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汉传佛教寺院的藏[音“葬”]经阁一般都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偏后的位置。藏,即经、律、论,精通这三者的人被称为三藏法师,比如唐三藏。作为寺庙的图书馆,藏经阁一般分两层,藏书一般在二楼。一楼主要用于内部..
续前文,汉传佛教寺院的藏[音“葬”]经阁一般都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偏后的位置。藏,即经、律、论,精通这三者的人被称为三藏法师,比如唐三藏。作为寺庙的图书馆,藏经阁一般分两层,藏书一般在二楼。一楼主要用于内部宣讲(法堂),大雄宝殿也用于传经布道,但对外的时候更多一点。法堂正中即讲台和法座,背后的屏风是一只狮子,因为说法又叫“狮子吼”,借喻佛理的震慑力。屏风背后,其实还有一半的空间(照堂),相当于寺院的行政办公室。宝光寺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法堂两侧陈列了通常古代官员出行才会使用的仪仗道具(虎牌 / 卤薄,但木牌上并没有虎样,估计是后来才做的,并非古物),这也许是为了表达宝光寺的行政级别很高吧。见下图:
除了狮子以外(见下图,左上),在藏经阁门外两侧,还立了两只麒麟作为镇宅辟邪的道具(见下图,左下/右下)。有意思的是,这两只麒麟脚下踩着的东西,是元宝和铜钱之类,实在让人觉得与藏经阁应该有的氛围不搭。这显然是现代的东西,佛寺的世俗化是一种普遍现象,无所不在。在藏经阁门外的地上,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神兽 —— “天禄”(见下图,右上)。看这名字就很讨喜,因此明清时经常把它和蝙蝠配在一起,寓意“福禄”。“天禄”(母)本和“辟邪”(公)是一对,都是头上长角的狮子,汉代时就常作为镇墓兽,“天禄”身上一般有对翅膀,这是两口子最大的区别(或者,两口子头上的角单双不同)。我一直很纠结,藏经阁外面那两只到底是麒麟还是辟邪,最后还是定义为麒麟吧,虽然这两只麒麟和地上那只“天禄”长得实在很像。麒麟有麟,天禄有翅膀,我只能这样说服自己了。下面可以顺带看看作为镇墓兽的辟邪与天禄(见下图)高颐是东汉时益州太守,高颐墓(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阙身(高颐阙)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迹。藏经阁最主要的功能是藏书,不妨再来了解下佛寺里这些古代图书馆都是怎样一种布局吧。最普通常见的是“壁藏”,看起来就和我们自己的书房差不多。下图是少林寺在百年前被石友三毁灭前(2011年刘德华主演的《新少林寺》的历史背景),藏经阁的旧照。最高级的被称为“天宫藏”,书架被精心设计成了楼阁式的结构。下图是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图书馆布局,这应该算得上是国内现存最美佛教图书馆吧。最特别的书架,是如下图所示的“转轮藏”。这种单体重达几吨的庞然大物,是可以轻易转动以方便取经书的。国内现存这类实物仅十个,川渝地区可见的就有四个,有空路过不妨去看看。上述是寺院中的“转轮藏”实物,下面再来看一个石刻版的,大足石刻·北山·136窟。该窟的石雕刻实在是太美了,忍不住要发上来。如图,左上即石刻版转轮藏,下面有条蟠龙支撑底座。所谓“蟠龙”,指待在地上没上天的龙。在古建筑的柱子、基座、藻井中看到的,都是这种。图右上为释尊,左下为文殊,右下为观音。
宝光寺藏经阁二楼应该没有开放,我没找到可以上去的地方,大概率是“壁藏”。在藏书的楼层,一般会装饰千佛(之前提到过“贤劫千佛”)。不过,现在常见汉传佛寺的千佛,通常被用来装饰供灯和供灵位了,这多少有点儿让人唏嘘。在藏经阁的两侧,分别是在任方丈室和卸任退休方丈的住所,分别命名为“狮窟”和“龙潭”。我此前一直以为方丈是终身制的,现在看来是我的误解。“狮窟”和“龙潭”的出处为何,我不太确定。狮窟也许和释尊的狮子吼有关,龙潭不知道是否和《周易》中的潜龙在渊有关。或者,这两者在禅宗另有典故也不一定。藏经阁的“方丈”匾额以及两侧的“狮窟”、“龙潭”都是潘世恩题的(见下图)。这个潘世恩也许是在宝光寺留下墨宝的人当中最大牌的一个,道光时曾在军机处任职,退休后向咸丰举荐过林则徐。
方丈室放在侧厢,是我比较能理解的一种布局方式。但有些寺院是放在中轴线上的,这个总让我觉得过于高调。比如,少林寺(见下图)。12年前去少林寺,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请教过寺内的和尚和当地导游,但他们的回答总还是让我觉差了点儿什么。
今天要聊的大概就是这些。宝光寺的中轴线(佛门 - 弥勒殿(天王殿) - 七佛殿 - 大雄宝殿 - 藏经阁)也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宝光寺的中轴线上除了这些建筑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物事,被称为“东方的比萨斜塔”的宝光寺塔(见下图)。佛教初期的寺院都是以塔为中心,宝光寺塔在中轴线上的存在恰好能旁证其历史悠久并非浪得虚名。关于佛寺中的塔,可以单独成章,这次暂时就不多说了。上图,结束本节内容,下次来聊聊宝光寺里的菩萨。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