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畅大师生平

2024-06-01 08:19 佛学文库

玄畅大师生平◎ 东篱下 玄畅大师(415--484)是南朝宋、齐时代高僧,俗姓赵,河西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玄畅大师年少时家门被胡虏所灭,将要掳掠玄畅之时,胡虏主帅见玄畅不同凡俗,于是对抓玄畅的士兵说:这个小孩目..

玄畅大师生平

◎ 东篱下

玄畅大师(415--484)是南朝宋、齐时代高僧,俗姓赵,河西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玄畅大师年少时家门被胡虏所灭,将要掳掠玄畅之时,胡虏主帅见玄畅不同凡俗,于是对抓玄畅的士兵说:这个小孩目光外射,不是一般的孩童。玄畅因此得以获免。此后不久,玄畅就到凉州(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出家,法名慧智。后来遇到当时高僧玄高,遂事为弟子。玄畅跟随玄高大师学道,在言语上每有奇谈妙论,玄高深为器重,遇事常与他商议对策。玄畅大师因尊崇玄高大师的嘉德懿行,于是改名玄畅,以表接法传衣之意。

不久,胡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只有玄畅得以走脱。为了逃难,玄畅从元嘉二十二年(446)闰五月十七日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出发,经过岱郡上谷,东跨太行,途经幽冀(今河北一带),南转道将至孟津(今河南孟津县)。大师于逃难途中手拿一束杨枝一把葱叶。眼看胡虏骑兵将要追赶上他时,就以杨枝击打尘沙。因沙起天暗,人马不能前行。玄畅于是乘着胡虏混乱之机继续前逃。但烟尘消散后,胡虏骑兵又至,玄畅大师于是投身河中,就以葱叶插入鼻孔中通气度水。至同年八月一日到达扬州。

玄畅大师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卜吉凶无不灵验。大师对于先秦诸子百家多所涉及,至于世伎杂能罕不必备。大师最初对《华严经》等大部经典的注解文旨浩博,从古以来没有人所作的解释能超过他。玄畅不仅为《华严经》作注解,而且还竭尽思虑,提章比句讲说华严,令信徒生起信心,给他们以理论的指导。玄畅大师提章比句、通俗平易的讲经方法被后世讲经师所继承,在讲经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师还擅长三论之学,被时人赞为学者之宗师。

宋文帝久闻玄畅大师盛名,对他深加敬重,邀请大师为太子师父,以便经常指导太子的修学。大师坚辞不肯赴任。徒众们见大师不肯受文帝之请,于是对玄畅说:法师之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今帝主虚己相延,皇储蓄礼思敬,若道扬圣君则四海归德,法师之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玄畅说:此可与智者说,难与俗人言也。不久国家发生战乱,宋文帝被武帝所取代,弟子们普遍赞叹玄畅有先见之明。此后,玄畅大师迁居荆州长沙寺。当时佛门信徒争相念诵《念佛三昧经》,认为此经是求取功德的最好经典。玄畅为使信徒读到内容精准的经典,亲自为该经勘正文字,使经典内容辞旨婉切,深受信徒的欢迎。

玄畅大师常有奇异之举,为信徒所叹为观止。一次,大师于讲经间隙向信徒伸出手掌,顷刻间掌中流水,奇香无比。信徒为之眼界大开。宋武帝孝建三年(454)大师乃乘舟远游成都。大师先到大石寺,用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至宋顺帝升明三年(480)大师又游西界观瞩岷岭。大师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到齐朝后山山清水秀,风景绝佳,于是产生了终老此山的心愿。之后,大师靠着山岩傍着河谷结草为庵,闭门修道参禅。弟子法期亲见神人乘马着青单衣,绕山一圈,为玄畅指示造塔之处。

玄畅大师在建庵之前,曾于齐建元元年(479)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叫齐兴寺。此时正是齐太祖萧道成受锡命登基之时,天时、地利、人和一时具备,当时傅琰西镇成都,仰慕大师高风,待以师礼。玄畅大师建寺之后,致书于琰说: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疹积,厌毒人喧,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逶迤长亘连叠岭关,四涧亘列五峰;抱郭怀邑,回望三方,负峦背岳,远瞩九流,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前冬至此访承尔日,正是陛下龙飞之辰。盖闻道配太极者,嘉瑞自显,德同二仪者,神应必彰。所以河洛昉有周之兆,灵石表大晋之征。伏谓兹山之符验,岂非齐帝之灵应耶。檀越奉国情深,至使运属时征不能忘心。岂能遗事,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赞曰:

峨峨齐山,诞自幽冥;潜瑞几昔,帝号仍明。岑载圣宇,兆祚休名;峦根云坦,峰岳霞平。规岩拟刹,度岭缔经。创工之日,龙飞紫庭,道侔二仪,四海均清,终天之祚,岳德表灵。

玄畅大师在信中讲述了自己从荆州因避难来四川的因缘。因看到广阳以东地带峰峦叠翠,风景旖旎,既可以登高望远,又可以居高临下,因而选择此地建寺。大师本想默默无闻地在此静修,想不到成都太守竟然屈驾来访,大师由是深为感恩,并在信中赞叹国运昌隆,四海均清,民生安和。

傅琰在拜访过玄畅后便上表奏明皇上,齐高帝即敕予百户官位的俸禄给玄畅。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遣使邀请玄畅大师,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请玄畅大师于齐山。当时正值玄畅大师东游,遂不受请。齐武帝升位之后,司徒文宣王从江陵出发不久到达京师,齐武帝派文宣王迎请玄畅入京为国师。不久文惠太子又遣使臣征迎,又加上齐武帝敕令传来,虽推辞而不准。玄畅只得泛舟东下,中途染疾并带病至京。因玄畅赴京,信徒因无法再睹玄畅尊颜,不能聆听法音而深感遗憾。玄畅也因不能随顺信徒心愿而感愧交加,不久后,于齐永明二年(484)十一月十六日圆寂于齐京师(今江苏南京),卒年69岁。大师圆寂后即下葬于钟山独龙山前,临川王献为大师立碑,汝南周颙撰写碑文。

玄畅大师生于朝代更迭的多难之世。虽经乱世,大师在勤奋磨砺中,精通经律禅典,博通三论、华严,对于世典杂艺亦无所不精。大师讲经说法,听者如云,深受弟子的爱戴;淡泊名利、重视恩情,虽帝王、诸侯恭请说法,仍不以为意,从不贪恋荣华,轻易离开广大信徒。虽帝命难违,大师赴京,但心中仍时时惦念着曾经朝夕相处的信徒,表现出一位高僧深爱信众的博大情怀。

摘自《寒山寺》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