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十二集

2024-10-29 08:15 居士人物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让孩子从小有这些锻练,他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会比较有大将之风,不会乱,他会有条理去处理事情。真的,我在带班的过程都发现,在家里只读书的孩..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让孩子从小有这些锻练,他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会比较有大将之风,不会乱,他会有条理去处理事情。真的,我在带班的过程都发现,在家里只读书的孩子,派给他工作,他都很紧张,都手忙脚乱的多。但在家里都懂得帮父母做事的孩子,工作派给他,他那种从容,游刃有余的表现,反而让我们觉得事情交给他很信任。除了做事的能力以外,刚刚讲到的,你让他做了之後,他才会感恩父母这麽多的付出。

我在海口的时候,有个三年级的孩子,他上了《弟子规》懂得要尽孝道。真的,孩子的一念之间差很多,一念心念,以前生日的时候,想到的是礼物、蛋糕,这叫「得乎欲而喜」,那欲望愈来愈多。现在学了《弟子规》,想起的不是礼物、不是蛋糕,而是要尽一分孝心,所以「得乎道而喜」,他那一天会过得很充实、会很欢喜,帮母亲做了那麽多事。这个孩子他生日那天,他跟他母亲说:我要亲手煮菜给你吃。他一个人就走到厨房去要炒一盘小黄瓜,就把油倒下去,那个油溅起来,危及到他的手。你看,孩子在做事当中,他懂得解决问题,他怕这个油烫到他的手,他去找了一个大手套来套起来,拿着铲子继续努力。接着把小黄瓜倒下去,油喷得更厉害,他没办法,急中生智慧,去把他爸爸的安全帽找来了,套在头上。所以这道菜得来不易,叫全副武装,终於把小黄瓜给炒完了。当他端着这盘小黄瓜,很可能在安全帽里面已经滴了好几滴汗了。当他走出厨房的那一刻,请问他的人生改变了没有?他的心境改了,他的人生就改了。当他懂得感恩父母,替父母付出,这个孩子一辈子的福积不完,福田靠心耕。

现在的孩子做家事的现况不尽理想,听说最近还报导有个研究生不会煮开水,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报导?有!我还听过,在大陆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个研究生不会煮开水,结果他的父母出去了,他自己煮,煮着煮着就忘了,然後那个蒸汽,水冒出来把火焰给熄灭。一熄灭,那个瓦斯就一直跑出来,他完全因为不干活,没有那种做事的警觉性。所以因为瓦斯弥漫,一条生命,你看研究生毕业,就这麽走了。只因为不会做事,这造成家里无限的感伤,我们都不希望这些情况发生。有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跟小朋友讲:小朋友,这个哥哥读了研究生,居然连一个开水都不会煮。小朋友听了,就开始在那讨论,怎麽连开水都不会煮?老师就问:这个大哥哥为什麽连开水都不会煮?小朋友就说:那他一定只会读书,不会做家事,他可能很懒惰。就讨论得满热烈的。

接着老师就突然问了小朋友一句话说:小朋友,你们会做家事吗?突然底下的孩子鸦雀无声,没话说。诸位朋友,我们了解到什麽?孩子看别人很厉害,看自己?这叫颠倒。什麽叫颠倒?我们求学问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现在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这样叫不叫颠倒?这个颠倒谁造成的?那有源头,我们长辈要负责任,有没有当榜样?老师这麽一问,底下的孩子都不出声了。这个老师非常会引导,告诉小朋友说:小朋友,老师非常不愿意十年以後,看到报纸上说某某研究生连开水都不会煮,居然是我们自己的小朋友,老师特别不愿意看到这一幕。所以老师这麽一引导,小朋友就知道,不行,我这样会笑死人。老师有这样引导了,家长又配合,孩子很好教,孩子也希望他的人生不是这个样子。

有些朋友聚会,他们也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孩子也一起聚会。小孩在楼上,大人在楼下谈事情,谈天。突然听到楼上有个杯子掉下来的声响,大人听到了,就急忙都一起上楼去看个究竟,到底有没有发生什麽事?因为有一杯果汁掉地上去了,一掉下去的时候,不同家庭的孩子反应都不一样。有个家庭的反应是这样,哥哥马上看到果汁掉下去,就一直在那里喊着:MARY、MARY!叫谁?叫外劳,叫佣人,在那里手忙脚乱:啊!怎麽办?MARY、MARY。这是一户人家的反应。另外一户没有请佣人的人家,哥哥不急不徐去阳台找拖把,妹妹也很自然的走到浴室找抹布,然後很镇定的就把果汁都把它擦乾净。所以家长上来看到这些情景,很多家长就说:这对兄妹真懂事,懂得怎麽处理这个情况。诸位朋友,我们的孩子会是什麽表现?会不会还是MARY,MARY?所以现在不会处理事情,那很糟糕。

有一篇文章叫「企业家会抓狂」,企业家都受不了!现在的孩子大学都毕业了,很多事都不会干,他们公司都要变成职业训练所。这年轻人来面试,让他们写自传,写好交上来,看了一下,接着说:你可不可以简短说一下,再自我介绍一下?这个年轻人说:我上面都写很清楚,干嘛叫我说一遍?人家经理要求他再说一遍,他还说我都写那麽清楚,你自己看。这样的对话都凸显出统统是自我,都感受不到人家的心境。不过这个老板也很有修养,没有马上跟他说,你给我走。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家长还跑到公司里来,还对着主管说:你要多担待,我的孩子比较不懂事,你要多照顾他。把公司当什麽?把公司当学校!公司,你没有能力,人家没有责任要用你。

孩子现在处世、做事的能力普遍都在下降当中,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所以家长要深谋远虑,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是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假如今天叫他干活,他都不干了,好了,算了算了,别做了。然後他在那里很高兴,我不用干了,他那个笑容代表什麽?代表「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他那个是什麽欲?好逸恶劳的习惯形成。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就是要观察他这颗心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我记得小时候,吃饭时间都是我去叫爷爷吃饭。远远的,因为跟爷爷有默契了,都知道爷爷应该是在哪几个地方,看到爷爷了,跟爷爷说:爷爷,吃饭了。我叫的时候很开心,我爷爷一听到,他也很高兴。不只我高兴、我爷爷高兴,那声音一传出去,我们家那条巷子所有的长辈听到了,都露出微笑。所以这个喜不只自己喜,还有大众听到了这种天伦之乐,都很高兴。你看,现在变成什麽?现在不是叫爷爷奶奶吃饭,是爷爷奶奶得出来叫孙子吃饭,还跟他跑百米赛跑。所以现在老人家体力不够,还真是满难为的。喂个饭要半个多小时,都快累坏了。

所以跟孩子,教孩子学规矩的时候,就让他做,守规矩就对了。你还跟他讲:好不好?要不要?穿这件好不好?不好。穿这件好不好?不好。穿哪一件好?再去买。孩子抉择的角度是什麽?是智慧吗?是体谅吗?是什麽?是欲望。玩具玩两天不玩了,那个又不玩了,再买,我们满足的是孩子的欲望,那不叫平等,那不叫尊重。家长没有智慧,《资治通监》讲的,「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你说我们跟孩子平等,那是对他人格、对他性本善的尊重,是我们有一分期许,应该成就孩子这一分德行;但是在人生的智慧、经验上是不可能平等的。孩子是看着我们的背影长大的,我们怎麽要求他,他就往那个方向走。你看很多的大树,它在那个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旁边都要有很多像竹的枝(细枝)把它撑起来,辅助它要正直,要往人生正确的德行发展。等到它长的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自己,再把这个支架拿开。假如一开始就没有支架,它想怎麽长就怎麽长,东倒西歪。

所以现在为什麽五岁、六岁的孩子这麽难养?统统顺着他想干什麽就干什麽,那个欲望一打开,不可收拾。孩子小的时候,先教他的是应该做什麽,而不是想做什麽。他做人的原则出来了,他才不会无理取闹要东西。我们可不能一再的满足孩子的欲望。我昨天提到了,我要跟我妈妈要东西,我妈妈不给,我在地上打了好多滚,那叫威胁妈妈,可不可恶?很可恶。不过人不学,不知道,那时候我不懂。但是你看,这叫慎於始,当孩子威胁父母,无理取闹,第一次我们拒绝,我们不去满足他,他知道没用,他以後就不用这种不合理的手段。所以第一次,慎於始相当重要。以後我也不会跟我妈妈无理取闹。现在这都很重要,我们去叫爷爷奶奶吃饭,那是一分孝心;爷爷奶奶叫我们吃饭,那是无理到极处。孩子无视於长辈的辛劳,我行我素去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读小学,有校外教学,出去郊游。其实我小时候很吝啬,大家看得出来吗?我小时候不只很吝啬,还会做生意,人家回外婆家去玩耍,我是去买「八十当」给人家抽蕃薯条那种,我还会去做生意,我很爱钱。但是很奇怪,爷爷奶奶喜欢吃的东西,我都记在心上。所以出去看到奶奶喜欢吃的豆腐乳,我就马上把它买下来,然後抱在怀里。高不高兴?很高兴!因为我抱在怀里,都还没到家,我就心里在那里想,我奶奶假如接到这瓶豆腐乳,不知道会高兴多久?结果真的到家了,奶奶露出灿烂的微笑,觉得很满足,有这样的孙子真是不错。我的奶奶高兴多久?她可能一辈子想到这一幕都很欣慰,你看「得乎道而喜」,不只自己喜,家里人多快乐!「其喜曷已」。真正我们兄弟姐妹给自己的母亲好好的办一场生日会,那个妈妈都不知道到高兴几个月,遇到朋友就讲。是!不只是我很高兴,我奶奶很高兴,我们这个故事讲出去,大家高不高兴?对!所以大家都高兴,这种事最好,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所以这些孝道,这些做人的爱心,真正紮到孩子的心田上去,他一辈子都受用。

我们对於孩子的心性愈来愈敏锐的去观察。有个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女,那个孩子可能三岁、四岁不到,这个小孙女抱着一颗球,在他们的小区里面在玩耍。结果这小女孩的球不小心掉了,它就跳跳,跳到前面去了。结果这个爷爷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叫保安捡给你就好了。诸位朋友,孩子学到什麽?这句话省掉了哪个部分?保安叔叔,保全人员。你看,爷爷讲:叫保安捡给你就好了,别急。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什麽?是对人的不够恭敬、不够尊重。为什麽有钱人的孩子都比较傲慢?其实都是无形当中,因为有钱,对人傲慢,直接影响孩子。所以什麽时候教育孩子?绝对不是打开经本,绝对不是在教室里才是教育,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有没有这个警觉性。

有位书法老师他教一些孩子,有一天,刚好有一个当官的人,他的孩子也在这里学书法。因为父亲赶不来接孩子,就交代老师:老师,你带我孩子去吃完晚餐,我时间也差不多,我再来接他。老师就带着这个小朋友到了餐厅,结果这个小孩马上很熟练,就把服务小姐叫过来:来,给我两瓶可乐;来,赶快把菜单拿过来。老师看傻眼了,接着那个菜单来:好,这个、这个。就在那里点菜,你看,他懂不懂得尊重老师?不知道。欲望能让人整个理智都不见。点完之後,老师就把那个菜单拿来一看,怎麽点的都是比较贵的菜。你看傲慢、奢侈都在带孩子到这些场合当中传递出去了。

这个欲望点燃很容易,欲望要把它对治,让欲望能够减除,那不容易。所以司马光先生讲过一句话,「由俭入奢易」,从节俭要奢侈,很容易;「由奢返俭难」,由奢侈再要变得节俭,不容易。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欲望要形成很容易;但欲望要能够调伏下来,那就不容易。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圣贤人的教诲都强调要禁於未发,孩子的坏习惯还没有形成就要制止;不要等到形成了,才在那里跟他拔河,那很累。所以教育就跟中医师看病一样,真正高明的中医师,「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跟中国文化完全相融,所以教育也是一样,「不治已乱,治未乱」,治孩子坏习惯欲望还没形成以前,就要把他导正。

当初古代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他因为常常给很病重的人能够治理的病情减轻,所以大家都说这是神医、是名医。就问他:你们家三个兄弟,谁的医术最好?结果扁鹊说:我的医术最差。大家很惊讶,他这麽厉害,怎麽医术最差?他说:我的大哥医术最好,因为人家还没生病,他就已经教他如何调养好,给他养生常识的人,都不生病。接着是他的二哥,他的二哥就是人家才有一点点小病,他二哥马上揪出来,就把这小病给化掉。而他的医术最差,但是他都是治那个已经快要扛到棺材里面,然後又把他救回来,人家就以为他的医术最高。所以治病跟教育小孩是一样的,我们要能洞察得到孩子的心性,这样就能把孩子教得很好。

这保安叔叔这个恭敬的词不可以省掉,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想着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有一个人到英国去,算是留学,他是住在英国人的家庭里面,英国也是很有文化的一个国家。结果他收获最大的,就是看到这对父母在教育孩子,他印象很深刻。比方在吃饭的时候,这比较远,妈妈帮这个孩子要弄这个菜,要弄的时候,就问孩子:这个菜你要不要?这个孩子说:Yes。妈妈马上说:这样讲话很没礼貌,要说Yes,please。大家听得出来,我英文还不错。你看,才差一个字,心性差多少?差很多。要不要?好!要不要?好,谢谢。没有加「谢谢」、没有加「请」,孩子是觉得理所当然。但是有加了这个字眼,这个心性他就开始形成这种有礼貌的态度。所以诸位家长不要小看,我们在处事待人当中,不经意的,「真是谢谢你,请,对不起」,孩子都在学。假如这个孩子不要,他说No,他妈妈说:你这样很没礼貌,要说No,(很紧张,怕念错了)thanks。你看这就是真正懂教育,抓到了一个教育的圆心点,就是这颗心。教育小孩真的要学。而古圣先贤,以至於现在很多致力於教育的人,都给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

我前不久看到教育的刊物,有提到一段教育孩子的挺好的给我们的一些启发。他提到,「多一些身教,少一点言教」。我记得小时候看到一些长辈教孩子,教的时候都骂孩子,但是自己还是打麻将,那孩子服不服?不服气。所以骂到最後,自己的德行都没有做好,左耳进,右耳出,不只话听的没反应,甚至於打得都没反应。我们之前说,真正父母的威严,那不是靠打打出来的,真正的威严是德行的威严。我们的印象当中,我的父亲没有打过我,当然我也不是很守规矩,还是有些不对,有些造次的时候,我父亲瞪我一眼,我就收敛。而那个瞪我一眼就收敛的背後,是因为父亲他做人做得好,我们很尊敬他,这叫道德之威。

曾经有朋友问我:假如小孩不打,能不能教?这是我们有一些偏颇,就是觉得威严是打出来的,不见得。最重要的是德行,当我们有这一分德行,孩子都知道,纵使我们处罚他,都是爱护他,他心甘情愿接受。我这辈子被我母亲打过一次,因为那时候出去玩,玩了忘记时间,回来的时候,已经全家总动员找半天,找不到,都很焦急。後来我的母亲在我的房里打了我手心两下。真的,母子连心,那个棍子下去的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得到我的母亲眼泪已经出来了。虽然我母亲只打了我两下,我这辈子都会记得,「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有这分感受,真的不愿意再让父母为我们的事这麽样的焦急,这麽样的难受。教孩子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

「多一些读书声」,我们来到孔庙的诸位朋友、诸位家长,都是懂得请古圣先贤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多一些精神上的关怀,少一些零用钱」,听说华人的(尤其台湾、大陆华人)下一代的零用钱比日本、韩国多。日本的经济比我们还要好,但是他们孩子的零用钱却比我们少。而当孩子的零用钱愈多,反而他的欲望会愈开愈大。我那时候在教书,看到(我教的是六年级)这些孩子在九点多,十点左右,我们在讲台上都看到他们脸色有点发青,在那里好像很饿的样子,一问之下:来,早上有吃早餐的举手?差不多只有一半,一半都没有吃早餐。那你妈妈?妈妈还在睡觉。

妈妈做早餐,传递的不是只有那一杯豆奶,不是只有那一个面包,而传递的是精神上的关爱。我们的印象当中,自己从房里下楼来,睡眼惺忪的时候,都看到母亲在那里很用心的帮我们准备早餐。我们会想,我才刚起床,那妈妈什麽时候起床?又想想,妈妈除了做早餐以外,还洗了衣服。对母亲那种感念自然就提起来。而这些影像都已经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象,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人生当中源源不绝的动力。你看,母亲这麽爱护我们,我们以後要好好的有成就,让母亲觉得以我们为荣。

结果这些孩子没吃早餐,那你妈妈没有叫你吃吗?他说有,就拿了几十块钱放在那里,那几十块叫早餐。诸位朋友,那几十块变早餐了吗?那几十块就在走向学校的路上,进了电动玩具店去了,或者进了买一些零食去了,根本没有买真正有营养的早餐。所以现在孩子的体质愈来愈下降。真的,要冷静,一个孩子体质不好,他这一生又要花多少医药费?对孩子的精神,对孩子的生理、身体,对孩子的人格,我们现在的付出都是影响一辈子。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这个算盘要会打。我们用心付出几年,孩子一辈子都受益。但是我们这一段时间不用心教育孩子,不用心照顾他的身体,那他一辈子都会很难过。现在因为我这段时间没有在台湾,在北京耳鼻喉科一天要看几百个孩子,然後都要看到超过半夜十二点,你看排队排多少?那孩子的身体都一直在下降,孩子的德行在下降。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心里想想,在我们的眼前有一个天平,天平的这端是孩子一辈子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另外一边是我们一辈子能赚到的,多赚的钱。比方说是一千万,诸位朋友,一千万比较重,还是孩子一辈子健全的人格?到时候一千万能买回来健全的人格跟健康的身体?这我们要会秤。而且说实在的,这一千万耗在多少医药费、耗在多少孩子品德不好惹出来的祸当中,我们不知道要担忧多久?听说还有一个家长,孩子不认真学习,他必须请两个家庭教师,一个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另外一个是体育老师,跟在旁边,因为他的孩子很强壮,一个不注意就跑到网路店去了,所以这个体育老师是专门追他回来的。你看有再多的钱能留得住吗?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一点零用钱。

「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孩子犯错了,我们再给他落井下石,他很难受。所以孩子做错了,「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这都是做人的态度。我的师公曾经讲过一段教诲,让我的印象也很深,这一段是讲到,「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当我们跟人相处,在公司里面、在学校里面服务的单位,人家表现得好,我们就酸溜溜的,还批评、还嫉妒,旁边的同仁看到,更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的心量太小。所以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赞叹。

「见人有恶」,见到人家有不对的地方,有缺点,「不批评」,要规劝,你看很厚道!因为《弟子规》教诲我们,「善相劝,德皆见;过不规,道两亏」。面对同学、面对同仁,他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只是私底下还说他的坏话,都没有去规劝他,我们为人同事的道,这分道义没有尽到,这损了自己做人的分寸,折了自己的福。「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这守默就是不讲,他为什麽不讲?因为对方对我们的信任还不够。所以孔夫子讲「君子信而後谏」,信任以後才规劝他。很多人很热心,常常会规劝他人,但是人家都很难接受,他都觉得你看我那麽有爱心,大家都不体谅我。那很可能是别人对他信任不够,他太早规劝。「未信」,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他会觉得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则以为谤己也」,就觉得你是在毁谤他。

所以规劝他人有一个前提,就是建立信任。有没有人第一天去上班,然後上班一天之後,写了一张纸对着老板说:老板,我告诉你,我是很难得的人,因为我很正直,我有魏徵的古风;所以今天上了一天班,我发现公司有十个问题,我跟您提出来,您看一下。才工作一天,领导信不信任?很难!所以领导看完之後说:不错,不错,你明天不用来了。人情练达皆文章。所以君臣关系是这样,朋友关系亦如是,应该是守默。这个「守默」不是视而不见,这守默是我当榜样,我自己先做好,对方看了很佩服,自自然然我们就好规劝他。所以不管是规劝或守默,都是一分要成全他人的心。我们可不要看到的是一个是劝,一个是不劝,不是的,连守默都是为了要当榜样给对方看,让他跟我们的缘愈来愈成熟。

接下来提到(这是考验我的声量能不能让大家都听到)。所以人生都会有变化球,变化球来了就要接。也让我们突然想到,当初在南宋的时候,朱熹朱夫子讲学,几千个人来听,听说那个白鹿洞书院旁边有一个湖,因为来听课的人太多了,所以那个湖都喝乾了。那时在书院听课的人,有几千个人,结果人家都不用麦克风,这告诉我们什麽?告诉我们,我们的能力一直在下降。能力假如保持了,根本不用麦克风。

真的,我们在这个时代(这个麦克风通人性)。其实,我们冷静的来看,不要说古代,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後比较就知道,我们现在的食物比起三十年前比较差还比较好?你看三十年前,那红萝卜、白萝卜多香?现在连物质都退步了。人的能力也退步,以前的古人,孔夫子在教学的时候,哪还要带小抄,是吧?引经据典,「诗曰」、「书曰」,都不用查,能力这麽好,你看我们能力都下降。连身高都下降,孔夫子九尺六寸,周文王十尺。在秦朝的时候,那个兵马俑都是依据人的身高做的,他们那时候身高都很高,我们都退步了。依据经典来讲,人为什麽会愈活愈矮?因为心境上愈来愈傲慢,所以傲慢就长不高,因为傲慢会得内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

刚刚讲到了,我们在学圣贤教诲,都应该去体会圣贤人立身处世的态度,不要只是看一个动作,规劝跟守默不一样,不对。(我现在是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所以人要多积阴德,不然连麦克风都会得罪)。我们「慕贤当慕其心」,所以规劝也好,守默也好,那个存心是一样的。所以用麦克风也好,不用麦克风也好,都是希望大家都能听得清楚,都能受益,不要听得很吃力。因为这个麦克风有一时没一时,大家听了也心里不舒服。

第三句「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当人一犯错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念头起来:你在干什麽?他已经做错,很难过了,我们又踹他一脚,不厚道。这时候不是指责他,先协助他,把错误的事情先善後。比方我们办一个活动,倒一杯水要拿给贵宾,他一不小心把它打翻了,假如当下我们在当场指责他,他打翻了已经很难受,又指责他,那他不是都想找个洞钻下去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没有指责,马上陪他赶快收拾一下,我去倒,他会觉得很温暖,他会觉得我任何事情都有这麽多好朋友帮忙。他对我们如此信任,等事情过了以後,我们再告诉他,如何在办这些事的时候都能够处理稳妥。我们协助完之後,再告诉他做事的方法,他直觉感觉你处处都是在为我着想。所以不只是对自己的同仁下属,对自己的朋友,甚至对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先是协助,不要指责。之後,我们协助好了他,再告诉他:这下一次,前事不忘後事之师,今天这个过错,我们学到了经验,我们有所成长,那以後你就会做得更好。有些孩子因为父母老师指责太多,所以不敢做事。因为他一做事他就怕错,所以他那个自信心就一直下降,都有可能,怕这个又怕那个。所以这是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些打击、指责。

「多一些与老师交流,少一点与赌友交流」。赌友,大家听不懂?牌友。这个也告诉我们,当我们跟家长多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愈熟悉,他愈使得上力。像我们在教学当中,那些家长常常来跟我们沟通的,我们对他的孩子都比较了解状况,比较能用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帮他的孩子。我们这一点一滴的用心,都在成全我们的孩子。但是很奇怪,大部分的家长,整个学期过去了,老师长什麽样有时候还不知道;甚至於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现在念几年级、念几班?所以有个大明星他去小学接他的孩子,结果居然遇到孩子的老师:你儿子都念国中了,你还来这里干什麽?那就太夸张了。

「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多一些跟孩子相处,孩子都能感觉到我们那分爱心。真的,当他觉得父母很爱护他的时候,这样的孩子绝对不会自卑,有爱的孩子绝不自卑。自卑的孩子都是时时需要爱的时候,要不到,他愈来愈没信心。我们家,我父母是公务员,家里的经济情况不算很好的,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小到大都觉得我们家很幸福,甚至於我的同学统统都觉得我们很幸福。我们家很幸福,不是因为我们家很有钱,也不是因为我们家当大官。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的心中都觉得,我随时有什麽情况,父母都会来帮忙我们,都会来爱护我们,所以很有自信。一回到家里就觉得什麽事都化解掉,就觉得天底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这都是从父母的这一分关爱来的。

有一个家长,他跟我们交流完之後,他就想:对!我再怎麽忙,也要每天花个一、二十分钟讲讲《德育故事》给我孩子听。结果真的有效,他才打开孝道,讲了前几个故事,讲到闵子骞,「闵损芦衣」。结果讲完的时候,他的孩子就掉眼泪,父母问他:你怎麽掉眼泪?这孩子才三年级,他说:闵子骞他的後母这样对待他,他还这麽样孝顺。爸爸要把後母赶走,闵子骞马上跪下来,爸爸不能把後母赶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我两个兄弟都要受寒。所以他听了太感动了,他说人家闵子骞这麽孝顺,结果我还给父母顶嘴,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你看花了时间,孩子的善良都被唤醒。所以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些社会的应酬。所以人生要学会拒绝,要学会取舍,真正靠大吃大喝,得靠上一些声色场所才能谈下来的生意,那种生意不会长久的,做生意还得看得深远。好,这个父母教育孩子「十多十少」,我们下个月大家再一起来研究。好,谢谢大家。

更新于:23天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