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弘扬念佛法门的遗著,有‘念佛入门白话解’及‘百日念佛自知录’二种。念佛入门白话解是接引初学佛人,归向净土的津梁,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其浅易处,初信佛人皆能明了,其高深处,虽老修行,亦会倾心称叹。..
律航法师著
念佛入门白话解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心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律航法师遗著序
先师上律下航上人,壮岁以将军身,护国护法,晚年现比丘相,度己度人。发愿‘生生世世,专心弘扬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同生安养,实现人间净土。’师专弘扬净土,不遗余力,逢人劝修,随机宣说。而其自身求生西方,则志专愿切,恒常念佛,竭诚不息。虽是晚年出家,由以具多善根福德因缘故,亦感临终瑞应预知时至,自行沐浴更衣,于大众助念声中,安详念佛往生也。
先师弘扬念佛法门的遗著,有‘念佛入门白话解’及‘百日念佛自知录’二种。念佛入门白话解是接引初学佛人,归向净土的津梁,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其浅易处,初信佛人皆能明了,其高深处,虽老修行,亦会倾心称叹。而书中‘并耳念佛’法,实为排除妄想的妙法,其‘痛切念佛’法,乃稳操往生的左券。是故无论新学老参,允宜人手一册。至以百日念佛自知录,为师闭般舟关,精修念佛三昧的笔记,举凡在关中的生活检讨,念佛行持,忏悔策励,遣除魔障等等,一一详实记录,以资检讨改进,故名曰:‘自知录’,盖取如人饮水,温冷自知之意焉。其实师之所忏悔自责者,正是我辈学佛人的一般通病,师发露而我们覆藏。师之惕勉策励者,正是我们修行之目标,师惕励而我们怠忽。师之行持经验,如怎样念佛才得一心,怎样拜佛较为虔诚,观想念佛的修观次序,念佛见佛怎样才不会著魔,凡此种种,皆可作修道人的良师益友,不可不读。况现代工业社会,人事忙碌,长期掩关修行,很少机会了,此书又堪作有志短期静修者之参考。窃以此二遗著,一为接引初机之阶渐,一为指导专修之南针,澈始澈终弘扬念佛法门。
先师遗著颇丰,现正搜集整编中,因诸师兄弟,年来皆为弘法传戒事忙,无暇顾及印行遗著,惟广化独以多病偷闲,又因主编民声日报醒世周刊,偶遇缺稿,遂将念佛入门白话解及百日念佛自知录,权充篇幅,甚获读者之普遍喜爱,纷纷请印单行本。因此迫不及待先师遗著全集之印行,先将此二编合订为一册,题曰‘律航法师遗著第一辑’由醒世周刊印行流通,以应读者之需要。今当付梓,谨序其印行因缘云尔。
***六十年夏历六月十一日惭愧比丘广化序于护国寺退居寮。
律航法师传略及其往生事迹
门人广化
师讳宗净,字律航,别号西衲,安徽亳县人。俗姓黄名胪初,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少应州府试,皆名列前茅。迨清廷停科举兴学堂,乃就读安徽优级师范,毕业后弃文习武,先后入保定军官学堂及陆军大学第一期深造,故师博通经史,精娴战略,堪称文武全才。
民国肇建,师即参加光复南京浦口之役,尔后迭次参预北伐、剿匪、抗日诸役,历经团、旅、师长、副军长代军长、防空司令,及最高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等职。半生戎马建树,不胜枚举,载历次战役公案中,文繁不录。其为公案所未载者,窃为师任职山西时,以其与蒋委员长有同窗之谊,沟通晋豫诸军与中央之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关系抗战建国大业至钜,此功诚不可泯。其次,抗战前师任太原防空司令及山西省防空司令,对太原防空工事之建筑,坚固精巧,费少功倍,称冠全国,中央虽令各省派员观摩,终不能及。迨抗战爆发,日机滥炸百余次,仅伤亡廿余人,师之保国卫民,厥功至伟。复次,抗战期间,师负责第二战区补给重任,饷银一到,亲自监督装车待命出发,片刻不停,当时币值日贬,少事活动,足以致富,而师涓滴不染,清廉高风,化顽起懦,故第二战区始终粮饷充裕,士饱马腾,皆师补给之功也。
师之入佛因缘,由于民国廿六年师五十一岁时,忽患眼疾,匝月不能视物,因默思宇宙人生问题,究始要终,均不得其所以,幸蒙温彦赋将军示以佛法,抉其疑惑,师初闻佛法,至为惊奇,竭诚钦仰,嗣承朱庆澜将军之介,皈依三宝。五十五岁师受在家菩萨戒,发愿茹业。三十五年师由第二战区驻西安办事处长奉调驻北平办事处长,得缘亲近夏莲居开士,复遍参僧俗善知识,了生死之心日切,决意摆脱一切,舍家为僧。
师于三十七年春到台湾,秋间遇慈航大师自南洋归国,欢迎会上,乍见如故,次年佛诞节即依慈航大师薙度,党国干城从此作法门龙象。师出家不久,适匪谍朱X(后伏诛),为掩饰其潜伏工作,嫁祸大陆来台僧人,媒孽是非,幸师与立法委员董正之监察委员丁俊生,合商对策,卒赖师力,解除僧难。四十四年内政部颁不得新建寺庙,旧者重修亦须呈准之令,师根据宪法,与之力争,卒使此一违宪之令,不得实施。慈航大师圆寂时,遗嘱三年开缸,因他故稽延五载,众遂疑不敢开,幸师力排众议,率工开缸,慈老肉身不坏,装金入塔,激励世道人心,发扬佛法道果,师有功焉。
师与净土法门似有夙缘,自皈依后,即专修净土,公余念佛,日课万声,至老无间,一生本此自度度人,故无论僧俗,凡来请教者,皆劝以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三十九年冬及四十一年夏,师曾先后在汐止静修院及大湖法云寺闭百日念佛关两次。四十一年冬师六十六岁,于火山大仙寺受具足戒后,即遵佛制半月半月诵戒,更诵净土三经,诵至力竭声嘶,反觉法喜充满。其平日不拘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即外出旅行时,于车声隆隆中,更大声念佛,虽全车之人,投以惊奇眼光,而念佛自若。又以并耳听声记数法,藉摄心念,乃引用军人并眼瞄准开枪法,移作并耳注听佛号也。摄心记数,则以三三四合而为十,逢十进数,口念佛号,耳闻佛音,记数于心,初三声注左耳,次三声注右耳,再四声两耳合闻,共为十声。又左右耳各记三十声,两耳合计四十声,共为一百。百则左耳记之,千万亿声以此类推,得其传者,咸称绝妙。惟朝暮课诵,师谦称晚年出家,不谙梵呗,随众上殿,恐扰众仪,故多在旁殿自修。而订有定课,寒暑不易,客中旅途,从不间断。朝课念大悲咒十小咒及白衣神咒,其般若心经最后偈咒,多念七遍;晚课一律诵弥陀经及慈云忏主净土文,至心求愿往生西方,每念至‘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辄声泪俱下,精诚万分。
师于四十八年题赠侍者广化东游法语,有‘吾老矣!西归之日,谅不甚远’之句。四十九年春,师将台中慈善寺予广化接替,退居静修,预积往生资粮。五月二十八日晨,师趺坐于毗连大殿之寮房,随众诵朝课,当念完十小咒时,寂然入定,‘见一大法会,异常庄严,人数之多,世所未睹,又见已故莲友多人。’心知往生期近,原已允老友刘荫远将军之邀,于六月初往受供旬日之约,即行谢绝,不问外缘,一心念佛,每日定课,由一万声增至五万声。六月初五日起,寺中大众,每晚轮流陪师念佛至午夜。初七日师付后事,立遗嘱。六月十一日上午师披南传袈裟,穿新鞋袜,预备往生。中午徒众得息,纷纷返寺叩安,师见之大喜。下午三时许,师自持衣物,步行去洗澡,与平时毫无异状。浴毕至客堂,众请师门边向南坐,通风较凉,如何?师答:‘面对西方,不忘生西。’遂至东壁面西而坐,对大众开示云:‘你们呀!能得信佛,很幸运啦!’手指出家众‘你们信佛又得出家,是幸运中最幸运的人啊!太好啦!我告诉你们,佛教修行的法门多得很,而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最圆顿殊胜,你们看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到现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求生西方,我这就是现实最好的证明。’复起立抖擞两袖云:‘看!不是蛮好吗!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此时似乎有人联想到‘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师闻之连说:‘对!对!对!就照这样修,我走了!’众起送师回寮。少顷有送地藏殿木料者来,以地藏殿由师发起兴建,尚未竟功,师最关心,曾由徒众发愿完成,师方将此事放下,但一闻木料来,即起命广化扶侍往观,行间有‘我这一生太幸运啦!晚年能出家,又得你们这些道友招呼我,为我念佛助往生,谢谢你们啊!这亦是我幸而出了家,若不出家,这时为妻儿子女啼哭纠缠,怎能一心念佛呢?不得一心,又怎能往生?’行到堆木料处,环视一遍,坐约三分钟,即独自回寮,随命‘请广化来!’广化趋至。时正下午五点三十分也。见师示异状,乃问:‘是否时候到了?’师点首,遂鸣钟集众‘大家念佛,助师父往生。’师亦随众念佛,初紧而急,渐模糊不清,五时三十四分,于大众念佛声中,师安详往生矣。遵遗嘱停灵三日,时虽炎暑,而容光焕发,无异生时,荼毗后,获舍利数百粒,大者如豆,小者如米,莹润晶澈,五色灿烂,世所希有。顶骨呈莲华色,半露舍利,若绛璧之嵌珍珠焉。凡此瑞相,足征往生无疑矣。
附录憨山大师念佛偈
但将一句阿弥陀,置在心中常不断。
果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
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
佛土全摄一句中,是真如来异方便。
当在了了分明时,更无再起差别见。
念佛入门白话解重印序
念佛入门白话解一书,为先师律公上人述编,问世以来,秉经三版。兹者钟石磐老居士复发起翻印,且来函谓:‘律老此书最合时宜,阅者皆欲人手一册,今拟翻印,俾广结缘,特请法师倡导,应否重加整编,更祈酌夺!’云云。窃以先师律公老人,一生以净土法门,自度度他,其弘扬净土也,不惟以口劝,且著之以文字;又不惟以文字,更示之以笃行;最后复示现种种往生瑞相,证明信愿念佛,功不唐捐。老人弘法利生悲心,至矣!极矣!今钟居士发心翻印此书,洵属衍传无尽明灯者也。惟原版为六十四开本,字体小编排拥挤,盖台湾光复之初,限于财力物力所使然。除重加整编外,并附印‘律航法师传略及其往生事迹’于卷首,俾读者得知其为人,读其书发起增上信心。是为序。
五十八年古历十一月十七日广化书于法航楼
念佛入门白话解
释律航述编
第一讲三皈五戒念佛常识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三皈,持五戒,再老实念佛。立时即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把这个五浊恶世,一变而成极乐世界。但为什么不能实现呢?这由于大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师世尊,自说念佛法门,易行难信。足见凡事尤其佛法,由明理到起信,是一段十分艰难的过程。这本小册子,用白话问答的方法,概括说明佛法大要及修行途径。作为接引初发心菩萨的参考。
三皈
●问:什么叫做三皈依?答:皈是归向,依是依靠,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问:怎么皈依佛呢?答:皈依佛,就以佛为师。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种种神仙。因佛为大觉悟的人。其他天魔神仙,皆是外道,虽有神通,也不究竟。●问:怎么皈依法呢?答:皈依法,就以法为师,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法是佛说的道理,如三藏十二部经文,都是无上的宝典,决不像外道偏僻和不了义的书籍。●问:怎样皈依僧呢?答:皈依僧就以僧为师,永不皈依外道邪众。僧是指出家受具足戒的清净福田僧,跟他学习佛法,可以离苦得乐。决不像外道邪众,专门骗人谋利。●问:受了三皈有什么好处呢?答:皈依佛就不堕地狱。嗔恨为地狱的因,佛无嗔恨,你若存心做事,常依照著佛,那还能再堕地狱吗?皈依法就不堕饿鬼。贪吝为饿鬼的因,佛法首禁贪吝,你事事都依著佛法去做,那还能再堕饿鬼吗?皈依僧就不堕畜生。愚痴为畜生的因,清净僧人,有大智慧,你若常亲近明师良友,那还致再堕畜生吗?●问:我们怎么皈依呢?答:你既对于佛法,有了真正信仰。再参访戒行精严,学问渊博的和尚,恳求慈悲允许,在佛前举行传授三皈依的仪式。以后就是真正佛教徒了。
五戒
●问:五戒都是些什么?答:一是戒杀生。二是戒偷盗。三是戒邪淫。四是戒妄语。五是戒饮酒。这杀盗淫妄酒五样,在佛教上是严厉禁止的,所以叫做五戒。学佛的人,对于五戒,无论何时何处,是不可不受持的。●问:戒杀生的意义是什么?答: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可杀害,也不可吃他的肉。按照因果报应的道理,现在你杀他,将来他必定杀你。现在你吃他的肉,将来他必定吃你的肉。你想可以不戒杀吗?●问:戒偷盗的意义是什么?答:凡是不义之财,皆不可贪图。就是一草一木,一针一线,如不经物主许可给与,擅自取用,皆叫做偷盗。●问:戒邪淫的意义是什么?答:就是除了正式夫妇以外,(专就在家人讲)不可和别人通奸。●问:戒妄语的意义是什么?答:妄语就是说谎话,自害害人。受戒之后,永不说谎话,和不做哄人的事。●问:戒酒的意义是什么?答:酒是乱性之物,喝多了,容易做坏事。修行的人,必须一滴不入口。至于吸食烟草和五辛,口臭伤脑,最好一律禁戒。●问:这不吃肉,有点难做到,不知可否通融?答:如果骤然吃素,觉著为难,可以暂时吃花斋和三净肉。●问:花斋有几种?答:花斋有多种。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及月底三天吃斋的,叫做十斋。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两天吃斋的,叫做六斋。以上两种,你可以随意拣一种。●问:怎样叫三净肉呢?答:就是杀生的时候,没亲眼看见他临死的情形,也没听到他叫喊的音声。并且不是专为自己吃才杀他。这三种就叫三净肉。凡暂时不能完全吃素的人,可以吃三净肉,渐渐做到不吃肉。但无论什么肉,在家中万不可杀生,可以在市场上买来已死的肉。
念佛常识
●问:五戒虽可强制不犯,但有时自己约束不住犯戒的念头,怎么办呢?答:念佛就是唯一的好法子。当你觉著心不受约束的时候,赶紧一心念佛,恶念自然就消灭了。●问:念佛怎么入门呢?答:念佛有三件事,先要知道,第一件,要确信西方有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那个世界的教主。念佛的人,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生到那里。第二件,既知道极乐世界,有种种庄严。须发切愿要往生到那里。心中常存著那里是我的老家,其他的地方,不管是好是歹,我皆不去。第三件,你既有了真信切愿,再加上老实念佛,那就将来会成功了。●问:念佛不就是用口念么?还要注意些什么?答:有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很少利益的。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号以外,什么事都不思,杂念头慢慢减除,这才容易达到念佛最高的境界。●问:那不很难么?答:念佛法门,说易极易,说难极难。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久成了习惯,自然就得到念佛的真实利益。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便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阿弥陀佛,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心里想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务令每一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由耳朵听进心里去,一个字也不可把他放松。像这样用功,时候长了,心自然不致散乱。这是顶要紧的法子,千万不可忘记。●问:您说的念佛方法很好,可惜我没有工夫去念,怎么办呢?答:念佛,应该在每天早晚两时,立一个课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几百声,或几千声,或几万声,可以按各人的情形,来规定。无论忙闲,非念完此数不可。此外搬柴运水的时候,可以念佛。刷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念佛。耕种锄割的时候,可以念佛。不论走著,坐著,以至睡觉、大便、小解的时候,(只宜默念)都可以念佛。何致没有工夫念佛呢?
我前面讲的,全世界人人果能受三皈、持五戒,老实念佛。马上可把五浊恶世,变成极乐世界。就是说一个人受了三皈,严持五戒,绝对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在现世是一个标准好人。若再老实念佛,便可临终往生极乐世界。从此了脱生死,永不受轮回六道之苦了。譬如一个人念佛,则一人为好人,推之一家一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如此,那还致像今日世界人类互相欺诈,彼此残杀吗?大家不可以为这是浅近的道理,不去注意。要知道世上有许多浅近的道理,三岁小孩子都能晓得,但是八十岁的老翁,还行不得哩。
附录谛闲法师开示
知见不足为害,但不可执。
妄想不足为害,但不可随。
附夏莲居居士语录
念佛当如香象过河,步步著地,念佛当如羚羊挂角,四面不靠。全身靠倒,炽然而念。光涵虚空,声满天地。佛声所到处,即佛光所照之处,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将一句阿弥陀佛如靠一座须弥山一样,无论遇到任何顺逆苦乐的境界,决不忘失这一句佛号,方为坚持正念。
第二讲十善业道净课仪规
我上次讲的受三皈,持五戒,老实念佛。是偏重于自修方面,佛法叫做‘自利’。今天讲十善业道,是从自利方面,扩充到利人方面。佛法叫做‘利他’。
十善
●问:十善业道怎么讲法?答:每人作的行业,有善的,有恶的。十善业者,就是十种善的行业。道者是其中的道理。也可作道路讲。●问:那十种行业是善的呢?答:十善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行。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这十种善行,又称为十善业道。是佛教道行教育的根本善法。●问:这十种善法必须通统做到吗?答:凡要做一个良善的人,必须具有这十种善行。要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若有了一件,就不可叫做完全良善的人。●问:这十善业道与上次讲的五戒差不多罢?答:就表面来讲,好像差不多。其实内容的意义,大不相同。五戒是重在身戒和口戒。十善业道,除了身口之外,特别重在意戒。●问:怎样叫不杀生?答:不但人不可杀,凡是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不可杀。还要注意保护动物和放生。●问:怎样叫不偷盗。答:凡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而取得的财物,都为偷盗。若以暴力或巧智而劫夺骗取他人的财物,更为国法所不容。并且把自己的财物,量力去帮助人,才算圆满。●问:怎样叫不邪行?答:不邪行,就是不邪淫。除了正式合法的夫妇以外,皆不应邪淫。并且以身作则,劝导他人不作非法苟合的勾当。●问:怎样叫不妄语?答:不妄语,就是不说虚伪不实的话。譬如‘见言不见,不见言见,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并且提倡忠实的言论。问:怎样叫不两舌?答:不两舌,就是不说离间他人的话。例如‘在此言彼,在彼言此’。并且调和意见,使大家都和谐欢乐。●问:怎样叫不恶口?答:不恶口,就是不说粗恶村俗的话。如骂詈他人,皆是不应当的。并且对人一律和颜爱语。●问:怎样叫不绮语?答:不绮语,就是不说没有意义的话。凡是风花雪月,花言巧语,如谈人家闺阃的事,绝口不言。并且常常发表光明正大的议论。●问:怎样叫不贪欲?答:不贪欲,就是不贪图一切非分的欲求。并且提倡少欲保身,知足常乐的风气。●问:怎样叫不嗔恚?就是凡遇一切不如意的事,概不嗔怒忿恨。古人所说‘不怨天,不尤人’。并且对人接物,克己和平。●问:怎样叫不邪见?就是不可起一切不合理的见解。凡与佛经相违背的,无论如何新奇,皆不可主张或附和。并且以正确的见解,降服外道魔说。●问:十善业道,在佛法上怎样区分呢?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叫做身三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叫做口四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叫做意三业。为人必须具有这十种道行,方能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为成就来生人天的正因。在世法,就叫做养成健全人格。●问:养成了健全人格,自然止恶行善。何必再念佛呢?答:为人具有这十种善业,才与佛法相合,才容易念佛,才能了生脱死离苦得乐。●问:我对于生死苦乐的道理,还不大明白,请详细讲一讲。答:我们既是凡夫,总免不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种苦。况且有生必有死。身体死了识神又去投胎。头出头没,轮回六道。真真苦不可言。●问:轮回六道,怎样讲?答: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叫做六道。我们今生为人,是前生做了为人的因。若今生不念佛,纵令行十善业,更加禅定的工夫,生到天道。待天福享尽,仍然要堕落的。今生若一有恶念,如贪、嗔、痴等。便不免轮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了!最苦最久。你看可怕不可怕?●问:怎么念佛,请讲一个顶简单的方法?答:念佛的方法,本来很多。现在专把在家修行的净课仪规,写在下面。你们慢慢练习,日久自然会念。不必著急,不要怕难,佛法不可思议。只要抱定深信、切愿,去实行、有恒心、有勇气,天下事没有学不会的。
净课仪规
(甲)朝暮简课念法
每天早晨及黄昏,须洗手漱口,到佛像前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虔诚焚香,顶礼三拜。念法如左: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如不妨碍工作,可接念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万一时间不允许,自己酌量减少。
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但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早晚两课,把自己预定的念佛数目念完,即接念菩萨名号如左:
一、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二、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辅右弼统称西方三圣,必须虔诚礼拜。
三、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您的师友,也应当礼拜。
拜完,即接诵回向文如左: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力最为重要,必须恳切发出。不可滑口读过。诵毕及礼拜而退。
(乙)十念法
面西合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不高不低,不快不慢。随各人气力长短,或五六声,或七八声,尽一口气为一念。意在以气束心,专注恳切,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以上两法为最简单易行,而又最合实际。再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现生灭罪得福,命终往生极乐,万修万去,千真万确。
附录彻悟禅师法语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人逃得二信人命无常出息难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道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百千劫在出头来是几时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确现有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第三讲四摄六度三辈往生
前次讲的十善业道,是种人天道的因,将来可得人天道的果,足能自度,但嫌愿力太小,不能度他。今天要讲四摄六度,是行菩萨道,种菩提因。自他两度,同证佛果。但虽广行四摄六度,若不发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仍不能见佛闻法,证得正等正觉。因此接讲三辈往生,了知净业正因,圆满成佛的功德。
四摄
●问:四摄怎么讲?答:摄者,是摄持,或摄化,即把握施行的意思。共有四样: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所以叫做四摄。●问:怎样叫布施摄?答:布施摄就是若遇到有人要我帮助他甚么,当尽我的力量帮助他,内分财施、法施、无畏施,使他因此生起亲爱的心来,依我学习道行。●问:爱语摄怎么讲?答:爱语摄就是以善言慰喻,而去感化不学习道行的人,使他乐于接受,愿来学习道行。●问:怎样叫利行摄?答:利行摄就是起身口意的三种善行,利益有情,使他们知道我们佛教,不是空谈无补。●间:甚么叫同事摄?答:同事摄就是要示现与被度的人相同行为,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在人群里,随机教化,使人群同受道行的教育。
六度
●问:实行四摄是否把菩萨道完全包括了?答:若行菩萨道不仅四摄。还有六度万行,不过四摄法是他的前方便。●问:六度怎么讲?答:度者是度化。共有六样;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所以叫做六度。●问:布施持戒,前次讲过,我已明白了。怎样叫忍辱呢?答:忍辱,就是有人无故来打骂,你能安心忍耐,不起烦恼。●问:精进怎么讲?答:精是不杂,进是不退。就是对于道行,纯一不杂,日有进步。●问:怎样叫禅定?答:禅名禅那,这静虑的意思。定即安定。学佛的人,必须有禅定的工夫,才能开悟大道。●问:般若怎么讲?答:般若二字是梵音,翻译妙智妙慧。便非普通所谓智慧了。●问:学习六度,发起万行,还要念佛吗?答:六度万行,修菩萨道,还须念佛求生极乐,才可圆成佛果。你不闻普贤、文殊、马鸣、龙树诸位菩萨吗?他们过去已成佛道,今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行菩萨道,最后还发愿求佛接引,往生极乐。你又不闻慧远、善导、智者、永明诸位大师吗?他们宗教皆通,人天景仰,仍然毕生念佛,求生净土。这诸位菩萨祖师,皆已上品上生了。
三辈往生
●问:念佛往生品位怎样分别呢?答:往生与否,全看你信愿切不切。至于品位高下,又凭念佛的工夫浅深,大概分为上中下三辈:每辈又分上中下三品,共计九品。●问:怎样修行才可以上辈往生呢?答:上辈修因有五样:一、须舍俗出家。二、须发菩提心。三、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四、须修诸功德。五、须回向诸善,愿生极乐。●问:中辈往生要怎样修行呢?答:中辈修因有四样,一、须发菩提心。二、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须少修福善。四、须回向愿生极乐。●问:下辈往生要怎样修行呢?答:下辈修因亦有四样:一、须发菩提心。二、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愿生其国。三、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四、临命终时,以至诚心,乃至一念,念于彼佛,愿生其国。●问:如你所说上辈往生,须舍俗出家,那末,我们在家人就没有分了?答:出家在家,在心上分别,不尽在形式上分别;你如果舍弃俗念,便和出家人一样,反过来讲,出家人如不能舍弃俗念,仍等于在家人。要知修行在心地不在形相。●问:凡往生的人,有无共同遵行的条件?答:无论上中下三辈,有三个条件,必须统同遵行,方能往生。第一要发菩提心,第二要一向专念,第三要回向极乐。●问:怎样叫做一向专念?答:‘一向’有两个意思:一是就空间说,直趋西方一个方向,既不偏南,也不偏北:二是就时间说,自始至终,永久称念,刹那不断。专念者,是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决不夹杂其他名称,所谓专修无间是也。●问:若能一向专念,还须一心不乱,才可蒙佛接引吗?答:若你能做到一向专念,再回向愿生极乐,临命终时,一定蒙佛接引,至于一心不乱的境界,果能做到,固然顶好,但不可因未能完全做到,而生畏难退屈的心,你只管一向专念,保证决定往生。●问:往生既分三辈九品,有无共同的利益?答:不论品位高低,一经往生,决定不退,并且只此一生,皆可补佛。●问:成佛以后尽管自己享乐吗?答:我们成佛,为的普度众生,所以见佛闻法,顿开佛慧,威德具足,神通自在,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化现生,以及多生的父母眷属和法界众生,同生净土,离苦得乐。
第四讲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我本意劝人专门念佛,前次第一二三讲,为什么先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以及四摄、六度,然后才讲念佛的道理呢?因为念佛法门,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过,是‘易行难信之法’。若不把佛教常识,大略讲解明白,陡然讲说念佛往生的道理,不容易令人生起信仰,并且要知道,念佛法门,除了念佛之外,如在能力许可时,还须研究佛教的道理。现在我要讲念佛往生法门,很觉得佛法如大海的水,只好先就一点一滴来说起,假定‘持名念佛要义十则’。这个题目,本是我前在新竹佛学院连讲十次才讲完。今天把他照写出来,是文言的,自然有些不懂,但演讲时用白话解说,又每则下加以略解,也就可以明白了。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偈颂
稽首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土遍十方,极乐国第一。竖穷与横遍,不离我心体。佛恩多加被,畅演十要义。
(略解)偈颂的意思,是作者不敢自专,先求佛力加被,仗佛的力量,来说明一切。持名者,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为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又名无量光,为横遍十方(四方四维上下)。我们真如本性的心体,亦复如是,所以叫做不离我心体。
一、念佛往生须备三资粮
信、愿、行、三往生资粮,资粮具备,遨游乐邦。
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己本灵,本具佛性。信佛大愿,临终接引。信法殊胜,希有难遇。
乙、生死苦海,愿为渡船,愿生极乐,见佛闻法,愿来娑婆,广度含识,不愿自求,人天福报。
丙、信愿如目,力行如足。念佛正行,譬如煮饭,猛火烧开,细火煨烂,勇猛精进,专修无间。
(略解)我们由某地到某地,虽然很近的路,也须带些路费,况想往十万亿刹的极乐国,岂可不准备资粮吗?但要准备的,并不是黄金、美钞,只需要信、愿、行三样。怎样准备呢?文内甲、乙、丙三项说的很明白。你们需要深信、切愿、力行,才算充实准备。否则浅信浮愿,悠悠泛泛的念佛,那不过种种善根。如果资粮充足,则十万亿程,去此不远,刹那之顷,即可到达。所以说,遨游乐邦。
二、念佛往生须修三福
世出世间,修福为先,净业正因,功不唐捐。
1、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殷勤修行。
(略解)古德云: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我们今生得了人身,又得闻佛法,皆是前生修福所致。念佛是修慧,更须修福。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才能到了两足尊的佛位。怎样修福呢?如文中第一项,孝顺父母等,为世间福,是做人的根本。第二三两项,为出世间福,是净业正因。念佛的人必须努力修习,才与佛心相应,才能蒙佛接引。至于三皈、五戒、十善业道、菩提心等,前次业经讲过,不再赘说。
三、念佛往生须知四遍行
念佛法门,遍行一切,人、法、时、处,无不赅摄。
1、遍一切人:老幼男女,贫富贵贱,法界有情,皆可念佛。
2、遍一切法:律教禅密,统为摄心,一句弥陀,万法归宗。
3、遍一切时:忙闲寒暑,苦乐无记,二六时中,都可念佛。
4、遍一切处:行往坐卧,僻静热闹,出声默持,随身法宝。
(略解)我劝人念佛,尝把念佛的道理,很详细的讲给人家听,得到的回答,都说您讲的念佛的道理,很好;但是,或说太老,太少,太贫,太贱,没有资格去念佛;或说学教,学律、学禅、学密,又何必去念佛;或说太寒、太热、太苦、太忙,没有工夫去念佛;或说住的地方、环境,不适宜于念佛。究其实际,皆是错误的观念。怎样讲呢?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最为方便中的方便,殊胜中的殊胜。真是人人可以念佛,法法可以念佛,时时可以念佛,处处可以念佛。‘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还有这样便宜的事吗?’(夏莲居居士语)
四、念佛往生须知生死的道理
心佛众生,三名一体。吾人自性,本不生灭。一念不觉,方有生死;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欲断妄念,莫如念佛。行人念佛,系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伐染念,日久功纯,就有念而达无念。所谓‘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是也。念既无,云何妄?妄念既断,生死自了。
(略解)佛经有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就是三名一体的意思;但是我们众生的心,与佛的心,为什么一迷一悟,相悬天渊呢?只因真如不守自性,一动妄念,便成无明。所以生死轮回,永无穷期。本师世尊成道之后,发现众生,皆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在说法四十九年中,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净土法门,针对众生妄念,叫他念佛。又利用众生的执著,叫他执持名号,这是对症发药,就路回家的办法。所以说:‘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伐染念;就有念而达无念’,诚为方便中第一方便,捷径内特别捷径。这真是我们众生出生死轮回的要道呀!
五、念佛往生须知心佛的关系
佛生于心,心随佛现,念念相续,声声相应,出口入耳,复归于心循环无间,万修万去。
(略解)心外有佛吗?全佛就是心;佛外有心吗?全他就是自。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叫做心佛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何以言之?十万亿程之莲邦,不离吾人当前之一念。无量光寿之宏名,本显横遍竖穷之心体。刻实论之,心佛一体,念佛便是念心,如是心想佛、口念佛、耳听佛,好像一个铁环,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永明延寿禅师说:‘万修万人去’,是保证决定往生。
六、念佛十法须融通应用
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虽多。记数尤为稳当。广说方便,都为百种,兹约十法可以融通:
1、高声念。2、低声念。3、追顶念。4、金刚念。5、默境念。6、痛切念。7、出入息念。8、四字念。9、六字念。10、晨昏十念。
(略解)念佛本分为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四种。惟以持名念佛,最为简便。又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很多;但初学念佛的人,以拈珠记数最为稳当,每天或数千声,或数万声。到了功夫纯熟,不记数也可,至于念佛的方法,在续藏内,有念佛百法一篇,讲的最详细,我现在约为十法,可以融通应用,不必拘定那一种,这文内十种方法,大多一看就可明白;但实行时候,必须先经法师指导,且互相薰习,才能如法呀!
七、念佛入门须先摄意根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首重意根,知妄即离,如何摄意,四要须知。
念佛四要
┌一、要虔诚,最忌欺伪。
│二、要痛切,最忌虚浮。
┤
│三、要恒久,最忌间断。
└四、要专一,最忌夹杂。
(略解)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念佛的时候,必须把握著这六根,不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牵引,方能净念相继,但这六根里头,最难把握的,就是意根,所以表内四要,都是摄意根的法子,你们如能把意根摄住,其他五根,都伏首听命了。
八、念佛四诀须时时检点
念字从‘心’不仅用口,‘今’为现在,莫管过未(过去、未来)欲知其诀,口、耳、声、意,一向专念,自得心开。
念佛四诀
┌口须念的清清楚楚,不可夹杂闲字。
│耳须听的明明白白,不可糢糊放过。
┤
│声须调的匀匀净净,不可忽高忽低。
└意须养的绵绵密密,不可倏续倏断。
(略解)诀者是口诀,叫人口中常念,易于注意,大家不可以为这四诀,浅近易知,可是实行起来,真不容易,古德说:他念佛一百声,而真正一心清净,落在佛的上面,不过三五声,所以对于口、耳、声、意四项,必须时时检点,是否如法?我惭愧念佛已竟十二年,到现在少分还没有做到,如文中莫管过未四个字,就是很难做到的,通常念佛的时候,不是思前,便是想后,夏莲居老居士有两句诗云:‘莫管过去与未来,念准当前这一句’,当时行人体会诗意,便得著受用的很多。
九、念佛往生须具欣厌二行
爱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如何轻爱?努力一念,往生津梁,须具欣厌。
1、厌离行:娑婆秽境,众苦共集,生老病死,怨会爱离,所求不得,忧悲烦恼,富贵荣华,缘尽谁保?
2、欣乐行:求生净土,为度众生,七宝庄严,微妙清净,金地琼林,莲花化生,神通自在,所求皆应。
(略解)我们念佛修行,必须对于于身、家、花花世界,一概觉得虚妄不实,污秽不净,生一种厌离的心,又须对于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生一种忻往的想,念佛的工夫,越加紧,则欣厌的心想越炽盛,果能到了欣往和厌离的极处,自然功纯,业净、妄消、真显,决定往生西方。倘对于身家眷属,名利恩怨,有一丝一毫放不下,便不能往生。
十、念佛往生须一向专念万行回向
1、一句弥陀,作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松。
2、一向专念,念兹在兹,一切杂事,都不想思。
3、劝人念佛,无上法施,行住坐卧,不忘生西。
4、大小万行,回向西方,愿共众生,同往乐邦。
(略解)一向专念,万行回向八个字,是持名念佛的纲宗,关于净土宗的千经万论,教人怎样怎样用功,皆不出这八个字的范围,所以本讲,也以此作为结论。至于一向专念,前次业已讲过了。万行回向者,就是说念佛的人,须要扩大心量,以佛心为心,愿人人皆往生净土,不可作自了汉,所有一言、一动、一饮、一啄,即说一句好话,行一件小善,无不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若遇顺逆喜怒,一切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这一句佛,提起一拶,即见当下消灭,以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更无别法。
偈颂
生寄死归,一切放下,保持正念,千钧一发。
慈悲加祐,令心不乱,眷属同助,西方相见。
宝莲齐开,谁人不羡,无常迅速,行人勉旃。
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挽回劫运,净化人间。
(略解)这个偈颂,是作论的通例,每到一篇完结,照例发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方为契合佛旨,至于偈中意思;第一首:因为念佛的人,多有一生精进,偏到临命终时,放不下儿女私情,名利恩怨,便不能保持正念,所以叫做‘千钧一发’。真真危险呀!要把‘生’看作住旅馆;‘死’看作回老家,才能含笑而去。第二首:是说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保持正念,是佛菩萨加被行人的力量,自力他力,交相感应,生前一切业力不起现行,唯凭愿力,引导其前,往生极乐,但眷属们,千万不可悲哀哭泣,在十二小时以内,切不可搬脚牵手的胡抖擞,大家要安详念佛,帮助病人顺利往生。第三首:是说病人寿数未尽,慢慢会好的,如无寿数,便藉佛力,引导识神,一刹那间,莲花化生,见佛闻法,永证不退,这样一生成佛,大家岂不羡慕吗?第四首:是作者观察,最近世界大势,共业感召,三次世界大战,恐难幸免,杀人的武器,日有进步,战火一开,双方都拿出秘密武器来,那时惨酷破坏的情形,超出已用的原子弹之上,佛说劫火洞烧,大地平沉,也有实现的可能。但是共业之中,还有别业,你们不闻轮船飞机失事,常有少数人幸免于难吗?这便证明虽同在劫难之中,如肯真心念佛,仍可消除业障,减轻祸患,我尝说:当此大难将临的末法时代,若为自利,除了专念弥陀,回向极乐,决不能了脱生死;若为利他,除了行菩萨道,弘扬净宗,决不能挽回劫运。唯愿全世界人类,同发菩提,同念弥陀,同生净土,同圆种智。(完结)
附录三则
持名念佛实验方法
谨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谓不假方便者,因念佛就是方便,不必于念佛之外,更求方便也。但众生根器不同,故所用的方法亦异,律航于念佛之余,参究佛说及祖师的开示,体验实行,比较有效者数法,择要录出,以就正于大德并提供参考,非敢于念佛之外,别立方便也。
一、并耳念佛
念佛宗旨,本为摄心专注一境,令散乱心,渐成片段,乃至一心不乱。若欲达此目的,必须将阿弥陀佛四字宏名,字字都念的清清楚楚,听的明明白白,但耳根对声尘,须由听力强锐,方能格外清晰。并耳者,即合并两个耳根的听力,用在一个耳根上,试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枪,当他瞄准时,皆闭一眼,用一眼,视力格外分明,而听力亦复如是。律航初学此法时,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并在右耳听一百声,然后两耳平均一百声,如是循环练习,不过一月,大见功效,一往妄念纷驰,现因听力特别增强,渐受约束,偶起妄念,随即觉知,日久自成习惯,不必作意并耳,而自然并耳矣,经云:‘此方兴教体,清净在音闻。’则持名念佛者,诚不可不加强听力。
二、随工念佛
律航尝劝人念佛。得到的回答,多说:‘念佛很好,可惜没有工夫。’唉!这没有工夫四个字,不知耽误多少人不得往生,因此,建立‘随工念佛’一个名词。随工念佛者,即随著工作而念佛,先讲两段故事,作为证明。
1、打铁念佛
2、织布念佛
从这两段故事上,足证随著工作,可以念佛,并可成佛,只要对于念佛法门,具有深信切愿,则无论什么工作,皆可随著念佛,决不妨碍。例如耕田,经商、造饭、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种种行业,悉皆可以随著工作,或默持佛号,或出声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与手,各司其事,日久纯熟,制心一处,相得益彰,事无不办,此后学佛者,焉得借口‘没有工夫’而自甘暴弃呢?
三、痛切念佛
古德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又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当痛念生死。’由是知吾人为了脱生死而念佛,决非悠悠泛泛所能济事,故律航于晨昏两课时,增设痛切念佛一门,共分五段,每段先作观想,随即念佛,其法如下:
1、先面佛长跪,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三声,同时心中观想‘我自无量劫来,流浪生死,皆因不知念佛法门’,即以头著地,两手轮番屈指自数,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二十声,再抬头长跪。
2、接念南无阿弥陀佛三声,同时心中观想‘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即以头著地,如前念佛二十声,抬头长跪。
3、接念南无阿弥陀佛三声,同时观想‘此生如不能生西,即仍在六道中轮回,刀山剑树,驴肚马腹,势必难免,可悲可怕’,即以头著地,如前念佛二十声,抬头长跪。
4、接念南无阿弥陀佛三声,同时观想‘今生父母眷属现在(将来)堕在何趣,若不自度度他,问心难安’,遂即以头著地,如前念佛二十声,抬头长跪。
‘注’行人的父母如已去世用现在二字,否则用将来二字。
5、接念南无阿弥陀佛三声,同时心中观想‘无量劫来,父母眷属,皆在六道中受苦,若不能普度一切,则念佛何为?’于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油然而生,与佛心冥合矣,随则以头著地,如前念佛二十声,仍抬头长跪。高声自唱‘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行人仿佛亲聆阿弥陀佛空中开示云云,随即至心虔诵往生咒十遍,或七遍(至少三遍)起立礼佛三拜,同时默祝四生六道,一切含灵,咸凭法力,离苦得乐。
上来痛切念佛,律航自实行后,觉得步步紧拶身心,念念切近精实,不觉不知,由念而痛,由痛而悲,由悲而哀,以致哭不成声,及至诵咒之后,又觉得身轻心愉,如释重负,共计五段,每段需二分钟,总共不过十分钟,其功德无量无边,实不可思议,谨作供养,聊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