一举一动。皆须父母抚育。自后虽能自行动。而诸凡事理。皆须父母安排教导。否则便不能生存于世。及其年长。则父母为之择配。俾得享男女居室之乐。以期内外相辅。得以奉父母而尽子职。绵世系而防老死。此天地固然之道。圣人法天制礼。俾人各守彝伦。以尽人道与子道耳。若不依圣人之礼。与父母之命。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则与禽兽何异。彼不知好歹者。专效欧洲恶风。盛倡自由结婚。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抚育教导。而自由成立为人乎。彼若能一生于世。即自由成立。绝不受父母抚育教导。则自由结婚。实为至当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唯年长能以自力致男女爱恋为标准者。即为逆天悖理侮圣蔑伦之极重罪人也。其心行与禽兽同。实则禽兽不如也。何也。以禽兽不知伦理。人知伦理。知伦理而废伦理。斯居禽兽之下矣。无锡章甫居士杨钟钰。欲挽颓风。作辟自由结婚邪之文。因为序引。以发其所未发。冀倡此说者。咸觉悟焉。古莘赵绍伊序

今世俗盛倡自由结婚。此荡子淫女之所为。溃礼义之防。紊内外之别。正孟子所斥钻穴踰墙。郑风所讥采兰赠芍。未有端悫之士。淑静之女。而出于自由结婚者。请申论之。曲礼云。男女不杂坐。不亲授。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薰僚友。以厚男女之别。如是则男女皆别嫌明微。非礼勿视听言动。安得有自由结婚。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恶其男女无别也。孟子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贱其忘亲而寡廉鲜耻也。又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盖禽兽皆自由恋爱。人为万物之灵。故圣人作为礼义。以远于禽兽。奈何去之。昏礼云。父亲醮子。而命之亲迎。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男女有别。然后夫妇有义。郊特牲云。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然则男女皆遵父兄之命。安得有自由结婚。内则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又云。礼始于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又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男女之别。始于家庭。而达于道路。内外谨严如此。安得有自由结婚。且娶妇所以养亲也。诗常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孔子云。父母非顺矣乎。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此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先哲有言。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也。古者皆由父母主婚。故能博亲欢。而申孝养也。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婚姻礼之大本。人子具有孝心。自当以父母之心为心也。若乃不由父母。不问门第德性。而曰自由恋爱。则与嫖客娼妓何异。吾未见嫖客娼妓。而能孝养其父母舅姑者也。今自由邪说。首推翻昏礼。因之背天常之伦。弃父母之命。不孝又兼不信不义。其千言万语。种种理由。不过曰自由恋爱而已。试问羽毛鳞介之族。何一非自由恋爱。彼何知有礼义。何知孝亲敬长。可以人而同于羽毛鳞介乎。且夫妇以义合。主之以尊亲。重之以盟约。申之以六礼。故能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同患难。同安乐。孝亲睦族而宜子孙。今以自由恋爱。便成夫妇。背尊亲。蔑礼义。则金尽交绝。色衰爱弛。初则自由结合。终必自由离散。名节扫地。州乡不齿。彼以自由为终身幸辐。吾恐以不正当之自由。而牺牲男女终身幸福。玷家风而斩世泽者。居其大多数也。故曰。未有端悫之士。淑静之女。而忍出于自由结婚者。礼大传云。男女有别。不可与民变革。郊特性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盖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兄弟。男女无别。则夫妇之伦斁。而伦常尽废。人禽界混。自由结婚之流毒如此。可不慎哉。或且以东西各国为借口。讵知疏财仗义。欧美特长。各国政艺。可采亦多。独以不严男女之别为效法。以教私胎堕胎者日众。刑律不能制止。大背人道主义。近年法国以人口减少。而强迫婚姻。日本以女学生堕落。而注重风纪。究其原因。皆由淫佚。我国教化最先。妇女名节。迥非各国所及。今当采各国之长而舍其短。不当弃我之长。而效彼之淫靡薄俗也。孟子云。庠序学校。皆以明伦。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窃望全国学界。推行孔孟之教。以化寰球。以辟诐淫邪遁之说。而致万国于文轨大同之盛。其必自人人讲明伦理。敦崇礼义廉耻始乎。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