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境界

2024-07-18 08:24 佛学文库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自然..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

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

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

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

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

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没有必成之心, 完全顺从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当然他不是对于事物规律充分觉解后的自然适应, 而是由于对规律的无知无觉, 而不能不受自然的支配。

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功利境界中的人是有着自己的事业心的,但是却以自我需要为中心,很少顾及到社会的需要,当他的目标顺应社会的需求时, 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比如秦皇汉武,但如果名利缠身, 又因其对世事、人生的观点有失偏颇,不能不常处迷惘 之中 丧失对时事的正确判断, 从而在矛盾的旋窝中, 不可自拔。

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中的人不但知道要做某事, 还知道做事时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不但要为这一时代做出贡献,也会为下一代着想 , 因此他们要尽伦, 即完成使命与责任,尽性,把握事物的规律,因其顾全大局, 所以对自己物质上的要求不多, 心灵可以平和宁静,如果他的道德追求不能实现, 社会纷乱不堪,不能看破时代的局限,那他心灵上的痛苦与孤独也依然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天地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这一境界中的人思想最高远、最辽阔,他们不但为今人、后人考虑, 也为前人思想, 在他们心中, 世事中的往、来、古、今都是一体,世间上的人、物、天、地,亦都为一体。他们觉解到,人生于世间, 不只为已、为人,还要为世界;不只为今生, 还有为后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他们的思想穿越时空, 所以他们毫不在意当世对他们的评价,尤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都是被当世冤屈致死,但在他们死时,却都坚信未来的世界会给予他们公正的评判。而庄子一生崇尚无为, 却并非不是真的无为,只是觉得有为的条件不成熟,也就不做徒劳无功之事, 转而专心著述, 留待后人完成他的心愿。所以这些人不论生时是荣是辱, 是福是苦, 都对之一视同仁。因为在时间这个天秤上, 除了他们为这个社会所贡献的价值,其它一切都失去了重量, 所以他们不争, 他们争的是世间的真理、大道之明示天下。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以上四种境界,境界愈高者心境愈平和、愈宽容,人愈是能承受生活所带来的压力、阻力, 愈能看出世事真伪, 愈能合于天理, 愈能发挥人的价值。而在天地境界,其心可容宇宙, 人事早已看破, 所以红尘不惑其心, 是谓静心、一心! 因其几于天道,所以万物皆可为其所用, 而有庄子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定而万物服之说。而境界愈底,愈觉事事不顺,因其看不破, 所以冲不过, 只好在矛盾的网罗中痴缠一生。

冯友兰对天的五种境界说:

1、指物质之天, 与地相对。

2、主宰之天(人格之天)指皇天上帝等。

3、命运之天指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 即冥冥中自有天意。

4、自然之天指天空, 指自然的运行规则。

5、道德之天说天是道德的终极含义。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理论主要是从道家和儒家那里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具体地说,他所倡导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主要是道家的,他所倡导的次高境界即道德境界主要是儒家的。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思想是接着儒释道思想融合。

道家讲的是天道,儒家讲的是人道。此两家学说,有时有相同处。但因取向不同,就出现很大的相异。比如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老子》十八章),孔子也有相同的观点。《礼记礼运》记载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冯友兰天地境界的论说,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 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 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极价值关怀。

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出发,说明怎样做一个道德的人,天地的人:要做一个道德的人,天地的人,那么他的行为应以予为目的,且多以为社会与个人是统一的。行义的行为是按照道德规律之应该行事的,是不计个人利害的,即坚持公利即义的观点。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这样,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广大的胸怀与更高尚的气节,真正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真正成为天之骄子。

摘自《愚山精舍博文》

更新于:2个月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