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又称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如少林寺藏经阁,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时,原藏经阁藏经移贮法堂,故法堂又称“藏经阁”。原建筑毁于1928年,1993年按旧制重修。本文会分享国内四大藏..
藏经阁,又称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如少林寺藏经阁,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时,原藏经阁藏经移贮法堂,故法堂又称“藏经阁”。原建筑毁于1928年,1993年按旧制重修。本文会分享国内四大藏经阁:嵩山少林藏经阁、南京钟山藏经阁、山西绵山藏经阁、南岳衡山藏经阁。




据塔铭资料载:少林寺法堂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约公元1345年)。之后历明永乐朝,清顺治朝,每有修葺。
清雍正十三年敕修少林寺,法堂翻修为五楹大殿,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计5480卷;达摩面壁影石、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拳谱、木刻《少林寺志》版本等。
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全毁于“火厄”。
现殿内供汉白玉卧佛,长7米,重16.5吨,法相庄严、祥和。
东西两壁经柜,贮《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等典籍。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
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
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藏经阁台下通道东侧,有一口大铁锅,重1300斤,系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铸,据说是寺僧鼎盛时期炒菜用的。
足以想象,鼎盛时期,寺院僧人的众多和香火的旺盛。
藏经阁前,有一盘大石磨,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制,是以前寺僧用来磨面的工具,据说每天能磨小麦千余斤。
藏经阁前碑刻很多,这也是少林寺“三多”(碑多、塔多、壁画多)特色之一。




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钟山风景区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
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
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送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青团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
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