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 净《维摩诘经》全经共分十四品,依通例区分,第一品为序分,记述法会之缘起;第二品至第十二品为正宗分,是一部经的主体内容;末后两品为流通分,即结束语,是佛嘱托弟子如何奉持此经。今将本经各品内容分别简..
◎ 理 净
《维摩诘经》全经共分十四品,依通例区分,第一品为序分,记述法会之缘起;第二品至第十二品为正宗分,是一部经的主体内容;末后两品为流通分,即结束语,是佛嘱托弟子如何奉持此经。今将本经各品内容分别简介如下︰
(1)《佛国品》︰释迦牟尼佛在毗耶离城外庵罗树园与众集会,宝积长者子说偈赞佛,佛告诉他︰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为不思议解脱的根本。
(2)《方便品》︰住在毗耶离城的维摩诘长者,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为了方便摄化众生,他上自军政,下至酒肆,广泛地参预了社会活动。后来他患疾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皆来问疾。维摩诘现身说法,要问疾者识身虚幻、危脆、垢秽,为苦为恼,众病所集,不应心为形役,应常乐佛身。佛身是从无量智慧功德生的,是从慈悲喜舍生的,是从四摄六度生的。应以速朽之身,勤修如是胜行,饶益众生,获成佛的清净庄严法身。
(3)《弟子品》︰佛遣声闻乘中的大弟子舍利弗前往维摩处问疾,舍利弗辞以不能胜任。遣大迦叶等,皆辞以不能胜任。主要是他们在宴坐习禅,或持钵乞食,或解说戒律,或为人说法时,维摩诘皆曾向他们提出问难,相与辩析,为维摩诘所挫败。五百声闻众中,没有一个人敢去的。
(4)《菩萨品》︰佛又于菩萨乘弟子中,遣弥勒、光严、持世、善德前往问疾,他们都有舍利弗等的类似遭遇,辞以不能胜任。
(5)《文殊师利问疾品》︰于是佛遣文殊师利前往问疾。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人天,皆欣然从往。维摩诘空其室内一切所有,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致问,维摩诘告之: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6)《不思议品》︰舍利弗久立思坐,室内无座位,维摩诘因向舍利弗开导︰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以及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诸义。随即向东方距此三十六恒河沙世界的须弥相世界须弥灯王佛那里,借来了三万二千个高达八万四千由旬(注︰一由旬约为六十里)严饰第一的师子宝座,宣示小大相容,久暂互摄等诸佛菩萨不可思议解脱的力用。(此即肇序中所说的借座灯王,据说,维摩诘室面积的宽度,仅有一平方丈,能容这样多这样大的宝座,此即不可思议解脱力。我国佛教寺院住持所住的房舍,称方丈或丈室,就是从这儿来的。)
(7)《观众生品》︰维摩诘与文殊辩析云何观于众生乃至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室内出现了天女散花。花散到菩萨身上,随即下落,散到舍利弗等声闻身上,即使运用神力,也扯不下来。自言止此室听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已十有二年的天女,在与舍利弗对辩过程中,将舍利弗变成了天女,将自己变成了舍利弗,证实众生如幻,男女实无定相,破除声闻人对法的执着,得出诸佛菩萨所证得的智慧功德,实无所得,但以世俗文字,假名得耳的结论。
(8)《佛道品》︰即菩萨契入不二妙理为摄化众生所起的妙行。如文殊问维摩诘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答以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这就是示现行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即名非道;示现行于贪欲道、嗔恚道、愚痴道,即名非道。菩萨若不行于非道,即无法摄化众生,使之转入佛道。维摩诘问文殊何等为如来种,答以有身为种。现有烦恼之身,无实自性,如方便摄化,即可转烦恼成菩提,转色身为解脱身。是即空有不二的菩萨行。
(9)《入不二法门品》︰行必依理而起,非不二之理则不能有不二之行;非不二之理与行,则不能有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所以,不二实为贯串本经的主旨。本品叙述维摩诘向文殊等八千菩萨提出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问题,观自在等三十位菩萨皆用言说表述,维摩诘不置可否,于是这三十人要文殊表示看法。文殊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说已,又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10)《香积佛品》︰维摩诘以其不可思议解脱的神通力,将上方过四十二恒河沙世界的众香国景象,普现于大众之前,随又化出一菩萨使往上方众香国乞取香饭。化菩萨取回香饭时,众香国随来者有九百万菩萨,述说其国以众香为佛事──教化众生的种种妙用。维摩诘告以此土佛以刚强之语说明因果有报以及菩萨须以十事善法、四摄、八种无疮疣法摄化众生。
( 11)《菩萨行品》︰维摩诘以神通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诸右掌,往诣佛所,因阿难问,佛为广说香饭功德,乃至诸佛国土,有以光明相好、园林台观、卧具衣服等种种施为,皆无非是摄化众生的佛事。指出︰因有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嗣以众香国诸菩萨诸佛说法,佛为说尽、无尽解脱法门。这就是︰尽,即有为法;无尽,即无为法。菩萨所行必须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等,是不尽有为;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等,是不住无为。
(12)《阿閦佛品》︰阿閦,译无动。佛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谓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以及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闻觉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次因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就没和生说明一切法如幻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佛向舍利弗介绍维摩诘,原是无动佛的妙喜世界中人。维摩诘说明自己从清净的妙喜世界来生此不净的娑婆国土,为化众生故,不与愚闇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耳。会众欲见无动如来,维摩诘不起于座,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把无动佛及其菩萨、声闻之众皆接到庵罗树园内来了。释迦佛勉诸大众︰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此即僧肇序中所谓手接大千)
(13)《法供养品》︰释迦佛为天帝(释提桓因)等称说此经功德,指出诸佛菩提皆从是生,若信解受持此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及依之而行的,即是以法供养如来。佛复自述因地为月盖王子时,从药王如来秉受法供养之教。所谓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等,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14)《嘱累品》︰佛以是法咐嘱弥勒,令其流通。四天王表示拥护持经者。末后,佛告诉阿难,此经题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摘自《法源》2006年半年刊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