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门

2024-05-28 08:09 开示集 Z 纠错

智慧之门

如本法师著

自序

一、智慧门

二、解脱门

三、如幻门

四、不二法门

五、净戒门

六、菩提门

自序

智慧如一把无形的宝剑,能斩破一切,不被一切所坏;智慧能洞澈人生观与宇宙观,智慧能了知诸法实相,是成就佛道根本之宝筏。

“智慧之门”此书之问世,乃结集我过去弘法之内容,融摄之层面,有如来圣典、历代高僧大德证悟所得之格言、与自己体悟之心得,由点滴累积所汇集,因此,编辑成一册;包括有智慧门、解脱门、如幻门、不二法门、净戒门、菩提门等,俾令一切有缘人能得获此书,共沾法味,以无上智慧顿悟人生,共登觉悟彼岸。

智慧门

※平静不必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在波涛汹涌动荡不停的时候,水的本性还是平静的。

※人在生死流转中,一切苦乐、人我、是非、好丑,***万千,就在这***万千的流转当中,当下即是无常、无我,速证涅槃的平等寂静。

※众生的生死流转,是因为不能了解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分别执著,为无明所迷。

※圣者的涅槃解脱,因为了解一切法的如幻如化,不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虚妄分别,执常执我,而由般若现证空性。所以空性为迷悟依。

※佛法有两大问题:一、则生死轮回问题。二则涅槃解脱问题。一切佛法,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覆说明,如果佛法不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

※缘起法是相依相成而无自性,极无自性而又因果宛然的。所以依即空的缘起有,安立世间事相,也依即有的缘起空显示出世。

※一切法空,就是诸法寂灭性,就是涅槃。在诸法本空上,显示诸法本寂灭,所以空也就是涅槃寂静的开显。

※诸佛正法三大原则:一者诸行无常。二者诸法无我。三者涅槃寂静。

※菩萨行者,从缘起的生灭中彻见寂灭性,体现一切法的无差别性,从这毕竟空寂的观点看一切,三法印即是一实相印。

※佛世的佛教,是无限差别而一味的。三法印,在释尊的证觉中,自然是一贯无碍。

※三法印是依缘起而开显的;缘起的生灭,是诸行无常,缘起的寂灭,是涅槃寂静。

※三法印是依缘起的生灭与寂灭而说的,法印有三,生灭与不生灭,却只有二义。

※不论大乘与小乘,生死流转的主因是无明,涅槃还灭的主因是般若。

※般(念钵)若经的中心思想,在悟一切法无自性空,离种种妄执,契入法性而得解脱。

※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如能悟彻缘起法相的空寂,即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如能悟彻缘起法相的空寂,即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如能悟彻缘起法相的空寂,即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证法性者名为佛。

※一切法由缘而成,诸法本性是性空的,但假名施设其名。

※我执和法执,为出生错乱苦痛的根本,而我执尤为根本。

※若达法性空(无我),则苦病自息,生死轮回顿休。

※从观慧的修证来说,发明三乘同入一法性,大乘与小乘,都以无所得而入道。

※如来说空,是灭诸戏论妄执,即显一切法本性空寂,并非别有空理可住可得。

※何谓诸法自性,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是为一切诸法自性。

※谁不击破生死根本的自性见,谁就不能得到解脱,破自性见,需要般若空。

※离空说法,一切都是过失;依空说法,一切都是善巧。

※观诸法缘起,离却一切戏论颠倒,悟入诸法缘起寂灭性,这个就是中道妙观,就是道谛中心。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阿含经重心在声闻法,般若经重心在菩萨道。

※佛依缘起说二谛教,目的在使吾人依世俗谛通达第一义谛,说二谛而重心在胜义空。

※欲得声闻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缘觉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菩萨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空性或寂灭性,是一切法的真实性,所以要从一切法上去观照体认,而不是离一切法去体认的。

※生与死的关系,只是某一阶段,某一活动的业力现起与消散。

※从一切法本性空寂的深观来看一切,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立当下不存在了,可以依世间而出世间,而出世间也不离世间。

※第一义空,诸法实相也。

※契入第一义谛,则与大觉圣流同一鼻孔出气。

※大乘佛教入世的展开,空是最根本的原理,悲是最根本的动机。

※大乘佛教是出世而又入世的。

※中观者,在法法性空的基点,宣说一切但有假名,所以以唯名来表示诸法。

※学佛的主要目的,在依缘起而体见法性、证法性,名为法身。才能现证涅槃,成大菩提。

※若人生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地狱。

※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菩萨发心,以空胜解成大慧,以福德成大悲,一定要悲愿深彻骨髓,然后证空才不会堕落小乘。

※为众生而学,为众生而修,为众生而证,一切福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一切不属于自己,以众生的利益为利益,没有慈悲就没有菩萨、没有佛道。

※佛陀不使我们在戏论中过活,要我们把当前现实的身心,一一净化、解脱、利他,共度正觉。

※纯正的佛法,既不是二元、多元、也不是一元论。龙树菩萨说:破二不著一。

※佛法中任何唯心论,莫不归结于境空心寂,超越能所对待之自证。

※不习小乘法,何能学大乘。

※散乱时,未知自心动与非动,禅诵时才觉得杂念缤纷,欲静反动,良由无始习气种子,潜伏藏识中,动时不知,静之则见。

※佛教说的解脱,是通达缘起而归于空的当体,因而可说,悟达缘起,就是体验于空之义。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实在是导出这缘起观的根据,同时是从缘起观所导出的诘论。

※空不可得、有不可得、空有不二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诸法毕竟空故。

※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所以者何?诸法自性空故。

※佛法是在无我无我所的基点上,去实现自由平等的净土。

※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

※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从假入空则成大智,从空出假则成大悲。

※伟哉佛陀,甚深法义,从假入空,空空不空;从空出假,假假不假,空假不二,中道实相,如幻如化,了不可得;若如是解,诸佛现前,若如是知,菩萨欢喜,护法赞叹,正法住世,弘范三千,同登彼岸。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虽空亦非断,虽有亦非常,业果报不失,是为佛所化。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

※有信无智增长愚寲,有智无信增长邪见。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世间上最幸福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火烧不掉,水冲不走,别人抢不得,能随心所欲,自在运作,无障无碍。

解脱门

※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内非外,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即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云何识自心?如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无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安嘴,莫生异见,总不出汝心。

※十方诸佛出世,祗共说一心法,此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此意唯是默契得。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如是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与空相应,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于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一切法空无自性,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诸法空性,佛自现前。

※心是根,法是尘,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俱空性即真。

※心地法门之体用,必先立其体,然后起其用,体云何立?将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立,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自息,则无住真心自然现前。

※一切无住,诸法本性,当下便是降伏其心,若另求降伏,便是头上安头。

※一切无住即得实相本体,依实相本体,而住无所住,生无所生,即是依体起用。

※觉则即相离相,相本空故,一切不住,故名曰佛。不觉则见境生心,一切皆住,故名众生。

※觉与不觉是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是用上之分,体用不二,皆是一心。

※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当知有生有灭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都是如来方便对治之说。

※众生执著太深,说有著有,说无著无,说一著一,说二著二,所以佛又说有无不二,真妄兼说,随说随扫,以显不二,皆是佛权巧方便,说到归元不二法门,圆妙不可思议。

※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来去相,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如是自心一体三宝常现前。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念念向本家,本家即心也,念念行吾道,吾道即性也,吾心性不二,佛祖更无差。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执相心著魔,离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观,无取亦无舍。

※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非离生法说有无生,当生即无生。

※本是无生,今亦无死,此是正说,余为魔说。

※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法,心善是菩提,心恶是夜叉。

※不住无为,不著有为;不离世间,不著世间。

※但了心地,故号总持,悟法无生,名为妙觉。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如何见性?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

※如何修行?但莫污染自性,即是修行。

※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不见性之人,过去业障不得消灭;见性之人,如日照霜雪,又如积草如须弥山,只用一星之火,即可燃尽,业障如草,智慧如火。

※何谓坐禅?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夫道者,以寂灭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

※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离此别无证悟。

※行住坐卧,皆是汝性用,处处与道相应,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

※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

如幻门

※佛观生死,生死是涅槃;凡夫看涅槃,涅槃是生死。

※证悟生死空性,生死是涅槃;涅槃不空,涅槃是生死。

※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情存圣量,犹落法尘,己见未忘,还成渗漏。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顾恋过去是众生的烦恼,使我们在过去的回忆中,增加了失望与悲哀,低落了克难精进的努力。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

※菩萨忍受一切恶果,对众生心平等而不动摇,如大地。

※无论有人非议或是褒奖,能够不受他人毁誉褒贬的影响,而默然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凡夫于此三界火宅,东酉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菩萨不但入地狱住地狱,还要庄严地狱。

※菩萨修行有四法:一者不舍菩提心。二者不舍善知识。三者不舍堪忍爱乐。四者不舍阿兰若。

※诸法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为正观。

※若不能受委屈、忍辱,如饮甘露,不名入道之人。

※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佛是大幻师,转大幻法轮,成大幻涅槃,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转河沙秽土,成清净法界。

※性本清净,不待修成,有修有证,即同增上慢人,真空无滞,应用无穷。

※须跋陀罗,是为如来最后弟子,时夜未久,即证阿罗汉,便先灭度而佛后,年百二十。

※分别诸境心不动,是真调伏心;了见一切法空,常在三昧中。

※念佛休论闲与忙,时时无间始相应,一声唤醒慈悲主,刹刹尘尘是净邦。

※一句洪名一宝莲,声声流出自心田,但教念念能相续,不怕弥陀不现前。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总摄六根惟念佛,浮情净尽自圆成;巍巍堂上黄金相,不须起念自分别。

※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又如何离得他;我不识他他是我,相逢觌面笑呵呵。

※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

※如梦行千里,一觉醒来,未离床枕,如何有来去之迹可见。

※一切的现象,都是从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成立的,在那当中,没有实体的原理。

※菩萨无所得,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于偏空。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

※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俱性空,心佛一如。

※吾人现前一念,缘生无性,无性缘生,不生佛界,便生九界。

※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若不能转业,即为业缚。

※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是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

※一念不尽,即是生死之根,业风所牵。

※诸佛如来,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一切如来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差别。

※佛法直从当前的因果入手,从杂染因果到清净因果,从缘起到空寂。

※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著五蕴为我,然后著外物为我所。

※缘来勿拒,缘去勿留;缘来勿喜,缘去勿悲。

※成败、得失、取舍、苦乐、悲喜、离合、生死、欣厌,这一连串都是业力感召,万法唯心造,自作自受,顶代不得,世间本是缺陷故。

※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圣者解脱境界,不著三界,不离三界。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不二法门

※全大火聚是清凉池,非离火聚别有凉池;全清凉池是大火聚,非离凉池别有火聚。

※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生灭为二,法本无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生死与涅槃,本来无死,何用论生?悟空者生即无生,生死本不二,凡情不明生死本来空,是故流转生死中,了知生死皆空性,当下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诸法毕竟空,菩提日日长,有情得共度,诸佛常现前。

净戒门

※佛在人间依佛为师,佛入灭应以戒为师。

※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若亡,佛法亦亡。

※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佛法三藏教,毗奈耶为首。

※佛法灭度后,于像法中,应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者,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瘥、如囚系出狱、如远行得归,当知此戒,即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

※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得禅定智慧现前,亦落邪魔外道。

※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

※修行如不断淫心,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毗尼若住,正法久住。

※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剂。

※正法灭坏,全由律学不明。

※戒律与净土,不应独立成宗,何以故?因为各宗各派皆应奠定戒律与净土的基石上,因而圆满戒律与净土故。

菩提门

※无病为第一利,涅槃为第一乐,八正道为往安隐甘露之第一道。

※八圣道是证成四果阿罗汉之道法,正见、正语、正思惟、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名为八圣道。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劫以来不异今日。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其心若不净,在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

※身口意清净佛出世,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佛灭度。

※我们起心动念,皆落实在心境的对待中,从无始生死以来,皆陷溺于矛盾的相对待而不能自拔。

※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缘起大悲心,趣入于大乘。

※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父母给我们色身,佛法给我们法身。

※学佛就是学觉悟,佛由人而觉悟,觉悟即是佛,人人可当佛,当佛需觉悟,觉悟需学佛。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迷者修因待果,悟者了达因果本空。

※若人生百岁,不闻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

※能说因缘法,善灭诸戏论。

※阶级是世界忧愁苦恼的根源。

※缘起的因果,是以心为主导,依心的倾向而转移。

※尽管世间的因果无限差别,一切无非是缘起的存在。

※有福无慧成颠倒,有慧无福成烦恼,福慧圆满即是佛。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如实知世间,是名出世间。

※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

※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十方三世诸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

※舍弃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为魔业。

※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播种。

※涅槃者,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证悟实相真心。

※菩萨观身不可得,观口不可得,观意不可得,无身、无口、无意,是名菩萨三业清净。

※离性空慧而趋向离欲的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著,虽在定中直觉到净、乐、明以及空、识等超常经验,终究落于形而上的实在论—--神学或玄学,始终无法证得无上菩提。

※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无顺逆。

※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与般若空慧相应,累劫修行始终不得成就佛道。

※比丘入灭尽定时,先灭身行、次灭口行、后灭意行。

※比丘从灭尽定起时,先生意行、次生口行、后生身行。

※舍利由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

※不可因唯心净土或心即是佛,就否认没有其他的净土与诸佛的存在。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没有月亮的夜晚,不能看清自己的路;没有智慧的人生,不能走完圆满的人生旅途。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祸必灭己。

※不管别人对不对,你自己一定要对。

※诽谤他、嫉妒他、恶骂他,对方尚未伤及,自己的心地当下已经先有了污点。

※别人有才华、有学问、有道德,富贵具足,肯布施喜舍,你能从中赞叹随喜,前者诸功德与你随喜赞叹功德,正等无异。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占有多少,而在自己奉献之多少。

※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心行平等难、不轻末学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宁静、和谐、统一,安详来自于内心,莫向外求。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人类死亡之后,并不是代表一切的毁灭,而是随善恶之业力又去投胎转世,便有一段一段、一期一期的生命体,存在天地万物中,故有六道轮回。

※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世间好话佛说尽,佛语不信何言可信。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出家僧相,乃秽恶世界的清净幢相。

※有智慧的人,不论在苦中或乐中,一样保持安详的态度和内心的镇定。

※为人不应留意他人的过失,而应注意本身的行为是否妥当。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与痛苦,毕竟它是缘起有生灭的。

※为了求得长时间的健康,令不生病,是一种执著的痛苦,毕竟是业报之躯,何尝不坏。

※人间的苦乐是相对待的,有了苦方知乐的可贵;当乐之际,却忘了苦的影尘,岂不悲哉!

※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就是没有智慧的人。

※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得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礼拜销我慢,赞叹销诽谤,随喜销嫉妒。

※留意他人过失和容易动怒的人,他本身的污点却日益增长。

※复杂的人间,当你保持沉默的时候,别人会批评你;当你多说话的时候,别人会指责你;当你少说话,别人也会错怪你,当人不易,应行中道。

※人类需要假藉物质现象,来满足他内心的需求、空虚、缺陷,当这些东西失去的时候,他又回归到原来的需求、空虚、缺陷。

※信仰宗教应透过理性的抉择,别人的启发只能当作建议罢了,自己正确思惟后,决定选择者,还是在自己。

※不经慎密思考与明确观察之前,就感性与盲目信仰,这是迷信的象征。

※有智慧的人,应该从别人的错误当中去警惕自己,莫重蹈覆辙。

※世间上找不到任何一样东西,能够长远不坏,不变不异者。

※心安茅屋隐,性定菜根香,世事尽乃见,人情淡始长。

※尚未解脱者,世间一切现象界都是我们的牢狱。

※学佛重在实践,学而不行,只是多添了一些空知识罢了!

※为了佛教存亡而关心与牺牲,为了众生能共证无上菩提,一一奉献去做,就是布施,就是修福。

※为教学而奉献身心,从教学相长中,不断充实自己、净化自己,同时广结善缘,共度彼岸。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归本性而已!

※涅槃经云:如来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成就,遍观三界众生,无有堪任为我师者,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入学堂,故名如来、应供、正遍知。

※迷茫人生、累劫飘泊、聊寄尘埃、沉浮穷变、生命惆怅、穷途绝境、了无定处、忽遇正法、悲智法泉、如贫得宝、如暗遇明,喜极悲泣、得未曾有、法身荡荡、非长非短、非大非小、非色非空、不一不异、一尘不染、自家宝藏、本自具足。

※眼观色,境界分明,心地如如不动。耳闻声,声尘空性如幻,自性光明。鼻嗅香,自觉自得,无惑无动。舌尝味,味觉不昧,不沾不染,妙用自在。身常触,粗滑唯识现,转识成智。意缘法,万法唯心造,生灭不可得,圣境普现。

※佛法是什么?佛法不离世法,成功与失败,得意与颓丧,取舍得失,心地光明,一尘不染,不被外境所惑动,若如是自觉,何尝不是佛法!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法,离世法求佛法,始终不见法,当处觉悟,当处是佛法。佛法本来不二法,倘若如是解,菩提在眼前。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