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二十一集)

2024-10-27 08:23 居士人物

大家好。刚刚在过来的路上看到一只大蝴蝶,那只蝴蝶蓄势待发,要展翅高飞。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群鸭子去跟老鹰学飞。这群鸭子也非常努力,从早上五点多就去学习了。你们笑什么?我就说个故事嘛,而且学到晚上有的..

大家好。

刚刚在过来的路上看到一只大蝴蝶,那只蝴蝶蓄势待发,要展翅高飞。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群鸭子去跟老鹰学飞。这群鸭子也非常努力,从早上五点多就去学习了。你们笑什么?我就说个故事嘛,而且学到晚上有的十点才回家。结果学了四十五天,你们现在能力这么强,都能编故事了。所以这个四十五天之后,个个都会飞了,非常的高兴啊,赶紧对老鹰说了,感谢这段时间您的付出,我们都学会了,感谢!感谢!说完呢,大家就互相看一看,我们走回去吧。

所以,我们跟着古圣先贤、经典,就是老鹰啊,那我们跟着学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学一句要跟着做一句,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修身就是改心,把这个错误的心改正,跟经典相应。

比方我们现在要回去了,紧不紧张?有没有压力?有这个念头,这个叫妄心,这个叫没事乱烦恼。事都还没来,紧张个什么?用心像镜子,真诚去应对,这个就是改心了。改虚伪的心、改应付的心为真诚的心;改贪着、染着的心为清净的心;改紧张的心为积极的心;改傲慢的心为平等的心;改自私的心为念念为人着想的心。掌握根本就纲举目张了,不要紧张。

心有根本,行有根本。心的根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时时这样观照,处处都是提升自己的机会,放下烦恼的机会。行有根本,儒、道、释,行的根本都是相应的。儒家来讲呢,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色,我们这样去掌握、去力行,心里就很有数了,很有准绳了,很有底了。给别人讲,自己也觉得讲得清楚明白。所以五伦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和睦相处,相亲相爱。

所以中华文化,用一个字,孔孟学说用一个字来概括,诸位学长,哪一个字?孝文化。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眭,上下无怨。讲仁字也是对的,所有圣贤的教诲,都是爱的教育。而我们文化当中,又把这个爱的原点、源头活水找到了,就是孝道。

包含在我们的文字当中,都体现得非常深刻。孝字,上边一个老,下面一个子,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一体不可分,生命共同体。所以父子有亲是爱的原点,是整个人与人关系的源头。所以我们的文化就是让父母子女这个亲爱终身保持。我们感受一下那六、七十岁的人一进门去,娘!你看他幸不幸福?一生保有这种赤子之心,对父母的孺慕之情。

再把这一个亲爱推展到对兄弟、对家族、对邻里乡党、对社会大众,再推演到对国家民族。就像《弟子规》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还有更高的,凡是物,皆须爱。所以中华文化里面强调天人合一,敬天、敬地、敬万物。那一份感恩的心延伸到对一切的万物。这个不简单啊,感谢山河大地对于我们的赐予。当初,佛经,佛门是教育啊,当时候的皇帝很珍惜,东汉明帝把这个经典从西域带回来,其中是白马驮回来的,后来这个马因为长途跋涉太辛苦了,后来就去世了,所以第一个佛寺叫白马寺。我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很感佩我们的古人,连一匹马的恩德他都不敢忘记了,更何况是自己父母的恩德。所以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众,那就包含动物、包含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所以在经典当中,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人应该要爱护这些万物。

所以这么一延伸开来,就从父子有亲,延伸到五伦关系了,人与人的关系。而在人与人的关系相处当中,就强调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概括来讲,五常。怎么相处呢?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个五常再延伸就是四维、八德,但不离开这个五常关系。我们之前跟大家一起交流到了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以至于君臣、朋友关系。我们来感受一下,其实都是守着这个五常的关系。

仁者爱人,五伦关系里面都是去爱护对方。

义,我们说的合情、合理、合法,恩义、情义、道义。

礼,礼让、忍让、谦让。而且这个礼范围很广,礼者,天地之序也,包含生活的规律,这个都是守礼。一个人半夜不睡觉,大白天睡到中午十二点,这个叫无礼了,不守整个天地的秩序,老天爷就要来打屁股了,是吧?可能身体就要搞坏了,没规矩了。天地之序。礼者,敬而已矣,一个人睡觉睡到中午十二点,敬不敬?他尊敬他自己吗?他尊敬父母给他的生命吗?他尊敬时光吗?敬都没有了。礼者,敬而已矣。

我们看智。知所先后、物有本末,这个都是智含摄的意义。包含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有智慧的人考虑事情是非常深远的,高瞻远瞩,甚至是看得远也观察得细,叫防微杜渐。当然,他还来自于清净心,他要有定慧就有智慧了,有定力。但定力要来自于守规矩,戒、定才能生智慧。所以我们看到的,看得远,还要观察得很细微,防微杜渐。

包含在《中庸》里面讲到,舜其大知也与,舜很有智慧,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其实懂得隐恶扬善就是考虑流弊的问题了,考虑人心的问题,这到底给人心好不好的影响。而且有智慧的人不过与不及,所以《中庸》里面讲,大舜是择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过与不及,中道,这些都是智慧。

我们现在在谈的这些仁、义、礼、智、信里面包含的心境、德行,用在五伦关系,统统适用。我们待会来从每一个伦常我们去感受看看,是不是只要守住了这五常,没有不能和睦相处的关系了。

包含信,我们守的信用、守的信义。守信的人很实在,甚至,这个信当中还包含着我们值不值得人家信任。第一个,我们相不相信自己?第二个,我们值得人家信任吗?一个人都做出自甘堕落的行为了,爱慕虚荣的行为了,那人家怎么信任我们?赢得人家的信任不是好慕虚荣,因为赢得了人家的信任我们才能够去尽本分,去利益他,没有信任,想帮也帮不上,人家还嫌我们啰嗦,所以这个信很重要。

而我们看看《弟子规》里面的信,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一个人假如听到人家谈是非了,哎哟哟,赶紧兴趣很浓,冲过去了,这样的人你要不要信任他?包含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个人真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个人的德行值得信任。假如一个人见人善即嫉妒,见人恶即批判,那他就赢得不了人家的信任。

我们现在在谈的,跟一个领导者用人、选人有没有关系?有啊,你用这五常去观察,就很明白了。包含《弟子规》后面又说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其实人没有这种态度,这个人就不实在了,好慕虚荣了,他怎么会值得信任呢?他的价值观已经偏掉了。所以我们在选栋梁之材,也要从这里看,他是真正有使命感、实在的人,还是好慕虚荣的人?好慕虚荣就很容易贪婪了。

包含《弟子规》又说道,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一个人闻过就怒了,谁敢相信他?事情交给他,都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了。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我们从这一些地方去体会信字,义理就更宽广了。

但更重要的,每一个道理首先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做到多少?我们没做到,就不要再谈去帮人或者是去劝人,因为人家也不服,你五十步还笑我百步,你就劝不了了。

所以这个智,仁、义、理、智、信,这个智当中,刚刚还想到一点,就是人要兼听则明,方方面面了解状况,不可以只听片面之辞或者一个人的话而已,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都是我们在面对事情当中应有的理智。

提到这个智,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看到他的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应对、正确的分寸,这个人就是有智慧了。比方我们刚刚跟大家讲到的,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有智慧的人。随顺烦恼习气,那就是变成习气的奴隶了,怎么会有智慧呢?

包含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这是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一发脾气了,事情更糟糕。他能时时看到真相,不看到幻相,他自始至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理智。我们还没学传统文化,哎呀,他那个人就是怎样怎样了,他那德行我太清楚啦,讲起来好像很厉害,事实上都没看到人家的真正的本性,看到的是他虚妄、剎那变化的习气,这个叫认假为真、认真为假。你说他能好,太阳都打西边出来,人家的真心都看不到了,认真为假了,就没有智慧了。

包含先后,都是智慧。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对,这就是理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我们所遇到的事情会让人家怨我们,那还是我们没智慧,没有正己化人,没有知所先后。

所以这一些都是理智的态度,当我们有这些心境,面对五伦关系,都能处理得合情理、处理得有分寸、处理得不会意气用事。

好,那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就是五伦,人与人的关系。再谈到道德,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修养德行,就是五常、四维、八德。这个四维八德,这一次在诸位学长的,大家彼此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当中,我们相信大家对八德的体会应该是非常的你们怎么一点表情都没有?Hello?还是你们都已经融在心里了,不在表面,全入心了。

好,所以这个整个五常、四维、八德,都是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

比方我们昨天讲到的君仁臣忠,这个领导者应该怎么扮演好他的角色?你说啊?领导,皇帝,那他是领导,他怎么忠?我们看以前的皇帝叫什么?天子啊!他的领导人是谁?老天爷啊,就是天理啊!他违背天理了,他就不忠了。而且真正好的国君他忠于谁?忠于人民啊,他要为人民负责任啊。他忠于祖先啊,祖先辛辛苦苦留给他的基业,他假如把它给搞砸了,断送了,他怎么对得起他的祖先?忠于祖先啊。更重要的,忠于自己的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们有想着要对得起老天,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祖先,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信任、成就我们因缘的人,那再扮演哪一个角色,都能尽忠了。

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父子关系。要不要仁?时时设身处地啊。要不要义?就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心境。侍奉父母要礼让、要忍让、要谦让啊。要有智慧,怎么样去,比方对方有错了,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这个都是智慧,怎么善巧的去协助。信,五伦关系当中,这个信里面就是说的话一定要做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守信了,连孩子都不相信父母,更何况其它的关系了。所以一定要信。而且这个信才能成就彼此更好的关系、更深的信任。而且这个信当中还包含着本分,自己心里面的承诺。这没有说出来,要不要守信?要啊。而且很有意思,不说出来的人比较守信,说得很厉害的,反而不守信。是不?这个叫大信不约,真的发自内心的,他觉得讲出来都没味道了,叫大恩不言谢。表现在哪?行动上。常常都要去承诺,都要去激动的讲,都还是属于情绪部分,不是真正深深刻刻了解到我做人本来就应该这样。信义、信义,人体会到应尽的道义的时候,他一定信守他内心曾经承诺过的事情。所以这个信,是良知啊。

在汉朝有一个读书人,叫朱晖先生,他有一个同学叫张堪,两个人一起在太学读书。结果张堪有一天就把着他的手,他们两个不是很熟,结果张堪把着朱晖的手就对他讲,你这个人很值得信任,我想把我的妻儿付托给你。朱晖觉得还不是很熟,但是这个张同学那个眼神非常的真诚,他有一点突如其来,也没点头,也没说话,这个事就过去了。后来张堪去世了,消息传到朱晖这里,他赶紧张罗了很多东西。

以前的人当亲戚当朋友,去捐助的时候,都是多一点给人,自己留少一点。与宜多,取宜少,这古代人真正做到了。我们看林则徐先生他的回忆当中,他的大伯到他们家里来,他家已经开不了锅了,还把剩余的都给他大伯。他母亲交待他,绝对不能给大伯知道。这叫中国人啊!这叫炎黄子孙啊!舍己为人,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受苦,哪怕自己苦,他都觉得踏实啊!

所以赶到了张堪的家里,慰问他的妻儿,帮他安排很多事情。他的儿子跟着去,就很纳闷了,说,父亲啊,我从没听过你提起这一位长者,他跟你应该没什么深交,为什么你倾全力的来支持他,帮助他的遗孀呢?结果朱晖就跟他儿子讲了,确实,我没跟他有太多的交往,但是当时候在太学,当他跟我讲到要把妻儿付托给我,我的心里面起了一个念头,『我要把他当朋友』。既然我已经把他当朋友了,我就应该尽这一份道义。所以古代人守信用,不单是守在外在的关系上,他是对得起他的良心。

所以,整个五伦关系都是用仁义礼智信去力行、去落实。我们在体会如何经营好人与人的关系,五伦关系,都可以从这五个做人的态度去延伸,应该自己也能掌握做人的纲领,跟别人交流分享也应该不会偏颇到哪里去。

不然我们现在就来试验看看。我们现在再讲如何当领导者,是不是要仁?是啊!尤其领导者他是君,他要以身作则,这个就是找到根本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好,我们来用仁、义、理、智、信,来看一个君王。我们首先想到的,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第一个就是修身,这个就是务本,本立而道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讲到修身,那下手处,那还是在格物了。我们举一些经句来感受一下修身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里面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实这个修身,也就是在以身作则了。所有成功的领导者、君王,他一定是抓到这个根本。

唐太宗那是千古一帝啊,他的君臣关系是美谈。所以有一本书,大家在当领导者一定要看,《贞观政要》。那个就是记载整个唐太宗怎么治理天下,以至于跟他臣子种种的互动。在《资治通鉴》当中就记录唐太宗的话,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唐太宗能讲出这样的话很不简单,自律也很深,不可得矣。

古代人很会用譬喻来形容处世待人的道理。所以用河川,国君是一条河川的源头,臣子,这个流应该就是支流了。源头都染着了,要求支流是清澈的,有没有可能?不可得矣啊。所以在《论语》里面曾子讲了一句话,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上梁不正,很多的俗话,也都把这个道理给开显出来了。

有一次,有一个臣子就给唐太宗讲,皇帝,陛下,您要把一些阿谀谄媚的臣子把他找出来,不能用。唐太宗说了,我的臣子都是好的,怎么会有巴结谄媚的呢?结果这个臣子就建议了,陛下,你就找一天大发雷霆,乱生气,发完脾气以后,看看哪一个臣子敢指出你不对,来劝你。而那些你发了脾气不对的,他还不规劝,甚至于还顺着你的话讲,那个就是佞臣,你就可以把他揪出来,不要用他。大家觉得方法好不好?好?唐大宗说到了,他说,我自己都在用心机,都是用诈术,我怎么叫我的臣子正直呢?唐太宗不简单哦,他也没骂这个人,他说,你的方法虽好,但我还是不能用。他并没有骂他一顿,他先肯定,你还是为我好,但是君也有教导臣子的责任啊,所以他也藉这个机会,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自己都用诈术的时候,用这些技巧,又怎么去要求我的臣子要正直呢?所以这个是以身作则的重要了。

包含重视自己的修身。之前跟大家讲过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魏文侯有一天给他的一个大臣孤卷子问到,父贤足恃乎?父亲很贤德,可不可以,这个恃就是依靠,可不可以依靠啊?孤卷子说,不行。接着他又问了,那儿子很优秀,可不可以依靠?又说不行。哥哥很优秀可不可以依靠?不行。弟弟很优秀?不行。臣子很优秀?不行。一连五个不行,魏文侯有点发火了,那什么行啊?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孤卷子不只是听到了魏文侯问的话,他应该是感受到他心态不对。因为国君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还要靠别人,那谁敢靠他?而且他已经产生依赖了,产生依赖会有贪着。诸位学长,您觉得您进步最多的时候是什么状况?逆境,还有没人可以靠的时候,潜力就逼出来了。有人靠的时候,明天再说,明天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我生待别人,万事成蹉跎了。

而且我感觉这些臣子他具备了一个条件:他有学问。因为光是在这个事情上说不行,不行,那君王不高兴啊。君王都是读书人,举历史例子,他就不得不信了。所以孤卷子马上说了:尧帝是最好的父亲,丹朱不成气啊;大舜是最好的儿子,瞽叟很顽固啊;大舜是最好的哥哥,但是他的弟弟很傲慢啊,象啊;周公是最好的弟弟,但是管叔、蔡叔造反啊。(我一读到蔡叔造反有点怪怪的。所以一个人要做好啊,不然你整个姓氏都被我们给抹黑掉了。做得好,都沾光了,祖宗都很欣慰了。)接着又说了,臣贤可恃乎?还有比周文王、还有比商汤更好的臣子吗?可是夏桀、商纣不都是扶不了嘛。

历史都举完了,接着孤卷子给君王讲了,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只是在希望别人,很难达到目标,都是靠别人的不能长久。所以君欲治,国君你希望国家能大治,得从你自己的修身开始,君欲治,从身始,从修身开始,从修身开始,人何可恃乎?

但很微妙,你不往外求,往内求,感应更好。为什么?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弃自弃者。所以这一个故事、这一个道理,也让我们莫向外求,回去从我们自己的格物、修身做起,往后的因缘,就会随着这个根本,本立而道生。别要乱烦恼一大堆了,依经典就不烦恼了。

好,所以我们昨天也跟大家讲到,道千乘之国,这是治理一个国家了,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我们看到敬事而信,敬事不就是礼吗?节用而爱人,有没有离开仁、义、礼、智、信?没有啊。使民以时,是仁慈,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也是信,老百姓知道我们的领导都会体恤我们,所以他非常信任他的领导,不离开这个五常的关系。

大家不用抄得很紧张,我整理完了再发给你们,我看能不能用成Powerpoint。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以前是念computer的,但是我不务正业,当时候选这个行业就是,哎哟,哪一个科系工作最好找,结果就进去了,胡里胡涂就呆了四年,我也不知道怎么毕业的。但是我是觉得对人的这一些行业比较有兴趣,服务人的行业,所以后来就做了一些教育训练。愈深入这一些道理,愈感觉到,一定要找到彻法源底的根本解决方法,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就遇到老祖宗的教诲,心就安了。有祖宗的智慧一定有办法,就不紧张了,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个我们接着来看,领导者他要重视教化工作,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没有比这个重要的。不管是为君、为父母、为老师的,这个是教学为先。但是这个教化的前提在哪?自己要以身作则,要修身。

其中在为政第二里面,有提到几个重视教化的经句,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那这个就是教化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且我们感觉到,假如不教化了,哪怕你用政治、用法律带出来的老百姓,他只是希望不要被处罚而已,他不一定有羞耻心。可是说实在的,只想着不被处罚而没羞耻心,那个人性是在堕落的。只要没人在的时候,那他的行为是很龌龊的,人家会受不了。所以虽然政治、法律可以吓阻人不要造恶,但更重要的要启发他的羞耻心跟德行,才能有耻且格,这个格就包含改过自新,甚至于是耻不如圣贤,耻不如尧舜。

另外,季康子又问了几个问题。我感觉季康子很有意思,他问了好几个问题,其实都是同样的问题,但孔子给他回答了好几次,他好像还不是很明白。所以我们有幸看到经典的教诲,真正要把它拿来观照自己,不然再多句,可能都很难受用。

季康子就说了: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这个敬忠以劝,就是如何让老百姓恭敬我,对我效忠,而且能互相规劝向善、社会风气很好,怎么做到呢?

其实我们一个领导者在问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回光返照,往内心一看,可能答案自己就找到了。问题都在我们向外求、向外要求,才会不知道怎么做。比方我们冷静一下,要让人民尊重我们是结果,首先我们要怎么做?自重而后人重嘛!要让老百姓效忠我们是结果,我们应该先做什么付出?君仁臣忠啊。你看我们现在假如不明道理了,想吃水果,都不种树了,是吧?只想吃水果,不种树啊。

所以孔子的回答,真的都是直指人的心性跟根本。孔子讲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临之以庄,面对老百姓,可能是参加国家重大的典礼,或者是私访老百姓,都是非常的有礼、庄重。老百姓一看到这些领导,肃然起敬啊。甚至于很多国家领导人上台,非常庄严,还给底下的人鞠躬。甚至于国家领导人还给这些各行各业辛勤付出的人鞠躬。这个都是临之以庄啊,老百姓看了感动,佩服啊,恭敬心自然就提起来了。领导者出现的时候都是邋邋遢遢,慢半拍的,都给人觉得看起来随便的,那他怎么可能会尊重我们?都是要求之在自己呀。

要让老百姓忠,你要教他孝道啊,移孝才能怎么样?作忠啊。他连对父母都不孝了,他还对你忠?很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就很无奈说到,奇怪了,我们帮助最多的地方,反而是要求更多。那就很纳闷了,问师长。师长说,他连父母都不爱了,他还爱你啊,他还感恩你?就是没找到根本,孝才能忠。再来,以领导者来讲,你要仁慈,老百姓自然就忠诚嘛;你都这么苛刻了,都是搜刮民脂民膏了,还要老百姓忠诚,哪有可能的道理。好,这个是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把所有好的德行、风范表扬出来,让天下的人学习,然后对于很困苦的人,这个不能包含生活很困难,或者能力比较差的,我们都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比方在一个公司里面,对新进的人、对能力稍差的人,领导包容教导,这个时候爱心就在自己的单位传开来了。比方一个学校的老师,对于那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都能尽力去教,好成绩的孩子学到的是仁慈心。一个国家领导人都是照顾鳏寡孤独,老百姓起而效法,一起支持,一起捐款。汶川大地震就是很好的例子了,国家领导人奔赴前线,全国人民响应啊。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所以在大陆连续很多年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的用心,道德模范,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还有感动中国,每一次看,那不哭不可能的。真正都是至情至爱,为国家、为人民,为太太、为五伦的关系,都做到淋漓尽致。还有一个节目很受到政府的支持,天下父母栏目,大家看过吧?天下父母栏目光是演艺圈十大孝子好像办了四期了,举善啊!而且这些歌星演员都是很受欢迎的,他们是孝子,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面就很大。包含天下父母,已经办了差不多六年了,其中访问的真的都是做得非常好的这些实践者,他们真的都把仁义礼智信,五伦八德都做到了。我们常常看那些节目,都是很敬佩、效仿他们。

比方有一个被访问的叫爱是红色的,她是捐血的女状元,她捐血捐了十八年,捐的血那太多太多了,乐于助人,然后她的儿子也是很小就开始捐血了,那家道就传下去了。

包含山西有一位女士,当时候受采访的时候,她已经收了一百六十几个孩子了,她的孩子统统都是从监狱出来的。她爱护他们,像母亲一样爱他们,收留他们。所以这个是母爱让浪子回头啊,而且她那个母爱是没有血缘的母爱啊!那时候她六十岁,有一个人跑来要认她当妈妈,拿着个东西,请你收我当儿子。结果这位女士,说好好好,你先坐下来吧。结果他东西一放下来,一看,年龄比她还大,大她一岁。不行啊,你还比我大,怎么可以叫我妈?他说,不行,一定要叫妈,叫妈才有感觉。所以他的儿子还比她大。真的,看那个节目的时候没有不流泪的。当时候还有两个跟着她不知道多少年,都改过自新,都有很好表现的,现身说法。这就是活生生的道德模范,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天下父母栏目,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有出了几套精华版,那每个故事真的都值得我们去赞叹、去宣扬。大家比较熟悉的大连的孝子王希海先生,他已经出席了好几次的论坛了,我们接触他的同仁说,不要说听他讲话,就光站在他旁边就快要流眼泪了。就人家那种德行啊,感染了。

好,所以这个难得,举善而教不能,现在是在从政府到民间都在积极的这么做,民心是可以劝化过来的。所以这个是教化的重要。

刚刚跟大家讲到季康子问的问题,他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他给孔子讲,杀无道,把那个犯错的人杀了,让老百姓都学着不能犯法,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这么做好不好?孔子回答,子为政,你当领导的人,焉用杀?一当领导就要杀人啊?子欲善,你一心向善,老百姓就跟着你善了,动不动就要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这一句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整个问话就是这样下来了,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只要领导者有德风了,上行下效了。这个都是提升领导者我们有教化的责任,不能动不动就要杀,就要处罚,这不妥当的。

孔子在《论语》里面也是提到,应该是在尧曰二十,大家可以去买一本书叫做《论语索引》,要查这一句到底在哪一章,比较快。因为在第几章我们好找。在这二十章里面孔子讲,不教而杀谓之虐,你不教育他就处罚他,这个是虐待人;不戒视成谓之暴,这个不戒的意思,你没有提醒他,反而在旁边看着他犯法,这个就是落井下石了,不戒视成,这就是很不厚道的心,谓之暴,就残暴了,***了,就是玩弄老百姓了;慢令致期,这个法令很慢才公布,要老百姓马上去做,慢令致期谓之贼,这是贼害人。其实这几句都是一个领导者要有责任带好头,然后要设身处地给人民宽松的方便,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找老百姓的麻烦。这个都属于教化的态度。

好,我们刚刚也提到领导者要有仁爱的心。孟子的整个教诲当中就可以突显,爱人者,人恒爱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夏、商、周他们为什么能得天下?因为他们仁慈,得到人民拥护。三代之失天下也,以不仁,当他不仁了,他的政权就保不住了。所以孟子又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是他真正以人民之乐为乐,人民之忧为忧,然后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是不可能的。相同的用在企业里面,时时为了我们的员工,为了我们服务的人的忧而忧、乐而乐,哪有可能说他在这个行业做不好的道理?所以这个仁爱很重要。

在宋朝开国有一个武将,虽是武将,特别的仁慈。所以他有一次要攻陷一个城的时候,他还没进去,就召集这一些最重要的将军,然后对他们说,我病了,很难受,只有诸位将军能治好我的病。当将军的人都很勇猛,很讲义气啊,元帅你说,我们一定配合。是吧?结果曹彬就说,只要你们进城不妄枉杀任何一个人,我的病就好了。然后就可能还歃血为盟,来,干了!不妄杀一人。后来真的不妄杀一人。不只没有妄杀一人,只要发现女子单独的,找一个地方统统让她们先呆在那里,命令他最信任的人守护。兵荒马乱最容易出事的。等整个事情都打理好了,这个女子有家的,亲自送她到家里;没有家父母已经死了,无家可归的,帮她找个人家嫁了。我们看,曹彬仁慈到这么细腻的地方。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他有一个下属犯错,犯军令了,判打几十大板。结果判了以后,来年才打。后来来年打的时候大家都很纳闷,几十大板又不是什么大事,怎么来年才打?曹彬说了,去年判的时候,他的媳妇刚进门,假如那个时候一打,他家里的人说,『就是这个扫把星过来了』,那这个女子可能一辈子都被家里的人怨。她已经嫁过来很久了,也付出很多了,大家也忘了是她害的了,不会这么去推想了,才处罚他。情、理、法兼顾啊,细腻到自己的一个部下的处罚都是仁慈的。

好,再来,要纳谏。我们举了唐太宗先生以人为镜,明得失,他的肚量就很大。而且很重要的,能纳谏的人是有肚量的,是不傲慢的才行。

包含举贤,其实这个举贤当中有先知,知贤、举贤、任贤,都有这些过程。

包含,领导者要有智慧,要能深谋远虑,防微杜渐。我们刚刚讲的,仁、义、礼、智,这个智,领导者就要具备。包含能分辨什么是忠言、什么是谗言,有这个判断力。所以有一个说法,一个人不能看一百年的发展,不能做宰相。那一个父母不能看多久,不能当父母?那也得看得到三代哦,是吧?不能只顾眼前。范仲淹先生在世的时候,在门口种了两棵君子树,松树,他就讲到清荫大庇,期与千年。范公有信心,我这一生尽心尽力,依圣贤教诲的智慧去做,德风可以庇荫到千年以后的子孙。现在证明了。有智慧,有德行。

再来,这个智慧当中还包含管理要有秩序。很多学传统文化的,也不能一下子又从不及又到太过了。以前没有学,不懂,现在一学了,不用制度了,就用传统文化就好了,其它那些都不要了。制度也是传统文化,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是个人的时代,都是团体的时代,那团体这么多的人,当然要分层负责,它怎么可以没有整个组织的规矩跟运作呢?就像一个大的家族也都有它的规矩啊,这才是传统文化。学了没有了解,又偏到一边去了,到时候社会的人看了,哎呀,那个学传统文化的都像疯子一样。不冷静,不理智,那就麻烦了。

孔子在《论语》里面也讲,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分层负责,每一个人是什么职位、什么权责,都要清清楚楚,它才不乱啊。当高层的人,底下的人都来找你,连基层都来找你,这个公司能运作吗?就乱了。基层应该找底下的管理者,叫分层负责。基层都来找最高领导了,最高领导还在那里,嗯,我真有魅力,是不?那搞什么?那搞名闻利养啊!最后他们眼里只有最高领导,是吧?底下的人他都看不上眼。那请问这一些基层的人学到什么?学到傲慢啊,学到情执啊,他还学到什么?是不?大家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就是这么干的。是啊,你要给他理智,要给他规矩,要给他伦常啊,而不是变成我们自己在那里被人家恭敬赞叹到有点喝醉了。修学的路上不起执着、贪着,是要很冷静的啊。所以大家注意哦,带一个团体,假如带成只有老师,没有主管,这个就已经不符合传统文化了。真有老师,应该是真有主管啊!真有祖先,那圣贤人的教诲他听了,听了是什么?听了是去做,当然要君仁臣忠啊,那才对啦。

所以我们看这管理要有序,要正名,组织要分层负责,要谨慎决策,这个都很重要。那一天我们一开头就讲了,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这一篇文章大家回去好好咀嚼,讲得太好了。怎么做到?《中庸》里面都讲清楚了。可以参考这个九经,最高级的管理学。这是管理有序。

再谈到去贪、去瞋、去痴、去慢,因为刚刚我们已经说要有智慧了。好,我们看去贪。商纣王有一天吃饭,箕子光是看到他拿着一个象牙做的筷子,哇,完蛋了,商纣王要灭亡了。见微知着啊,请问大家,他的筷子用象牙做的,请问他的碗用什么做的?有没有人拿象牙筷子配一个塑料碗?怪怪的。都是金子做的碗,请问里面盛什么东西?青菜豆腐?都是山珍海味啊。好,坐在那里吃山珍海味,会不会穿着T-shirt吃?不会啊,穿着绫罗绸缎啊。穿着绫罗绸缎,会不会在小木屋吃?那建的都是高楼广厦。钱从哪里来?那他贪这些物欲,老百姓怎么活?所以要去贪。

而且不只是去这种物质的贪,还在去心性上的急功近利,要戒贪功。很多人一上位或者改革的时候,都急于一时求成,最后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很多朝代说要变法都变不成功的,往往就是在这个。他觉得他是做好事,可是他贪快了,他忘了孔子那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小利就是马上看到成绩,则大事不成。

去瞋。领导者一发脾气,整个氛围就不好了。甚至于发脾气做的决策,可能会断送整个团队。有一些君王一生气,打仗,最后几十万军队哀鸿遍野的例子太多了。这个去瞋。

去傲慢,满招损,谦受益。

所以这一些,我们从《论语》这些经典当中,得到我们领导者应该有的这一些态度。

第八点,其实这一点我们把它改成谨慎好了。谨慎的人他会节制他的欲望。所以之前跟大家讲过,刚好卢叔叔送我一个杯子,戒盈杯,那就是这一些贪瞋痴慢都得要谨慎,不能被它控制,变成奴隶了。

这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修养风范。而领导者不只做到君,还要做到亲,还要做到师。

做到亲,那就要信任下属,要关怀下属。而且这个关怀不只是我们关怀,还要分层关怀好,因为一个人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分层负责了,每一个层级的主管也从中得到成长,也建立了他的威信。

再来,亲要设身处地,为底下的人着想,而且抱着一个不求回报的心,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领导者也要有这种心境。不然会患得患失,很难过,谁又对不起我了,他跟了我多久居然离开我了,忿忿不平。真正当亲人看了,哪有在那里计较得失的呢?你说,那我培养他这么久,我损失了,你不也帮社会培养了一个人才吗?这么计较干什么?看起来这里失掉了,另外又会回来了。为什么?社会是一个循环,你给出爱,回来的一定是爱啦,不要只看眼前。所以这个出乎尔者,就会反乎尔者。

所以刘芳总裁有一些员工离开了,但是也有员工再进来,而且她觉得愈进来的都很优秀。为什么?一些员工离开,毕竟她可能有家庭的情况,结婚了,方方面面种种,哪有可能去说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公司待一辈子?那也是缘分。在的时候我们尽心尽力爱护;离开我们公司,我们深深祝福她,甚至于有节庆了还关心她,这个才厚道,才有后福。

也要做到师,师就要帮助底下的人长善救失,把这个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要做给他们看,要藉由很多机会引导他们。而且是因材施教,每一个员工的状况还是不同,因他们的情况来教导、引导他们。

那这个君臣关系,因为臣忠大家在《八德故事》比较深入了,君臣关系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明天我们再谈朋友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再针对一些问题大家来一起交流一下。好,谢谢大家!

更新于:25天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