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传灯录卷第十

2024-09-01 08:08 史传部 X 纠错

续传灯录卷第十大鉴下第十二世投子青禅师法嗣芙容道楷禅师。沂州沂水人。生崔氏。为人刚劲孤硬。自其少时即能辟穀学道。隐伊阳山中。后游京师藉名术台寺。试所习得度具戒。谒青华严于淮山海会。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

续传灯录卷第十

大鉴下第十二世

投子青禅师法嗣

芙容道楷禅师。沂州沂水人。生崔氏。为人刚劲孤硬。自其少时即能辟穀学道。隐伊阳山中。后游京师藉名术台寺。试所习得度具戒。谒青华严于淮山海会。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言句也无。青曰。汝道寰中天子勅。还假禹汤尧舜也无。楷拟酬之。青以拂子摵之曰。汝发意来早有二十棒也。于是楷悟旨于言下。再拜即去。青呼曰。且来。楷亦不顾。青曰。汝到不疑之地耶。楷以手掩耳。后掌众食。青问。厨务句当良苦。对曰不敢。曰汝炊饭耶煮粥耶。对曰。人工淘米着火。行者煮粥炊饭。曰汝作甚麽。对曰。和尚慈悲放他闲去。又尝从青游园。青以拄杖付楷曰。理合与麽。对曰。与和尚提鞋挈杖不为分外。曰有同行在。对曰。那一人不受教。青遂休去。至晚青谓曰。早来说话未尽。对曰。更请举看。青曰。卯生日戌生月。楷即点灯来。曰上来下去总不空然。对曰。在左右理合如此。曰奴儿婢子谁家屋里无对。曰和尚尊年缺他不可。曰与麽殷勤。对曰。报恩有分。元丰五年北还沂间居马鞍山。遂出世说法。初住沂州之仙洞。后迁西洛之招提龙门。又迁住郢州之大阳隋州之大洪。皆一时名公卿为之劝请。洞上之风大振西北。崇宁三年有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大观元年冬移住天宁。差中使押入不许辞免。俄开封尹李孝寿奏。楷道行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之。即赐紫伽黎号定照禅师。楷焚香谢恩罢。上表辞之曰。伏蒙圣慈特差彰善阁秖候谭祯。赐臣定照禅师号及紫衣牒一道。臣感戴睿恩已。即时焚香陞座仰祝圣寿讫。伏念臣行业迁疎道力绵薄。常发誓愿不受利名。坚持此意积有岁年。庶几如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法。今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岂能仰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祇受。伏望圣慈察臣微悃。非敢饰词。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上报天恩。上阅之以付李孝寿。躬往谕朝廷旌善之意。而楷确然不回。开封尹具以闻。上怒收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诚而适犯天威。问曰。长老枯悴有疾乎。楷曰。平日有疾今实无。又曰。言有疾即于法免罪谴。楷曰。岂敢侥倖称疾而求脱罪谴乎。吏太息。于是受罚着缝掖编管缁州。都城道俗见者流涕。楷气色闲暇。至缁州僦屋而居。学者益亲。明年冬勅放。令自便菴于芙容湖中。数百人环绕坐卧。楷虑祸。乃日各食粥一盃。不堪者稍稍去。在者犹百许人。政和七年冬勅赐所居菴额华严禅寺。明年五月十四日无疾而殁。先写偈付侍者曰。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初楷在大阳。青华严遣果侍者。以大阳皮履直裰付之。楷以付襄州洞山道微。微退罢还淛东殁于双林小寺。今取以还鹿门山。建阁藏之曰藏衣。楷偈句精深有旨法。作五偈述其门风。一曰。妙唱不干舌。偈曰。刹刹尘尘处处谈。不劳弹指善财参。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鸟不嗛。二曰。死蛇惊出草。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触他毒气又还乖。闇地若教开死口。长安依旧绝人来。三曰。解鍼枯骨吟。偈曰。死中活得是非常。密用他家别有长。半夜髑髅吟一曲。氷河红焰却清凉。四曰。铁锯和三台。偈曰。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伯牙何所措。此曲旧来长。五曰。古今无间。偈曰。一法原无万法空。箇中那许悟圆通。将谓少林消息断。桃花依旧笑春风。楷旧隐与虎为隣。虎尝乳四子。月余。楷阚其出往视之。腥臭不可言。窃携其一还。虎得彘曳至弄穴前伏地。喜见嵴尾。但见三子。怒以足跑地吼。群鸟皆鸣翔其上。楷即放还之。其伊阳宰韩承议偈曰。老爱依山人事稀。虎驯菴畔怪来迟。寥寥石室尘埃满。不知何日是归期。又曰。数里无人到。山黄始觉秋。岩间一觉睡。忘却百年忧。

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卫之黎阳刘氏子。世皆硕儒。师未冠举方略擢上第。后厌尘境请于朝乞谢簪绂为僧。上从其请。遂游心祖道至投子。未久即悟心要。子曰。汝再来人也。宜自护持。辞谒诸名宿皆蒙印可。丞相韩公缜请开法于西京少林。未几大洪革律为禅诏师居之。上堂。五五二十五。桉山雷主山雨。明眼衲僧莫教错举。僧问。九鼎澄波即不问。为祥为瑞事如何。师曰。古今不坠。曰这箇且拈放一边。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太无厌生。曰作家宗师。师曰。也不消得上堂。如斯话会谁是知音。直饶向一句下千眼顿开。端的有几箇是迷逢达磨。诸人要识达磨祖师麽。乃举手作揑势曰达磨鼻孔在少林手里。若放开去也。从教此土西天说黄道黑欺胡谩汉。若不放过不消一揑。有人要与祖师作主。便请出来与少林相见。还有麽。良久曰。果然。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临济信手拈来。便能坐断十方壁立千仞。直得氷河焰起枯木花芳。诸人若也善能横担竪夯遍问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击禅床一下。僧问。一箭一群即不问。一箭一箇事如何。师曰。中也。曰还端的也无。师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曰恁麽则石巩犹在。师曰。非但一箇两箇。曰好事不如无。师曰。穿却了也。问三玄三要即不问。五位君臣事若何。师曰。非公境界。曰恁麽则石人拊掌木女呵呵。师曰。杓卜听虚声。熟睡饶谵语。曰若不上来伸此问。焉能得见少林机。师曰。放过则不可。随后便打。上堂横按拄杖曰。便与麽休去已落二三。更若忉忉终成异见。既到这里。又不可弓折箭尽去也。且衲僧家远则能照近则能明。乃拈起拄杖曰。穿却德山鼻孔。换却临济眼睛。掀翻大海拨转虚空。且道三千里外谁是知音。于斯明得大似杲日照天。苟或未明不免云腾致雨。卓一下。问祖师西来九年面壁。最后一句请师举唱。师曰。面黑眼睛白。师甞设百问以问学者。其略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为甚麽一称南无佛罪灭河沙劫。又作此○相曰。森罗万象总在其中。具眼禅人试请甄别。上堂拈拄杖曰。看看大地雪漫漫。春来特地寒。灵峯与少室。料掉不相于。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卓拄杖下座。师素与无尽居士张公商英友善。无尽尝以书问三教大要曰。清凉疏第三卷。西域邪见不出四见。此方儒道亦不出此四见。如庄老计自然为因能生万物。即是邪曰。易曰。太极生两仪。太极为因亦是邪因。若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能生万物亦是邪因。若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今疑老子自然与西天外道自然不同。何以言之。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则常有。徼则已入其道矣。谓之邪因。岂有说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乃破阴阳变易之道为邪因。拨去不测之神。岂有说乎。望纸后批示。以断疑网故也。师答曰。西域外道宗多途。要其会归不出有无四见而已。谓有见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盖不即一心为道则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诸法是心则法随见异。故名邪见。如谓之有有则有无。如谓之无无则无有。有无则有见竞生。无有则无见斯起。若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亦犹是也。夫不能离诸见则无以明自心。无以明自心则不知正道矣。故经云。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见即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以此论之。邪正异途正由见悟殊致故也。故清凉以庄老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易谓。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以自然太极为因。一阴一阳为道。能生万物则是邪因。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尝试论之。夫三界唯心万缘一致。心生故法生。心灭故法灭。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无。非无亦非非无。非有亦非非有。四执既亡百非斯遣。则自然因缘皆为戏论。虚无真实俱是假名矣。至若谓太极阴阳能生万物。常无常有斯为众妙之门。阴阳不测是谓无方之神。虽圣人设教示悟多方。然既异一心宁非四见。何以明之。盖虚无为道道则是无。若自然若太极若一阴一阳为道。道则是有常。无常有则是亦无亦有。阴阳不测则是非有非无。先儒或谓妙万物谓之神则非物物。物则亦是无。故西天诸大论师皆以心外有法为外道。万法唯心为正宗。盖以心为宗则诸见自亡。言虽或异未足以为异也。心外有法则诸见竞生。言虽或同未足以为同也。虽然儒道圣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论耳。良以未即明指一心为万法之宗。虽或言之犹不论也。如西天外道皆大权菩萨示化之所施。为横生诸见曲尽异端以明佛法。是为正道。此其所以为圣人之道顺逆皆宗。非思议之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缘昔真宗未至。孔子且以系心。今知理有所归。不应犹执权教。然知权之为权未必知权也。知权之为实斯知权矣。是亦周孔老庄设教立言之本意。一大事因缘之所成始所成终也。然则三教一心同途异辙。究竟道宗本无言说。非维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

沂州洞山云禅师上堂。秋风卷地夜雨翻空。可中别有清凉箇里更无热恼。是谁活计到者。方知才落见闻即居途路。且道到家后如何。任运独行无伴侣。不居正位不居偏。

长安福应文禅师上堂。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直下便承当。错认弓为矢。惺惺底筑着磕着。懵懂底和泥合水。龟毛拂逼塞虚空。兔角杖撑天拄地。日射珊瑚林。知心能几几。击禅床下座。

滁州龙蟠圣寿昙广禅师。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杨广山头云霭霭。月华菴畔柏青青。曰恁麽则投子嫡嗣大阳亲孙也。师曰。未跨铁牛捧如雨点。曰今日已知端的。师曰。一任敲砖打瓦。

玉泉皓禅师法嗣

郢州林溪兴教文庆禅师上堂。六六三十六。东方甲乙木。嘉州大像出关来。陝府铁牛入西蜀。参。

夹山遵禅师法嗣

江陵福昌信禅师。僧问。一花开五叶。如何是第一叶。师提起坐具。僧曰。云生片片雨点霏霏。师曰。不痛不知伤。僧曰。这箇犹是风生雨意。如何是第一叶。师将坐具摵一摵。僧拍掌。师曰。一任[跳-兆+孛]跳。问如何是佛。师曰。东家儿郎西家织女。僧曰。学人不会。师曰。掷笔抛梭。上堂召大众。众举头。师曰。南山风色紧。便下座。

佛印元禅师法嗣

临安府百丈庆善陀净悟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问谁。曰特问和尚。师曰。鹞子过新罗。上堂。说则摇唇行则动脚。直饶不说不行时错错。拍禅床下座。

常州善权慧泰禅师上堂。诸佛出世广演三乘。达磨西来密传大事。上根之者言下顿超。中下之流须当渐次发明心地。或一言唱道。或三句敷扬。或善巧应机遂成多义。撮其枢要总是空花。一句穷源沉埋祖道。敢问诸人作麽生是依时及节底句。良久曰。微云澹河汉。疎雨滴梧桐。参。

饶州崇福德基禅师上堂。若于这里会得。便能入一佛国坐一道场。水鸟树林共谭斯要。楼台殿阁同演真乘。续千圣不尽之灯。照八面无私之焰。所以道。在天同天在人同人。还有知音者麽。良久曰。水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瞳子面前人。

婺州宝林怀吉真觉禅师上堂。善慧遗风五百年。云黄山色秖依然。而今祖令重行也。一句流通遍大千。大众且道是甚麽句。莫是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底麽吽。有甚交涉。自从有佛祖已来未曾动着。今日不可漏泄真机去也。顾视大众曰。若到诸方不得错举。

洪州资福宗诱禅师上堂。龙泉今日与诸人说些葛藤。良久曰。枝葛上更生枝蔓。

洪州翠嵓广化惠空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曰。荒田不拣。云莫便是和尚为人处麽。师曰。量才补职。示众曰。昨日雨霖霖。今朝日杲杲。文殊与普贤。全身入荒草。赖得王老师夜来眠起早。拈起拄杖曰。来也来也。不见道春无三日晴。下座。

饶州密嵓净土德溥禅师。僧问。如何是密嵓境。师曰。芙容头上清风起。云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雨露增前野老歌。云向上宗乘如何指示。师曰。新声调古曲。那箇是知音。

南康军云居山仲和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问处分明。僧云。夜来松竹起清风。吹散白云三两片。师曰。且莫磕着露柱。僧礼拜归众。师嘘嘘。

庐山同安崇胜幼宗禅师。上堂拈拄杖示众曰。拄杖子是体。击禅床一下曰。这箇是用直得高低普见远近皆闻。正当恁麽时且道是分不分。良久曰。楖栗横挑华藏界。维摩掌上未为多。下座。

袁州龙兴居岳禅师。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自从达磨分流后。万派都归是一家。云学人未晓请师直指。师曰。集云峯下四藤条。

庐山万杉子章禅师。僧问。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共唱太平歌。如何是太平歌。师曰。云尽日月正。雪消天地春。云恁麽则雨洒千峯秀风动万年枝。师曰。星江水阔连天碧。五老山横宇宙宽。问师资未相见时如何。师曰。定光金地遥招手。云见后如何。师曰。尊卑定位。

信州鹅湖山仁寿德延禅师。僧问。如何是鹅湖境。师曰。一泓湖水春来渌。数隻仙鹅天外归。云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松声来客坐。山翠上人衣。乃曰。众口咸来发问端。当空一点欲酧难。而今大义重宣也。剔起眉毛觌面看。久立。

广因要禅师法嗣

福州妙峯如璨禅师上堂。今朝是如来降生之节。天下缁流莫不以香汤灌沐共报洪恩。为甚麽教中却道。如来者无所从来。既是无所从来。不知降生底是谁。试请道看。若道得其恩自报。若道不得明年四月八还是蓦头浇。

智海逸禅师法嗣

瑞州广蘖志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得力句。师曰脚。曰学人不会。师曰。一步进一步。上堂。四十九年说恩润禽鱼。十万途程来警悟人天。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箇说长说短。一箇胡言汉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着。

福州大中德隆海印禅师上堂。法无异法道无别道。时时逢见释迦。处处撞着达磨。放步即交肩。开口即咬破。不咬破大小大。上堂。夫欲智拔先须定动。卓拄杖曰。唵苏嚧[口*悉]唎娑婆诃。归堂喫茶。上堂。触境无滞底为甚麽抬头不起。田地稳密底为甚麽下脚不得。譬如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乃曰。门聻。樊哙踏开真主出。巨灵抬手锦鳞喷。参。上堂。平旦寅晓何人。处处弥陀佛。家家观世音。月里麒麟看北斗。向阳椑子一边青。

福州白鹿山仲豫禅师。开堂日问答罢。师乃曰。设使言中辩的句里藏机。意思交驰并同流浪。何故吾祖之道岂其然乎。若是上根作者。独步丹霄临机大用。把住涓滴不漏。放行乃浪涌千江。踞地全威壁立千仞。得不英灵自己荷负宗门。直饶恁麽未称衲僧。且道衲僧有甚麽奇特。良久曰。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下座。

签判刘经臣居士字兴朝。少有逸才登仕版。于佛法未之信。年三十二会东林照觉总禅师与语启迪之乃敬服。因醉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禅师。于僧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峯寒色。语下有省。岁余官雒幕。就参韶山杲禅师。将去任辞韶山。山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则有不宁之疾成失心之患矣。未几复至京师趋智海依正觉逸禅师请问因缘。海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尔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疎转远。公益疑不解。一夕入室。海举传灯所载。香至国王问波罗提尊者。何者是佛。尊者曰。见性是佛之语问之。公不能对疑甚。遂归就寝。熟睡至五鼓。觉来方追念间。见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所嘱之言。姑抑之。逗明。趋智海悉以所得告。海为证据且曰。更须用得始得。公曰。莫要践履否。海厉声曰。这箇是甚麽事却说践履。公默契。乃作发明心地颂八首。及着明道谕儒篇以警世。词曰。明道在乎见性。余之所悟者见性而已。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杨子曰。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有见于此则能明乎道矣。当知道不远人。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未甞须臾离也。唯其迷己逐物。故终身由之而不知。佛曰大觉。儒曰先觉。盖觉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又曰。大道秖在目前。要且目前难覩。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倒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秖这语声是。此佛者之语道为最亲者。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在后也。取之左右逢其源也。此儒者之语道最迩者。奈何此道唯可心传。不立文字故。世尊拈花而妙心传于迦叶。达磨面壁而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花竞秀。分宗列派各有门庭。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毬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秖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祖祖相传至今不绝。真得吾儒所谓忿而不发开而弗违者矣。余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其道。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谕。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孔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后已。幸余一夕开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口之所谈手足之所运动无非妙者。得之既久日益见前。每以与人人不能受。然后知其妙道果不可以文字传也。呜呼是道也。有其人则传。无其人则绝。余既得之矣。谁其自知乎。终余之身而有其人邪无其人邪。所不可得而知也。故为记颂歌语以流播其事。而又着此篇以谕吾徒云。

支提隆禅师法嗣

杭州灵隐玄本禅师。僧问。蚌含未剖时如何。师曰。光从何来。问临济入门便喝。德山入门便棒。此意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师见僧看经乃问。看甚麽经。僧无语。乃示颂曰。看经不识经。徒劳损眼睛。欲得不损眼。分明识取经。

净土素禅师法嗣

杭州净土院惟正禅师。秀州华亭黄氏子。幼从钱塘资圣院本如隷业。且将较艺于有司。如使祷观音像以求阴相。师谢曰。岂忍独私于己哉。郡人朱绍安闻而加叹。欲启帑度之。师慨然曰。古之度人以清机密旨。今反是去古远矣。吾堕三宝数当有其时已。而遇祥符覃恩得谐素志。独拥毳袍且弊。同列慢之。师曰。佛乎佛乎仪相云乎哉。僧乎僧乎盛服云乎哉。厥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俾继加之院务。亦复谢曰。闻托钵乞食。未闻安坐以享。闻历谒诸祖。未闻废学自任。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非从事屋庐之秋也。于是提策东引。学三观于天台。复旋径山恣单传之旨于老宿惟素。素董临安功臣山净土院。师辅相之久而继席焉。然为人高简律身精严。名卿巨公多所推尊。叶内翰清臣牧金陵。迎师语道。一日叶曰。明日府有燕饮师固奉律能为我少留一日欵清话否。师诺之。翌日遣使邀。师留一偈而返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祇合居嵓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坐客皆仰其标致。师识虑洗然不牵世累。雅爱跨黄犊。出入军持巾钵悉挂角上。市人争观之。师自若也。杭守蒋侍郎尝与师为方外友。每往谒至郡庭下犊。谈笑终日而去。蒋有诗曰。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有时带雪穿云去。便好和云画作图。师尝作山中偈曰。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惟有白鹭鸾。见我常来此。平生製作三十卷号锦溪集。又工书笔法胜绝。秦少游珍藏之。冬不拥炉。以芦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夏秋好翫月。盘膝大盆中浮池上。自旋其盆吟笑达旦。率以为常。九峯韶禅师尝客于院。一夕将卧。师邀之曰。月色如此。劳生扰扰对之者能几人。峯唯唯而矣。久之。呼童子使熟炙。峯方饥意作药石顷乃橘皮汤一盃。峯匿笑曰。无乃太清乎。有问曰。师以禅师名。乃不谈禅何也。师曰。徒费言语。吾懒宁假曲折。但日夜烦万象为敷演耳。言语有间而此法无尽。所谓造物无尽藏也。皇祐元年孟夏八日语众曰。夫动以对静未始有极。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今静矣。然动静本何有哉。于是泊然而逝。

宝林殊禅师法嗣

婺州宝林用明禅师。僧问。世尊三昧迦叶不知。和尚三昧什麽人知。师曰。泥牛穿海去。木马透云归。云恁麽则学人请益。师曰。未敢相许。僧无语。师曰。真箇。

东山宗禅师法嗣

建州定峯晓宣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云收千岳翠。云如何领会。师曰。雨洗百花鲜。问学人上来请师垂示。师曰。江澄秋夜月。风扫晓天霞。云一句才闻流通万古。师曰。汝作麽生会。僧喝。师便打。

续传灯录卷第十

续传灯录卷第十一目录

大鉴下第十二世

云居舜禅师法嗣十五人

蒋山法泉禅师

天童澹交禅师

崇梵余禅师

慈云修慧禅师

长耳子良禅师

开元莹禅师(已上六人见录)

衡山澄信禅师

祥符晓儒禅师

褒亲暕禅师

善果怀演菴主

观音元隐禅师

祥符法周禅师

西禅怀义禅师

开平处良禅师

慈云居慧禅师(已上九人无录)

大沩宥禅师法嗣五人

归宗慧通禅师

兴教慧宪禅师

崇福清雅禅师(已上三人见)

崇福贵安禅师

大沩和尚(已上二人无录)

育王琏禅师法嗣二十三人

佛日戒弼禅师

天宫慎徽禅师

径山维琳禅师

临平胜因资禅师

弥陀正彦菴主(已上五人见录)

金山宝觉禅师

安岩崇海禅师

广慧利和禅师

明仙道信禅师

凤皇文喜禅师

佛日道荣禅师

万寿洪德禅师

精严同定禅师

宝云有馨禅师

东禅智华禅师

东禅智贤禅师

极乐兴嗣禅师

普先处忠禅师

石门希仲禅师

解空清瑞禅师

五磊智环禅师

显圣宗利禅师

孙觉莘老居士(已上十八人无录)

灵隐知禅师法嗣二人

灵隐正童禅师(见录)

雪峯守超禅师(无录)

承天简禅师法嗣二人

智者利元禅师

瑞安僧印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九峯鉴韶禅师法嗣一人

大梅法英禅师(见录)

称心倧禅师法嗣一人

慧日尧禅师(见录)

报本兰禅师法嗣二人

中际可遵禅师

法明上座(已上二人见录)

称心明禅师法嗣一人

上蓝光寂禅师(见录)

承天宗禅师法嗣九人

崇福了禅师

承天守明禅师

凤皇有从禅师

大龙德全禅师

海印法安禅师(已上五人见录)

崑山昙玉禅师

因胜师俊禅师

法雨重俊禅师

护国从利禅师(已上四人无录)

长芦福禅师法嗣六人

广慧和禅师(见录)

保宁真戒禅师

长芦法海禅师

寿宁楚韶禅师

资福文雅禅师

三祖慧云禅师(已上五人无录)

天衣和禅师法嗣二人

菩提志专禅师(见录)

菩提光用禅师(无录)

云居齐禅师法嗣五十六人

云居契瓌禅师

灵隐文胜禅师

瑞岩义海禅师

广慧智全禅师

保福居喣禅师

南明惟宿禅师

清溪清禅师

万杉广智禅师

金鹅虚白禅师

翠峯洪禅师

上蓝普禅师(已上十一人见录)

龙华悟乘禅师

报恩行思禅师

漳江昭远禅师

兴国洪禅师

杨岐居蕴禅师

九峯子玄禅师

鹅湖令新禅师

云龙子才禅师

三祖岳禅师

云窦遇新禅师

报本义圆禅师

建山智杲禅师

杨岐德海禅师

上方子澄禅师

化城会平禅师

清化智聪禅师

象田德圆禅师

育王居素禅师

圆通利柔禅师

罗汉怀端禅师

化城自颜禅师

荐福臻禅师

清化子昌禅师

龙华有忠禅师

显圣居耀禅师

云居慧震禅师

兴化善能禅师

北禅觉宁禅师

慧日达禅师

甘露真禅师

东禅清显禅师

岳楚永柔和尚

彬州文靖和尚

明州智远和尚

越州承雅和尚

南岳彦诠和尚

西蜀义诠和尚

安德玄邃和尚

玄寂义勳和尚

饶州仁鉴和尚

抚州保麟和尚

南山省堂主

正庆惠洪和尚

鹿门慧昭山主

苏州庆思和尚(已上四十五人无录)

功臣轲禅师法嗣四人

尧峯颢暹禅师

圣寿志昇禅师

功臣守如禅师(已上三人见录)

宝华怀古禅师(无录)

栖贤澄湜禅师法嗣十一人

兴教惟一禅师

西余体柔禅师

定山惟素山主

福严省贤禅师

仰山智齐禅师(已上五人见录)

栖贤智通禅师

石佛宗禅师

东禅觉禅师

雪窦惟则禅师

西余荣禅师

南岳福严和尚(已上六人无录)

罗汉林禅师法嗣十五人

长芦赞禅师

支提昭爱禅师

灵峯道诚禅师

仰山择和禅师

崇胜道珍禅师

富乐智静禅师

慧力绍珍禅师

太宁庆璁禅师(已上八人见录)

何山晓禅师

兴国慧禅师

万杉懿宣禅师

漳江昭达禅师

罗汉齐因禅师

崇胜楚齐禅师

报恩传进禅师(已上七人无录)

凤栖卿禅师法嗣一人

凤栖通禅师(无录)

万杉爽禅师法嗣一人

法华德嵩禅师(无录)

永安楚禅师法嗣一人

疎山重秀禅师(无录)

雪峯敦禅师法嗣一人

雪峯善誉禅师(无录)

景清素禅师法嗣四人

何山日俭禅师

承天辩岑禅师

承天自能禅师

翠峯子渊禅师(已上四人无录)

乾明同禅师法嗣四人

双池智常禅师

含珠洞禅师

普宁常莹禅师

南台善圆禅师(已上四人无录)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