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我们俗话常说,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所以兄弟和睦、兄弟团结,是一个家庭相当大的福分。所以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法昭禅师的这一首偈说到的,同气连枝各自荣..
大家早。
我们俗话常说,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所以兄弟和睦、兄弟团结,是一个家庭相当大的福分。所以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法昭禅师的这一首偈说到的,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古代留下来的这些教诲,都是从他们真性情当中流露的。所以学习古圣先贤教诲,最重要呢,用心感受。所谓真感情好文章。我们看,从这一首偈当中,每一句的心境我们把它体会到了,都是兄弟相处最重要的心态。
比方第一句提到的同气连枝,从这个连枝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到,兄弟是一体,不分彼此,而根在哪呢?根在我们的父母,根在我们的祖宗。所以一个人只要跟兄弟冲突了,这不孝祖宗,不孝父母了。尤其假如又是大哥,又是大姐,那就罪加一等,大哥要当得够格啊。所以在人的这种人格特质当中,当哥哥当姐姐当得好啊,那看起来就很有安全感,就能常为大局着想。讲到这里,有没有当小弟、小妹的心里会不会难受啊?小弟、小妹有很多,也看起来像大哥大姐哦,他假如在同侪当中、同事当中,都懂得去爱护别人,那他的心量还是很大的。所以真明白兄弟连枝,就会想到,友爱才能让父母放心,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又有一句话讲,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这虽然是短短三句话,假如从今天开始,这三句话就印在我们的心地上,我们今天学问就上升了。学贵心悟,这个心悟就好像孔子讲的举一反三,这个一就不是只有这一句话,是这一句话背后的心地,体会到了,时时以这样的心地来存心了,那这个三是什么?这个三就是一切时一切处,都用这一颗真诚心,就反三了。都用这一颗恭敬心,都用这一颗慈悲心,都用这一颗觉悟的心,都用这一颗清净的心,那这个人就是会学了。会学的人什么时候在学?一切时、一切处,善观己心,历事炼心。经历每一件事,看看自己的清净心有没有提升,看看自己的平等、真诚心有没有提升。这叫心啊,心是本啊。孟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所以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其实我们冷静去看,这每一个字都很有味道。我们因为长期学习,尤其在学生时代是知识的积累,就一直灌进去、一直灌进去,到底这个知识、这一句话感动了我们的心灵没有?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没有?这个进来的东西不产生作用,它会发臭呢。所以《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学了一大堆东西,悟不到心里去,都留在表面、留在脑子,很容易就拿出去要求别人,长浮华,成何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哦。学得多,没有消化、没有领受,他就产生傲慢哦,甚至于产生学习的惯性。他不会用心啊,他只会记,记一大堆,用不上,用不到生活、用不到工作、用不到处世待人接物之中。
所以这个旧就很有味道了。我们以前错误的惯性有没有打破?不然还是像以前考试机器一样,记一大堆,背都背得出来,一句都没有用上。所以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境界,手足无措。我们曾经背过多少句经句,那算不清楚了。怎么遇到一件事,一句都提不起来?那就是学问没有从心上下功夫。假如是心上下功夫,印在心上,哪有可能不能提起来的道理呢?
所以为什么学习说,首先不要贪多。(物品掉地发出声响。)你们的定力挺不错的哦,全部都没有受影响,请受小弟一拜。这个就是考试,是吧?你假如心神不宁,打个雷,你就啊,就吓了一大跳。学习要稳重,稳若泰山。这个稳若泰山,说实在的,我也是背起来的。刚好有一天真的到了泰山,才知道什么叫稳若泰山。哦,因为那个泰山的底非常的广,坐下去,非常稳。所以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我们的古圣先贤特别会用天地万物来譬喻,你一看,哎呀,印象特别深刻。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天从每一件人事物当中,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我们觉得,哎,我这一阵子怎么都没进步啊?反而退步了。贪多了,嚼不烂。一大堆东西嚼嚼嚼,都嚼不烂,用不上。今天假如我们就持这一句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每一天会不会进步?铁定进步啊,不可能哪一天不进步。所以就是虽然都懂得这些经句了,但是呢,都没有印在心上,俗话讲的,囫囵吞枣。那我们要很冷静哦,我们又是父母、又是老师、又是领导的话,那我们囫囵吞枣,我们传给晚辈的又是什么?
所以我们很想做好事,可是我们的执着去掉没有?我们的分别去掉没有?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啊。先后不是做好事,不是先做好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啊!这个本字,用心去悟了,可以在一切时一切处,去观察什么才是本。真正知道本了,所有的努力,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今天这个本没有掌握了,根没有扎牢了,树一天一天长大,我们还挺高兴的,因为挺好看的。长得很大,哎呀,太好了,太高兴了。可是当真正的强风来的时候,连根拔起。当连根拔起的时候,你想要让它再慢慢成长,它也没这个机会了。
所以小人行险以侥幸,我们在做人做事当中,还是不能够时时以经典来做事情。这个侥幸就是:一定要扎根吗?一定要这样吗?可能我例外吧?告诉大家,没有任何人例外,哪怕是很有智慧、很有德行的人,他都不例外。为什么?因为他考虑流弊的问题。他自己很优秀,问题是后面的人假如学他学不成,他一定要用扎扎实实的样子给后面的人看。所以很多人说,我不用守礼啊,我不用持戒呀,我守心就好了。真正境界很高的人,他也会守给大众看的啦。所以,智慧再高的人,他一定是考虑流弊问题,都从务本开始做起。
而且大家要了解,人与人的影响,是随时随地的,而且是不好的影响,很快,叫学坏一日有余,学好终年不足。所以今天我们有贪瞋痴,一个领导者脾气大,保证他底下的人脾气也大。什么时候底下的人变脾气大,下属都不知道,因为那是潜移默化。
所以我们要护念好自己的修行,也要护念好身边有缘人的修行。但是前提是先护念好自己的学问、道德。自己能度,才能度他人。因为在这个时代,确实,认同传统文化的人都很善良,但善良不一定能成就长远的功业,一定是理智、智慧才行。所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教育事业是百年的事业,绝对不是一时激动、一时情感很浓,能够做得好的,都要回归到格物、回归到修身这个根上来做。
其实孟子也讲到,其进锐者,其退速。为什么进得越勇猛的人,他反而退步得越快?或者是不干了,永远都不想再做这件事了?为什么一开始这么样的积极,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呢?因为他在进锐的时候,他是激动的,他是感情的。就好像爱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很可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是恨一个人恨得牙痒痒的。情感就是这样,情感是不可靠的,很会变化的。
你比方,可能就有这个情况了:一般的大众,听了传统文化非常激动,哇,这个东西太好了,他就很积极参与活动。结果参与这个活动的时候,因为他情感很强烈,其实人情感很强烈的时候,同时他也很有希求的。他很有希求,他希望怎么样啊,他很渴望啊。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女子,当她感情没有依托的时候,她会很希望赶快找一个人嫁了。对这个男子期望高不高?非常的高。可是当她真正嫁给他以后,看到他种种不是,又不能够包容,哇,那她情绪会非常非常的强烈。
所以弘扬文化,它是一种使命,它是一种理智。我们要不断加深每一个人对这些经典、圣贤教诲的认知,绝不可单凭情感要来做这些事情。
所以,熏习就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为了要做好事,把学习的时间都耽搁掉了。而且学习还得持续学,一天不学,情感、烦恼就上来了,这个都是客观状况。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们现在一天不听经、不明理,烦恼就上来了,这个都不能侥幸的哦。
我们没有顾及到这些客观状况了,忽略了大家每天熏习的重要性,结果统统陷在事物里面,身心俱疲,又没有足够的理智,一下子所有情绪涌上来,到时候你要劝他都劝不动。他就非常误解的、非常不能忍受的离开我们的团队。当初来,他也是非常认同啊。
所以我们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上要护好自己,也要护好来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今天讲兄弟,来的都是兄弟呀,绝不愿意他带着误解、带着情绪,而否定了传统文化。所以这个护念就很重要了。
因为我们在弘扬文化的过程当中,也要对照经典来做事情,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我们都想要很快的时间影响很多的人,而忽略了可能跟在我们身边最久的人,他生烦恼了;跟在我们身边最久的人,他有执着了,他产生情执了,而不是越来越法喜,而不是越来越有智慧。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可是我们可能会在鲜花、在掌声当中,觉得我做了很多的好事了。这些都是可能我们在弘扬的过程当中会出现的状况。所以稳扎稳打,时时回到这个务本上来,很不容易。而且要认知得很深刻,才能这么做。
因为我们凭心而论,大家都是善心来弘扬文化,但是很多的地方,一开始弘扬的人,三年、五年过去了,这些人还剩下多少?我们可能觉得,倒了一批还有一批来嘛。但是倒了一批,为什么还有一批来?那一批来是祖宗的福报啊,是经典的魅力啊,不是我们的德行啊。可是那一批倒下去的人谁负责?他们对传统文化认知错了,丧失信心了,谁负责?这个都是我们要值得思考的事情。而为什么会倒了一批又来一批,倒了一批来一批?因为大家久旱逢甘霖啊,觉得这个经典太重要,这个经典是真实的智慧。可是假如我们自己没有真正做出经典的教诲,那真是来一批倒一批。
那这个时候我们还觉得,我在当地做了很多事啊,很多人都接受了,那我们就是已经被这一些虚幻的掌声肯定了,迷惑了。迷惑到身边的人执着了,身边的人烦恼了,我们视而不见,都要等到出状况了,甚至于当他出状况的时候,我们还觉得这些人没善根,还不是反省我们自己了,还是指责这些人,那我们本来是来做好事的,可是很可能反而造成传统文化的障碍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是我们拿着一本经典就能弘道,是我们要做人做事,尤其做事也要依据经典来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其实就是这个旧,旧有的做人做事习惯还没剔除以前,很可能我们在做传统文化,还是照以前的习气在做,急于看到成果,急于求成。来不得半点虚的功夫啊。这个时候又不能要求每个人能有这么高的观照,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善友为依、依众靠众,一定要团体集思广益。可是这个就是要带头的人一定要能广纳雅言,多方的情况都要了解,才能够调整好步伐,稳健的去做。
而带头者最忌讳的,傲慢。这一傲慢了,人家就不敢提意见了。而且带头者,我们自己要很冷静,我们自己也在学啊,我们自己习气去掉多少?分别去掉多少?这个我们可要客观啊。
比方说,带头的人看到哪个做错了,不高兴了,骂他骂半个小时,还觉得自己在为他好。那这半个小时骂完,请问这个团队,人心失掉多少?骂的人自己知不知道?享祖宗的福报啊,自己在发脾气了,都还觉得在教人啊。我怎么讲得有点心虚的感觉,我现在是不是在骂人?假如你们觉得好像很难过,私底下给我讲一下,我好好改进改进。所以这个都是不能自欺的,你是发脾气还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在护念人,人家可以感受得到的。别人给我们反应了,哎呀,你这样太凶了。这个时代不这么凶不行啊!我们还给自己台阶下。
所以刚好礼拜六下午我们讲到《诫兄子严、敦书》,里面讲到言语的修养,我们这几天或者找个时间,我们把后段的言语修养再跟大家交流一下。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没有根基,你一下子骂人脾气很大,没几个人受得了的,那个还是顺着自己的习性。君子信而后谏,人家信任你,你才能劝谏他,而且谏还要规过于私室啊,这好几个条件哦。都考虑不到的时候,统统都是顺着自己不高兴、好为人师、傲慢。
所以今天假如团体的人都流失的时候,一个领导者一定要谨慎。或者人来了,根本根基都没牢,你就让他上战场了,这个都不妥当的。你让他上战场了,他挡不住了,可能就阵亡了,他抵不了那些压力,抵不了那些境界,烦恼转不过来,就阵亡了。可是为什么一个人没有根基,我们就把他派出去了?还不是为了求快,还不是为了人家的赞叹,哇,找你要人最好了,都给我了。
《论语》里面有标准。子路找他的同学去当官,孔子说: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啊?子路说:他不就边做官边学习就好了嘛,又不是只有在书本里面,才能够学到东西。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哦?告诉大家,学传统文化学两年、学三年的,个个都辩才无碍。可是谁在思考事情都是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为整个大局着想?能有这样的思维,才能够给人家谏言!都是我觉得怎样对,喀,就要套在人家的身上,都是恼害众生啊!
因材施教,你要观机,观人家的接受度。当你给人家的谏言,嗯,我都是照经典给他讲的,讲完之后,人家当天晚上在棉被里哭了一晚,你知道吗?教人以善勿过高啊,当使其可从。你看,言语当中,都是柔软,都是设身处地啊。当我们还没有这个心境的时候,真的,我们少说些话,言多必失。还没有调到这种设身处地跟柔软,说话不伤人,说话不让人生烦恼,真的不大可能。
你看我们刚刚讲的条件,他得要信任你,信任都还没建立,啪啪啪,话全出去了。然后还得规过于私室,大家是成人,你要给人留面子哦。旁边还有两三个人,啪,你知道你做这个多重的罪业吗?以后还得下地狱,你知不知道?我都不知道到底谁下地狱啊,是吧,你讲得让人家都丧失信心了,谁下地狱啊?
所以有两个人,一个是公交车司机,一个是学校教经典的老师。两个人去世了,结果到了阴间,这个判官就说了,这个司机生天堂,这个老师下地狱。哇,这个老师忿忿不平,我教书的,他开车的,为什么他生天堂?结果这个判官跟他讲了,这个开车的开车开得非常快,所以坐在他车上的人不是念『阿门』,就是念『阿弥陀佛』,所以他成就太多的人,提起这些各个宗教圣人的教诲。你每天教经典,统统讲得那些人家受用不了,全在底下打瞌睡,都不想学了,然后你的心里还在那里骂每一个人,『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心里面都是瞋恨心,所以你堕地狱。所以这个修,都不能看样子了。
所以话又说回来了,这个旧字,就是你今天学经典,它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你在跟人讲课的时候,都是照汉朝的批注在那里讲给人家听,这不就守旧吗?学问是活的,开解的时候,都是要能观察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的状况,而设身处地的去引导,你守旧,还是很难利益人。所以这个旧字,就有很多的意境在里面。我们有没有打破我们学习的惯性?不是只有记忆,不是硬塞,而是用心去领受。甚至于不是只有守着,我觉得我挺不错的了,人一觉得不错,他就上不去了。不可知少为足啊,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啊!
所以我们从这个心悟的重要,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三句话。真的以父母之心为心了,你起心动念都觉得能体恤我母亲、我父亲怎么看这件事情,那绝对不可能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会体会到只要我们兄弟有什么不愉快了,妈妈心上就一块大石头了,他怎么可能会做出让父母这么担忧的事情?而且甚至于不只是友爱兄弟,他还知道同气连枝,那是连到孙子,连到曾孙啊,连到堂兄弟、表兄弟啊。所以很多的孝子在父母过世之后,对他的兄姐,像父母一样对待;对他的弟弟、对他的晚辈,尽心尽力的照顾,这才是真孝的人啊。因为他觉得,父母在天之灵,一定很挂念他们,我一定要让父母安心。所以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心,祖宗的心,这个心地,非常的柔软、细腻、细心,体贴倍至。
所以这里讲了,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一起去了马六甲。我没去啦。就是,我也去了啦。这句话有好几个意思,意思是,第一个,我的心跟你们去了。修行人重实质,不重形式。第二个,我以前真的去过了。当我们走进万姓祖先纪念堂,我们在读这一句话了,就是以万姓祖先之心为自己的心,这个时候就胸怀整个民族的兴衰,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啊。所以,当我们再看到社会发生的种种情况,我们就不会觉得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了。
而且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是确确实实受万姓祖先的恩泽。我们看,一本《弟子规》,多少祖先的风范;一本《德育课本》,哪一个姓氏的祖先没涵摄在里面?是啊,我们都受了他们的风范,他们的教诲。
我们读冬则温,夏则凊,谁的祖宗?黄香啊。是不是?对啊,我们要报恩啊。所以下一个月我们要去黄氏宗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习最好的榜样是颜回夫子啊,所以我们上一次也是颜氏公会分享学习,这都有恩德啊。晨则省,昏则定,周文王就是这么样对待王季,他的父亲,武王也是这么对待文王的。亲所好,力为具,哪一个圣贤人?这个你们不能不知道。蔡顺。因为我刚好跟他同姓。亲所好,力为具,把那个甜的桑椹都留给母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谁做到了?汉文帝。那刘家的后代。都是这些祖宗风范给我们学习,我们怎么可以不念恩德呢?那范公,我们也受他的教诲啊。所以我们这整个民族融在一起的,我们重视文化,重视历史,重视尊重圣贤,紧紧的把我们这个民族融合在一起。
所以在大陆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存共荣,就是有不忘祖先恩德这样的孝思,所以叫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再以天地之心为心,我们效法天地滋养万物,扩宽心量,就像天地一样无私,天下无不爱之民物了。
好,所以,假如我们是用心领受这一句话,当下我们的心量就扩宽了;我们假如越学越觉得嫉妒心上来了,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越学心胸越小,越学越有自己的执着点。所以什么是真功夫?执着越来越少、分别越来越淡,叫真功夫。不是他一天读经读十个小时叫真功夫。今天一个人读十小时,还要给别人知道,他铁定没有真功夫。他就怕别人不知道他精进。一个人想让别人知道他精进,他已经是什么心了?名闻利养的心啊。真的每天读十遍的人,会越读越觉得自己有哪里不对呀,缺点都被经典照出来了,他怎么可能去标榜自己精进?所以人贵在不自欺,能观照到自己的念头是觉还是迷惑;是无私的心还是情感太重;是为大局着想还是只为自己考虑。这个都是值得我们去观照的心态了。所以我们每天读《大学》,所谓毋自欺也,很重要。
所以讲到这个同气连枝,就是让我们时时以父母祖宗的心,来对待兄弟跟家人,而且是不分彼此。所以在《德育故事》当中张闰无私,他们是八代同堂。而这个无私当中,表现在财产不分家。这些妇女纺织出来的东西,统统放到一个仓库里面去,由家族的长辈来管。
大家想一想,这样好不好?很团结,不分别。今天假如谁织得多都是她的,然后她就觉得我很厉害,那个织得少的,啊,你很差劲,这个人心上的一个互相之间的变化可能就会不好了。做得多的私心就越来越重了,又瞧不起做得少的,人心可能就开始不平了。不计较,全部放在那里。这个时候,做得多的人,都是以家族为重,她没有私心;做得少的人,会想,人家做多都这么不计较,那我少做了,哎呀不行,这样对不起人。都是用无私的付出,去感动人的上进心跟羞耻心啊。谁愿意不如人?都有羞耻心啊。
包含,连孩子都不分别。张闰家里,这些媳妇们妯娌之间,哪一个小孩哭了,谁先听到,谁就哺乳。你看那种心境啊。还是谁先哭了,啊,那不是我儿子,算了,算了,哭死算了,那就没爱心了。还是还跑跑跑,有时候可能找人还要找半天啊,刚好没找到,那个哇、哇,哭得都没力气了,是不是?视同己出,不分彼此了,哪有考虑这么复杂的?抱起来就喂了。他们家的孩子,小的时候还分不清楚哪个是妈妈。分不清楚好啊!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烦恼,就是分得太清楚了,太分别、太执着了。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就是这一个一句子,我们再来把它举一反三,不分别它。我们今天假如是一个公司的下属,那我们读一读,以老板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同仁,是不是?以师父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同修。
但是大家看,真正有事的时候,你是你那边,我是我这边,那请问师父什么感受?哎呀,讲半天,都不听,我,我还是离开吧。好,善知识离开了,谁的罪过?我们的罪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这颗执着的罪过,计较、分别的罪过了,心胸不大。真正的善知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地方,才留得住他。他又不是去跟我们一起搞名闻利养的。所以这个善知识是我的,越有这个念头越留不住。都是用感情去留住,啊呀,给你好吃的,给你好喝的。
当然人家给你好吃好喝,你也不要嫌弃人家。我是说,不可以都是这样的心境要去留,更重要的是要念念为大众着想,才是真正留住善知识。当然一开始去的时候,人家至诚招呼你,那是礼貌。假如每天都要好吃好穿的,一来这个讲课的人也受不了。哪有这么高的功夫,八风吹不动,是吧?今天去了哪一个地方,每天吃好的,一回来马来西亚就吃不下了,那是他贪着了,就很难讲了。听说,现在还有邀请一些老师去讲课,都得要先商量,要送他们哪些东西?这个风气一起来,讲课的人一个一个都倒下去了。
士志于道,一个读书人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人说要修大道,不喜欢穿便宜的衣服,不喜欢吃简单的食物,这个人连修道都谈不上。所以李炳南师公以前派学生出去讲课,连水都是自己带啊,不给人家添麻烦。为什么?是听众在成就我们的学习跟成长,我们得感恩他,不然我们怎么进步?我们自己根性都还不牢,习气都还很多,我们讲两堂课了就觉得,我是在教他们了,他们应该给我什么了,那是来一个倒一个,来二个倒一双啊。所以得护念好自己,也得护念好这些讲学的人。
当然,顾及人情,有时候人家当地的,他自己做的什么,他很诚心,他又不花什么钱,这个时候实在是推不掉了,你把他的心意收下来。可是他额外的得去买什么贵重的东西给你,是万万不能收啊!这一传出去了,哦,上次还得买什么,买什么,一传开来了,你看,多少根基不牢的人听到这个,以后哪个老师站上去了,他心里还在想,这一次不知道是收了手表还是收了什么东西了,那你说,听课还能听进去吗?所以这一些我们都要敏锐它的流弊的问题。
好,我们再看到这里,以领导的心、以师父的心为心,我们以后领受每一句经句,都能够用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师生关系去感悟,真的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每一句都可以用在企业、用在家庭、用在学问、用在学校里边,这个就是要用心去悟了。
我们看,以祖宗之心为心,那这里再推上去,以祖师之心为心,那个心胸就不一样了。那我们今天不管扮演哪个角色,都能以天地的无私来做君亲师,这个时候你在各行各业都能够期许自己,去利益天下的人,因为你在经营这个行业当中,并没有忘记天地的无私。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家,我们的学长他们自己的企业,就已经很多向社会大众办过几十期的幸福人生讲座,几千、上万的人受益。那些人又没有买他的产品,是不是?天地之心去做的。不能做了一个事业,就被这一个格局给框住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啊,社会真正出状况了,我们的家庭能好吗?我们的财富还能继续保持吗?
所以张闰他们家只要小孩哭了,妇女很自然的就抱起来哺乳了,不分彼此。连枝各自荣,这个各自荣,只要哪个兄弟姐妹有需要,连枝,一起去支持他,帮助他。甚至于是不用开口,体会到了、看到了,马上就去帮助。而且这个连枝,可以连命都不计较。
我们研究《德育故事》里,赵孝、赵礼。虞衮侍疫,这个地方全部都感到瘟疫,他两个哥哥都死了,又有一个二哥染上,病了。所有的家族全部都要去避难,结果他说,我要留下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二哥去世。结果他的伯伯、叔叔、父母都劝他,他说,你们不要担心,我天生不怕瘟疫。没办法,硬拉拉不动,就让他留下来了。至诚如神啊,一百多天之后,瘟疫退了,一回来,他哥哥恢复健康了,两个兄弟没事了。所以真的,这种至诚的亲爱是很有力量的。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每天为两个死去的哥哥吊丧啊,很难过,所以真的是事死者,如事生的心境。
些些言语莫伤情。那会伤情了,真的,就像《弟子规》讲的,言语忿,忿自泯,财物轻,怨何生,些些言语莫伤情;些些钱财啊,莫伤情。
所以劝导兄弟,这个还要懂得柔软。所以第一集的《悌》里面最后一个故事,陈世恩,世恩夜侍,等着他弟弟回来。一开始,他的弟弟算是比较游手好闲,都到很晚才回来,他的哥哥就受不了了,就骂他这个小弟。结果越骂,反而这个弟弟越不高兴。所以世恩就给他哥哥讲了,哥哥,你这生气,伤了身啊,虽然你为他好,你别伤身体。大哥,我来劝劝他吧。你可不能跟大哥讲你这样不行啦,我来啦。虽然大哥的方式可能不是很妥当,但是也要先肯定一下,大哥还是为弟弟好的,你别伤身啊,我来劝劝他。
从那一天,陈世恩就守在门口等他弟弟。也不知道等了多久,他弟弟回来了。一看,哎,我哥,在门口等我。那冬天天气也冷啊,所以可能一看到了,不好意思了,赶紧进来,然后哥哥把门关好,安抚一下弟弟,弟弟啊,你穿这么少,冷不冷啊?本来他可能是想,哎哟,又要被骂一顿了,突然是这么样的关怀的言语,心就比较安定下来了。接着,啊,你一定肚子饿了,你嫂子我赶紧让她给你煮碗热面,吃一吃,暖暖身,也比较好睡。
第二天,还站在那里等他弟弟。就这样站了好几天,他的弟弟不敢再晚回来了,总不能这么样一天天的糟蹋他哥哥的这一份兄弟之情,后来就因为只要让弟弟感觉到哥哥对他是尽心尽力的爱护,一个人就有羞耻心了,一个人就有向上提升自己,改过的心了。有爱就有力量啊。
我们自己可以去感受一下,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比方有一个老师特别爱护我们、信任我们,比方那个自然科老师很爱护我,我们的成绩,在自然科方面一定会比较好,是吧?就觉得不能糟蹋这个老师对我们的爱护啊。所以有爱就有动力了。所以我们给予兄弟亲人,是给他爱护,绝对不能是言语的谩骂指责,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大人都好面子,你得留面子给他。
包含钱财,不要伤情,让。在悌道里面一开始泰伯让国,连国家都能让了,还有什么不能让?但很微妙,泰伯让国还有另外一个重点。他把国让出去了,该是他的国,还有。所以泰伯、仲雍到了江苏浙江一带,照样作国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一来,他有德,会感召;二来,命里有时终须有,让了,该你的还是你的了。理得心安啊,不要去计较了。
所以像第一册里面也提到,五代十国的时候,张士选,他有七个堂兄弟,他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叔叔还是伯伯?他的叔叔有七个孩子,七个男孩。而他的叔叔,因为他已经长大了,他就跟张士选讲了,我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你父亲的,一份是我的,所以这一份要给你。结果张士选说,不可以这个样子,应该分成八份,兄弟都一样,他叔叔坚持,不可以这样,他就更坚持。
大家想一想,他七个兄弟了解到这件事情,对他这一个堂兄弟什么感受啊?佩服他。财物轻啊,整个家族反而更团结了。结果后来他去考试,遇到很会看相的人,一看到他,年纪轻轻,二十岁上下,居然一看就是积了很厚的阴德的相,就很好奇了,后来了解,原来轻财物。他当年就考上进士了。所以这个些些言语莫伤情,不要计较,不要情绪化。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这个感受,人二三十岁以后,特别深刻。可能兄弟姐妹一年见个两次、见个五次,不多啦,每一次见可能都几个月过去了。都会觉得,啊,哥,你怎么有白头发了?哥,你最近好像比较累哦。就很明显的会看到,岁月不饶人啊。一回相见一回老,要珍惜兄弟的这个缘分,这一份亲情啊。
所以唐朝李绩,他是开国元勋,他本来姓徐,双人徐,后来因为功劳大,唐太宗封给他国姓,李世民先生封给他李姓,所以才叫李绩。有一天(他年龄也大,他是老人了),他的姐姐生病,他回去看望。刚好他看到姐姐病了,就希望自己给姐姐煮粥吃。一大把年纪,那胡须都很长啊,就在那儿煽风、点火,煮粥。结果那个风太大了,把那个火吹过来了,就把他的胡子给烧了。他姐姐一了解这个情况,你那么大年纪了,何苦啊?而且他是开国元勋啊,家里应该是很有福报的,这么多仆人,你找他们去做就好了,你又干嘛自己动手?李绩讲了,妳年纪大了,我年纪也大了,小时候都是妳照顾我,我多想珍惜时光,能够帮你多做些事啊,我心里才安啊,多孝敬姐姐一下。
真的,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都是非常爱护的。我自己在念大学的时候,吃中药。那中药要熬,可是我住在学生宿舍,你一熬中药就整个楼都就被你熬掉了,都是那个味道了,就不好意思了。结果我姐姐住在校外,她就帮我熬,每天还得端两次来。那一熬可能就要一个小时左右。熬好了,端呢,从大老远走进校门,结果宿舍都是在校门围墙边,都走很远。走来了,我姐姐都在那个窗外,因为女宾止步,得在那个窗外敲窗户,然后我就看我姐,吃药了,吃药了,因为听不到她的声音嘛,叫我吃药了,赶紧跑出去。说实在的,不是那个药很有效了,什么很有效?是姐姐这么细腻的爱护,同时喝下去了。所以这个药有没有效,其实是看有没有加持,有没有爱心的护念。这个是科学的哦,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善的意念,那个水的结晶都特别好。
所以这一句,我们体会体会,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所以这个就是在兄弟姐妹相处当中,时时感激对方对我们生命的付出,时时想着报恩。《弟子规》讲的,恩欲报,怨欲忘。每一句当中,都是兄弟相处最至情至爱的表现。这些心境我们都提起来了,那不可能兄弟相处不好的。
弟兄同居忍便安,住在一起,难免有一些摩擦,正常的,牙齿有时候都会咬到舌头。所以当有一些摩擦或者是误解的时候,要懂得忍下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以唐朝高宗皇帝听说张公艺家里已经九代同堂,九世同堂人口很多,相处得很好。皇帝心里想,我可能家里这些孩子、亲属,常常处得不是很融洽,赶紧去请教请教这个张公,就到他们家去了。问他:你是怎么带领你整个家族,这么和乐?结果张公艺先生就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字,就呈上去给皇帝看。皇帝是问他:家里怎么经营好?假如吵架了怎么办?一看,这一百个字全部都是忍。所以一不高兴了,忍。他们实在很过分,怎么办?忍。我实在忍不住了怎么办?一个人能念一百次忍,我看脾气也没了,可能到第十次的时候自己都哈哈笑了,为什么?终于知道一个事实:脾气也是假的。是不?
所以我们彼此有默契了,看到有人发脾气了,马上过去,你心不安吗?拿来,我帮你安。可能生气就变成笑了。生气是假的了。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会被它控制啦。我们已经有好几个锦囊妙计了,是吧?有一个是拿来呀,拿来呀,一个是:忍、忍、忍、百忍。这个忍便安。
而且,还不只是忍住脾气啊,有时候是忍住被误解,为大局着想。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你,把你骂得狗血淋头,你都还人不知而不愠,这个是功夫。一般的人看事都看得短浅,你包含我们现在真正用正确的方法教孩子,你的亲朋好友就骂你,哪有人像你这样子凶的,这么严的,虐待孩子。会不会?还不给他吃麦当劳,真是活在地狱。哦,他不了解,都觉得你不对哦。那你也得忍得住。
所以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赵彦霄,他的哥哥叫赵彦云。他祖上有一些基业传下来,结果他的哥哥比较挥霍,游手好闲。父亲去世以后,可能情况又更严重。所以有一天,他就提出来,他说,哥哥,我们还是分财产。他也是读书人啊,财物轻,怨何生,他主动提出来跟他哥哥分财产对不对?对不对不能在相上看哦,每一个经句都有通权达变哦,不然我们会死在经句下面。其实不难,为大局想、为对方真正的好着想,就会权变了。
结果后来分了产了,他的哥哥没多久,财产全部败光,甚至于已经都被人家逼债在逃了。弟弟跟弟媳妇知道这个情况,赶紧把他哥哥跟嫂嫂找回来了。当天一起吃了一顿饭,接着就跟哥哥讲,说,我们祖上传了这么久的基业,我实在觉得,我们有责任要把它护好,所以之前跟哥哥分产,是我觉得,我也要得把祖宗这个产护好。所以,这个产现在还在。说完,把当时候分家产的这个文书数据,当场就把它烧了。然后把手边积下来的钱拿出来,说,哥哥,你把这个钱先拿去还债,这些财产以后就由哥哥跟嫂嫂来管。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个哥哥把自己的祖产都败光了,人有良心啊,他也觉得很惭愧。可是弟弟跟弟媳妇不计前嫌,还让他们来管这个家,从此又住在一个屋檐下,惭愧心唤醒了,哥哥就改过了。
而且我感觉不只他不容易呀,他的太太也实在是不太容易了。一个圣贤人的背后,一定是有好妈妈、好太太的扶持、成就,助夫成德,成就他的德行。后来,他跟他的孩子都考上进士,德厚啊!所以这个忍当中还有要为大局而忍。可能他分了财产了,他哥哥还是谁都骂他,但是日久见人心啊。
所以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起争端,真的要忍得住脾气,忍得住指责,忍得住别人的谗言啊。要忍住指责不容易哦,他不对,他不对,我们要忍得住去批评别人,真的是不容易。
我们一起研究过的缪彤自挝,他不只不指责别人,我读圣贤书的,还不能团结我的家,我实在是太惭愧了,自己打自己的脸。后来弟弟、弟媳妇都跪下来忏悔了。这个是很好的榜样哦。
诸位学长,我们回去关起来打嘴巴好不好?你打嘴巴,打到全部肿起来,他们怎么还不跪下来?假如是这样的心境,保证人家不会过来的,反而在旁边:早该打啦!所以我们假如学圣贤人的动作一学,怎么差这么多?这个叫看事情只看到一个点,没看到整个面,学样子而已了。
今天,缪彤他不是这一次反省自己啊,他是长久以来跟兄弟、跟这些弟媳弟妇,都是用德行感化他们,内心里面他们还是很佩服这个大哥的。刚好遇到一个情境,他们的贪心都起来啦,这个时候又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忏悔,他们当然感动了。假如我们以前都是跟兄弟计较来计较去了,然后一回去马上就要让他们跪下来忏悔,打打打,可能效果就不是这样了,是吧?所以任何时候都是要用真诚的心、无求的心去做。不要做了,都要求别人,哎,他怎么都没变,他怎么都没改?夹杂这些东西,都不是真诚。
包含能忍得住谗言,文灿拒谏。他的哥哥吃他的、用他的、喝他的,结果喝醉了回来还打他一顿。旁边的邻居都看不下去了,要来找他哥哥理论。他一看到人家过来了,赶紧冲出去,你们不要离间我兄弟的感情,我不好,我哥哥没有不对。当下那些邻居听了都佩服他,啊呀,哪有这么善良、这么至诚的弟弟啊。而这个话一次、两次透过邻居又传到他哥哥的耳里面,哥哥是什么感受?那邻里乡党说,啊呀,老周啊,这个天底下你去哪里找这个弟弟啊,一心一意为你,被你打了,还站在你这边,你去哪找啊?讲几次,人的良心就唤醒了。
假如哥哥跟我们有什么不愉快都记在心里,突然那个邻居要来找你哥哥理论,你在旁边,赶快来,赶快来,好好骂骂我哥哥。是吧?那骂一骂你哥哥一定:有什么了不起,就你好,我不好。那就可能就更糟糕了。
所以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真正当长辈,时时要以一言一行启发后代、启发晚辈才对。甚至于是启发身边的亲朋好友,留与子孙作样看。
所以陈昉百犬,陈家十三代同堂,家里很和睦,吃饭的时候都是全家到了才吃饭。结果后来他们家的狗,养了快一百只,就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人的德行能感动到连狗都效法,不简单。所以我们一看到这一个故事,人家连狗都能感动了,我们连人都感动不了。惭愧心是性德啊。
所以另外,女子也很不简单。有一户人家,张孟仁、张仲义。哦,取这个名字多好,可见他们祖上就是重仁义,取张孟仁、张仲义,孟就是大的,仲是老二嘛。娶了两个媳妇是郑妙安、徐妙圆。你看这个名字多好,这个女人又可以让他安,又可以让他圆满。嫁过来之后,这个郑氏是老大的太太,郑氏家里穷,徐氏家里富有,可是她们像姐妹一样,这个徐氏绝不以有钱傲慢,郑氏也不以没钱谄媚、自卑。这都很难得了。结果她们有什么东西了都给婆婆去管,纺织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不计较,从自己婆家拿回来好东西,都是全家一起吃,一起分。然后郑氏回娘家去了,徐氏就帮他哺乳;徐氏回去了,郑氏就帮他哺乳。结果后来,他们家的母猫被偷走了,刚好有那个猫儿子、猫宝宝没有人养,结果他们家的狗就去给这个猫儿子哺乳。哦,真是不简单!至诚如神,感通啊。
所以后来这个朝廷知道了,封给他郑徐二难。后来我想想,这个二难应该一来是指,她们两个做得实在是太难得了,是吧?二难。另外,这个二难是一来是她们两个很难得,再来是那只狗跟那个猫也很难得了,能做到这样。这个感通了。
所以我们从这一首法昭禅师的教诲,感受到兄弟的情感对待。
好,那我们下一节,明天再跟大家来谈君臣关系还有朋友关系,其它的两伦。家里面的三伦我们就讨论到这里。那下一节课有时间,再跟大家谈,回答完一些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谈说话的智慧、修养。好,谢谢大家。
更新于:2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