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体性略说

2024-04-30 08:05 唯识法义 Y 纠错

第二章 意识的觉知和了别作用一、意识是修行不可或缺的工具意识在六尘境界里起判别、了别、分别、推理、思惟、研究、思考等等作用,以此功能作用能了知一切法。意识心一灭,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这些功能作用全..

释生如

第二章 意识的觉知和了别作用

一、意识是修行不可或缺的工具

意识在六尘境界里起判别、了别、分别、推理、思惟、研究、思考等等作用,以此功能作用能了知一切法。意识心一灭,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这些功能作用全部都消失不见了。开悟的人也有知,而且在很多法上的知都是带有一定的佛法智慧,无明的知和愚痴的知就相对减少了。

因此说悟后的菩萨也要依靠意识的功能作用在世间里正常的生活和活动,也要依靠意识心的功能作用继续修行佛法。开悟以后的菩萨要用意识心观察真如自性各个方面不同的体性,观察如来藏更深细的运作,这样就能获得后得智或别相智,甚至唯识种智也要依靠意识的观察智慧而出生出来。菩萨们说法、修行、穿衣吃饭、看书、思惟都要用意识心,意识心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修行和生活工具。

祖师大德们悟后都要用意识心,离不开意识心这个工具,没有意识心他们就不能讲法,不能修行,不能生活,只能长年累月的入到无想定中;但是没有修到这种深度的禅定,只能长期昏迷和睡觉,因为没有了意识和意识的了知性了。因此我们不能说六祖讲真如自性不用意识心讲,如果用意识心讲法,六祖就是没有悟,这样说话是有很大过失的。

认识和了解了意识的体性以后,就知道意识的诸多之用,众生依靠意识的用才能正常的生存和修行;找到意识心时,自己现前来观察意识的体性,就能知道众生确实都离不开意识,离不开意识的知性和了别性。

找到意识不是很难,只要知道了意识心的体性,马上就可以找到,并且能现前观察意识所起的作用。只是没有甚深智慧时,还不能观察得很深很细而已。很多人只要告诉他意识的功能作用,就知道了哪个是意识心。找到意识、观察意识是很容易的,非必要到开悟时才能证得意识。学佛的根本其实就是在学八个识,八个识都证到了,唯识种智就能逐渐具足;种智圆满具足时就是一切种智,有了一切种智就能圆满成佛。

二、意识的几种功能作用

(一)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是把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加以理解和掌握,达到认识的目的。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

(二)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可以归纳为人类。演绎与归纳相反,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例如:人类可以演绎为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等等。

(三)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

(四)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五)比较思维法,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在相似中,求不同处;在不同中,求相同或相似处。

(六)因果思维法,由因推导出果,就是由甲推导出乙的逻辑思维方式。

(七)递推法,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原因产生了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譬如十二因缘。

(八)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与因果思维法相反,逆向思维法是由结果推理原因,譬如逆推十二因缘。

三、意识的分别性

七个识都是分别心,都起分别作用。离开了七个识的分别心,身口意行就无法现行出来,那就是有口不能说话,有身不能做事;离开分别心,与死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没有分别心,有关人我他她以及世间生存环境一切事情都不知了;没有分别心,东西南北就分不清,父母也不识别,就不能过正常生活。

既然我们身口意行一直在不断地现起,一直在应对着周遭的一切,就说明我们的七识心一直都在分别。分别就是了知,就是了别,就是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明白和清楚了知,这是妄心七个识本具的分别体性。只要有七识存在,就有对六尘万法的分别了知性。这种分别了知性如果不存在时,一定是在六识心灭去不起用的时候,就是睡着无梦时、昏迷时、正死位、入无想定中、入灭尽定中。在这几种情况下,众生恰恰不能正常生活,也不能修学佛法,所以只要有七识在,就有分别性。

现在普遍所说的不分别,是指不分别众生的好坏,不分别贫富差别,不分别环境的优劣等等;这种不分别是不挑剔不在意的意思,而六识的分别性宛然存在,并没有断灭。内心有修行的人,才能不在意也不分别一些世俗法,看一切法都平等无二,能修到这种程度的人,那是极少又极少的。众生在三界世间中生存,其分别六尘万法的功能作用不可能灭去,总要现前起用,想灭也灭不了。有根有尘,就有识心生起分别作用,众生才能正常生活。

四、能和所是指什么

能是六识的能知性,所是六识所知的法。比如觉知和疼痛两个法,觉知是意识和身识的能知性,疼痛是两个识所知的触尘,一能一所,能所和合才能把法显示出来。

能觉知心共有六个(严格说也包括第七识意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能分别和觉知不同的六尘境界。所觉知的法有色声香味触法六个,是六识所知的尘相,第七识不仅能觉知六尘,还能觉知六尘之外的一切法。

在觉知当中有受,受是六识的感受,六根触六尘生六识,六识触六尘之后就有了受。前五识的受比较粗浅,第六识的受比较细腻复杂。身识和意识一起分别触尘,两个识共同感觉到了疼痛,第六识感觉的疼痛带有情绪化。这时的觉知心包括身识和意识,是能觉,触尘是所觉。

能觉与所觉分不开,能知与所知分不开,能观与所观分不开。没有所觉所知所观,就没有能觉能知能观;没有能觉能知能观,就不知道有所觉所知所观,二者是互相依赖的。就是说,没有六尘就没有六识,没有六识就不知道有六尘。意法因缘生意识,三者和合触,意识就知法。六根触六尘生六识,三者和合触,六识就了别六尘。把六根六尘六识的体性界限弄明白了,一切法就清楚了。

能知和所知都不是真实的,意识所知的法,不仅包括六尘境界,包括七个识和心所法,也包括第八识和心所法,也包括心不相应行法,因为这些法也能被意识心了别和观察到。

断我见时证得能(七识)所(六尘)皆空,这个空是空幻的意思。如果内心真的认为一切能和所皆空时,就已经达到初地的果位了,这个空是空性心如来藏的意思。一般人只是粗浅地认识到这点,但内心还是不能确认,没有切实观行的缘故。如来藏也有能有所,但祂确实是不灭也不断的,如来藏也确实有识性和知性,但普通情况下,对一般人也都不讲这些甚深的内涵,恐众生不解和误会。

五、识心的出生和分别的原理如下:

六根触六尘,第八识产生六个识。眼根触色尘,第八识产生眼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触,眼识就见色。耳根触声尘,第八识产生耳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触,耳识就听见声音。鼻根触香尘,第八识产生鼻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触,就嗅到气味。舌根触味尘,第八识产生舌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触,就尝到口里的酸甜苦辣咸味。身根触触尘,第八识产生身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触,就感觉到触尘。意根触法尘,第八识产生意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触,就了知一切法。根尘识三者和合触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界限,互不相代,尤其是根与识要区分开。根能触尘接收尘,识能分别了别尘,众生就能了知六尘万法。所以众生只要有生命活动,就不能灭去分别觉知性,是一定要分别万法的。

六、意识在母胎里四五个月就出现了,直至出生都有意识存在,胎儿没有意识就无法出生,出生的过程就有意识参与,没有意识的出生就是死亡。先天性无脑儿也带有微弱的意识,否则就是死胎无法出生;植物人也有弱意识,否则也会死亡。只要有意识存在,意根就不会离开五蕴身,祂非常的执着六识身的功能作用,因为意根自己无法做什么,祂必须用六识去做,用身体去做。

七、意识在中阴身里的了别性

问:如来藏在胜义根处成像,其实胜义根也就是如来藏的相分,意识在其间了别。有人身时意识的了别很伶俐,但是在中阴身时,同样是如来藏执持着中阴身,同样有胜义根,同样在中阴身的胜义根中成像,那么为何中阴身时的意识了别却很弱呢?难道意识还要有个物质的大脑或大脑细胞作为基础才能起用吗?

答:中阴身是微细的物质色法,与人身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中阴身的色身比较微细,不是粗重的物质色法,因此色身对意识心没有严重的遮障,意识就有五神通,能知道人类所不能知的很多事情。但是意识在思惟推理分析判断时,就要依靠物质色法胜义根。如来藏要在胜义根处变现法尘,依胜义根中的四大物质而变现法尘,胜义根处物质不发达,法尘就不清晰,意识的思惟功能就受阻碍,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那么意识就不能通过强有力的思惟活动来影响和调控意根,意根受不到约束,就要完全表现出自己的本来习性,表现出祂的质直性,没有虚伪,没有掩饰,没有做作,是什么本性就显现出什么本性。

意识思惟活动的强弱是与大脑胜义根有关的,大脑物质不发达,缺少营养,思惟就不敏捷,不灵活,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意根,众生的本性就完全表露出来。因此,在中阴身里意根去投胎,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性去投胎的,习性与业种相应。习性恶,与三恶道相应,就投胎到三恶道;意根的习性与三善道相应,就投胎到三善道。

中阴身里因为胜义根的问题,意识的思惟能力弱,意根的习气作用大,往往是与业力完全相应的。比如幽冥界的那些众生,都表现为本来的习性,没有理智,不加掩饰。理智就是意识的如理思惟力和调控力,意识思惟力弱,无法对意根进行调控,意根的烦恼重就表现为没有理智。

愚痴的众生,意识几乎没有多少思惟力,都是按照惯性习惯生活着。投胎时,要按照意根的习性,也就是按照业力去投胎,被加持者除外。所以,意根不改变,与三恶道习性相应,肯定就要去三恶受苦道。只有断我见,成为初果以上的圣贤,才能保证不去三恶道,因为这时三缚结断了,不再被绑缚着去三恶道。

八、六识的思想活动

六识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行阴和识阴。想阴就是六识的想:眼识的想、耳识的想、鼻识的想、舌识的想、身识的想、意识的想。想,是心上有相,心取了相,了别了相,执取了相为想。六识都能了别相对应的六尘相,之后执取、认取六尘相貌为想。然后产生名言,进而有其它的思想活动,这就是行阴;内心的思想活动,包括抉择决定造作等等,这就属于行阴,属于思心所的范围。这些思想活动,以意识心为主。五识依意识心,也有各自的想和思,有想阴和行阴,有抉择和造作,但没有名言。

九、没有念想的微细意识

意识的各种状态,微细的意识是指什么,都有哪些?当我们比较粗重的意识分别作用不现前时,在比较明显而强烈的觉知作用不现前时,在情绪化的感受和各种心理作用不现前时,一般人就认为意识心已经灭去,不存在了,有些人还认为是入定,没有意识了,其实微细的意识还是存在着,还在起了别的作用,只是反观力不像原来那样强罢了。

比如在身体轻安的状态,心也定下来,觉知性就减少了,好像不知道身体和心里的感受,好像没有什么念想,有点傻傻呆呆的样子,好像忘记了身体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思想;但是意识心并没有灭,仍然在静静感知着,窗外明亮而暖和的阳光还是能看见和感受到,也知道周围静悄悄的,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想法,也知道此时比较清静和舒服;甚至心里还在细微地想着不着边际的事情,这是细微的乱想。而这一切都是意识心起用的结果,意识心如果不起用,就会睡着或者昏昧过去。

再比如学佛修定,内心中逐渐沉静下来时,感觉好像没有念头和思想,有些人就认为自己已经无心,意识消灭了。但是周围的一切情况还能敏锐观察到,只是心里的感觉细微得多,眼前的色彩是明是暗心里还是知道的,耳边是动是静也是知道的,有人过来碰触自己还是知道的;既然有知,就一定有意识心在了别,在感知,那就是比较微细的意识心在起用,并不是意识断灭消失了,更不可把此时没有粗重分别的微细意识当作寂静的第八识,那就大错特错了。

再比如入到定中的禅定状态,未到地定、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及四空定等等,这些定中都有微细意识或者是极微细意识的了别作用,除了外道无想定中没有意识,或者是阿罗汉的灭尽定中没有意识的存在,其余的定中都有意识的存在,只是微细极微细,不容易觉知到罢了。只因为意识的反观力弱,不容易反观到意识的存在,于是就认为自己无心,识心都灭了。

十、等无间,是指同类种子相等无间断的连续出生灭去。比如意识的识种子,前一个在某处出生灭去,后一个马上接上,也在此处出生灭去,这样一个个的识种子次第出生灭去,意识才能连续不断的进行识别了别活动。

等无间缘,等是相等相同同样,比如眼识的种子和眼识的种子是相等相同,意识的种子和意识的种子是相等相同,意根的种子和意根的种子是相等相同。无间,是没有间隔、没有间断的意思,一个挨着一个,没有中断,没有缝隙。等无间缘的意思就是,同类识种子,一个出生了马上灭去,紧接着下一个识种子出生在前一个识种子出生和灭去的位置,再灭去,之间没有间隔,是连续性的。前一个识种子能引导后一个识种子出生,是后一个识种子出生的缘,能开辟后一个识种子出生的处所。

只要有识心存在,就有等无间缘,识心灭去,等无间缘也不存在了。意根在无余涅槃境界中,本身就不存在,识种子也不用出生,等无间缘也不存在。这是识心出生和运行的其中一个缘,不包括所有的缘。

十一、问:当我在思维一个法时,心里却在自言自语说着其它事情,没有说出声。思维的心是哪个心?自言自语的又是哪个心?凡是有语言文字的不管是出声还是默语都是意识的作用吗?

答:能思惟法的识是意识,俗语叫作琢磨、核计,心里自言自语的也是意识,不管有没有语言文字,都是意识。因为意识比较细腻,能分析细节,了解具体情况。第七识不行,只能了解个大概的粗况,具体不知,细节不知。意识可以缘多个尘境,但容易散乱分心,识心分流,注意力就分散。但在定力相当好时,可以应付好几件事,意识完全可以分流,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十二、觉知心,一般来说是指七个识,是觉知六尘的知,特殊情况专门指意识心,因为意识的觉知最强,范围最广。

魂,都是指意识心,能对六尘境界,能了别六尘境界,因为能了别六尘境界,才能被吓而惊慌失措,魂不附体,魂飞魄散,失魂落魄,魂不守舍。意根永远守着身体,不离不失不散,否则身体就成为尸体,第八识更是如此。

十三、细心体会身口意的行为,究竟与哪个识相应,主要体现哪个识的造作。当然所有身口意都离不开意根,也离不开意识,但是里面还有一些差别。身行,是六识的造作,这表面现象已经很明显了,虽然背后有意根的主导作用,也有意根的随从作用,更有第八识的作用。

口行,主要是意识的造作,以意识为主。当然其中还有五识的配合,也有意根的主导作用和随从作用,更有第八识的作用。意行,还有以意根的心行为主,主要体现意根的思想和心性。虽然也有意识的作用,更有第八识的作用,但是意行绝对完全与意根相应,是意根的想法和观念,虽然有意识的督导和调控作用。

十四、不感觉疼痛是否是好事

疼痛,就是身识和意识共同感觉到的触尘,是内相分,都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一种触尘来自于身体表面的接触,一种触尘来自于身体内部。外道修得神通,能生到最高层天,都免不了生死轮回,修到能忍疼痛,不知疼痛,又算得了什么,解脱是智慧解脱,与一些小神通没有关系。断了我见才能免除三恶道业,而断我见和三缚结都是智慧观行,智慧的结果,与能忍疼痛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再感觉疼痛,受了伤也不知疼痛,到底伤得怎样了也不知道,病的很重可能要死了也不知道,那就不会想办法救治自己,有可能就死亡了。如果身体得了癌症也不知道疼,到晚期也不知道疼,临终要死也不知道疼,最后的结果就是死亡,无痛苦的死亡。追求身体没有知觉,心里不感受不觉知,是没有益处的。真正的道不是这些,而是大智慧,有智慧就能获得一切,无智慧就能失去一切,无论解脱与成就佛道,都是靠智慧。

十五、意识是因缘所生法,要有尘境、有意根的作意与思、有第八识输送种子,五俱意识还要有五尘境与五识的配合,才能现起意识的功能作用。意识的功能作用包括觉知诸法和觉知五识、觉知意根、觉知第八识的功能作用,也能反观自心。

但意识不能时时反观,如睡着以后,意识消失不能觉知,更不能反观;做梦时意识有觉知,很难有反观力;昏迷时意识消失,没有觉知,也没有反观;死亡时意识消失,没有觉知,也没有反观;中阴身时意识有觉知,反观力弱;二禅以上,意识有觉知反观力非常微弱,或者没有反观;无想定里意识消失,没有觉知,也没有反观;灭尽定里意识消失,没有觉知,也没有反观。愚钝的人有觉知,反观力弱,或者没有反观。

十六、意识是否是觉性

意识有觉知的功能作用,但不能直接称为觉性。因为觉性代表觉悟的心性,一般指本体第八识的无无明性,有时候也指觉悟以后有大智慧的六七识,没有智慧不觉悟的时候,不能称为觉性。可说意识有知性,能知各种法尘境界。

十七、一切物质色法,不管识心去观察与否,其状态是一样的,不会是识心观察时是一个状态,识心不观察时是另外一个状态。没有识心观察,谁能知道色法是什么状态?只能猜测,猜测出来的法,不可靠也不可信。所以并不是所有科学都有科学性。

比如说张三的外貌,不管他人的识心观察与否,大体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差别。自己家的房子,不管自己在家与否,观察到与否,房子总是那个样子,不会有什么差别和变化。包括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一切物质色法,不管自己是否观察,其相分都是差不多的,不会有什么差别和改换。

十八、有名言的意识与无名言的意识

婴儿看天花板,还没有天花板的概念,眼识意识就生起了,这个时候意识是没有名言的,但是作为人类的名言种子是存在的,只是出生名言的因缘不成熟。名言与意识心相应,是意识心安立出来的。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名言的意识,一种是没有名言的意识。也就是说意识了别以后可以出现名言,用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觉观,也可以不出现名言。意识先有觉观思惟,然后才生出名言,安立名相。

眼识看天花板之时,肯定是眼识先生起来,然后必须有意识在一起配合,才能了别天花板;意识了别之后,才有了觉观,才能有名言的出现。但是婴儿的意识这时还没有概念,只有觉观,因为还没有经过后天的学习,没有形成天花板的概念,对于生存所需要的知识还不具备,因此这时只有觉观,没有名言。

十九、法尘,在五尘上本来就有,与五尘一起构成尘境,不能单独存在。比如花儿的美丽性是花儿的法尘,与花儿的本体是和一起存在的,有花儿就有美丽性,花儿消失美丽性也无。不是因为意识了别以后,才新出生花儿的美丽性,只是这种法尘意根不能细微了别,要由意识来细微了别,然后才能知道花儿是美丽的。美丽性先由意根接触,但无法细分别,就交给意识,意识就能分别出花儿的美丽性,分别时,也不能离开花儿而去了别美丽性,离开花儿,就找不到美丽性的法尘。

美丽性的显现,是由三个能变识共同显现出来的,不能离开意根。色尘上能同时显现出形色、表色、无表色的法尘,韵味属于无表色,气质、修养、素质都属于无表色,与色尘同时同处出现,不可分开。

二十、意识思惟观察的重要作用

从隔阴之谜、醉酒、梦游和催眠的现象,看意识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讲意根,就把一切都归于意根,而忽略了意识。现在思惟意识的作用,这是断我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个问题的思路应该是这样:思惟分析隔阴之谜的种种现象,找出都有哪些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当中观察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有什么特点,有多重要,这叫作意识的反观,也叫作证自证分。

再依次思惟分析醉酒之后的现象都有哪些,从这些现象上观察意识的作用和特点以及重要性;思惟分析梦游以及醒过来之后都有哪些现象,从这些现象当中观察意识的作用特点以及对领悟六尘的重要性;思惟分析催眠以及催眠之后都有哪些现象发生,观察这些现象当中意识的作用特点,以及意识对六尘分别的重要性。

以上思路是授人以渔,而不是单纯的授人以鱼。掌握了渔的要领,会使用渔,以后就能自力更生了。

要学会观察,会寻找和分析现象,观察力非常重要,这是以意识的智慧为主,里面也有意根的智慧。只有意识的智慧先具足了,意根才能提升智慧具足智慧。意识的智慧在先,意根的智慧在后。意根具足了智慧,后世时,意根的智慧在先,意识的智慧就在后。然后意识以此类推,又出生其它的智慧,再带动意根,让意根也具足其它智慧。生生世世就是这样一步步一点点的转变了六七识,最后转识成智。

很多人连意识的智慧都没有,无数事实真相摆在面前,都视而不见,无觉无知,非常愚痴。很明显很明白的现象都看不明白,理不出头绪,甚至被人告知了一遍又一遍,仍然不知所云。如果意识的思惟力都没有,观察分析能力都没有,那就谈不到具足智慧了,更谈不到熏染带动意根也同样具足智慧,愚痴无明不破,解脱就一点希望也没有。

二十一、法尘包括色法尘、心法尘和非色非心法尘。色法尘是法处所摄色,心法尘包括七个识和心所法,也包括第八识和心所法,非色非心法包括心不相应行法。法处所摄色,就是五尘色法上所显示出来的法尘,叫作色法尘,也是由四大种子组成。

心法尘是意识所能对应和了别的八个识心以及识心的所有心所法。当意识有智慧时,尤其是转识成智以后,意识就能了别到八个识,以及八个识心所法的一部分,能全部了别时就是第三次转识成智的佛的果位。意根依意识也能了别心法尘,开悟以后了别的有所增加,转识成智以后能了别更多一部分,成佛以后全部都能了别。

无色界天人定中,意识也缘定境,是独影境,意识的思惟,需要独影境,也许思惟色法尘,也许思惟心法尘,也许两者都有,不一定。无色界天人生存环境里没有色,也就没有法处所摄色,所以没有什么环境,只有独影境法尘,直接从如来藏种子里出生,那就不妨有色法尘的定果色。

如果定境里有七识和心所法的法尘 ,意识就要缘七识和心所法,那意识动得有多粗,这可能吗?不可能。不管什么人,如果定境里有七识和心所法,意识一定在思惟,这个定境就浅,二禅以下。二禅以上是无觉无知,没有觉观思惟,初禅以下包括初禅才有觉观和思惟。

二十二、见闻觉知性是如何出生的

(一)第八识中本来含藏着七大种子,七大种子常存在第八识里,其中之一就是识大种子。第八识输送出识种子产生前七识,如来藏为前七识输出识种子以后,前七识就开始以心所法的形式运行。

第七识现行出来,也是以心所法的形式运作,现行的前提必须有第八识为祂输送识种子,而只要不是处于无余涅槃里,第八识刹那刹那都为第七识输送识种子,一弹指间就输送出八万一千个生灭种子(数字仅仅是个比喻,表示一刹那中输出种子的数量非常多),一个种子生出来灭去;又一个种子生出来,然后又灭去;生了灭,灭了又生,就形成了第七识无始劫以来连续不断的运转,五遍行心所法一直伴随着第七识不断的循环往复的运行。

第七识如果想要了别六尘,就生起思心所,第八识配合祂出生六识。眼根就趣向于色尘,耳根趣向于声尘,鼻根趣向于香尘,舌根趣向于味尘,身根趣向于触尘,意根就趣向于法尘。六根和六尘相触相对应的时候,第八识马上就输送出六识的识种。眼识就开始动了,眼识的种子一个一个生出来,非常的快速,刹那刹那生出来,生出来又灭去,生出来又灭去,这样就形成了眼识一段时间内的了别性,眼识的了别性也是以心所法的形式来运作的,主要是以五遍行心所法来运作,当然眼识还有善心所法,还有烦恼心所法,还有五别境心所法有时也要现行出来,其他几个识亦复如是。

第八识为第六识输出识种子,就出生了第六识,识种子刹那刹那输送出来形成连续的识心运作,就像一滴一滴水连续流出形成了水流,就有了一定的了别势力,能起识别、了别、思惟、判断等作用。如果第六识在很多法上都要了别,祂的分别势力势必就要弱,了别法尘时就不可能了别得太清楚,智慧力就不能生起,这是由意根到处攀缘造成的结果。但是如果意根减少攀缘,少于作意,让意识只了别一种法尘,第六识就可以在一个法上详细分别,第八识只往这一种法尘上流注意识心的识种子,这样意识心的分别势力强大,了别就清楚,智慧力就强。

接着,这些识种子再一个一个的回到第八识中,又从第八识中生出去,又再回来,象循环水泵似的不断循环运转,第六识就这样一直在分别着。第六识的运行也是以心所法的形式来运作的,其中五遍行心所法肯定要伴随意识心运作,还有其它的五别境心所法,还有善和烦恼的心所法,还有不善不恶的心所法,这些心所法有时都要伴随着第六识起用。通过心所法的不断运行,七个识就能了别世间的一切境界,于是我们就有了见闻觉知性,就能了别这世间的一切法。

(三)识在触尘时,根尘识三者和合触,其结果是什么?六识的作用都是什么?三者和合触,这件事非常重要,其结果是识有了受、想、行的作用,身口意由此造作出来,业种留下来了。如果识不触尘,识就没有任何作用。

各个识都触什么样的尘?把各个识所能触的范围弄清楚,所有的法都能了解思惟透彻。然后思惟没有六识还能作什么,这些用都是六识造作出来的,是生灭虚妄的。

无色界众生没有色身五根,为何还有意识的存在,意识依于什么而存在的?意识了别功能的强大是依于什么条件?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将来无论在大乘还是在小乘的修证上,都能悟得深透一些。很多人观行都不全面不深透,仅在意识上理解的人越来越多,证不得内心就没有什么功德受用,烦恼还是照样很重。有些人看见别人说东道西的,凭其聪明伶俐,也能了解其中某些关键处,自己就觉得好像是悟了,可是并没有参究出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因此并不是证悟。

根触尘,生识,根不触尘,就不能生识。命终四大先分解,这时还有识的存在,还能了别和感受,所以感觉非常痛苦。每个人的色身都是自己的第八识所执持的,自己色身的改变也是自己的几个识作用的结果。那么一个人如何能去杀死另一个人,从而改变另一个人的色身状况呢?没有意识,五识不能生起运转,了别六尘是意根的决定,由意根作主宰,意根一定是触法尘的;意根不决定,不作主宰,第八识就不生五识;而意根主宰了,就是触法尘了,之后一定生意识,意识也是五识的俱有依。

1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