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宝纪卷第八

2024-10-29 08:08 史传部 L 纠错

历代三宝纪卷第八(译经苻秦姚秦)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前后二秦苻姚世录者。此等亦是权覇时君弘法主也。自晋室渡江匈奴焚雒。伊瀍泾渭非复帝京。夫子有云。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其在斯乎。符健本氏武都人也。因..

历代三宝纪卷第八(译经苻秦姚秦)

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

前后二秦苻姚世录者。此等亦是权覇时君弘法主也。自晋室渡江匈奴焚雒。伊瀍泾渭非复帝京。夫子有云。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其在斯乎。符健本氏武都人也。因二赵乱据有关西。子孙乘机继立称帝。号秦都长安。至第三主讳永固。生有神光从天属地。铭见其背曰草付臣。遂改符氏。永固立后十有六年。时太史奏。有德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圣人入辅中国。得之者王。永固因求龟兹国鸠摩罗什婆。襄阳弥天释道安等。时安属晋攻南阳得安每与同辇。询访政治兼敷释典。征西取什。而什未到。永固已薨。六主四十四年入后秦。姚苌西戎羌。因时继立。仍都长安。改为常安。至其子兴弘始三年春。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一园葱悉变为薤。咸称嘉祥。应有智人来入国瑞。冬什到。雍兴加礼遇待以国师。崇敬甚隆。大阐经论。震旦宣译盛在此朝。四方沙门云奔凑集。先是长安自前汉废到符秦兴。其间三百三十一载。旷绝朝市民俗荒芜。虽数伽蓝归信尠寡。三千德僧同止一处。共受姚秦天王供养。世称大寺非是本名。中构一堂权以草苫。即于其内及逍遥园二处翻译。法宝远被瑞验若兹。因立僧官俸侍中袟。置两都录缉五部僧。昭玄之兴始自此起魏末周初衢术稍整。大寺因尔成四伽蓝。草堂本名即为一寺。草堂东常住寺。南京兆王寺。京兆后改安定国寺。安定国西为大乘寺。边安定左天街东畔八隅大井。即旧大寺之东厨供三千僧之甘泉也。子孙三主三十二年。为晋所灭。其地入魏。合二秦纪七十六年。以后秦立一十二年。西秦乾归方灭符崇。依甲子推故相交入。起符健立皇始元年。当晋穆帝永和十年甲寅之岁。至姚泓永和二年。是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国纪历编实六十四载。华戎释种一十六人。合出经论传等一百六十四部。九百一十四卷。总结以为符姚二秦世录云尔。

(符秦)沙门昙摩持 二部(二卷戒本坛文)

沙门释慧常 一部(一卷戒本)

沙门昙摩蜱 一部(五卷经)

沙门鸠摩罗佛提 一部(二卷经)

沙门昙摩难提 五部(一百一十四卷经集论)

沙门僧伽跋澄 三部(二十七卷经)

沙门僧伽提婆 三部(六十卷阿毗昙等)

沙门释道安 二十四部(二十八卷注解志录)

(姚秦)沙门竺佛念 一十三部(八十六卷经论)

沙门昙摩耶舍 二部(二十一卷阿毗昙)

沙门弗若多罗 一部(五十八卷律)

沙门鸠摩罗什 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经论传)

沙门佛驮耶舍 四部(六十九卷经律戒)

沙门释僧肇 四部(四卷论)

沙门释僧睿 一部(一卷录目)

沙门释道恒 一部(一卷论)

(符秦)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教授比丘二岁坛文一卷(僧纯于龟兹国得来佛念执文译语。慧详笔受。见宝唱录)

右二部合二卷。晋简文世。西域三藏律师昙摩持。秦言法慧。共竺佛念于长安译。慧详笔受。

比丘尼大戒本一卷

右一卷。晋简文帝世。律师释慧常共昙摩持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录乃不载。所出部若讨应多是十诵戒本。

摩诃钵罗般若波罗蜜经五卷(建元十八年译或七卷见僧睿二秦录)

右一经五卷。晋孝武帝世。天竺三藏沙门昙摩蜱。秦言法爱。执大品梵本。竺佛念译为秦文。亦云长安品。从所出处为名。是外国经抄。

四阿含暮抄经二卷(建元十四年出)

右一经二卷。晋孝武帝世。西域三藏沙门鸠摩罗佛提。秦言童觉。于邺寺译。佛提执梵本。竺佛念佛护等译为秦文。沙门僧导昙救僧睿等笔受。

中阿含经五十九卷(建元二十一年出。出第一译。竺佛念笔受。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增一阿含经五十卷(建元二十年四月一日。为秦武威太守赵文业出。是第一译。沙门慧嵩竺佛念等笔受。见僧睿二秦录僧祐及宝唱并载)

阿育王太子坏目因缘经一卷(亦云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建初二年二月八日。于安定城。为尚书令姚旻出。见二秦录。一本无经字。此应入后秦从多附少)

僧伽罗刹集二卷(佛灭后七百年僧伽罗刹造见宝唱录)

三法度二卷(与晋世僧伽提婆出者小异)

右五部合一百一十四卷。晋孝武帝世。兜佉勒国三藏法师昙摩难提。秦言法喜。以建元初至长安。诵四阿含梵本口授。竺佛念写为梵文。到二十年为符主译。作五十九卷。时属慕容冲及姚苌反乱。关内危阻未过委悉。难提西出不知所之。弘法也多难。遇缘也勤就。可重可悲。

阿毗昙毗婆沙十四卷(建元十九年出。或十二卷)

婆须蜜经十卷(建元二十年出。或云是集论)

僧伽罗刹集经三卷(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出)

右三部合二十七卷。晋孝武帝世。罽宾三藏法师僧伽跋澄。秦言众现。旧诵婆罗门梵本甚熟利。昙摩难提先录为梵文。佛图罗刹传译。沙门慧嵩沙门智敏秘书郎赵文业笔受为秦言。

阿毗昙八犍度三十卷(建元十九年出。亦名迦旃延阿毗昙。竺佛念传语。沙门慧力僧茂等笔受。佛灭后三百余年迦旃延阿罗汉造。或二十卷)

阿毗昙心一十六卷(建元末于洛阳出。见僧睿二秦录)

毗婆沙阿毗昙一十四卷(亦云广说。同在洛阳出。见二秦录)

右三部合六十卷。罽宾三藏法师僧伽提婆。或云提和。此盖梵之楚夏耳。秦言众天。晋简文帝世。符氏建元年中。入于长安宣流法化初僧伽跋澄出婆须蜜。及昙摩难提译中增二阿含及三法度等。时属戎难译未详悉道安弃世未及改正。后山东清帖提婆乃与道安同学。释法和俱适洛阳。四五年间研讲前经。居华稍久转洞秦言。方知先出多有乖失。法和慨难遭之法出而未善。乃更屈提婆重译前经。如是少时后秦姚兴法事甚盛。法和西归提婆南渡。故前后本文小不同。

般若折疑略二卷 大十二门注解二卷

阴持入注解二卷 答法汰难二卷

光赞折中解一卷 光赞抄解一卷

般若折疑准一卷 起尽解一卷

道行集异注一卷 小十二门注解一卷

了本生死注解一卷

密迹持心二经甄解一卷

贤劫诸度无极解一卷

人本欲生注撮解一卷

安般守意解一卷 大道地注解一卷

众经十法连杂解一卷 义指注解一卷

九十八结连约通解一卷

三十二相解一卷

三界溷然淆杂为录一卷

答法将难一卷 西域志一卷

综理众经目录一卷

右二十四件合二十八卷。沙门释道安撰。安本常山扶柳人。俗姓卫氏。家世英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隣嗟异。至年十二出家。神性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之所重。执劳作役曾无怨色。笃性精进斋戒无阙。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辩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齎经入田。因息就览。暮还以经归师。更求余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也。安答已诵经讫。师虽异之。而未信也。复与成具光明经一卷。减万言。齎之如初。暮复还师。师执经覆之不差一字。师大惊嗟而敬异之。后为受具戒。恣其游学。晋怀愍世。避难西东初遇佛图澄。澄见嗟叹与语终日。众方敬伏。后至襄阳大宣佛法。初经出已久。而旧译时谬。致使深义隐而未通。每至讲说唯叙大意转读而已。安乃穷览经典钩深致远遂注述前件二十余部。序致渊富妙尽奥旨。条贯既叙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时襄阳有习凿齿者。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其先藉安高名早着。已致书通好。及闻安至止即往修造。既坐称言。四海习凿齿。安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答。齿后饷梨十枚正值众食。安手自割分梨尽人遍。无参差者。高平却超遣使遗米千斛。修书累纸。深致殷勤。安答书云。损米弥觉有待之为烦。而汉魏至晋经来稍多。其传述经人名字弗说。后生追寻莫测年代。安乃总集目名表其时世。诠品新旧撰为经录。众经有据实由其功。符主远承。故命符丕将十万众攻取襄阳获释道安。安既还长安住五重寺。僧众数千大弘法化。符主尝出命安升辇同载。有谏讥者。帝曰。朕以天下不易而治。况舆辇之荣。岂称其德。安谏不听南征。帝不从果败云。安每称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也。一者胡言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三者胡经委悉至于叹咏丁宁反覆。或三或四不嫌文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一千或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以合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然智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载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

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是。岂将不知法者勐乎。斯三不易也。涉兹五失经三不易。译胡为秦。讵可不慎乎。正当以不开异言传令知会通耳。何复嫌于得失乎。是乃未所敢知也又云。前人出经唯支谶世高审得胡本难继者也。叉罗支越斵凿之巧者也。夫圣贤导达正可勗励。龟镜以书诸绅永为鉴诫。但称梵为胡。言小伤本。窃所未承耳。

(姚秦)出曜经一十九卷(建元十年出。见二秦录及高僧传宝唱录等。或云论)

菩萨璎珞经一十四卷(建元十二年七月出。见二秦录及高僧传。或十三卷)

十住断结经一十一卷(第二出。与汉世竺法兰所译八卷者小异。见二秦录及高僧传。或十卷)

鼻柰耶经一十卷(或云戒因缘经。沙门昙景笔受。见释道安经序)

十地断结经一十卷(第二出)

菩萨处胎经五卷(亦直云胎经。见二秦录及高僧传)

大方等无相经五卷(或四卷亦名大云经)

持人菩萨经三卷 菩萨普处经三卷

璎珞本业经二卷 中阴经二卷(见二秦录及高僧传)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第二出与昙摩难提译者小异。或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经一卷(僧纯于拘夷国得本。佛念译文烦后竺法汰删改正之。见宝唱录)

右一十三部合八十六卷。晋孝武帝世。凉州沙门竺佛念。识朗通敏少好游方。家世西河。洞华戎语。前秦符氏建元年初来入长安。时秘书郎赵正请僧伽跋澄及昙摩难提等。出众经论。当世名僧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二合文显念之译功。自汉世来安高支谦之后莫踰于念。故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关内名僧咸共嘉尚。其后自出所件如前。高僧传中唯载五部。其外八部彰别杂录。故备列之。

舍利弗阿毗昙三十卷(或二十卷。僧祐又云。毗婆沙出。房捡。传乃是耶舍。今据传为正故改之。见宝相录)

差摩经一卷(晋隆安年达广州在白沙寺。为清信女张普明译。此应入晋世随人附秦)

右二部合三十一卷。晋安帝世。罽宾三藏法师昙摩耶舍。秦言法称。耶舍是名称。而高僧传乃云。法明从声为字。于理小僻。义熙中入长安。共天竺沙门昙摩掘多。秦言法藏。以秦弘始九年初为姚兴书出梵文。至十六年秋翻译方讫。秦太子泓亲管理味。沙门释道标制序。

十诵律五十八卷(弘始六年十月十七日于中寺出。见二秦录)

右一部合五十八卷。晋安帝世。罽宾三藏律师弗若多罗。秦言功德华。以戒节见称。历游行化。罗既至止。姚兴即召。常安名德六百余僧。延请多罗憩于中寺。诵出十诵律梵本。鸠摩罗什度为秦文。三分获二未竟。而多罗奄然终卒。众咸痛惜。什后又共昙摩流支。秦言法希。续译都讫。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旧二十七卷。僧睿二秦录云。译大品时。大秦天王姚兴自执旧本。什执梵文。竺佛念传语。僧睿肇笔受。并製序。以此知先译今三十卷)

大方等大集三十卷(第二出。与汉世支谶译二十七卷者小异。见李廓录今别录及二秦录。题上并有新字。知旧出明矣。今有六十卷)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二十卷(第二出见别录)

检诸罪福经一十卷(见别录)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弘始十年重出。或七卷。僧睿笔受。见二秦录。与七卷菩提经本异出别录僧睿製序同)

华首经一十卷(一名摄善根名。弘始八年译。见二秦录)

妙法莲华经七卷(弘始八年于大寺出僧睿笔受。并製序。第二译与晋世法护正法华同本异出相去垂百年见二秦录)

贤劫经七卷(弘始四年三月五日出。与法护所译大同小异昙恭笔受见二秦录。一名贤劫三昧经。一名贤劫定意经凡三名)

十住经五卷(什共佛陀耶舍译。或四卷见二秦录)

思益经四卷(亦云思益梵天所问经。弘始四年十二月一日于逍遥园出。第二译。与法护所出。胜思惟经本同出异见二秦录睿制序)

大树紧那罗经四卷(第二出。与支谶屯真陀罗尼经本同。译异名别。文又略广)

持世经四卷(第二出。与法护持人菩萨所问经本同译异名别文小广见二秦录)

维摩诘经三卷(弘始八年于大寺出。是第四译。与佛调支谦法护等出者大同小异。僧肇笔受。见二秦录。什自注解。睿制序)

佛藏经三卷(亦名选择诸法经。或四卷。弘始七年六月十二日出。见二秦录)

菩萨藏经三卷(一名富楼那问经。一名大悲心经。或二卷。弘始七年出见。二秦录)

称扬诸佛功德经二卷(一名集华经弘始七年出。见二秦录)

禅经三卷(一名菩萨禅法经与坐禅三昧经同弘始四年正月五日出。见二秦及宝唱录)

禅秘要经三卷(见别录。或无经字。或云一卷)

禅法要经三卷(先译弘始九年重校正僧睿制序)

阿阇世经二卷(见别录)

阿兰若习禅法经二卷(见别录。或无经字。与坐禅三昧经同本异出)

禅要经二卷(一名禅法要解。见别录)

发菩提心经二卷(见李廓录)

自在王经二卷(弘始九年于尚书令常山公姚显第一出。僧睿笔受并制序。与大集自在王品不同。长五证文句出没互有多少。见二秦录)

善信摩诃神咒经二卷(见李廓录)

菩萨诃色欲经一卷

首楞严经二卷(第七出。与支谶支谦白延法护叔兰及勇伏定二经等本并同别译。又蜀及后出二本。合九译文各异)

梵网经二卷(弘始八年于草堂寺。三千学士最后出此一品。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译讫融影等三百人一时共受菩萨十戒。见经前序僧肇笔受)

大善权经二卷(见李廓录)

诸法无行经二卷(或一卷见二秦录)

无量寿经一卷(一名阿弥陀经。弘始四年二月八日出。是第五译。与支谦康僧铠白延法护等出两卷者本同文广略小异见二秦录)

弥勒下生经一卷(亦云弥勒受决经见二秦录)

弥勒成佛经一卷(弘始四年出。是第二译。与法护出者大同小异见二秦录)

金刚般若经一卷(佛在舍卫国者是。见二秦录)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见别录。第二出。与晋世竺法护出者文少异)

菩提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所问菩提经。一名菩提无行经。一名伽耶顶经)

遗教经一卷(一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戒经)

十二因缘经一卷

杂譬喻经一卷(弘始七年十月出道略集)

菩萨呵色欲经一卷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文殊悔过经一卷

比丘应法行经一卷(出长阿含。祐注入疑录)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一卷(亦名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大方等顶生王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译大顶王经本同文少异)

大金色孔雀王经一卷(在逍遥园出。并结界场法悉备具)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第二出。法护出菩萨十地同本异出)

佛弟子化魔子偈颂经一卷(出大集)

开化魔经一卷

太白魔王坚信经一卷(出大集)

魔业经一卷 过魔法界经一卷(出大集)

佛问阿须轮大海有减经一卷

魔王变身经一卷

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一卷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一卷

佛迹见千辐轮相经一卷

佛脐化出菩萨经一卷

往古生和佛国愿行法典经一卷

佛謦欬彻十方经一卷(出大集)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一卷

佛变时会身经一卷 无量乐佛土经一卷

王后为蜣蜋经一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与生经所出心总持经小异)

猕猴与婢共戏致变经一卷

水牛王经一卷(出生经) 雀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兔王经一卷(出生经)

菩萨身为鸽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佛昔为鹿王经一卷 牧牛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得几所功德经一卷

观世音经一卷(出新妙法莲华经)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一卷(已上三十二经。并见别录云什重译)

灯指因缘经一卷 观普贤菩萨经一卷

睒本起经一卷(亦云睒经)

观佛三昧经一卷 宝网经一卷

乐璎珞庄严经一卷

请观世音经一卷(已上七经见李廓录云什译)

思惟要略法经一卷(或无经字) 持地经一卷

菩萨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第二出。与昙摩持出者小异)

大智度论一百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六年五月于逍遥园出。僧睿笔受并制序。见二秦录。什云。若具足翻应有千卷。秦人识弱故略之。十分存一)

般若经论集二十卷(见吴录)

十住毗婆沙一十二卷(龙树菩萨造)

成实论二十卷(或十六卷。弘始八年出。昙略笔受。见二秦录。此论佛灭后八百余年诃梨跋摩造)

大庄严论一十卷(马鸣菩萨造)

十住论一十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年译未讫第一卷末。似六度集经。见二秦录)

中论八卷(或四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年出。见二秦录僧睿制序)

百论二卷(提婆菩萨造。弘始六年出。见二秦录)

十二门论一卷(龙树菩萨造。见宝唱录。僧睿制序)

马鸣菩萨传一卷 龙树菩萨传一卷

提婆菩萨传一卷 实相论一卷(什自着)

右九十七部合有四百二十五卷。晋安帝世。天竺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婆。秦言童寿。弘始三年冬到常安。秦王姚兴厚加礼遇。乃延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别馆安置。勅令僧[契-大+石]集诸沙门八百余人。谘受什旨。更出大品。使什持梵本。兴自执旧经以相雠校。新文异旧义悉圆通。众心惬伏。故二秦录称。什所定者为新大品。即知有旧明矣。诸如此例有二十余部。并标新字在于题首。后人年远多省新字。今盖悉无。然兴之世大盛宣译。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兴既虚襟崇仰佛法。恒于大寺草堂之中供三千僧。与什参定新旧诸经。莫不精究洞其深旨。时有僧睿法师。甚为兴知。什所译经睿并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华。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此乃言曰。此语与西域义乃同。但在言过质。睿应声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乎。什大喜曰。实然而睿与什共相开发。皆此类也。什又为兴着实相论及注维摩。什雅好大乘志存敷演。尝叹曰。吾操笔着摩诃衍阿毗昙。非迦旃延子比也。今此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将何所论。尝听秦僧道融讲新法。华乃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辩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而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即慨然谓其徒曰。宁可偏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今吾等正化之典。不洽东国。因遂乘驼负书远涉来入常安。姚兴见其口眼便僻颇亦惑之。而婆罗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故远来。请与秦僧捔其辩力。随其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于时关中四方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之外道聪明殊人。捔言必胜。岂可得使无上大道在于吾徒为彼而屈。良可悲哉。若使外道肆情得志。则是我等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如吾所覩在君一人。道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彼西域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其后剋日将就论义。姚兴自出公卿皆会。关中僧众近远必集。尔时道融与婆罗门拟相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逮。时婆罗门虽自觉知辞理已屈。然意犹以广读为本。道融乃列其所读书。并更通论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仍乘势因嘲之曰。君可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辛苦远来。婆罗门心惭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去。像运再兴鸠摩罗什道融力焉。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闻道至者千有余人。依随门徒数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楼披翫。殷勤善诱。毕命弘法。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矣。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弘始十五年出。竺佛念笔受。见二秦录)

虚空藏经一卷(后反还外国至罽宾得此经。寄与凉州诸僧见道慧宋齐录)

昙无德律四十五卷(秦言法藏。此是人名。即四分律主也。或六十卷)

昙无德戒本一卷(上二律戒。见晋世杂录)

右四部合六十九卷。晋安帝世。罽宾三藏法师佛驮耶舍。秦言觉名。耶舍本虽婆罗门种。而其祖宗世事外道。事外道家则不信佛。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瞋怒使人打之。其父手脚因遂挛躄不能行动。内情遑遽问于筮师。师乃筮之。坐犯贤人使之然也。意方觉悟。乃即请此所打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剃落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曾于一时随师远行。忽于旷野遇逢一虎。师欲走避。耶舍谏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未几果见余残。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二三万言。而所住寺。恒常于外分卫乞食。废于习诵。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为乞食用以供之。至年十九受持讽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其性度颇以简傲知见自处。谓言天下少堪己师。为是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能谈笑。遇对瞩者忘其深恨。年及进戒莫为临坛。所以向立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论。世间法术多所练习。至二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读诵披寻为务。昏晓勤劬手不释牒。每至端坐即思惟义。尚云不觉虚过良时。然其精专例皆如是。至沙勒国。国王疾不愈。请三千僧入宫设会。而耶舍身预其一焉。时王太子达摩弗多。秦言法子。观见耶舍容服端雅问所从来。耶舍詶对言辞清巧。太子悦之。仍即请留宫内供养。待遇隆厚。罗什后至。复从耶舍受学经律。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反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于时符坚正遣吕光西伐龟兹。龟兹王急求救沙勒。沙勒王身自率兵救龟兹国。难留于耶舍。使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龟兹已败。王回具说鸠摩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覊虏相见何期。停十余年。耶舍乃复东适龟兹法化甚盛。于时罗什止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今欲寻于罗什。可密装束。夜中进发勿使人知。弟子谏曰。脱当明日前去不达。复被追还其事云何。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以与弟子。使令洗足。即便夜发。比及将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耳中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耶舍又与咒水洗足。因停住息。及旦追人已差数百。弘始八年行达姑臧。而什久已入于常安。又闻姚兴逼什别室使为非法。乃伤叹曰鸠摩罗什如好绵纩。何可使入棘林中乎。什先经曾伏膺耶舍。闻至姑臧大生欢喜。即劝姚兴令使迎逆。兴未然许之。顷兴命罗什出经。而什又曰。夫欲宣通无上法教宜令文义理趣圆通。贫道虽复读诵其文未善其理。唯有耶舍深达经致。今在姑臧愿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着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厚加赠遗不受。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兴叹其几慎。重使敦喻方至常安。兴自出候别立新省于逍遥园。四事供养竝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耶舍为人赤髭。善毗婆沙。人号之为赤髭毗婆沙。什既师之。亦称之为大毗婆沙。四事供养衣钵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兴为货之造立寺舍。而耶舍先尝诵四分律。时请出之。疑其遗谬乃试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二日覆不误一字。众咸揖伏以弘始十二年译四分律等。至十五年解座。兴施耶舍布绢万匹。悉皆不受。沙门道含竺佛念等二人笔受。各施千匹。已外名德五百沙门皆重嚫施。舍后还西不知所终。

般若无知论一卷 不真空论一卷

物不迁论一卷 涅槃无名论一卷

右四部合四卷。晋安帝世。京兆沙门释僧肇着。肇家素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得寓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性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府。尝读老子至道德章。乃嗟叹曰。美则美矣。然则斯神冥累之方犹未尽也。后因遇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翫味。乃言。今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负粮入关抗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不留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衂。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常安。肇亦随焉。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肇甚才慧。以为像季去圣久远文义舛杂。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及预详译谘禀罗什。所悟更多。因出大品之后。肇便着般若无知论。出二千言。竟以呈什。什读称善。乃谓肇曰。吾解当不谢子辞敢相挹。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因以呈远。远乃抚机叹曰。未尝有也。因共披寻翫味更存往复。遗民乃致书于肇曰。顷飡徽问有怀遥仰。岁末寒严体中何如。音寄壅隔用增悒蕴。弟子枕痾草泽常有弊瘁。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愈不。去年夏末见上人般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沉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但闇者难晓犹有余疑。今辄条之如别。愿从容之暇粗为释之。肇答书曰。不面在昔伫想用劳。得前疏并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戒节顷常何如。贫道劳疾每不能佳。即此大众寻常。什法。师休胜。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灵鹫之风萃乎兹土。领公远举乃是千载之津梁。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余部。什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日夜匪懈。邕邕肃肃。致自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本末精悉若覩初制。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梵本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新奇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自不覩释迦泥洹之集。余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且至趣无言。言则乖趣。云云不已竟何所论。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后着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製诸经论序。竝传于世。及什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励。乃着涅槃无名论。其辞曰。经称有余无余涅槃者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涅槃者取乎虚无寂漠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之幽宅也。而曰有余无余者。盖是出处之异号。应物之假名。余尝试言之。夫涅槃之为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昇。量太虚而永久。循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首。六趣不能接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眇漭恍惚若存若往五目莫覩其容。二听不闻其响。冥冥窈窈谁见谁晓。弥沦靡所不在。而独曳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反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为缄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经曰。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终无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无证。论曰。涅槃非有亦复非无。言语路绝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岂虚构哉。果有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故不可得而无耳。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推之无卿则幽灵不竭。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万累都捐故与道通同。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而无功故至功常在。与道通同故冲而不改。冲而不改不可为有。至功常在不可为无。然则有无绝于内。称谓沦于外。视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泊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此乎冥会。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牓标其方域。而语神道者不亦邈哉。其后十演九折。凡数千言。文多不载。论成之后上表于姚兴曰。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寰中。理无不统。故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化被苍生垂文作范。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眇漭希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所测。肇以人微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什公门下十有余年。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涅槃一义常为听先。但肇才识闇短。虽屡蒙诲喻犹怀漠漠。为竭愚不已亦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不幸什公去世。谘参无所。以为永恨。而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决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一日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崇极。颇涉涅槃无名之义。今辄作涅槃无名论。有十演九折。博採众经託证成喻。以仰述陛下无名之致。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玄门班喻学徒耳。若少参圣旨愿勅存记。如其有差伏承旨授。兴答旨殷勤备加赞述。即勅令缮写班诸子姪。其为时所重如此。

二秦众经录目一卷

右一卷。沙门释僧睿撰。睿魏郡人。少出家甚敏利。为僧贤弟子。年二十二博通经论。尝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屡有讥难。朗与贤有濠上之契。朗谓贤曰。睿比格难吾累思不能通。可谓贤贤弟子也。后至关中遇罗什译经。竝得参预。秦司徒公姚嵩深相礼重。姚兴问嵩睿公何如。嵩答。实邺卫之松柏。兴勅见之。欲观其才器。睿风韵[宋-木+注]隆含吐彬蔚。兴大赏悦即勅给俸吏力人舆。兴谓嵩曰。乃四海之标领。何独邺卫之松柏。什后出成实论令睿讲之。什谓睿曰。此诤论中有七处文破阿毗昙。而在言小隐。若能不问而解。可谓英才。至睿启发幽微。果不谘什而契然悬会。什叹曰。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无所恨矣。弘赞经法常回此善愿生安养。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其后告终合掌而卒。同寺咸见五色光从睿房出云。

释驳论一卷

右一卷。沙门释道恒撰。恒蓝田人。年九岁时。曾戏于路。隐士张忠见而嗟曰。此小儿有出人之相。在俗必有辅政之功。处道必能光显佛法。恨吾老矣不得见之。恒少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家贫无蓄。常手自书缋以供赡奉。而笃好经典学兼宵夜。至年二十后母又亡。行丧尽礼服毕出家。又游刃佛理多所通达。学该内外才思清敏。罗什入关即往修造。什大喜之。及译出众经并助详定。时恒有同学道标。亦雅有才力。当时擅名。与恒相次。秦主姚兴以恒标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之量。乃勅尚书令姚显令敦逼恒标罢道助振王业。又下书恒标等曰。卿等皎然之操。实在可嘉。但君临四海治急须才。今勅尚书令显令夺卿等法服助翼赞时世。苟心存道味宁系白黑。望体此怀不以守节为辞也。恒标等答曰。奉去月二十八日诏令夺恒标等法服。承命悲怀五情失守。恒标等才质闇短染法未深。缁服之下誓毕身命。并习佛法不闲世事。徒废非常之业。终无殊异之功。昔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容管宁之操。抑至尊之高心遂匹夫之微志。况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宝。愿鉴元元之情。垂旷通物之理也。兴又致书于什[契-大+石]二法师曰。别已数旬每有倾想。渐暖比休泰耳。小虏远举更无处分。正有愦然耳。顷万事之殷须才以理之。近诏恒标二人令释罗汉之服寻大士之踪。然道无不在。愿法师等助以喻之。什[契-大+石]等答曰。盖闻太上以道养民而物自是。其复有德而治天下。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悟任物之多因。故尧放许由于箕山陵。让放杖于魏国。高祖纵四皓于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岳。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今恒标等德非圆达分在守节。少习玄化伏膺佛道。至于敷析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启悟童稚助化功德。愿陛下放既往之恩纵其微志也。兴后频复下书。阖境救之。殆而得勉。恒乃叹曰。古人有言。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于是窜影岩壑毕命幽薮。蔬食味禅缅迹人外。故着释驳论及百行箴云。

历代三宝纪卷第八(译经符秦姚秦)


相关章节


相关文章


我要点评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