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体性略说

2024-04-27 08:19 唯识法义 Y 纠错

第十三章 意识与第七识的区别一、第六识与第七识的区别是:第七识是作决定作主宰的识心,也是意识赖以出生的所依根,每时每刻都在主宰指挥身口意行的就是第七识。有很多的习气与惯性的就是意根,按照惯性去作决..

释生如

第十三章 意识与第七识的区别

一、第六识与第七识的区别是:第七识是作决定作主宰的识心,也是意识赖以出生的所依根,每时每刻都在主宰指挥身口意行的就是第七识。有很多的习气与惯性的就是意根,按照惯性去作决定的就是意根。有时突然出现了一件事,心里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意识心也来不及分析与思惟,意根就按照惯性作出决定要如何处理。应付事情的时候,来不及思考就要决定作的就是意根;而翻来覆去思考的,就是我们的意识。不经过思考就仓促决定去作的,事后往往要后悔,因为事情过后意识重新思惟时就想,那件事情不应该那样做。所以意根是按照习气惯性去作主的识心,意识心是理性思惟的识心。这两个识心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同为一个识心。

二、对于某一种法的内容,由于学习的时间短,接触的内容量少,就不能达到质的飞跃。所学的法义在最初时,不容易想起来,不容易融会贯通,因为最初的学习是以意识为主,没有得到要领的时候,意识基本上是复述背诵式的,没有达到意根那里。而复述背诵的内容容易忘记,毕竟没有证得的时候法还不是自己的。只有意根理解了以后,才不容易忘记,随时随地就能想起来,张口就能说出来。所以真正理解和证得的东西,用不着记忆背诵,用到的时候,理马上就通,就能讲得出来。背诵复述的东西,再现出来,需要一段时间,不能马上呈现出来,需要回忆回忆,回忆的也不一定周全。

三、人的意识发动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

动念,一定是意根先动念,然后意识的念头才出来。没有意根的念,就没有意识的念。参话头里,最终是把意根拴在话头上,念念不忘,朝斯慕斯,最后才能破参。念头有具体的内容,就是意识的念,意识的念还没有出生没有具体内容时,完全是意根的念,即使意识在有念头时,也有意根的作意触受想思,也有意根的念头,如果没有,意识马上消失不见,意识不能单独有念。根尘相触,识现行,根一旦不触尘,识立时消失。

四、第八识、第七识和第六识,三个识都有知,只是知的对象和内容各不相同。详细的境界知,一定是意识的知。第八识知意根的心行和心愿,第七识知意识了别的信息和抉择,第八识和第七识都知根身,第八识知种子和业缘。

意识也有思心所,对某人某事的了别之后,也要抉择,抉择就是肯定和否定,给与判断,又产生后来的念想。意根的思心所,是对下一刹那六识应该作什么而作主作决定。意根的抉择,有如来藏的配合,六识一定要采取行动。意识心的抉择,不一定能采取行动,必须有意根的批准,意根决定,才能采取行动,还是意根的思心所抉择的作用。知自己有没有念头,是意识心的反观力,是意识的知。意根不会分析,意根了别的内容和抉择,意识不知时,叫作莫名其妙。

紧急情况,意识了别一下,来不及分析,就影响不了意根,意根就凭借过去的经验而作抉择,意识只是把了别的信息快速传达给意根而已。

意根没有断我执,就不能消失灭亡。指挥身体活动,是意根的功能,意识是想指挥身体,可是得要经过意根的同意并且作抉择,六识才能造作;六识一动,身口意行就出现了。六识不出生不活动,身口意就不现行出来。

五、意识是否有俱生的人我执

意识有没有俱生的人我执呢?如果第六识也像第七识一样在五蕴刚刚出生时就有与前世同样的认知,祂当然也会有与前世一样的执著性,叫作俱生人我执。意识如果生来就有俱生人我执,不用后天教导和熏习,那祂首先一定要知道有个五蕴,并且知道是我,一定要知道有个十八界,并且知道是我。

但是意识在刚刚出生时不用教导就知道有五蕴吗?意识生来不用教导和学习就知道有十八界吗?祂认识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功能作用吗?认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的功能作用吗?能分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吗?有自己与他人的概念吗?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刚出生的意识显然都没有。如果意识有五蕴十八界所有法的认知,就有人我执;如果没有这些法的认知,意识就没有人我执,也没有想执的心行,因为没有 概念和认知,即使想执也没有能力去执。

如果意识生来就有这些认知,那父母和亲人就省力了,不用教孩子这是父母,那是兄弟姐妹,这是男那是女,这是我的东西,那是你的东西等等,孩子睁开眼睛就知道每个人的不同,知道自己与每个人的关系,哪些物品属于自己的,哪些物品属于别人的,于是就会执著自己以及所有物,执著自己的生存环境;父母也不用教孩子这是饭那是水,这是衣褥那是床,这是黑那是白,这是好那是坏,这是灯那是鞋等等,因为这些孩子的意识都知道,孩子生来就会贪执和挑剔这些;乃至于世间一切生活上的知识父母都不用教,孩子的意识生来就会,并且生来就对这些生活资具有执著性和挑剔性,生来就知道护持着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让人碰和拿走。

可事实上意识在五蕴刚刚出生时一无所知,不知道有五蕴,不知道有自己,不分怨与亲,没有名言和任何概念,没有辨别善恶是非能力,不会懂得自我保护,也不懂得护着自己的所有物,什么都不懂,任何事都必须依靠父母大人等等耐心教导和灌输,否则就永远一无所知。

譬如意识要执著父母,首先要认识父母,知道有父母,也知道父母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执著父母;譬如意识要执著金银珠宝,首先意识要认识金银珠宝,懂得金银珠宝的价值,才能执著金银珠宝,如果不认识金银珠宝,给他金银珠宝也许要咬坏,不会戴在身上或者收藏起来;譬如意识要执著美丽的风景和威尼斯水上乐园,首先要认识风景了解风景和乐园,懂得欣赏,然后才能谈得到执著与否。

譬如有人拿刀杖要伤害自己,意识要执著自己的生命,躲避刀杖,首先就要知道有生命和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刀杖的危险性,才能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躲避刀杖;如果意识不知道有危险,不知道害怕,就不知道保护自己,任何危险到来,都是懵无所知;譬如意识要执著蛋糕等饮食,首先要认识蛋糕,了解蛋糕的香甜,然后才能执著蛋糕,否则父母把蛋糕给狗吃,意识也不会有任何反应,不会有一丝执著和贪爱。因为刚出生时意识一无所知,父母把婴儿送与他人或者丢弃或者变卖,婴儿一点反应也不会有,因为意识不懂不知,就不会执著自己和父母家庭等等。既然婴儿对于五蕴十八界一无所知,就不会有喜厌和贪爱执著,那么意识在五蕴刚出生时就没有俱生的人我执,不懂才不执。

这些法都需要婴儿的意识在后续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学习,在后天的环境中一点一点的熏陶。直到孩子渐渐长大,意识的贪执性才一点一点的出现,才会护着自己的饮食衣服玩具等等,其他复杂一些的事物比如权利地位名誉等等还是不知道,因此无法贪执。其天生的贪性和自私是意根熏染的,意识的所有行为都是受意根指使和支配的,意识并没有什么思惟分析能力,直到生长到一定时候,受环境的熏染和意根的不断熏染,才能逐渐的有思惟分析能力,才知道去贪执一些事物。

意识都不分东西南北,不知善恶是非好坏,那还有什么可执的呢?刚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我的概念和理念,没有思想,一无所有,极其简单的五蕴活动完全受意根指使和支配,心理的思惟活动没有,那祂要如何执呢?执,必须有一定的思惟活动,有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认知,才能起执心,否则就没有执的能力和条件。

六、意识是否有俱生的法我执

法执的内容比我执的内容更加的广大,涵义更加的深细难懂,意识刚刚出生什么法也不认识,就无法执著。譬如意识要执著财色名食睡,首先要认识财色名食睡及其重要性,才能生起执著,才有能力去执著,如果意识不知财色名食睡为何物,那就没有执著的心行,谈不到执著与否;譬如意识要执著权势和地位,执著富裕的生活,首先要了解权势地位是什么和如何重要,其意义是什么,懂得享受生活,然后才能执著这些法,以及生起贪爱的心行,如果对这些法茫无所知,那就无法也无能力执著,也谈不到执著与不执著。因此说初生的意识没有法我执,不懂得执著,意识没有俱生的与生俱来的任何执著,包括人我执和法我执。

七、睡着时,因为意根觉得被子重,就自动翻身,但是意识当时不一定知道,这时有没有身识和意识呢?翻身也是识的功能作用。根,本身是被动的接收器和传输器,如果没有识在根上的作用,根就是木头石头。意根想翻身,一定要调动身识和意识,两个识生出来就能让身体翻动,翻身时就有微弱的身识和意识。

意根为什么作主翻身呢?因为了别到被子重,意根与被子法尘相触,知道对身体有影响,就让身识和意识出来了别,身识和意识觉得沉重,意根就决定翻身,于是身识和意识共同翻身。如果翻身的次数多一点,睡眠就不好,第二天就感觉身体疲惫,因为六识总出现,身体没有休息好。如果睡着翻身不是六识的作用,那么在昏迷时,意根想挪动身体,就应该能挪动得了,可是昏迷时,身体是不能动的,尽管意根总想让身体活动起来,让自己清醒过来,但是做不到。

在半夜翻身时,由于身体疲乏,意识心弱,不一定能反观到自己的行为造作,意识心强弱的程度不同,反观力也不同。所以有人知道自己半夜是什么状态,做了什么,有的人却不知道,不知道的时候,意识现行的少,睡眠就深沉,睡眠质量就好,但是也有意识快速而微弱的了别,意识微弱时,几乎感觉不到意识自己的存在和运行。这时意根的作用突出明显,意根直接了别的内容,很多时候意识心不一定知道,意根又没有名言,无法表达出来。

意根默容一切法,而意识不是这样,那么意根了别的内容要永远多于意识,比意识深细得多,所以意根的法比意识深细而重要,成佛与否,全在于意根。意根运作的本身不能说简单和复杂,因为意根对六尘的了别慧差,意根对自己触法尘、了别法尘的运作不太能作反观分析,如果法尘太重要,自己想了别却又了别不清楚时,才唤起意识出来了别。

八、问:五根与五尘始终是相触的,法尔如是,不管意根作意与否吗?只要相触,第八识就无条件出生五识?意根是只作意法尘,还是在六尘上都作意?

答:五根的浮尘根时时与五尘相触,如来藏时时依五浮尘根传导和变现五尘到胜义根中,出生内五尘和法尘。那么内五尘和法尘就时时出现在后脑胜义根中,五尘和五胜义根也是时时相触的,可是五识并不能时时都出生,在很多时候都没有五识来了别内五尘,我们并不知道五尘境界。那就是说,五识的出生是有条件的,有什么条件呢?眼识的出生有九个条件,耳识的出生有八个条件,鼻识的出生有七个条件,舌识的出生有七个条件,身识的出生有七个条件。五识如果出生,五俱意识必出生,五识与意识和合了别五尘(包括法尘)。

那么六识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出现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肯定是意根作意,如果意根不作意,意识肯定不能出现,那么五识当然也就不能出现。意根作意就显得很关键了,意根肯定是要作意法尘的,这样意识才能出生,可是意根是否作意内五尘呢?如果意根不作意内五尘,如来藏就不会随顺配合出生五识,这样意识也不会出生。

有的人就会问了:打坐修定时,或者平时根本不想了别五尘六尘,为什么还有六识出来了别六尘,想躲也躲不开呢?这是因为意根的攀缘性太重了,习性难改,意识对祂的牵制力也不够强,这时意识是无奈的。当把意根驯伏了以后,祂的攀缘性减弱,六识才能定,不想了别的内容就不再出现了,能够专心致志,达到专注思惟,或者灭除觉观。

依此推论,六识的出生,六识了别色声香味触法,必然有意根作意和思心所的运行,六识才能出生,否则不可能有六识以及六识的了别活动。六识都是听从意根指挥,由意根决定了别何种境界,意根不决定了别,意根不想知道的,必没有六识去了别,没有六识不服从意根的意旨和决定的,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因此总结起来说,五浮尘根与五尘相触,不必意根作意,五识六识对五尘六尘的了别,一定有意根的作意。

九、问: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指的是意识,意识不能同时思考或进行两件事。但是意根遍缘一切法,或者是一个法尚未攀缘完,又攀缘另一个法,因为间隔时间为刹那,时间太短,也可以理解为同时攀缘多法,在这其中是否就是区分意识和意根的好时机?

答:世俗法里讲的一心不能二用,意思是一心如果是二用多用,用的就不好,精力分散,心就粗燥,了别不细致不清楚,思惟不清楚,不能出智慧。实际上意识六识是可以二用和三用的,因为普通人的定力很差,慧力也很差,精力稍微分散,对六尘境界就了别不清楚,考虑问题就不细致不周密,表现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稀里糊涂、不知所以然,智慧比较低劣。

意识心没有训练时,要想思量考虑好某个事情,必须专一思惟,否则就考虑不清楚。当意识有训练定力好时,可以一心多用,同时缘几个法,也都能做得好。比如世俗法中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这样,只是不能太细思惟,在总体上都能安排好。比如说有的人在大事临头时,往往表现很镇静,此时所有的精力能力都调动发挥了出来,各种事情考虑安排得很周密,大脑高度旋转,工作速度惊人。世俗人做工作时有时也是这样,各人的精力能力大不相同,定慧都有区别。

意根同时能攀缘多个法,并且也能刹那连续、相继不断的攀缘多个法。如果祂要攀缘六尘上的法,意识必然随之了别,所以意识也是能攀缘多个法的。区别意识和意根,还是要在作主性上、作决定上区分比较容易、在习气、惯性、作用上容易区分,在突然间发生事情时,容易区别意识和意根的作用,在浅层次的心理作用和深层次的心理作用上比较容易区分意识和意根。

十、六识通过意根把种子存在第八识里,一切法都通过意根,意根是联系六识和第八识的中转站和纽带,一切法意根都默容。意根是六识染净的依靠依止,意根染污,就会指挥六识造作染污业;意根清净,就指挥六识造作清净业。另一方面,六识分别和造作的所有内容都作为信息传递给意根,意根才能了别、思量和作主,这同时就将信息落到第八识里,作为种子存下了。意根本身的一切活动也都落到第八识里,作为种子存下了。那么学佛法,最初和最后的下手之处我们就应该明白了。

只有懂了如来藏法,才能通经论;要想懂如来藏法,就要证得如来藏;要想证得如来藏,就要参禅;要想参禅,就要修六度波罗蜜。如果我们开悟的条件都具足了,那么一个月当中所听闻的佛法,足以让我们开悟很多次了,断我见,也断很多次了。

十一、问:能不能这样理解,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表义名言思惟各种问题,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时意根虽然参与了,但参与得很浅。如果没有经过训练,意识很难用显境名言来思维。通过训练,如修定具有了一定的定力后,就可以不用表义名言,而直接用显境名言来思维。这时候意识和意根共同参与了,且意根能更深地参与。以上说法是否正确?

答:显境名言的意思是,七识心与心所法,能够共同的把各种境界烘托显现出来,让他人理解和明了。七识心都有这个功能,不仅仅是意根有这个功能。表义名言,用字、词、句把内心的思想和境界表达出来,以让他人理解和明了。这是意识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意根没有,五识也没有。

表义名言,分为语言文字和觉观思惟,觉观思惟也是意识的特性,意识能明了六尘境界,之后就能对六尘境界起觉观,起思惟。意根没有这种表面的功能作用,祂所起的作用是隐蔽的、深邃的、暗暗的、难以觉察的,其作用相当大。如果两个识的识种子少于分流,少于分别其他法尘,那么了别慧就能更加强大,其作用力就相当大,能攻克一切法。当定力增强时,六七识的显境名言作用突出,意根的作用突出出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其了别功能就会更加强大,对一切法可能都能思惟透彻,智慧涌发。

十二、问:我们心里有个“知”是不变的观者,是不是意根?与梦中的“知”一样吗?为什么睡着就没有了,保持这个明觉的“知”就是正知吗?

答:心里这个知,是变化无常的,很多情况下,就不能知了,因此是生灭无常的意识的知性。梦里也有这个知,也是意识的知。但是一切法上同时也有意根的知,只是意根隐藏的非常深,很难发现祂的知性。

保持这个知性,明了六尘性,属于修定方法,不是见道。如果不是明心境界里意识的知,落在五阴当中的知就不是正知,因为不知第八识,不知第八识的运作,只知生灭法,不知不生灭法,这是意识的不正知。真正的正知是第八识的知性,如来藏的知性,不落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上,祂没有漏,没有无明,没有生灭无常变异性,这是真正的正,彻底而究竟的正,不用出生,永远也不灭。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