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三十八集

2024-10-30 08:50 居士人物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从自己的人生来思考,哪些重要的做人态度才是孩子、家业、事业成败的关键。其实这些心境、这些道理,在我们几千年的祖宗的智慧当中,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们叮咛、提醒。我们看起来好..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从自己的人生来思考,哪些重要的做人态度才是孩子、家业、事业成败的关键。其实这些心境、这些道理,在我们几千年的祖宗的智慧当中,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们叮咛、提醒。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有福,因为现在物质生活比以前富裕。换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是比较无福,因为「福在受谏」,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诲,那是最有福的。我们能受谏,能够把这些智慧承传下来,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好像在黑暗当中摸索,撞得大包、小包的,都还搞不清楚有没有撞对。我们现在扪心自问,假如让孩子跟我们走的是完全一样的人生,我们愿不愿意?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像我们自己读了十几年的书,我不愿意我的学生继续走我的路,这是一个为人长者、为人老师应有的良知。

我们在念国中、高中的时候,好像是活在题海里面,都是做题目。题目就像大海一样,我们在那里游泳,不知道什麽时候才是靠岸。然後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性是进步了还是退步?心量愈来愈小,都跟人家竞争。人家考得好就嫉妒,人家考得比我们不好,就幸灾乐祸,这种人生态度怎麽会有福?所以十几年前种的因,後来我出来找工作果报就来了,怎麽干、怎麽做都不顺利,我爸爸说你一年换了十个老板。有福气的人,怎麽做怎麽顺。能力也好,福分也好,都要从根本的心地下手才行。幸好後来开始学习我们传统的文化,儒道释三教的教诲,我们的心地转变了,这个时候命运才有好的转变。

刚刚讲到的,你时时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点。我们当老师的人发考卷,当老师改完考卷走进教室,整个班级的气氛是什麽状态?很可能我们教学三年、五年,我们都不曾留意在这个地方。当下几十个学生,心脏在那里跳得很快,但是每个人心脏为什麽跳得快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可能有些人想:一定要九十分,这样我就有两百块可以拿。有的是在那里想:我假如退步了,那我爸爸又是给我一顿打。你看他在要接考卷的当下,他的心态健不健康?我们父母不知道,我们老师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好像只专注到他的分数上面,我们到底感受不感受到孩子心的状态?他人格的发展我们似乎看不到。

像我考试得失心很重,考得不好就很难过,一个人假如得失心不放下,这辈子再怎麽努力都不会幸福,患得患失,已经跟幸福这条路绝缘了。不过我是满幸运的,因为我的父母得失心没有。所以就每次考得不好,自己在那里哭得很伤心,但是我记得以前考试考得不好,都会站在二楼楼梯口等爸爸回来,好像又期待、又怕受伤害。这个时候爸爸走上来:爸,我考得不好。我爸那个表情就是:加油,好好努力。父亲从没有因为分数的起伏责骂过我,反而我爸爸愈不骂我我觉得愈惭愧。因为当孩子他有反省的心,这个时候你不骂他,他反而愈觉得自己难受,觉得自己要努力。我们家三个孩子,读书就一种态度,不是为父母读,读书是自己的事情。而当我们在分数当中情绪起起伏伏的时候,父母那种平常心的态度把我们的性格慢慢的磨掉,就比较健康了。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的德行,真的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福分,最大的老师,在指引我们。

我们往往觉得好像考卷发下来了在写,这叫考试。其实人生随时随地都在考试,都是我们心地的考试。我们有位老师开车,路上看到一只狗已经去世了,这个当下他的怜悯心起来。这算不算考试?算考试。他怜悯心起来,不然这个生命很可能不知道又要被压过多少次。所以他马上停下车来,心里想我一个人不好抬,不知道有没有人帮忙?他这个念头一起来,有个高中生骑脚踏车经过,他说同学,帮个忙,帮个忙。那个同学,因为他是善意,他那个时候是对生命的一种善心起来,那个人就很自然的随着他来,两个人就很好抬了。怎麽抬?突然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又看到旁边有个人家丢掉的大衣,不要的大衣,刚好可以撑在下面,他们就很顺的搬到旁边去了。接着又想,那要把牠埋起来,不知道有没有铲子?这麽一想,就看到旁边有个工厂,这一过去,因为我们是善意,好像接触到的人他跟你就很好沟通,他马上就把工具借给他。就挖一挖把牠埋掉了。这个老师也很慈爱,他觉得这个生命结束,其实是牠的身体(肉体)结束,牠还有神识,一切众生都有神识,都有灵魂。

生死的事情对人生重不重要?诸位老师,重不重要?重要。我们教给孩子了没有?我们教给学生了没有?他可能随时要面对生死问题,这是人生随时会发生的事,我们没有教。吃东西如何吃出健康,每天都要用,我们也没有教好。那个考卷一辈子以後都不会再考了,我们一大半的人生时间,十几年的岁月都耗在跟人生没有什麽关系的事情上。这是智慧吗?教育跟生活脱节开来,人绝对没有学习的乐趣,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所以现在学生打开《论语》,都不相信孔老夫子,第一句他就不相信,怎麽会乐?都是苦。这是我们害的。生命有多长?诸位朋友们,生命有多长?几十年吗?我们能保证明天还活着吗?没人可以保证。所以生命其实在呼吸之间,我们生命有个事实,它随时会出现,叫无常!诸位朋友,我们怕不怕死?你们也配合一下,怕不怕死?怕。怕死做什麽?怕它就不来了吗?所以怕没有用。但是这个怕从哪里来?从不了解来的,你愈不了解就觉得它愈恐怖。诸位老师,假如死就跟换一件衣服一样,你怕不怕?不怕。

孔老夫子在《易经》当中,告诉我们「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就叫无常是不是?这个时候你就接受它,你不接受它,你就生气了;你接受它,它还可以继续好好的用。所以,你不接受死亡,你可能就堕落了。我们很多人生,因为我们至爱的人突然死去,我们可能一辈子心都很难受,都放不开,都很忧郁都有可能,那都是对生死没有认识清楚。「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我们体会到了,人有精、气、神,精是物质,这些肉、骨;气看不到,但是它确实有,你没气就活不了。还有个神识是物质,代表物质在你这个肉体里面,住在里面。但是当这个身体坏到不能用了,这时候神识怎麽样?游魂就会变了。就好像这件衣服不能穿了,坏了,要再去拿一件衣服来穿。变去哪里了?一不小心衣服拿错了,拿成狗的衣服有没有可能?拿成猪的衣服有没有可能?有。

在天津有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很难过。但是有一天她梦到她的儿子,说他现在在一个佛寺里面。妈妈想孩子心切,隔天开始打听,果然有这个地方,後来就跟着知道地方的朋友到了这个佛寺。因为在梦中她的儿子告诉她,他在佛寺里面看门,到了以後,她赶快跟方丈谈到,说这个佛寺是不是有门房?看门的住门房。方丈说我们没有门房。那谁看门?方丈说小虎看门。这位老奶奶听到小虎,全身起鸡皮疙瘩,因为她儿子前世就叫小虎。当下方丈就告诉她小虎看门,但是牠不是人,牠是一条狗。母亲马上说那你带我去看!方丈带着这个老太太去了,看到那只狗,母子抱头痛哭。这是现在天津真实的事情。後来一大堆人都要去看小虎,害小虎不好意思,躲起来了;反而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牠感觉到了才出来透透气。

所以变要愈变愈好,人生是有来世的,不是这一世死了什麽都没有了。科学家都已经证实,人有过去生,人也有未来生。大家现在到书局去看,这种前世今生的书,从科学了解到人有过去、未来世的书籍,可能一桌的书都摆不完。这是很重要的人生认识,往往我们都没有教给孩子。黄泉路上怎麽样?无老少。而我们没有把生死的真相教给孩子,当这个孩子他突然面临人生无常的时候,请问他的灵魂会不会惶恐?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很可能会堕落,所以生死教育重要。当孩子了解到人生确实有未来世,他的视野会看得更深远,他也会更谨慎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不会胡作妄为。

刚刚跟大家讲到,其实我们人生有很多很重要的课题,都应该及时的来教给孩子才对。我们刚刚提到,有没有感觉到孩子,当我们考卷发下去的时候,他整个心态是处於正不正常、健不健康的状态?《弟子规》的教育,就在这些生活的点滴当中。发考卷只要老师学过《弟子规》,他就知道这个时候是引导孩子很好的时候。比方说这个孩子考了第一名,他成功了没有?老师引导孩子,你不是考一百分成功,假如你考了一百分,你很骄傲,那你就堕落,你就失败了。引导孩子时时观照好、照顾好他这颗善心。这个时候引导孩子,你考了第一名,应该有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心。感恩心重不重要?很重要,这都是关键所在。

接着跟孩子讲到,你今天考了第一名,你有比较好的能力可以去帮助别人,我们很多同学他们的学习都比较吃力,「己有能,勿自私」,你应该去协助他们。你看爱心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但老师假如不这麽引导,这个孩子可能考了第一名,他就是傲慢了,考了第一名他可能就是患得患失,他觉得人家不能比我好,比我高。所以当他常常考第一名,而他的心态不健康,很可能以後会瞧不起人,很可能以後会输不起。我们在大陆听到很多最知名的大学,读到了研究所、博士,自杀率很高。那些孩子他心理有病,难道是念研究所跟博士的时候形成的吗?不是,是他整个成长过程当中,对於成绩的心态不对,他输不起。

老师引导都是往很健康的心态去发展,包含考最後一名的应该是什麽心态?他应该懂得反省自己,考不好你并没有输,只要你能够懂得去效法别人,「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他懂得学习别人,这是很好的素质,他懂得反省,我考最後一名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他有反省,他有负责任的态度,他就能够在自己人生的一些经验当中慢慢提升起来。那你不怕他考试考不好,只要这些心态对了,他的成绩总有一天能够拉上来。但是假如我们只看到成绩,没有好好引导他的心境,这个时候老师又瞧不起他,又骂他,那他一定堕落。所以教育不是淘汰人,教育是启发人、成就人,我们的内心都信任每个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用我们的耐心、爱心去拉拔他们,这样才对。

同学们你们面对第一名,你是什麽心态,这也很重要。假如看到成绩好的同学,他就很谄媚他,就很巴结他,成绩不好的,他就瞧不起,他的心理也有问题。他以後看到有钱人、有势的人,他也是逢迎巴结,这样的人,人家最瞧不起,这样的人生也一定是孤家寡人,他不会有知心的朋友。所以,面对第一名你的心态要健康,是跟他学习,不是谄媚他。我们刚刚讲到,你第一名要懂得去付出,去照顾其他同学,当然这个风气我们老师自己先带动。老师很不厌其烦的去教导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你都不用叫他,他慢慢感染到老师那分爱心,他就跟上来。所以家风、班风、校风,关键点也还是家长、老师、校长。

有个校长就问,我们学校很脏乱,学生很爱丢垃圾,怎麽办?诸位朋友们,怎麽办?校长自己捡!校长的内心里面就只有看到学生的过失,但却提不起的一个最重要的教育关键,叫身教,以身作则。这个时候当校长一个人,在操场上捡着孩子丢下的垃圾,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孩子,这一辈子可能都忘不了。当他下一次要扔出去以前,突然会看到一个影像,校长捡垃圾的背影,他惭愧心起来,他不会再丢了,他觉得这样是糟蹋校长的劳动。这个我非常有体会,因为我国中的校长,蔡校长,他後来做得很好,非常有爱心,他是升到我们高雄中山高中的校长退休,我的校长现在也是全力在弘扬传统文化。那时候我到学校去,是礼拜天的时候,走进校门看到熟悉的身影在那里捡地上的纸屑。虽然这一幕没有上字幕,但在我的心田里面自己上字幕,我们感觉到校长做这个动作,他是把这个学校就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所以那种态度对我们内心,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触动。校长把学校当自己家的心态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愿意再去糟蹋自己的校园。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从来没有丢过了,以前也没有,大家要信任我。

身教的效果非常大,我们今天让孩子来学《弟子规》、学德行,重点「教儿教女先教自己」,父母要先学,老师要先学。不先学,孩子不服气,学生不服气,老师、爸爸你都没做到,凭什麽要求我?所以威严不是压迫下去的,是用德行来感的。为什麽我们对自己的父亲这麽尊重?现在的孩子是一言九顶,你给他讲一句,他跟你回九句。我们这辈子哪有这种情境发生?我们打从心底非常敬畏父亲,哪有可能做那样的言行出来?但那个敬畏不是因为父亲很凶,是父亲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我们是打从内心的尊重。

刚刚跟诸位朋友讲到发考卷的这些情境,包含隔壁的同学考得比你高,你应该用什麽心态去面对;考得比我们低,你应该怎麽面对。人家考得比我们低,他也很难受,「将加人,先问己」,这个时候你要安慰他,你可不能再踹他一脚,说「你看我都随便考一考,就比你高了」。现在孩子讲这种话的机率高不高?很高!跟谁学的?跟电视里面的,隐恶扬善,谁我就不说了。公众人物要对社会负责任,你讲的话到底是给社会往好的走,还是不好的走?但是我们话又说回来,这些公众人物他顾及不到社会的风气,原因在哪?原因在也没人教他。假如这些比较低级的演艺人员刚好是我们的学生,这个时候老师要学廉颇,廉颇负荆请罪。要披个荆棘,後背要流血,然後走到学生的面前:我对不起你,让你讲话这麽刻薄,让你讲话这麽没良心,是老师对不起你,你不能再这样了。可能这个学生会回头,你们好像都是不相信的眼神看着我。

所以很多生活的情境,完全可以启发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心态,问题就在老师有没有这样的修养?父母有没有这样的修养?有这样的修养,才有可能提起这样的引导跟观照。我们发一个考卷当中形成的这些正确态度,就是现在企业觉得这些年轻人最缺乏的心态。在台大校长公布的这篇文章里面提到,这些大学生有七个态度很偏颇,第一个缺乏谦卑,不谦虚。在发考卷当中他懂得去见贤思齐,他懂得己有能,勿自私,他就不会傲慢。再来,身段不柔软,因为高学历的光环,这其实都是傲慢的表现。再来,找藉口。假如孩子考试考不好了,怪东怪西的,就从这里找藉口来了。但是假如孩子成绩不好,他会觉得自己要负责任,反求诸己,然後检讨前事不忘,後事之师,我下次可以再进步,他就不会找藉口。而当他在这个当下,他能够去顾及到别人考不好的心情,这个时候他就不会自私;他成绩好也懂得去付出,懂得去帮助别人,他就不会自私。现在企业最希望的是懂付出的人、谦卑的人、反省自己的人、会找原因的人,会向人学习他的优点、长处的人,这都是企业家觉得最需要的人格特质。

我们刚刚念的这些心态,什麽时候教?就在发考卷的时候教。结果在发考卷的时候都没有这些提醒,孩子的傲慢,孩子的气馁,自怨自艾,孩子的幸灾乐祸,很多都在这点点滴滴当中发展起来。我们刚刚说的这些心境,在吃饭能不能教?可不可以?可以教。刚刚说的孝心,吃饭的时候可不可以教?可以!他时时都会想着父母有没有吃饱,很恭敬。你看以前吃饭,孩子会用余光看看爷爷,好像饭快吃完了:爷爷,我再帮你盛一碗。好孩子!吃饭当中,孝心,时时看到别人需要的这颗仁爱心,都提起来了。现在孩子吃饭是什麽样子?这一盘自己最喜欢的,夹三分之一、夹二分之一,统统夹过来。旁边的妈妈还说多夹点没关系,孩子的心性就在生活点滴当中在堕落,我们都浑然不知。然後等他二十岁的时候,说我比较歹命,孩子我也很努力教就是教不好,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怪命运。人生没有偶然的事,只有智慧才能真正让我们愈走方向愈正确。

勤俭,吃饭的时候能不能教勤俭?他连吃饭的时候都不帮忙排排桌椅,赶快出去叫爷爷奶奶吃饭了,都不勤劳。只有做一个动作,坐下来吃完、离开,都没有他的事,那他能勤劳吗?节俭,我们到大学院校去,很心痛,坐在那里吃一顿饭,没有看到一个学生把饭吃光,都是剩菜剩饭倒下去。甚至於这些大学生的心态,都觉得吃光光很没面子,能倒掉,好像我家有钱。而我们了解到学费很贵,那个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他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辛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曾经带了一群孩子,一开始问他们,请问米饭从哪里来的?小朋友说,从厨房来的。没有错。厨房的米从哪里来的?超级市场来的。超级市场的米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没看过。生活体验没有,我们觉得他应该知道的事他不见得知道。後来带着孩子到乡间去看人家种田,帮人家收割,或者是去插秧,让他们亲身体验。

一群小朋友都六、七岁而已,看到农民站在水田里面,第一个人就说,踩下去会不会死?第二个小朋友说,那个底下有水泥地铺着。第三个说里面会不会有蚂蟥?他完全没有体验。後来要踏下去的时候,有的都在那里尖叫。然後真的让他们插秧,插、插,大颗汗、小颗汗,体验过了,那天回来听说睡得很好,很好睡。因为真的去帮忙,知道累了,中午饭吃得特别多。就在吃的时候老师就告诉他,你们今天插的秧,在经过几个月之後,只能收成就像你这碗饭一样。他以後吃那碗饭会想到什麽?我在那里种得那麽多,才这一碗而已。他会不会糟蹋食物?

这个我很有感受,因为我种过菜,很惭愧,因为我是属牛的,早应该去种种田。我是从小就在高雄市长大,打从我有记忆,四岁、五岁我就在高雄市,所以这些农活都没干过。自己种菜,种胡萝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种了个把月好不容易给它收成出来。因为胡萝卜很甜,我就拿给朋友,说你吃吃看,好不好吃?他咬一口下去,好甜!接着就把我们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在三十秒钟之内就把它消灭掉了。我种空心菜也是种半天,因为那个时候我住在台东,我们七、八个人,十来个人一起,很大盘一起来,也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全部被消灭掉。这个时候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所以吃饭当中的勤俭。

还有假如有客人来,我们在接待客人吃饭的时候,真不真诚?能不能时时替人着想?看他一开始很客气,先帮他夹些菜。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个礼,度很重要,节度。你不要说蔡老师说要帮人家夹菜,结果下一次吃饭的时候,帮隔壁一直夹。他已经吃不下去了,你还一直夹,都夹过来了不吃不行。结果吃完回去之後,撑得不行,他说下一次不敢来你们家吃饭,或者绝对不敢坐在你旁边。所以夹菜也是在替人设想,一开始帮忙夹一些菜,量不要太多,尽到我们这分心意,之後就随着每个人他的喜好去夹,就可以了。

再来像谨慎的态度,夹菜的时候我们的举止也不是很放纵,都是很文雅的,很谨慎的。有的时候吃顿饭,筷子掉下去了,汤匙掉下去,有没有?这都是动作太粗鲁,不够谨慎。夹菜的时候要先夹前面的菜,你不要狼吞虎咽,一站起来直接就攻城略地,到对面去了,这样感觉上很粗鲁。现在也很好,都是转盘,我们假如是东道主,怕人家没有吃好,我们懂得帮他转,不要自己吃得都忘记招待客人。现在很多年轻人这些事都不懂,没有待客之道,所以跟老板一起去接待客户,不只帮不上忙,还帮倒忙,好吃的菜都转到自己前面来,这都是没有观照的能力。这些心态,吃饭的时候都可以引导。

我们父母、老师,假如能够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核心,「长善救失」,这都是从心地下手。当这些心地、这些正确的心态,孩子都有了,你还在执着学历有多高干什麽?所以人都放不下,累了自己,也把孩子搞得很累。但大家不要回去说,蔡老师说成绩不好没关系,我没这麽说。这些心地有了,他成绩也不可能不好,他会自爱!我们要能启发孩子这些心地,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他那个错误的心、坏习惯,放心就是违背他本善的心的这些态度、习惯要把它纠正过来。这个才是学问,学历不代表学问。从这些经典当中的提醒,我们找到了根本,找到了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德育教育,心地的启发。

我们刚刚一开始,跟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夫子在《论语.学而第一》,就给我们非常宝贵的教诲。里面提到一个人追求他的道德、学问,他整个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次第,在这段话都点出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弟子规》的编撰,就是以夫子这段话为基础。夫子讲到了这七个,一个人德行最重要的七个重点,还是从孝悌开始紮根。而我们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他再针对这七个纲领,然後对照整个生活、工作、处事待人的情境,把它编成了《弟子规》。所以每一句都跟生活、跟处世分不开,这个叫实学,学了马上能受用,学了马上能去实践,这才是实学。

只要我们照着《弟子规》去修学,这整个古圣先贤五千年的智慧,我们就抓到了纲领,抓到了下手处。《弟子规》教「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些都对治我们现在家庭,还有团体、工作单位,以至於人与人的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关系。所有这些问题,《弟子规》里的教诲都能够化解,都能够解决掉。大家相不相信?不相信就学不来,信心是很重要的基础。我们现在来看看,家庭有哪些问题?亲子关系,夫妻,婚姻问题。只要夫妻都学过《弟子规》,就可以白头偕老。我们现在政府单位应该要做一件事,还没结婚以前先上课,要上《弟子规》。不然等到已经大打出手了,再叫来,听不下去了,这个要时间点,慎於始很重要。他的观念对了才去走这条路,他会反省;他没有这些观念,一起冲突一定是责怪对方。

夫妻关系当中,最容易冲突的是讲话很冲,所以《弟子规》说「言语忍,忿自泯」。很多先生、太太劝对方,我是好心,他都不听,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他就晓得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夫妻不和,钱财的问题也是很大的因素。还有不尊重对方,不尊重对方的父母,或者家人,在言语当中揶揄,甚至轻慢、轻视,那一定没有辨法接受。你去批评他的父母,那谁受得了?「将加人,先问己」。「恩欲报,怨欲忘」,现在都是记住他的不好,他的好忘得一乾二净,这些心态都是关键。

我们八月初要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全国的华校,华小的校长集体要跟师长、跟杨老师签个合约,我们长期派老师去教他们《弟子规》,去教他们中华文化。他们是全国的,我们的炎黄子孙在马来西亚这麽积极在学。我们真的,在大陆、在台湾的炎黄子孙,觉得很汗颜,很丢脸。马来西亚兵役,他们有时候一段时间要去一个礼拜、两个礼拜服兵役,学什麽?学《弟子规》,我们很感动。还学「认识佛教」,这些宗教的经典,这才把教育抓到根本,爱的教育,如何自爱,如何爱人。

假如把「入则孝,出则弟」教了,父子之间的关系就转了。企业里面现在很头痛,就是因为没有孝道,忠臣出於孝子之门。你看看现在企业说要有执行力,这些员工要积极一点,而且交代的事情应该要努力去完成。问题来了,喊了半天改善了吗?中国五千年来,没有团体、企业在那里喊企业伦理,都是近代几十年才有这个名词,叫企业伦理。为什麽中国没有企业伦理,但是却有很多朝代、很多公司可以几百年?因为企业伦理的根本在家庭伦理,他有家庭伦理,他移孝作忠;他对兄弟友爱、恭敬,他自然对公司里面的长辈也是恭敬的态度。所以,有家庭伦理,自然就有企业伦理;没有家庭伦理,他对父母都不恭敬,他怎麽可能会去恭敬别人?父母交代的事他都不做,怎麽可能老板交代的他会马上去做?所以所有整个社会的点滴问题,都从这本《弟子规》紮根了,就可以解决。好,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更新于:1天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