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论师常说要“随文入观”,要“心口如一”,跟着念诵内容观修是很重要的。我小时候背了很多仪轨,但还没有读过经书,因此不懂意思,老师就提醒我:要试着去想它的意思,我那时年纪虽小,但读到「悲心」时,就想这..
过去论师常说要“随文入观”,要“心口如一”,跟着念诵内容观修是很重要的。
我小时候背了很多仪轨,但还没有读过经书,因此不懂意思,老师就提醒我:要试着去想它的意思,我那时年纪虽小,但读到「悲心」时,就想这应该是指关心别人或给别人东西,「佛」就是很重要的人,「法」就是经书的样子。
总之,念诵时不能有口无心,一定要有一些想法,但不是胡思乱想,不是人在这里、但心在百货公司,或者嘴巴一边念、但心里一边想去哪里玩乐;而是随文入观,去思维经文的意思、
譬如念诵到“诸佛正法圣僧众”,要想「佛」是怎样、「法」是怎样、「僧」是怎样。如果嘴里所念的,和心里所想的差个十万八千里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法就帮不了念诵的这个人,这个人也无法修持这个法教。
我们Z族有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常常绕塔念诵“嗡嘛尼呗美吽”,但嘴巴一边念,心里想的却是生意赚钱等等,杂念纷飞,然后愈念愈快变成“嘛尼呗美吽”,连“嗡”都忘了,这样是不行的。
Z族有句谚语说:“与其恶心念诵六字大明咒,不如用善心唱一首歌。”就是这样,我们要带着一念善心念诵《普贤行愿品》,这比什么都重要。
更新于:6个月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