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2024-09-28 08:15 佛学文库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了..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了新禅风的趋向,而菩提达摩则成为印度禅向中国禅过渡以及中国禅宗创立的关键性人物。他主张藉教悟宗,将开悟作为修禅的重点,这成为后来中国禅学和禅宗发展的方向。

初祖菩提达摩传法以《楞伽经》为印心。在达摩门下有以《楞伽经》相传授的楞伽师,他们的禅法也就被称为楞伽禅。其中就有达摩的得法弟子,后来被奉为禅宗二祖的慧可。慧可继承了达摩禅法的特色,同时也有一定的般若思想,他对达摩的禅法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特别是他从体用一如的观点出发,强调了修行实践上的自度自证,自我解脱。

二祖慧可传法于僧璨,被奉为禅宗三祖。据现在资料,僧璨作有《信心铭》一书,他在进一步强调不取不舍、绝言忘虑的基础上,发展了达摩禅法所要求的随缘而行,提倡一种放之自然、任性逍遥的修行生活,把佛教的万法一如、即心即佛与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达摩一系的禅法更适应中国人禅修的需要。

三祖僧璨传法于道信,被奉为禅宗四祖。此后达摩系的禅法逐渐传至般若三论思想盛行的南方地区,僧璨的得法弟子四祖道信开东山法门,进一步从理论上对般若与楞伽的会通加以论证,并广泛引用了包括《金刚经》在内的大量佛教经论,提倡各种因人而宜的禅法,更好地适应了众多修禅者的需要,使中国禅宗得以初步形成。四祖道信在达摩系禅法的展开中及中国禅宗的创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是十分值得重视的,他可以说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初创者。道信不仅奠定了禅宗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在组织形式和禅修生活方面,也都具有禅宗初具宗门的一大特点。

四祖道信传法于弘忍,被奉为禅宗五祖。道信的禅学思想以般若实相与楞伽心性的结合为基础,同时以一行三昧为安心禅法,围绕心之体用而提出了知心体、知心用和守一不移等五种方便法门,在这五种方便禅法中,既容纳了传统禅法的修心内容,又以般若空观发挥了慧可、僧璨禅法中即心即佛、万法一如的思想,对后来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道信把达摩禅法的随缘逍遥的修行观,置于当下即是自然之心的基础上,从而提倡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这样一种随心自在、无碍纵横的修行生活,成为后来中国禅宗修行的一种方式和基本态度。道信付法于五祖弘忍,进一步发展了一行三昧的禅法而完成了东山法门的建立。

五祖弘忍继承道信衣钵后,到了黄梅双峰东山建立道场,以后在凭茂山传法二十余年,接引四方学众,善巧化导,法门大启,根机不择地普遍传授,弘扬佛法,改革禅法,发展禅学,创建中国化的禅宗,被人誉为法妙人尊。并继承发展了道信的禅学思想和禅法的方便,规模空前,使凭茂山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禅学中心。由于凭茂山在道信弘法的双峰山东去不远,因而又称东山,弘忍的禅法也因此而被称为东山法门。这里的东山法门其实不是指弘忍一个人的禅法,而是包括道信的禅法,因为弘忍的禅法是对道信禅法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建立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宗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其门下弟子(出家),根据记载的共有28人,其中一时称南能北秀的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最为出名。他们各化一方,遂使东山法门传播全国,使达摩一系禅学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从此,中国禅宗已经真正形成,并且兴盛起来。

五祖弘忍传法于惠能,被奉为禅宗六祖。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由于惠能系的禅法主要流传于中国南方,神会又以菩提达摩南天竺一乘宗正传自诩,而不许神秀门下妄称南宗,因此,惠能系便获得了南宗的称号,而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的神秀一系则被称为北宗。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和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两大基本派别。安史之乱以后,盛极一时的神秀北宗逐渐趋于衰落,但仍绵延发展了百年之久。至唐武宗灭法,以寺院为主要依托的北宗禅才完全衰落下去。而保持山林佛教特色的惠能南宗一系则逐渐在全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心,要自心证悟而不可言说的,禅文化是可以修学研究的。中国的禅宗曾分有北宗、南宗。北宗主张渐修,南宗主张顿悟;北宗重在行,南宗重在智;北宗主张由定生慧,南宗主张以定摄慧;北宗如塔基,南宗如塔尖。其实塔基、塔尖是塔的一个整体,渐修顿悟也是禅修的一个整体。石头希迁大师说: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讲的就是要维护禅修的整体,不要只顾一个侧面。禅文化可以研究弘扬的东西很多,传心的语录,传法的灯,比比皆是,内容非常丰富,领域非常宽广。

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禅是一盏明灯,它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不完全是生活,但禅里面有生活,生活中也有禅。古代高僧大德说:挑水担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无不是禅。吃茶去就是赵州禅师有名的公案。平常心是道就是赵州禅师教导大众学佛首先讲究做人,参禅必须学会生活。生活在禅中,在禅中生活,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了生死于生活中。这是世出世法圆融修证的境界。一个没有觉悟的人,心境常常是烦恼的,心路往往是困惑的,尤其是现代的人享受现代文明之余,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一下自己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一下自己的心路,这对消除烦恼,减少困惑,会有很大受用的。

总之,禅宗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之一。太虚大师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说:禅文化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过去对东方的文明和人类的精神世界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现在,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然起着有益的作用,并对世界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它在解决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净化、自我觉悟、自我改变和加强人类自身建设上将会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摘自《法源 》总第二十五期

更新于:1个月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