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格独特,..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北宋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苏东坡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不仅读诵经典,以诗词弘扬佛法,而且还常与高僧往来问道,吟诗唱和。他与许多高僧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话。在众多高僧中,道潜禅师即是其中之一。
道潜禅师(1043-1106)是北宋著名诗僧,本名昙浅,号参寥子,俗姓何,于潜(浙江临安)浮村人。道潜自幼不食荤腥,少年时期因流畅读诵《法华经》被大众称奇,得以剃度出家。禅师少年颖悟,对内外典籍无所不读,且擅长著文,尤其喜欢作诗。禅师最初与词人秦观十分友好,苏轼做杭州刺史时,道潜隐居杭州智果精舍。一次,苏轼前往拜访 ,道潜在坐赋诗,挥笔而成。苏东坡对他的诗歌成就非常欣赏,称赞道潜诗句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与文与可》)。此后,两人来往日益密切,经常吟诗酬唱,相互结为忘形之交。据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道潜本名昙浅,苏轼改为今名。由此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无间。
道潜禅师才思敏捷,作诗立就。苏轼做杭州刺史时,一次汇集宾客,他用画笔在采筏上画了一幅墨竹图,画完之后交给官妓,让这位官妓去找道潜禅师为墨竹图配诗。苏东坡想以此考验一下道潜禅师作诗的才能。出人意料的是,当官妓将这幅墨竹图交给道潜之后,道潜不假思索,提笔作诗一首:
小凤团筏已自奇,谪仙重扫岁寒枝。
梢头余墨犹含润,恰似梳风洗雨时。
这首诗歌首句称赞苏东坡所选彩筏色彩奇妙,暗喻苏东坡画墨竹图所选纸张十分考究,同时赞叹了苏东坡对绘画的用心。谪仙重扫岁寒枝则称赞苏东坡画技的高超。谪仙指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是被贬谪到杭州为刺史的,因而成为谪仙。重扫,指画技的娴熟巧妙。岁寒枝,本处指苏东坡所画的竹子。古代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之说,故此称竹为岁寒枝。梢头余墨犹含润,恰似梳风洗雨时两句诗,称赞苏东坡所画的墨竹栩栩如生,充满灵气。梢头余墨犹含润一句,称赞墨竹梢头滋润涵养,充满生命活力;称扬墨竹像刚刚被风吹雨淋过一样,形貌十分逼真,当官妓将道潜的题诗拿回,苏东坡一看,大为赞赏,由此更增加了他对道潜禅师的恭敬。
苏东坡官场失意,屡次遭贬。在他被贬往黄州做官期间,心情十分抑郁,为了安慰他,道潜禅师不远千里前往黄州探望,并在黄州居留一年多时间。结束探望之后,道潜又回到于潜(浙江临安)西菩提山中。等到苏轼被贬到南海为官时,道潜准备渡海相随,苏东坡于是写诗劝阻。由于道潜禅师与苏东坡关系密切,苏东坡被治罪时,道潜也因为诗歌涉嫌讥讽朝政,因而被勒令还俗,谪居兖州(山东兖州)多年,直到建中靖国初年(1101),方才受诏重新削发为僧。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年(1106)归老于江湖。著有《参寥子诗集》。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彭城(今江苏徐州)知州,前后在徐州为官一年零十一个月。在这期间,道潜禅师曾多次前往探望。两人谈诗论道,乐在其中。一次,苏东坡宴请宾客,他想给道潜禅师开个玩笑,看看道潜如何应对。他于是叫几个官妓挑逗纠缠道潜,并向道潜求诗。道潜见到官妓到自己跟前挑逗求诗,随即作诗一首: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据《东坡集》及《菬溪渔隐丛语》记载:苏东坡在徐州任刺史时,道潜禅师从杭州特地去拜访他。在酒席上,苏东坡想跟道潜开开玩笑,就叫一歌妓向他讨诗。道潜当时就口占本诗。满座宾客听后大惊,一起称叹他的诗才超群,自此道潜诗名名闻四海。
在这首诗歌中,道潜告诉这位官妓,虽然她容貌如花似玉,令人心动。但你这种美貌只能像当年的美妓朝云于襄王先父梦中恼乱他一样,美貌能使帝王神魂颠倒,但对自己专修禅定的僧人来说,却难以起到作用。
东山窈窕娘,出自《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东山携妓之事,道潜以此点出向他索诗的官妓身份。幽梦恼襄王,是一则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赋序》:一次,楚襄王和宋玉一起到云梦之台游玩,仰望高唐之观,上有云气,青烟直上,一会改容,变化万千。襄王见此情景对宋玉说:这是何气呢?宋玉回答说:这是朝云。襄王又问:什么叫朝云?宋玉说:以前先王曾到高唐游玩,因为疲倦在白天睡着了。梦到一个妇人对他说妾是巫山之女,来高唐做客,听闻君王到高唐游玩,愿服侍枕席之间。先王因而揽入怀中。事后巫山女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因高山阻隔,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先王朝夕视察,如巫山女之言,因而立庙号为朝云。
禅心已作沾泥絮指道潜自称自己的这颗禅心就像沾在泥土的柳絮一样,早已经静寂不动,不染实践五欲六尘,更不被外境所惑。沾泥絮,指沾黏在泥土上的柳絮,自然不再飘飞,比喻自己万念俱寂,心思不复波动。
不逐春风上下狂,指道潜的这颗禅心定如止水,就像沾在泥土的柳絮,不会再随春风上下翻飞。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对官妓的美貌和挑逗、纠缠已经不起任何妄念,早已做到了内心安静,处之泰然。
道潜在这首诗歌中,将平常习见的柳絮引入诗中,以柳絮的轻浮的本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感情,从而以物喻人,达到形象的教化效果。苏东坡见到这首诗后大喜,惊叹说:我常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曾收拾,逐为此人所先,可惜也。
道潜禅师在徐州看望苏东坡,小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准备离开徐州,临行前苏东坡作《送参寥师》赠与道潜。诗云: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苏东坡在诗中不仅称赞了道潜禅师高尚的人品和精进修学的禅境,更赞叹了道潜文字蔚炳,出语请警的诗歌特色。在苏东坡看来,一个方外的修道者,将自己视为无用之人,他们淡泊名利,禅观度日,不问世事。应当写不出惊人的诗歌,谁曾料想,道潜禅师竟然能写出如此豪放威猛之诗。高僧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都在其诗歌中展现无余。苏东坡对道潜禅师的诗才大为不解,仔细想来,始悟出禅师的诗词如此精妙,是禅师处空修静的结果。由于静,就可了知一切动境;由于空,就可容纳万境。作为一位求出世的高僧,却常不离世间,并深入世间,因而能写出令人倾倒的好诗。在苏东坡看来,像道潜这样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高僧,的确令人赞叹。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两句诗,叙述了道潜禅师出家修道,对世间的一切人情世故都已经舍弃。苦空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空无常的,因而我们对世事不要过于贪求。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是苏东坡对道潜诗歌的赞叹。一个追求出世断绝世情的方外之人,竟然能做出诗语清警的诗歌,令人感到以外。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两句,则引用韩愈论草书的典故,指出创作并不是摒弃世间万事万物,而是由于心有不平之气,一发于笔端,才有像狂草张旭那样高超的书法艺术。
颇怪浮屠人,谁与发豪猛四句,苏东坡认为道潜禅师身如秋井,摒弃万缘专注修道,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在诗中发出豪猛之情呢?丘井,即古井,佛家常以喻老而不堪复用之身。《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欲令诗语妙,空故纳万境四句诗,是苏东坡仔细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正因为道潜出家修道,常能处空修静,由于心静,才能把握世间各种动态;由于空,才能容纳世间万般景象。
阅世走人间,中有至味永,指出要创作出好诗,不仅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还应当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写出内涵丰富,意味隽永的诗作来。诗歌最后两句,赞叹道潜禅师出家修道,但不妨碍自己创作出诗句清警的佳作。
在这首诗歌中,苏东坡通过对道潜禅师诗歌的多重分析,指出道潜诗歌具有空静,纳万境和了群动等特点,还提出了一首真正的好诗应当有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即深入生活实践的观点。
从这首赠送道潜禅师的诗歌中,我们不仅看到苏东坡对道潜诗歌的中肯分析,还可感受到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苏东坡与道潜禅师是在修道和文学双重因缘下建立起深厚情谊的。由于两人关系密切,两人之间不仅相互关爱,取笑逗乐,而且苏东坡还从道潜身上感受到禅师高尚的人格和高远的诗品,由此因缘,更增添了苏东坡对道潜禅师的尊崇。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