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强教授:《林间录》蠡测

2024-03-18 09:43 福德

陈士强教授:《林间录》蠡测陈士强教授:《林间录》蠡测陈士强《林间录》,二卷。北宋大观元年(1107),明白庵沙门惠洪集。收入《续藏经》第一四八册。惠洪,又作“慧洪”、“德洪”,字觉范,号寂音,筠州新昌(今浙..

陈士强教授:《林间录》蠡测陈士强教授:《林间录》蠡测

陈士强

《林间录》,二卷。北宋大观元年(1107),明白庵沙门惠洪集。收入《续藏经》第一四八册。

惠洪,又作“慧洪”、“德洪”,字觉范,号寂音,筠州新昌(今浙江境内)人,俗姓俞氏。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殁,依三峰觏禅师为童子,十九岁试经东都(开封),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而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学《唯识论》。博观子史,以诗鸣京华缙绅之间。久之南归,依真净克文禅师研究心法,为临济宗黄龙派法孙。曾四次鎯铛入狱,九死一生,历经坎坷。著作尚有《临济宗旨》、《智证传》、《石门文字禅》等。《僧宝正续传》卷二有传。

《林间录》书首有临川谢逸于大观元年(1107)十一月作的《序》,说:

洪觉范得自在三昧于云庵老人,故能游戏于翰墨场中,呻吟謦欬皆成文章。每与林间胜士抵掌清淡,莫非尊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之余论。每得一事,随即录之,垂十年间得三百余事。从其游者本明上人,外若简率而内甚精敏,燕谈之暇,以其所录,析为上下帙,名之曰《林间录》。因其所录有先后,故不以古今为诠次。得于谈笑,而非出于勉强,故其文优游平易,而无艰难险阻之态,人皆知明之。(第585页上、下)

《林间录》是一部以丛林(又称“禅林”)见闻为记述内容的佛教笔记。此类文体的著作在宋代颇为流行,见存的就有好几种,如南宋道谦的《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案:世人常常望文生义,以为此书是记录宗果法语的书,非也]、晓莹的《罗湖野录》、《云卧纪谈》、道融的《丛林盛事》、昙秀的《人天宝鉴》,明代还有无愠的《山庵杂录》等,《林间录》则是其中撰作较早、知名度较高的一种。从谢逸的序来看,《林间录》并非是先有一个总体上的设想,然后根据这个设想去组织材料,最后编集成文的。而是根据作者在与释子名贤抵掌清淡时所作的札记,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末了由本明禅师(事迹不详)编成的。

由于《林间录》主要是根据平日交游或触事有感的一些札记编成的,故它的特点是泛杂。所记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一科、一类。凡作者认为有意义的,不论是出自缁门尊宿,还是出自名门士夫,本朝还是前代,是他人的一则故事还是本人的一段经历,是见于文字的序赞偈颂还是流于口传的行迹言谈,是对人和事的评议还是读经读论的感受,莫不加以综录。全书共录三百余事,绝大多数是“尊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之余论”(见序),即当时禅门流传的各种逸闻轶事,其次是作者的一些随感。每事均无标题,也不分类,按先录在先,后录在后的顺序自然编排。

卷上,始自“杭州兴教小寿禅师”(原书无标题),终于“嵩明教(契嵩)”。叙及的人物(作者本人不计入内)和著作主要有:栖贤諟禅师、李肇《国史补》、大觉禅师琏公(怀琏)、赞宁《大宋高僧传》、长沙岑禅师、积翠南禅师、夹山会禅师、唐僧元晓、云居佛印禅师、玄沙备禅师、草堂禅师《牋要》、唐僧复礼、云庵和尚、达观颖禅师、《涅槃经》、《维摩经》、临济大师(义玄)、东京觉严寺有诚法师、晦堂老人、圆通祖印讷禅师、曹山耽章禅师、圭峰《日用偈》、云峰悦禅师、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雪窦禅师《祖英颂古》、首山和尚《传法纲要偈》、永明和尚(延寿)等。

卷下,始自“大觉禅师(怀琏)”,终于“王文公(王安石)”。叙的人物和著作主要有:杜祁公、《首楞严经》、香山居士(白居易)庐山玉涧林禅师《云门北斗藏身因缘偈》、灵源禅师、衡岳楚云上人,慈明老人、大愚芝禅师、金华怀志上座、杭州上天竺元净法师、汾阳无德禅师、《正宗记》、洞山圆禅师、无尽居士(张商英)、福严感禅师杨岐会禅师(方会)、景福顺禅师、大本禅师、报本元禅师等。

《林间录》虽然不象一般禅宗史传那样叙事较为系统集中,但它保存了佛教传记、行状、文集、语录、灯录以及作者言行的许多片段,又可作为编写史传之参考。

如五代僧人文偃,是云门宗的创始人。传今的语录是《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分为三卷,由弟子守坚编集。卷上为对机;卷中为室中语要、垂示代语;卷下为勘辨、游方语录、遗表、遗诫、行录、请疏等。文偃的个性如何,语录又是怎样编录的,《林间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云居佛印禅师曰:云门和尚(文偃)说法如云,绝不喜人记录其语,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我语,他时定贩卖我去。今对机、室中录,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随所闻,随即书之。(卷上,第591页下)

北宋中叶的白云守端禅师,是临济宗杨岐派开创人方会的上首弟子,也是杨岐派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因为杨岐派的法脉,就是通过守端传五祖山(黄梅山)的法演,法演传圆悟克勤,克勤传大慧宗杲,一代一代往下传,延绵以迄近代的。《林间录》中有一处记载了守端关于禅寺祖堂应设达磨、怀海尊像的主张:

白云端禅师曰:天下丛林之兴,大智禅师(怀海)力也。祖堂当设达磨初祖之像于其中,大智禅师像西向,开山尊宿东向,得其宜也。不当止设开山尊宿,而略其祖宗耳。(卷上,第597页上)另有一处记载了他的两首禅偈:

白云端禅师作《蝇子透窗偈》曰: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作《北斗藏身因缘偈》曰:五陵公子游花惯,未第贫儒自古多。冷地看他人富贵,等闲不奈幞头何?(卷下,第626页下)

再如,自唐以来,禅林盛行用某一独特的行为方式,或不落案臼的答问,来截断学人通常的思维活动,使之解粘去缚,无所用心,从而达到自见清净本性的参禅效果。对此,《林间录》也有所反映:

南禅师居积翠时,以佛手、驴脚、生缘问学者,答者甚众。南公瞑目如入定,未尝可否之。学者趋出,竟莫知其是非。故天下谓之三关语。晚年自作偈三首,今只记其二,曰:我手佛手,齐举禅流。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外自然,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皆契无生。直待云开日现,此道方得纵横。(卷上,第588页上)

至于见录于《林间录》的惠洪本人的行事言谈,则比书中收载的任何他人都多。如惠洪曾读过杨亿的《佛祖同源集序》,发过令人回味的感叹:

于夜与僧阅杨大年(杨亿)所作《佛祖同源集序》,至曰“昔如来于然(燃)灯佛所,亲蒙记莂,实无少法可得,是号大觉能仁”。罢卷长叹:大年士大夫,其辩慧足以达,祖无传之旨。今山林衲子,反仰首从人求禅道佛法,为可笑也。(卷上,第611页下)

所以,倘若是研究惠洪本人的思想,不读《林间录》是不行的。同时,还须看到,由于《林间录》具有随笔性质,因此,书中的有些记载属于道听途说,不能一概视为事实,如卷上说唐宣宗曾当过僧人,因此能在唐武宗“会昌毁佛”之后,复兴佛法。另外,《林间录》在称呼僧人时,往往只称法名中的末一个字,或僧人的字、号,以至所住的山名、寺名等。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约定俗成是容易知道的。但对后人来说,则要费一番周折,才能弄清究竟指谁,这就徒增了一些不便。

今传于世的除《林间录》以外,还有《林间录后集》一卷。《后集》又名《新编林间后录》、《林间后录》,收入《续藏经》第一四八册。无序跋。全书共收录惠洪撰作的赞铭偈诗共三十二首。其中《赞》二十一首、《铭》四首、《偈》一首、《诗》六首(统称《渔文六首》)。从文中所记的年月来看,最晚的撰于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夏五月(见《延福钟铭并序》)。由于这些作品全载于惠洪的《石门文字禅》卷十七至卷二十,而且《林间录》是笔记,而《林间录后集》则是文汇,体例相殊,故《后集》很可能是后人抄录《石门文字禅》的这部分内容,另取一个书名,而附于《林间录》之后一并流通产生的,未必是惠洪生时另撰的一部书。

更新于:8个月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