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五集)

2024-09-01 08:19 居士人物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句和二十六句。【或奉真朝斗。】这句话是文昌帝君劝导我们敬奉神明,学习道家的这些教诲。『真』和『斗』都是道家里仙..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句和二十六句。

【或奉真朝斗。】

这句话是文昌帝君劝导我们敬奉神明,学习道家的这些教诲。『真』和『斗』都是道家里仙、神的称呼。我们看安士先生他的批注,说「真者,天仙之谓;斗者,列宿之名」。这个「真」,我们讲真人,这是天仙,他们是得道之人。所谓得道,虽然还没有出离三界六道,但是他们至少摆脱这些凡间的束缚,得到了很大的自在,所以道家称为真人、天仙。「斗者」,这是星斗的斗,这是星宿的名号,就好像北斗星,北斗七君,这都是主宰世间善恶乃至生老病死的这些星宿神明。下面说到,「尝记人之善恶,注人之生死。安得不敬奉朝礼乎」?这些天仙、神明他们负责记录世人的善恶,掌管人的生死,就好像《太上感应篇》里面讲的,我们的善恶都有神明在监察,乃至起心动念,人虽然不知道,但是神明知道得非常清楚。因此《感应篇》说到,「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这些神明确实对我们内心的善恶念头知道得清清楚楚,这个善和恶都记录在神明的善恶簿或者是生死簿,假如行善,就增添一个人的寿命,大善就增一纪,一纪十二年,小善就增一算,一算一百天,反之,如果一个人行恶,大恶夺去一纪,小恶夺去一算,这样加减乘除,人的寿命他就不定了。所以道家讲究修长生,长生最关键的就是要断恶行善。对于这些神明我们要敬奉、要朝礼,这个朝是朝拜,礼是礼拜。为什么要对神明敬奉、礼拜?这是尊师重道,因为神明、天仙都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断恶修善,我们要尊重他们,这就是尊师重道,另外也是修养自己的恭敬心、谦卑的心。人最怕是有傲慢,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人傲慢起来,不仅是目中无人,更有甚者,真叫无法无天,神明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人必定遭到奇难,奇祸临头。

下面又说到,「若欲原其最初,则天仙在前,斗宿居后」。这是推究最初的这个形成,应该是天仙在前面,星宿、神明居在后面,这是时间上讲有先有后。「盖劫初未有众星,梵王帝释,因驴唇大仙之请,而后安置二十八宿于四门也」。这是讲到星宿的形成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说在我们这一劫还没有形成之前,那时候没有这些星宿,梵王、帝释,梵王是大梵天王,帝释是忉利天主,梵王是色界天里面,这是初禅天天主,帝释是欲界里面忉利天的天主,一般我们人称为玉皇大帝。他们当时应驴唇大仙之请,这位大仙请求,所以梵王和帝释两位天主就安置了二十八个星宿分别安在四个大门。「斗为西门第五宿,属斗宿者,当以粳米花和蜜祭之」。这里讲的奉真朝斗的斗是属于在西门,四门的西门,第五个星宿。我们人有些,特别是西方也讲求的,说你是属什么样星宿的,如果是属斗宿星的,就要应该祭祀,以粳米花和蜜和在一起来做为供品祭祀,这是有这种说法。我们要知道,做这些事情就是让我们生起对于神明、星宿的恭敬,这是培养我们的恭敬心的。

下面又说,「《楼炭正法经》云」,这一部是一个佛经,「大星周围七百里,中星四百八十里,小星一百二十里,中有天人居住。世俗乃谓陨星仅如拳石,甚至画七猪之形于斗母下,亵亦甚矣」。安士先生引用《楼炭正法经》里面说的,说大的星宿周围有七百里,这是它的体积很大,中宿,中等的星?有四百八十里,小星也有一百二十里,这是它的体积。实际上我们知道有的星是很大的,绝对不会比我们地球要小,地球只是个小星星。这些星都有天人居住,这些天人我们眼看不到,现在科技发达了,你看美国太空飞船都能够在月亮登陆,到其它的星体上,却没发现有人居住,这里说有天人居住在其它的星宿上面,是真的吗?实际上我们人肉眼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三维空间里面的景象,有长、有宽、有高,形成三维空间,而且三维空间里面还不是全部看到。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光那种光波叫可见光波,这个光波的波幅的长短它是很短的,就是我们在光谱里面所能见到的可见光只占整个光谱的百分之二,换句话说,百分之九十八的光我们看不到。我们比较熟知的,像紫外线、红外光、还有些什么伽玛射线,这些宇宙里面的很多的光、射线我们看不到。你看就在三维空间里面这些光我们都看不到,更何况天人他不是住在我们三维空间里面,他是住在另外高维度空间里面。现在科学家们他们用数学推断我们宇宙会有十一度空间,这只是一个数学推断出来的概念,但还没有真正去探测到,我们在理论上讲空间的维次、度数是无限的。所以这里面有天人居住这个我们应该相信,不能说我们肉眼看不到就断定它没有,那真的叫井底之蛙。

下面又说,「世俗乃谓陨星」,这是天上这种天体,常常有的,滑落到大气层里面就成为陨星,到了地面上陨星通常都变得很小,可能只有像一个拳头这么大的石头,真正大的陨星,我们能见到的,也就不过是像一块巨石一样。为什么陨星它会滑落到大气层里面变小了,本来它的星体是很大的?原因我们现在就知道,因为它进入大气层速度很快,在大气层里面受到摩擦,空气对它是一种很大的磨损,因为速度快,磨损得就很快,所以从大气层落到地面这里的时候已经磨得很小,这个我们现在都明白了。但是古人确实对这个未必很了解,所以世俗人说陨星其实就是像个拳头这么大,哪可能有天人居住在这些星体上面?实际上不知道这些星体它本来也是很大的。还有的人,甚至画七猪之形于斗母下,在斗母星下面还画七头猪。这是什么?亵渎神明,亵渎得很厉害,这是大不敬。

下面说,「真人斗母,宿生皆从尊敬三宝、修行十善而来,故能享飞行宫殿,照临下土。乃今之奉道者,往往反谤佛法,安在其能奉真朝斗也」?这个真人斗母星这些神明、天仙,之所以能够成为这种得道之人,他的福报是过去修来的,宿生,就是过去生,尊敬三宝、修行十善这么得来的。所以天人、天仙都是以十善为基础,十善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才能够有资格生天,这些都要在佛法里面修学。所以这些人都是恭敬三宝之人,你看包括文昌帝君他本人,我们从他的传记里面看到,他也是拜释迦牟尼佛为师,在释迦牟尼佛会下开悟的。所以这些道家的神明其实都是过去生中学佛的,所以他们这一生有福报,能够享飞行宫殿,他的享用自在,住在天上的宫殿,宫殿可以飞行,可以照临下土,他们的威德可以照顾到凡间的百姓,这是帮助百姓所谓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百姓做好事。乃今,现在这些学道的人,就是修道家的道士,有一部分人比较偏颇,心量窄小,门户之见很重,所以他谤佛、谤法,他认为就自己修的这一宗才是正宗,佛是外道,佛法他认为这是不正的,谤佛、谤法,这怎么能够说他是奉真朝斗?这些实际上是造极重的罪业。凡是毁谤佛法的人都是不了解佛法的人,真正了解佛法怎么可能毁谤?他知道这是这么好的东西,他一定用心来学习。

下面又说到,「汉魏以前,称佛为天尊,称僧为道士」。这是在汉朝,三国之前,魏就是曹魏,魏国以前,都是称佛叫天尊,称僧为道士,「称道士为祭酒」,道家的道士叫祭酒,这是过去的称呼。所以佛法的出家人本来是称道士,为什么?修道之士,就好像梵语里面讲比丘,比丘翻译成中文叫乞士,乞是乞丐,士是读书人,就是有道行、有学问这样的一种乞丐,这叫比丘,他们是托钵乞食的,但是他们真有道行。来到中国出家人不用乞食,这是中国国情,因为中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出家人堪称是国师,皇帝都称他作老师,怎么可以让皇帝的老师去乞食?所以出家人就不用乞食。他们有寺院安住,寺院自己有产业,可以分租给,譬如说田地,分租给农民他们来耕种,向寺院缴纳这些粮食,来维持出家人的生活,有些寺院出家人也自己下地耕种。所以中国的出家人就不用乞食,过去是称为道士。「自北魏寇谦之,窃天尊与道士之号,而后佛不称天尊,比丘不称道士,其后祭酒之名,沿为大司成矣」。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个道士叫做寇谦之,这是在道家也是很有名的一个道士,他对于佛法很排斥,当时他怂恿北魏的皇帝魏武帝排斥佛教,所以后来魏武帝灭佛,三武灭佛这个魏武帝是第一个。寇谦之当时他就把天尊这个名号窃取过来,就改成变成道家的名号。所以很多道家里面的这些神明现在都称天尊,像什么元始天尊等等。实际上天尊这个名号原来是称佛的,因为佛才称为天人师,九界特尊,这真正是天尊,天人都尊贵、都尊敬他,现在用在道家里面了。道士也变成对道家的这些修行人的称号,不再称呼佛法的比丘了。所以佛不再称天尊,比丘不称道士。祭酒之名,祭酒原来是称道士,现在也改用大司成。这是讲到名号上,实际上来讲道家延用了佛家的。道与佛本来它是没有任何矛盾,因为所说的道理互相之间很多是相通,只是有一部分人心量窄小,他来毁谤佛教,排斥异己,这是人的问题,跟佛家、跟道家这些学派没有关系。真正奉真朝斗之人他是绝对对于佛也是很敬重的,绝对不会去毁灭佛法,佛法这么好的教育,可以利益大众,怎么可以去毁坏排斥它?这也是对神明不恭敬,因为神明都是学佛的。

下面讲了两则故事,一个是「七星救焚」,这是讲到奉真朝斗得到的这些感应。常熟有一位叫钱氏的人,他家里面都是学道的,一家人都是奉真朝斗,有一次家里突然失火,这个火一直在烧,烧了三昼夜。在恍惚之间,这个钱氏就看到穿红衣服的人,有七个人,就在这个屋梁上面举着袖子一挥,就发现火就灭掉了。周围的那些房子统统都烧成灰烬,唯独钱氏他自己家没有被烧到,可知这七个人,七个星宿、神明。这些感应都是因为有至诚恭敬神明的心,至诚感通。在大乘佛法里面,《法华经o普门品》当中说到,说「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这是讲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使是在大火当中,就不会被火烧到。我们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出来,你看对于星宿、神明供奉那么虔诚,都能够有这种感应,更何况是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他是等觉菩萨,实际上他也是过去古佛示现的,他的威德、神通、智慧远远超于神明,这个我们更应该相信。

下来又讲了一则「礼斗免盗」的故事。它是讲到康熙初年有一个人他学道、礼斗,这个人叫做严近山,严近山他奉行道家礼斗非常的虔诚,精诚的去礼拜有三年之久。有一天他走到江边,这天已经暗了,就遇到强盗,当时严近山非常的害怕,他当时立即就持斗母心咒,这是道家的一个咒语,没有过多久就发现黑云笼罩,他所在的这个船上被黑云笼罩着,这些强盗就没办法看见他,也就不可能伤害到他,所以他就得到幸免,其它的船,在周边的船都被强盗们给伤害,那些人可能都被强盗给杀死。这是严近山他能够精诚礼斗,幸免于难。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学佛不是说一定要去持这些道家的咒语或者是要去礼这些星宿、神明,不必,要真正虔诚礼敬三宝,这个感应就更好,更不思议。所以文昌帝君他这里没有一定要要求我们奉真朝斗,他说是或奉真朝斗,或是或者,或拜佛念经,你选择其中一样即可。拜佛,佛是九法界当中最尊贵的,所谓天上天下无如佛。所以能够礼佛,那么天人、这些神明都尊敬你,你礼敬他们跟礼敬诸佛菩萨,他们对你的心情不一样。你想想看,你去礼敬他们,当然你是做他们很好的学生,很恭敬他们,但是如果你礼敬佛,他们也礼佛,他们也是佛的学生,你也是佛的学生,那你跟他们的关系就变了,你跟他们是师兄弟的关系,他们对你就格外的关怀照顾。这是讲到奉真朝斗。

安士先生为我们说明道家与佛家实际上关联非常紧密,根本不会互相排斥,所以他引用了《道藏》里面的一些话来给我们说明。我们懂得道家在经典里面所说的都是很恭敬佛法的,于是我们就知道,凡是不恭敬佛法的这些人,肯定他不是真正在道家里面依教奉行,他可能没有读过这些《道藏》的教诲。所以「《道藏》摘语」,他摘录了一些经句。在《道藏o法轮经》里面有这么说到,「天尊诫敕道士云」,这里讲的天尊是道家里面讲的这些真人、这些神明,他教诫这些道士,就是在我们凡间修道之人,「若见佛图,思念无量,当愿一切,普入法门」,佛图我们讲是佛像,有的是画的像,有的是刻的像,总之你见到了佛像,要提起思念,你的念头要什么?当愿一切众生普入佛法的法门,就是你希望一切众生都来学习佛法。你看这是天尊教导这些道士们说的,我们就可想而知,天尊本人也是学佛的,很可能他本人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在天上度化天人、度化神明。

下面,「《太上清净经》云:若见沙门,当愿一切,明解法度,得道如佛」。这是另外一部经,也是出自于《道藏》,这是道家的开示,说若见沙门,沙门这里是指佛法里面的出家人,出家僧人,当愿一切,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明解法度,能够明了、能够理解,这个法就是正法,专指佛法。佛法是度我们的愚痴,学佛最终能得道,得道如佛,这是成就无上佛道。所以道家的修行是一个阶段,它没有究竟圆满,真正要究竟圆满还是要佛道,可是道家也是很重要的基础修学的阶段。所以你看看印光大师,这是我们佛门的近代最著名的高僧,他提倡要用《文昌帝君阴骘文》、要用《太上感应篇》,这些道家的经典,做为学佛人的修行基础科目,这就证明了,道家虽然不究竟,但是它却是很重要的修行基础。包括儒在内,儒和道都是很重要的修佛的基础,因为儒家最注重讲做人,道家讲成仙生天。这些都是六道里面的,人天要是没做好何谈当佛?所以佛法是要在人天做得很圆满的基础上提升。我们师父上人现在可以说是继承了印光大师的这个道统,他大力提倡我们落实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你看用儒和道做为我们修学的基础,这是中国佛法的特色。佛在过去,在《佛藏经》里面说过,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也就是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没有小乘,大乘就是空中楼阁。小乘是基础教育,像小学,大乘是大学,没有小学怎么能上大学?佛法传到中国,小乘两个宗,一个成实宗,一个俱舍宗,都没有什么人修了,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中国儒和道这些教导可以说是小乘的最好的替代。所以中国人没有不读儒书的、没有不读道书的,他儒和道都有基础了,学佛直接入大乘。

所以我们现在学佛要注重儒和道的根基,这里的道家的经典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修道到最后要归到佛法上,这才能够圆满。又引了另外一部《道藏》的经典,《老子升元经》,里面说到,「道士设斋供,若比丘、比丘尼来,当推为上座」。你看看这是道家对于佛法里修行人的尊重,道士设斋供众的时候,这个道士设斋跟佛法里面设斋其实是一样的,想必这是一种无遮大会,供养大众,如果有比丘、比丘尼来,这是佛门的出家人,受了比丘戒的男众叫比丘,受了比丘尼戒的女众叫比丘尼。他们来了要让他们坐在上座,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修持高,这是对佛法的尊重。实际上道家确实跟佛法来讲,很多都是教诲上相类似的。底下又说,「《符子》云」,这是另外一部经典说,「老氏之师,名释迦文佛」。这里说得就更白了,老氏就是老子,老子以及跟随老子学习的这些道士,修道的学道之人,他们共同的老师就是释迦牟尼佛。又下面说到,「《灵宝消魔安志经》云」,这是另外一部道经,「道以斋为先,勤行当作佛」,这本经讲到,道以斋为先,斋是斋戒,斋是清净心的意思。道是什么?以清净为先,先是一个基础,清净来自于戒律。所以要以戒律来获取身心清净,这上面道才有基础,然后勤行当作佛,这是我们要勤奋的修行,发愿作佛,要发无上菩提心,而不是希求人天小果。

下面又引「《上品大戒经》云」,这都是《道藏》经典。「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这是讲布施利益,如果布施佛塔或者佛庙,这佛的寺院,舍一得千报;布施沙门,这是僧人,舍一得百报。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果报?因为这个福田殊胜。佛塔庙这都是佛陀教育的场所,你布施供养这等于帮助佛陀教育,教化众生,这不仅是财布施,也是法布施。供养里面法供养最,法供养是第一,所以你的功德就特别殊胜。沙门是佛陀教育的老师,你供养他们,帮助他们教化众生,这就得很殊胜的果报。下面又引「《老子大权菩萨经》云:老子是迦叶菩萨,化游震旦」。这部道经里面又讲到,老子是谁?是迦叶菩萨,大迦叶尊者他化身来的,化游震旦,游化到我们中国来,示现老子来传这个道法。大迦叶尊者我们都熟知,他是世尊的上首弟子之一,是苦行第一的,持戒、头陀第一。他是禅宗的初祖,佛门里面很著名的,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以心印心,这是把禅宗传给迦叶,这是佛有妙明真心,迦叶得到了。后来迦叶传给阿难,阿难一直传下来,传到最后,达摩到东土来,达摩是我们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又传下面六代,六祖惠能大师,一花开五叶,中国禅宗是这么来的。老子原来是迦叶大尊者的化身,迦叶尊者,相传他的道场是在鸡足山,在云南,在大理鸡足山那里去闭关,在华首门那里入了山里面,所谓是持衣入定,等候下面一尊佛弥勒尊佛下生。他把世尊的衣钵一直要留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要传给弥勒尊者,弥勒成佛的时候要接受世尊的衣钵。老子相传是大迦叶化身,这就说明道和佛本来是一体的。这讲到或奉真朝斗,这也是修福,也是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这个利益主要是来源于尊师重道。底下又讲:

【或拜佛念经。】

这是讲认真的学习佛法。拜佛也是尊师重道,除了尊师,因为佛是我们的老师,它还有见贤思齐的意思,见到了佛祖我们要想到,佛他也是人成佛的。释迦牟尼佛他是古印度的一个太子,出家修道,明心见性,他成佛了,然后他告诉我们,「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每一个人本来都有佛性,本来就是佛,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执着,不能够证得我们的佛性。世尊释迦牟尼佛是证得佛性的人,他教给我们如何证得佛性,所以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成佛,他能成我也能成,见贤思齐,拜佛的意义在这里。还有一层意义就是报恩,佛传给我们的这个法我们得到了,获得殊胜的利益,我们应该报本反始,常常怀念佛祖的恩德,所以拜佛。这跟中国人拜祖先是一样的,都是知恩报恩,报本反始的意思。念经这就是学习,通过念经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教育什么?它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所教的内容是宇宙人生真相,只要我们认真的奉行,必能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所谓大彻大悟,必能圆满成佛。所以佛法它是教育,它不是说只有释迦牟尼佛能成佛,其它人不能成佛,如果是这样那就叫宗教。就像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是宗教,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天主、他们的上帝不可能说你们将来个个都像我一样,成为上帝、成为天主,不可能,它总有一个高低贵贱的分别,它不是平等,这就是宗教。当然宗教也是劝善的也是好的,但是佛教不是宗教,因为它是讲究平等,众生与佛平等。所以在教育里面是师生的关系,释迦牟尼佛跟我们是师生,老师希望学生将来都像他一样,甚至要超过他,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育。

所以你看安士先生在解释这段文里面说到,说「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之为佛」。他说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什么?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也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不仅自己觉悟,也觉悟他人,觉他,让别人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只要明白真相了人就不会烦恼,人的烦恼、苦难都是迷惑颠倒所至,所以一定要觉悟。觉悟之后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不会有苦难,这是佛法讲的惑业苦。如果迷惑了就会造业,造业就受苦受报,受报之后又更加迷惑,这是轮回,永远超离不出来,一定要觉悟。觉行圆满,自觉和觉他都圆满,这是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就成为佛了。所以佛字其实它是一个学位的名称,在佛法里,它是教育,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有学位,有学士、有硕士、有博士,博士是最高学位,在佛法里也有三个学位,第一个学位是阿罗汉,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佛。阿罗汉他断了执着,他能够出六道,他成了正觉,就是他的见解思想都正确,这叫正觉。菩萨?他成正等正觉,他的执着没有了,而且分别也没有了,他对宇宙人生真相就知道得更多了,但是还并不圆满,因为菩萨还有妄想、还有起心动念。把起心动念都放下,那就成为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佛。所以每个人通过修证都可以取得这个学位,教育里面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得到。

下面又说,「自心中人人有觉,则自心中人人有佛矣」。这个觉悟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心之中本具有的,人人都有,这就是所谓的佛性,所以人人皆有佛性。「若云泥塑木雕,方名为佛,则是愚夫愚妇之佛也」。所以学佛不能够搞迷信,知道佛在哪?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自心里面,心觉悟了就是佛,心要是迷惑颠倒那就是凡夫。所以佛不在外面,在自心当中。如果说外面有佛,看到这些泥塑木雕的这些佛像说这就是佛,到寺院里面看到大雄宝殿里面供的佛像这就是佛,这叫做心外求法,这个佛是愚夫愚妇的佛,换句话说,还在迷惑颠倒,还没认识真佛,还没有真正觉悟,实在讲佛教是什么都没认识。所以应该怎么样?先看看我们师父上人的《认识佛教》,把这本书、这个光盘认真的听上几遍,这佛教到底是什么就明了了。有正确的认识学佛才不会迷信,才能够一帆风顺,否则一进佛门就搞错了,那是南辕北辙,愈搞是愈偏远,偏离了正确方向。

下面又说,「若云降祸降福,斯名为佛,是又唐宋诸儒之佛矣」。有一类人说佛他可以降祸和降福,就好像那些鬼神一样,看见人干坏事,他就降祸,做好事,他就降福。更有甚者,他说你要是不敬佛,佛会怪罪你,他会给你降祸,你要是恭敬他,多给他点供养,他就会降福,这样的说法那就叫谤佛。唐宋,唐朝、宋朝那个时代的很多儒者,不了解佛法的,他就是这样说,佛不就是搞这些迷信吗?你要是不相信他还会降祸,这是谤佛。所以儒当时为什么排斥佛教?他们都错会了佛教的真实义,把佛看成是世间的这些神明,而且连神明都不如,神明是正直的,怎么可以说你相信神明、讨好神明、供养他,他就给你降福,你不讨好他、不相信他,哪怕你是正人君子,他会给你降祸,这个神明就不是真正的神明。所以要是把佛看成是这个样子那真的是侮辱佛,把佛看成是连世间人都不如,连正人君子都不如,把他看成是黑社会的头目,你不去讨好他,他就给你颜色看,这不就是谤佛吗?这些都是搞错了。实际上人的祸福都是自己造作善业、恶业而得来的,佛只是把这个道理给你说清楚,你自己去干。所以祸福由你自己,命运全在你自己手上。佛对你的加持保佑也就是把这个真相告诉你,让你能够破迷开悟,你就知道该如何去避祸修福。所以它是教育。下面说到,「愚夫愚妇终日言佛,而佛实未尝敬」。这是讲那一类不懂佛教是什么,搞迷信的,天天见他拜佛、供佛,可是他有没有真正敬佛?有没有真正依教奉行?如果还是自己一天到晚搞贪瞋痴慢、搞人我是非,那天天拜佛都没用,他不是真敬佛。「唐宋诸儒终日谤佛,而佛实未尝毁者,以其皆不知有佛也」。唐宋的儒家有一类人他谤佛,排斥佛教。实际上佛也没有被他真正毁谤到,为什么?他所毁谤的不是真佛,真佛不是他们心里想的那个样子,他们所毁谤的是他们心里面的那个所谓的佛,不是真佛,因为他不知有佛,不知道佛是觉悟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果他真正知道这是佛的意思他怎么会毁谤?他难道自己不想觉悟吗?他想迷惑颠倒吗?所以他所谤的佛都是他心目中那种被他自己的意识扭曲以后的那个形象。所以他也没真正谤佛,也没真正毁谤。所以不管是批评也好,毁谤也好,首先你要把对方了解清楚,你搞清楚了再批评不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想要批评他总得把他搞清楚,你学习过一段以后才有这个资格做批评。

下面又说,「佛为三界大师,即诸天诸仙,梵王帝释,犹当恭敬礼拜,而况具缚凡夫乎」?佛称为三界的大导师,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包括六道的一切众生,都尊佛为师。即使是诸天、诸仙,这些天仙、神明,还有天王,梵王是初禅天王,帝释天是忉利天主,都恭敬礼拜,更何况我们这些具缚凡夫,缚是烦恼,烦恼具足了的凡夫。贪瞋痴慢很多这叫具缚凡夫,这个缚就是缠缚,我们被烦恼所缠缚,更应该尊佛为师,向佛学习,求解脱烦恼。「礼一佛,即当观想礼无数佛;礼现在佛,即当观想礼过去、未来佛;要使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前,一一皆有我身修供养,方为善拜佛者」。这一段是讲如何来礼佛才叫真正会礼。拜一尊佛,礼一佛就要观想我现在是礼拜无数佛,心量要广大。佛法里讲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这都是我们礼敬的对象,这叫礼敬诸佛,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的第一愿。我们现在修学净宗,就专礼一尊阿弥陀佛。礼阿弥陀佛,要知道,就是礼无量无数一切佛,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代表什么意思?阿,这是梵文,华文是无,弥陀是量,所以阿弥陀佛就是无量佛。所以你礼一尊阿弥陀佛即是礼无量无数佛,这个殊胜,念一尊佛就是念无量无数佛。礼现在佛即当观想礼过去、未来佛,这是三世诸佛。我们实际上真正礼阿弥陀佛可以不必用观想,把心专注在佛号上,这叫持名念佛,不需要用观想,这是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说的,说念阿弥陀佛,四种念佛,所谓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用持名就可以了,就是执持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可以不劳观想。我们要知道,真正念一尊佛、礼一尊佛,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他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一切诸佛。「要使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前,一一皆有我身修供养」。这就是普贤菩萨的法门,这是跟我们的心量相应的。所以我们的这种观想,十方三世微尘数,这是无量的诸佛如来,我们都有身体化现在这些佛面前礼敬供养。这种境界确实是很广大、很微细,一般心绪比较粗的、乱的凡夫很难修成功。那不要紧,蕅益大师讲持名念佛这很好,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自自然然蒙阿弥陀佛威德加持,可以到十方入三世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这个境界就现前了。所以普贤菩萨为什么他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在《行愿品》里面讲得好,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才现前成就此大愿,这个大愿就是十大愿王,这些境界统统现前。所以我们这一生如果修不到,不必着急,真心求愿往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你就自然得到,这叫善拜佛,会拜佛。

下面又说,「诸佛经典,与世间之善书不同,一则但知谋及身家,一则直欲救人慧命」。世间善书跟我们所读的佛经典不一样,世间善书他只知道为自己身家谋划,起心动念是小,想到自己一身一家而已。譬如说「作之善降之百祥,作之不善降之百殃」,这是《尚书》里面,儒家十三经《尚书》里讲的。这是想到自身,我们希望得福,我们不希望有灾殃。又譬如说《易经》,孔子在《系辞传》里面的解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想到一家,修福的家他就有福报,福延子孙;修不善的,积恶之家,祸延子孙。这是为身家考虑,这个对世间人很有必要,但是他没有谈到要出离六道轮回,要证菩提、成佛道,所以不圆满。诸佛经典它是直欲救人慧命,它是为帮助我们出离三界的,圆成佛道的。小乘注重在出离三界,大乘要我们圆成佛道,所以不一样。「一则止能谈议现在,一则直欲福利多生」。世间善书注重在现代一生,正如孔子所说的,他对子路说,「未知生,焉知死」,你生的学问都不懂,你哪里懂死的学问?换句话说,一生的学问都没搞清楚,你怎么可能懂多生多世的学问?所以儒家注重在一生,谈议现在。佛法福利多生,不仅是讲现在生,也讲到来生后世,生生世世。「世间若无佛经,则天上天下皆如长夜。所以《胜天王经》云:若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子,宜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也」。这是讲到经典的重要,没有佛经天上天下都如长夜一样,众生生活在痴闇当中。儒家赞叹至圣先师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就是孔子,孔子不出世就没有这样好的教诲留下来,那众生都像在长夜当中,不能觉悟,这世间圣人。佛是出世间圣人,不仅是天下人景仰,天上之人(天人)都景仰。所以没有佛陀的教育人天都有如长夜,所以天人都恭敬佛经。佛经就是记录佛教诲的经典,佛不在世了,有佛经在就如同佛在。因此《胜天王经》,这佛经里面有说到,「若法师所行之处」,这是讲法的老师,这个法师包括出家法师,也包括在家法师。法师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讲经说法也可以称为法师,就像过去李炳南老先生是我们净空老法师的老师,李炳老也是称为法师。也可以称为和尚,和尚这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叫亲教师,亲教师是你跟他学习的这个老师就叫亲教师,他亲自教导你,主持你的教学。所以在行的人称呼李炳老叫雪公大和尚,雪公是他的号,雪庐老人,大和尚就是他是亲教师,就好像一个学校的校长,这个校长称为和尚。这些称呼我们都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所以佛教它是搞教育,不是搞这些宗教迷信。所以法师所行之处,这也就是佛陀教育推行的地方。这里用个比喻,「善男子,善女子,宜刺血洒地,令尘不起」。这是比喻那种恭敬,说甚至于可以把自己身上的血拿来洒在地上,让那个尘土不要飞起来,因为湿了以后就不起了,不起能够比较干净。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善男子、善女人护持佛陀教育可以奋不顾身,不惜一切代价,勇于牺牲,这样的精神。不是真的让你把血给刺出来洒在地上,血本身都有一种腥味,他是用这个比喻,不是说真的让你在事上这么去做。所以要懂得佛讲的弦外之音。所以用这样的一种牺牲精神来奉献,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也,真正这样子的去护持佛法,推行佛陀教育,这个也不算是过分。这是劝导我们真佛弟子,真正善心的这些学佛人,应该多做奉献,护持正法,正法的护持才能够真正让众生得利益。所以拜佛念经不仅仅是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是还要帮助众生,自利利他,利他就是推行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推行的地方必定使这个世间、这个社会安定和睦,人民都能够乐善好施,都能够过上幸福和乐的生活,甚至能够出离三界六道,圆成佛道,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的。

下面说,「念经能解其义,复能如说修行,固为上也」。念经我们要懂得经典里面所说的意思,念经才有真实的利益。什么利益?如说修行。清凉国师在批注《华严经》讲到,信、解、行、证,这可以说是学佛研教必经之路。所谓信就是你先要有信心、有信仰,然后你才会学习。你去念经、去读经,读经要求解义,要明白经典的意思,明了这个义之后才能够修行,信、解、行,修行之后才能证果,证就是证明佛在经典里所说的,你都证得了,你都入这个境界了,你就证了。所以解义就很重要,要解义必须要有人说,佛经靠自己去读不容易,真是佛法里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因为自己去看佛经,用自己妄想分别执着去领会,那个可能都把意思搞错,这叫做「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看到这个文字,以为它就是这个意思,自己用自己的知见来理解,其实所理解的不是佛的知见,是你自己的知见,那三世佛都喊冤枉,这不是佛的意思。所以学佛读经要有好老师,这个老师他必须自己有修有学,而且要有师承。师承就是他所学的不是自己弄出来的,他是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他的老师又有老师,一直可以追溯到佛,佛是我们的本师,根本老师。祖祖相传,祖师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有师承,一直承传下来,这才为我们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老师。我们师父他学佛师从李炳南老先生,李炳南老先生师从印光大师,所以这个法脉是从印祖那里下来的。印祖是十三代祖师,净土宗的,我们可以信赖,知道师父上人所说的这些经义是正知正见,是佛之知见,依教奉行必得利益。所以信、解、行、证这是最好的,固为上也,这是真正上等的修学。

「若不能解其义,但存敬慕之心,亦得无量福报,譬之儿童服药,虽未谙其方,却能除病」。这是讲如果不能够信解,读经也不懂意思,但是却有恭敬、仰慕佛菩萨的心,这也很难得,也得无量的福报。为什么?因为福是从恭敬心求来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这是印光大师告诉我们的。所以他的恭敬之心就难能可贵,就是福田,但是总不如能解经义的好。所以我们不能够只停留在第一个初级阶段,对于佛法能够信仰、能够恭敬,这个很难得,善根深厚,但是要提升。提升是什么?要学习、要听讲,要深入的去研学经义、理解经义,因为只有理解了我们才会行。信之后要解,这里所说的「但存敬慕之心,不解其义」,他只有信,还没有解,信了之后解,解了之后行,行了之后证,信、解、行、证,这圆满了,这才能够真正成佛。所以拜佛念经,有的人得的福报大,有的人得的福报小,不同在这里。真正能够依教奉行,出离三界六道,那个福报世间福没办法比,但是这里,能够有敬慕之心,也得无量福报。他譬喻说像儿童吃药,你告诉他一天要吃几粒药,他就按照你的方子去服药,未谙其方,谙就是熟悉,他对你这个处方不了解,不认识、不明白,但是按这个方子吃药他也能除病,就这个道理。这是信,他那个信里面没有解,不理解,但是他难得,有善根,他能依教奉行。所以还是贵在要行,通过行之后也帮助你理解,现在虽然不理解,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理解了。

我们继续看安士先生下面的故事,他讲了几个故事给我们说明佛法的来历以及学佛得到的好处,我们简要的来看一看。第一个是讲「阿难结集」,这是出自《法苑珠林》。阿难是佛的侍者,佛入涅盘以后,阿难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法结集起来汇编成经典。当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有五百罗汉同时结集,而且五百罗汉他们是听阿难复讲。阿难登座,披如来衣,因为阿难记忆力很好,这是他最难得的,而且他多闻第一,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他统统听过,而且听了之后他就不会忘记,所以就由阿难做复讲。所谓复讲就是没有添加自己意思,佛是怎么讲的我就怎么讲出来。这个复讲你看是教下祖祖相传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经教的这些法师也学习用复讲的方法,自己老师怎么讲我们也怎么讲。复讲这个方法怎么来的?阿难传出来的,阿难是第一个复讲的人,他的复讲,讲出来之后,下面五百罗汉统统要点头认同,说这是我亲耳听过世尊说过的,然后才能把它结集到经典里面,假如五百罗汉当中有一个不同意,那就这句话不能写到经典里,这是保证经典的可信性。当时阿难结集的时候盛况庄严,经上记载说,帝释天王,这是玉皇大帝,进奉七宝桌子,罗睺阿修罗王用七宝的香炉来进香,他化自在天王和魔王波旬他们进奉七宝的几案和拂尘给阿难,而且跟帝释天侍奉在阿难左右,四天王天的天王他们侍奉在阿难高座的四脚,这样盛况庄严来集结经典。

为什么这么庄严,天人都来护持?这是因为阿难代佛宣法。所以讲经法师他是代佛宣法,得到人天恭敬供养。这是表明佛法之尊贵、之难得。阿难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对这些名闻利养现前他不会动心。可是如果我们一般法师,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动心?如果会动心那就堕落了,虽然讲的是正法,自己已经没有德行。所以我们现在在末法时代,要怎样来弘法?师父给我们想的法子好,用摄影棚,不要接触大众,就对着摄影机,通过网络、通过直播来给大家分享。也不叫讲法,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或者是复讲老师所说的,这样子的话就可以远离名闻利养,就可以减少堕落的因缘,自己保护自己。你讲经说法很容易就名声在外,大家都很恭敬你,其实你要知道,他恭敬的不是你的德行,只是恭敬你所说的法,你说的法是正确的,所以能够触动众生的善根,让他得到利益。这不是自己的能力,这是三宝加持,这是正法的威力,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能耐,有这个心就完了,一定会堕到名闻利养当中。所以我们都是尽量的远离人群,没有必要见的人我们尽量不要见,真的是保护自己的清净心,把心安住在道上,这是我们末法时期讲经说法要注意的地方。

下来安士先生又给我们讲到「此土闻经」这一段的典故,这是讲佛法是如何传到中国来,刚才这一段是讲佛法是怎么结集的,这一段是讲佛法从天竺(就是古印度)传到中国来。当时在汉朝,汉明帝永平十年,这是公元六十七年的时候,明帝派遣大使,包括有蔡愔、有秦景、有王遵等十八个人,到天竺国迎请高僧,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带着佛经、带着佛像,来到东土会见汉明帝,这就是正式将佛法迎请到中国来。佛像代表佛宝,佛经是法宝,两位高僧摩腾和竺法兰这是僧宝,佛法僧正式传入中国。当时汉明帝就请问两位高僧,说为什么世尊不在我们东土出世,要到天竺国去出世?摩腾就说,天竺国是大千世界之中诸佛出世都在此地,其它地方略略偏远了一些,所以佛没有来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竺国,但是在百千年后就会有圣人传教于此,所以我们中国也会出现圣人。确实自从佛法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确实有很多诸佛菩萨示现,祖师大德、高僧、高士很多都是菩萨再来的。汉明帝听到之后也很欢喜。当时因为佛法受到皇帝的尊重,就引起了有很多道家,包括儒家的一些人的不满,这是难免的。结果有六百九十人,这些道士还有善男信女的,就共同上疏表奏请皇帝,说要跟出家的这两位法师较量一下。皇帝听了之后就说,好吧,那就试试看,看看道和佛还有儒哪个更高。于是在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就集合大众在白马寺,这是在洛阳,是汉朝原来推动佛陀教育的场所,专门接待外国来的高僧,白马寺。他们就在这个白马寺外面设坛,把道家的经典和儒家的经典诸子百经全部放在一起,也把佛经和佛的舍利也放在一起,分放在不同的地方,然后道士们就开始放火烧这个坛。在烧之前道士们到经典面前哭诉着说,说我们的皇上信邪,信到佛法了,他以为是信邪了,现在希望神明显灵加持,验证道经是烧不坏的,把这佛经要烧掉,这样来比试比试,结果就放火烧。结果没想到一把火把道家经典都烧掉了,只剩下佛经丝毫没损。道士本来都有道行,他们念很多咒语要加持,结果根本没有用。这个时候大家看到就服了,然后请高僧来说法,正在此时,这些道士都很惭愧,无话可说,就发现佛的舍利放五色光芒,而且光芒能够在天空形成一个宝盖,像一个很光亮的天体一样照耀着大众。这时候摩腾禅师,这是天竺来的高僧,他现神通,他一下子飞到天上,神化自在,放光。这时候法兰禅师,就是竺法兰,他就对众说法,大众听了佛法以后,闻所未闻,非常的欢喜,当即就有一千多人发心剃度出家。当时汉明帝看了很高兴,就准许大家出家,于是佛法就开始在中国盛行。这是讲到佛法来中国的因缘是极其殊胜。这些高僧大德真的都是佛菩萨再来,他们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显现神通,有助于佛法的推扬。现在我们要推行佛法,我们都是凡夫,不可能有这种神通,而且佛也不主张我们用神通,要用什么?要用教化,要讲经说法、办班教学,唯有用教育才是真正正信佛法之道,那也就不辜负像摩腾、竺法兰这些天竺高僧,以及我们国家派过去取经的高僧大德,把佛法传入中国的这一片苦心和所付出的这些辛苦。真的要像唐朝玄奘大师所说的,发心「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才是真正报佛恩!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拜佛念经」这一段还没有完全讲完,我们明天继续学习。讲得不妥之处,恳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更新于:2个月前
2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