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一集)

2024-10-03 08:59 居士人物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

蔡老师:

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新的感悟?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下。第三,有没有疑惑?也可以提出来。

大家有听清楚吗?第一个,你跟大家讲一下,昨天到今天,您觉得哪一段让你印象最深刻,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会有一个现象,当这位学长讲到那一段的时候,我们坐在底下说:有这一段吗?我怎么都没有印象。这个时候,这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家都听得很清楚这一段,我怎么都没有印象?人的惭愧心就上来了。那也对我们前两天所谈的内容更加的熟悉。我们学习不要囫囵吞枣,慢慢咀嚼,才会有味道。

第二个部分是您听了以后,你有新的感悟,甚至你生命当中的一些经历,特别深刻,也欢迎您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二个部分。

第三就是听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疑问,大家都可以提出来探讨。

好,你们怎么头都低下去了,哪一位学长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哪怕是一个故事都可以,不过要请你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因为有一次,刚好讲了个故事,隔天我请大家上来讲,四个学长上来讲,四个版本,都不一样,挺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听了以后把它讲一遍,讲不出来或者讲不顺,事实上这一段道理我们并没有真正听明白,听明白就能够把它讲出来。不过大家也不要怕,你讲到一半讲不下去了,所有的人都看着你,保证你这一辈子不会忘了这一幕。人要受到刺激以后才会勇猛精进,是吧?好,我们许老师,欢迎。

许学长:

老师好!有这个勇气上来,是因为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觉得我要珍惜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特别要珍惜跟蔡老师汇报心路历程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四十五天的学习,能够突破我的瓶颈。今天跟蔡老师、跟大家汇报的是我在来的路上(在飞机场)我写的一段心得,也请蔡老师指导我。

「二0一0年四月二十六日,一个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在人生的旅程中匆匆走过了三十六年,在我三十七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感恩上天的厚爱,感恩老祖宗的仁德。曾经的我是那样的愚痴和迷茫,是那样的自私和小我,是那样的无知,是那样的急躁。当自己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死去活来的时候,我结识了传统文化,于是我接受了眼前的一切,接受了事业中种种痛苦的折磨,接受了始终让我不平衡的一切,接受了儿子的不是很优秀,接受了很多很多让我难以理解的事情。

我想眼前的一切,人和物,其实都是因我所致,那就欣然接受。于是也就有这种平和的心态去答上天给我的这张考卷,考题都不是白给的,考卷也经常不及格。于是反思:问题的原因是在哪里?归根到底还是贪瞋痴慢、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和像顽石一样的习性和秉性。如何战胜他们,让自己的考卷愈来愈高?于是悟出:愈是面对难题,愈要坚持,心胸宽广,不失德行。谁做到了,谁的考卷就及格了。如果你总能保持,上天是有感应的。其实今天的马来之行,就是上天奖赏我多年来的坚持,坚持走正道的结果。

我又感到不要辜负苍天对我的厚爱和期盼。而眼前的幸福和利益归根到底是假的,儿女情长更是假的。曾经和老公呕气,可以选择死,现在想想,是自己太执着、太在意了、太当真了。现在想想,既然都是假的,人生这样短暂的几十年,既然不能带走什么,那就留下些什么吧。就像太阳那样,把自己的光明和热,照亮世间黑暗的角落。如果我能这样,此生也就无憾了。但是要想成为太阳也不是很容易,首先自己要先聚足能量,才能照亮他人,所以利己方能利他,所以个人的修持是相当重要的。带着众生的嘱托和叮咛,我上路了,我隐约的感觉到,其实我的使命是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带着更多的众生找到回家的路,然后我们一起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二0一0年四月二十六日,北京国际机场。」

因为把大家当家人,所以毫无保留的分享我心底所有的感悟。

蔡老师:

许老师,在昨天跟今天当中,所谈到的这些道理、这些经典当中的教诲,有没有让你感觉找到一些路了?

许学长:

其实昨天在我发言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回家的路是什么,因为我不精进的学了很多年,但是从来也不读经,也不太懂很多,但是从我昨天学习我才明白,我的使命是带着我的孩子、员工走觉悟之路,走圣贤之路,我觉得我应该带着他们去认识圣贤,使他们聆听圣贤的教诲,然后按照圣贤的教诲去做,这样我才能真正把他们带到回家的路上。在这之前,我朦朦胧胧的,我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但是通过昨天我能捕捉到这些东西。

蔡老师:

哪些东西?

许学长:

像昨天「以师志为己志」,其实这个志吧,一直总是觉得不能辜负学生家长对我的重托,但是到底是什么志,我以前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志就是带着孩子们去走圣贤之路,这是昨天我的感悟。现在想想,通过昨天何老师那一堂课,其实我是一个很散漫、很执着的人,自己也还不觉得,认为自己能放下,其实还是放不下,意志不坚定,这就是我。

蔡老师:

好,我们许老师已经把回家的路都讲完了,大家听到没有?许老师您刚刚讲到的,太执着了,然后不够有恒心。

许学长:

对,信愿行,我觉得我的信心不够,恒心还是不够。

蔡老师:

那您就是把这些都做到了,回家的路就通了,是不是?很多问题自己可以想通,不一定要别人告诉我们。人自己静下来,本有的智慧就彰显出来了。好,谢谢您。

谢谢许老师帮我解围,受人点滴,要涌泉相报。她假如不举手,我就要在这里重复十多年前的傻笑。十多年前参加辩论比赛,讲不出话来,只好站在上面傻笑。我们可以感觉到,许老师她是一个很热忱的人,她很希望去帮助她生命当中所有的人,而当她觉得好像帮不上忙的时候,她也会很难过。我们已经看到她的这一颗真心、诚心。

而刚刚我们许学长提到比较多的是学生跟家长,提得比较少的是儿子跟先生。所以我们这几天一直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句我好像这两天讲了不止一次,奇怪,许学长您好像没印到这句话哦。所以根源、回家的路,就是回归自己的明德、本善,把执着放下,把分别放下,把强求放下,回到经典的教诲,就是回家的路。对经典百分之百的信心,不怀疑,去力行,去突破。真的在突破的时候很痛,再打个电话回家(「家」指文化中心),我们探讨一下,可能一念之间理通了,就过去了。

而我们再冷静思考一点,今天我们要带给学生跟他的家长幸福的人生,我们自己的思维、我们自己的家庭人生都不幸福,我们给他们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逻辑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随时,道就在这个先后当中见真章。

比方说,举一个我们生活具体的状况:吃饭。谁先谁后?「长者先,幼者后」,孝悌的家风才传得下去。吃饭是小事还是大事?没有大小事。从心性上的影响上来讲,每一件事都挺重要。而我们忽略这些小事,等他错误的态度形成,你想要再把他拉回来都拉不回来。所以都要从这些细微处去成就一个人的人格。

刘备先生送给他的儿子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这个话非常好,可是他儿子是阿斗,是吧?这里又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心态,你很努力,你的儿子假如也没教好,怎么办?会不会很痛苦?所以要坚持,这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而且这样的态度,一定会深植在所有这一生跟你有缘的人的心中。

我们其实有一个得失心都是在哪里?成败论英雄上面。然后就在那里懊恼:我已经不好了,我已经都给人看到了,是这个样子了。不要以成败论英雄,真诚、尽心尽力就能留在人的心中,而且留在你的孩子的心中,他一定会感动的。教育要无怨无悔,要很有耐心。这一世没把他教好,怎么办?下一世嘛。因为我们今天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心灵完全的正面、健康了吗?不是要调他,调哪里?调自己的心啊!孩子是我们心的反射。

我们从事这个教育工作第一年,我是在大学的时候,每次要月考前两三个礼拜,我就会找很多同学,然后找一起来,每一个人负责一科,然后他来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教一科,然后就在考试前那两三个礼拜充分复习,我就组成一个读书会。结果有一次,考一科,那个负责的同学他很认真教我们,我们全部都pass,都过关,最害怕的那一科全部pass,结果他被当掉了(考试没过关)。他负责教我们的,他被当掉了。他难不难过?所以告诉大家,有没有被当掉,也要看你的福报,哪怕你是教这一科的还是被老师给当了。

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就会聚在一起探讨。我到学校教书的时候也是找我在师范学院的同学,定期的两三个月一起来探讨。结果两三个月之后,因为现在的孩子,他的基础都不是很稳,尤其德行方面,所以我很多同学都觉得很辛苦、很累,满多抱怨的。结果他看我都没什么反应,他们就说:你都不生气啊?我跟他们说:我没有资格生气。

为什么呢?因为我有一次,在礼拜释迦牟尼佛的时候,突然有一句经教射入了我的脑海,就是在《梵网经》里面讲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是第八千次来到我们这个世界。当我想到这一句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个学生太惭愧了,老人家讲了八千次,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都没听他老人家劝,我是一个很不及格的学生,所以我要以本师的这颗爱心为榜样,我要效法他。

当然更重要的,这一生不能再做不听话的学生。而一个人要当老师,他的基础,他一定是一个好学生。我们没有一个好学生的基础,我们当老师很难名符其实。为什么?因为我们今天教学生什么?就是要教他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啊。那我们不是好学生,我们怎么教他呢?我们不觉悟,我们怎么觉悟他呢?

一个好的父亲,首先一定是一个好儿子,他才能教导他的儿子如何当一个好儿子啊!相同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他绝对也要先是一个好的员工,他才能把一个做员工的态度全然的去给予他底下的人。往往都没做过基层工作,一跳就是最高领导,都是高阶主管,管理起来很难管理得情、理、法兼顾。因为他直接就是当官,他很难体恤底下人的困难在哪里。

所以这个先后,要当一个好父亲,首先是一个好儿子;要当一个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好学生;要当一个好的领导,首先一定是一个好的下属。

所以我给我的同学讲到,我今天没有听本师的话,都劝了我八千次了,最后还四十九年,我才劝我学生两次,我有什么好没耐性的?常常,我们说「慕贤当慕其心」,学儒就学孔子,学佛就学释迦牟尼佛的风范。一比较,惭愧心起来了,没有任何抱怨。「德比于上,则知耻」。这个是我给自己的第一个心理建设,我没有资格嫌我的学生,因为我没比他好。

第二,我也给同学讲到,今天,所有的万事万物,它的道理是相通的,各行各业做人处事的道理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今天,一个农夫,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已经荒耕十年的土地,而且地都裂开来了,非常的贫瘠,而这个农夫要来耕耘这一块土地,他脑海里会想:三个月我就要给它长庄稼。他会不会这么想?他不会。因为他明白事物发展的自然轨迹。以他几十年的种田经验,他会想:两年能出成果已经很不容易啦。他懂啊,这个道理他明白,他心很安,他不会强求,他不会患得患失。但是假如我们今天去教书了,那就是耕耘孩子的心田,那他的心田荒耕多久了?这个我也不知道,每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都想着:我昨天都教过他了,今天也不改,气死我了。那是那个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了。

而当一个人调整到一个心态,就是所有的家人、所有的遇到的有缘人,都是来提醒我生命当中,我内心修养的不足。能时时这个态度,人生就有味道了。只有一个学生,其它的人都是老师。我看到他情绪起来了,「啊,他提醒我修养不够,我赶紧把根源问题找出来。」所以古圣先贤把人生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拿来是试金石,考验考验自己的修养够不够。是这样的态度,他就心平气和面对一切的境界,那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所以有一段话我们深深去体会到,这个格言这么说到:「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我们感受一下我们这一生有没有觉得贫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被看不起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感觉很难过、很困顿的时候?很烦躁的时候?有没有很孤独的感觉?有没有很绝望,这一些心情上来?这些都不是别人给我们造成的哦,都是我们内在产生问题,才会出现这些情况。

人一知足了,他会觉得贫穷吗?而且愈知足、愈感恩的人,反而他往后的善缘愈多。你一个人贫穷了,还怨天尤人,愈来愈凄惨。「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我们看,能无求,「天不能贱」;一个人汲汲营求的时候,人家看他就看不起他,为了名利,就会变行尸走肉,就会被人家看贱了。

而我们看这个无求,无欲则刚。我们为什么很脆弱?因为我们很多的求,求不到了,每天就在那些失落当中痛苦。小孩子每天有没有求?小朋友一岁多,学走路,他会不会想我要当董事长?没有。他没什么欲望的追求,所以他一天笑一百七十次,是吧?所以什么是回家的路?能够再笑一百七十次,路就快找到了。是什么?把强求放下,人生很多的苦就解掉了。苦,大部分来自「求不得」苦,把那个苦的根源找到了,你要解决就不困难。

我们讲到夫妻关系,好像夫妻关系是很多人人生当中一个大的考题。每一次都会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天下无不是之朋友」,念念念到最后,压在最后的就是「天下无不是的丈夫,无不是的妻子」,都是被我们勉强才吐出来的。

我们看在这个夫妻关系当中,为什么会很苦?是他让我们苦吗?不是哦。他在提醒我们心里面的执着点。每一个人都是老师,都是来给我们发考卷的监考老师啦。有没有人在考试的时候去打监考老师的?没有吧?对呀。打监考老师就不理智了。人假如修养到什么程度,太平日子就现前了?佛家,进佛家山门,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经验?传统的佛寺,您一进山门,第一个看到是什么景象?弥勒菩萨。这个是艺术的教育,还没跟你讲经说法,这个像已经把最重要的做人态度告诉你了,很善巧方便。第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能容的时候,还有没有障碍?还有没有看不顺眼的人?你一定要像弥勒菩萨有这么大的肚子,不是,肚量。差一个字差很多,言语要谨慎,「谨而信」,谨很重要。而且要常常给人信心、给人笑容。

而弥勒菩萨有一首偈语,特别值得我们效法。菩萨讲,「涕唾在面上」,人家给他吐口水,吐在他的脸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弥勒菩萨也学过物理学,是不是?他知道手抬起来擦口水,还要消耗卡洛里。「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其实你看一个人吐口水过来,愤怒从哪里来?从有这个字来的:「我」。所以人生最大的忌讳在哪里?这个心常常只有一个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忌讳。所有的苦的根源,就是把这个「我」摆在第一位,所有的苦统统现前。「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不就打起来了吗?是不是?所以是「我」生气了,这个「我」在作祟。

假如他口水吐过来,你没有「我」:「他今天很愤怒,愤怒会伤肝,把他情绪发泄出来,比较不会得癌症。幸好是吐在我脸上,吐在别人还打架。」你看多好,肚量打开来了,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设想。请问大家,一个人有这样的修养,铁石心肠的人跟他三个月、六个月,就被他化开了。人的心都是什么做的?(答:肉做的。)这一句好像经典没有,这个应该是可以接受,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嘛!所以每一个人在提醒我们,我们修养达到这种境界没有。

大家以前看那个武侠片,「金钟罩」、「铁布衫」,怎么打都打不伤,是不是?大家希不希望有一天,任何人怎么对你,你都如如不动,都不会生气。这样的日子早一点来,你的太平日子就来了,是吧?那你每天就是在唤醒别人的良心、真心,因为你有修养,「理服人,方无言」。

那要达到这个修养,首先得从自己最难的习气去对治。所以为什么格物排在第一位,「物格而后知至」,才能真正「致良知」,才能时时以这个良知处事待人接物。这些习气、烦恼、习性不去掉,都是顺着习性做事,怎么可能顺着良知做事呢?物格而后良知才会致,知才会至,这个就是本。

所以大家去感受,我们要善于体会道理。今天这个人吐个口水,这个很有修养,完全不跟他计较。不只这样,隔天上班,自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绝对有他一份。到海南岛买椰子糖,是吧,对不起,我这几个地方比较熟,比方说到庐江买茶叶,都有放他一份。一天、两天、三天,说实在的,一个人脾气很大,那也是假的,他脾气大是二十四小时脾气大吗?不是嘛。那也是他一时间虚妄的情绪、念头上来了嘛,不是真的,不要跟他计较。真的是什么?真的是他的明德、他的本善,他真有,你要相信他。

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当地有一个监狱,一百多个服刑人员在里面,结果震倒了整个监狱。监狱里的人本来是每天想着,早点出去,早点出去,可是当地震发生,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离开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离开,而且他们都是犯过罪的人哦。当下所有的人,都赤手空拳在瓦砾堆里救人。第一批救难人员赶到的时候,这一百多个人,手上都流着鲜血,他们已经顾不到自己痛了,能多救一个人就是一个人,那个时候都忘了自身已经在淌血了,都不在乎这些事了。

我们想想他有没有本善?这摆在我们面前啊,「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他为什么会犯错?「苟不教」他染上了这些坏的习性,他很可怜,明明有明德的人,却被习性给主宰了。就好像明明他的家里底下就是金矿,可是他却出去乞讨当乞丐。假如我们知道了这个真相,看到这个乞丐,会怎么做?赶紧领他回去,把他自己的金矿挖出来,不要再过那种日子啦。相同的,每个人都有本善,他现在在过那个糟蹋自己的日子,我们很自然会怎么做?尽力协助他,回复他的善良。所以对人的信任非常重要,信心。

好,这个时候当事人一看,我对他这么恶劣,他还时时都会想到我,人的良心就被唤醒了。而且这个同事他可能会想:这个时代还有修养这么好的人,得要去打听打听他是什么来历。结果一了解,原来是学《弟子规》的,原来是学儒释道圣贤教诲的。那大家想一想,本来是冤家,等你感动他以后,他对圣贤教育的信心强不强?非常强,你可能就成就了一个人的人生跟他的生命。所以这个叫给圣贤人脸上贴金,这是实质的贴金。我们去买个金片贴上去,那个是做个表法的意思,真正的是为人演说,这是真正给古圣先贤脸上贴金。

好,这个是跟大家交流到,所有的情绪、习性上来了,其实根源是这个我执,「我」一定要,「我」生气,「我」不高兴,都是这些情绪在作用。有一句俗话叫擒贼要先擒王,「王」就是「我」的执着。所以人生还有一个态度很重要:自己选择、抉择的就负责到底,不要逃避。人一想逃避,那个真诚心、责任心就不见了。所以我们正己化人,把精神放在做好自己,不要想着要去要求另一半、要求谁。自己好了,自自然然对方的良知就会被唤醒。

而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而那个信心要没有任何怀疑。回到什么状况?回到当时候我们的孩子在学走路,他差不多一岁左右,在那儿胖嘟嘟的,晃啊晃啊,父母在他面前:孩子你一定能、你一定能。那种父母全然相信的眼神跟态度,一定会给孩子生命的动力。不是世界变了,是我们自己的心境变了。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那种全然相信我们孩子的心境,然后设身处地的体会他的心、体会他的难,陪伴他走过他现在的弯路,走回正路来。

很多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孩子都二十几岁了,父亲很真诚,给孩子道歉,承认以前的不对,孩子都很震撼。那个父亲在跟我们分享这一段的时候,他也非常欢喜,而且那一次课程,他的两个儿子统统来做义工。确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好,我们也谢谢许学长给我们首先带来这个分享。下一位学长。来,张学长。

张学长:

谢谢蔡老师。很难得有一个机会可以在老师面前让老师指出学生许多的不足,所以学生很珍惜这次机会。在昨天到今天为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谨记的一句话是,老师说的如何习礼。老师说,最高的学问就在最简单的生活当中。

记得在二十七号的上午,我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侄子、弟妹、还有我妈妈的表妹、好朋友,我们一家人去喝早茶。然后,爸爸妈妈就准备把我送到海关,准备过境。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感恩我的父母亲,因为从小到大是他们很认真的教育我。当我来到中心时,我就说,我回家了。因为我要来学习,学习把自己做好,所以这几天,我没有大家那么多的志向。我只有记得去年来这里之前,跟随何老师学习,我学到了一点,就是深入《弟子规》,一门深入「一日常规」,这是自己的一个体会,很想向老师汇报一下。

在结束四十天的课程之后,我回到家里,我每天都很忙,我陪着妈妈出去,她想到哪,我就开车送她去哪里。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我的心态平稳了很多。我妈妈是一位非常严格要求的母亲。在家里,我的东西随便乱放,她可能都会打我或骂我。其实我非常感恩我妈妈,有时很想逃避她,因为她对我太严格了。但是走过那么长时间,回顾我母亲的时候,我觉得很感恩,每一点滴都在教我。所以回去我第一件事就是将我的衣柜整理好,因为我要外出了,我的衣服一件件把它迭好。然后来到这边,有很多东西笔记上我也记不了那么多,我当下就用心去听老师说的话,觉得非常重要的我就记下来。回到宿舍,我会很慢的将我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做稳。老师让我要跟大家多交流,我不会说话,我不知道应该跟各位长辈说什么,但是我很安于当下,我走路我都把它走稳。因为我也不知道我未来的下一步怎么安排,我也不去想它。我只想说,我在这边好好学习、好好听课,将「一日常规」落实到我的每一个点滴当中,所以我也特别感恩《弟子规》。从去年八月我在皓威(马来西亚)参加过一期幸福人生讲座,当学员。当时我就对自己说,如果我的家里不幸福,以后我不会走向讲台,我不会去推广《弟子规》。

后来我就去做,现在我的家庭非常幸福。我记得在我离开家的前两天,家里来客人了,然后因为客人需要吃荤的,那爸爸就在厨房做荤的,我就在做素的,妈妈就在外面招待客人。我觉得非常温馨,这是家,这是给我觉得非常欢喜的,这是《弟子规》带给我的。

很多时候妈妈性子很急,我能感受得到,但是何老师告诉我,要看存心。我开始去反观我自己,我一切都在看我妈妈的存心。我妈妈的存心非常好,因为她希望我是一个好女儿,所以我一直很听话、很孝顺他们。但是以前我不知道要孝妈妈的心,现在我知道了。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代表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我要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所以来到中心后,这两天我就在克服,精神不是很好,老师的第一节课,有点困,昨天也有一点点。然后我在掐自己的肉,后来我想,我不能这样,因为这样的话,「身有伤,贻亲忧」。我要提起我的正念,因为每一个过程只有自己去克服它,可能才很清楚。所以我想来到这边,就是代表我的一切家人,我坐这里我就要有坐的样子,站就要有站的样子,虽然我有很多的不足,但我希望各位学长可以每天告诉我,我哪里没做好。

昨天突然间我看镜子的时候,我看到我的胸前(指发给学员的制服)有「诚敬谦和」。然后我就在想:我眼睛都在往外看,怎么我每天穿着这么一件提醒我的衣服我都没有看到呢?然后突然感觉,其实我看到的一切不是别人,是我自己,然后我就好像没有那个界限去分别它了。然后很多事情就是当下那一念我该怎么去做,我就把它做了,我也不再去想其它的。如果晚上回去累了就早点休息吧,明天有好的精神。就自己活在每一个当下,至于家里的,我想我把我自己照顾好,我的爸爸妈妈也会很安心。

我哥哥的孩子一向很调皮,一直我们想把他送出去给别人带。在去年突然我有个感悟就是,不要把孩子推出去,那是我们家人的责任。虽然说哥哥嫂子还不具备很好的教育方式,但我作为姑姑,只要我把我自己做好了,我想我的这一份德行,能感动到他。因为家里的一个亲戚跟我讲,每当我侄子跟我在一起时,都特别乖、特别听话,但是跟其它的家人在一起就很捣蛋、很小皇帝。我说没事,我会好好修我自己。我相信,一切人跟我都是一体的,没有我和他之分,所以我就在想二0一二年,每当老师谈到这个话题,我也很沉重,但是我也不会说特别忧伤,我想我就活在当下,把我该做的事做完,明天是怎样,我也不知道,然后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我看到这边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条件,人生也是这样子,那我现在看到的是,这个环境是大家的,我从我的每一点、从用水开始,从我自己各方面把它做好。我来到这里跟老师学到的就是「一日常规」,我现在回去就把「一日常规」每一点落实,也不知道对不对,请老师点评。

蔡老师:

我们掌声谢谢。确实,高深的学问都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把这颗迷失的心给拉回来。当我们「步从容,立端正」的时候,就是把散乱、急躁的心,拉回稳重、拉回静定当中来。当我们「缓揭帘,勿有声」的时候,那种从内心出来的对一切物的恭敬、柔软就在这里在修炼自己、在提升自己了。还是我们在做每个动作都很粗鲁,给我们的东西都很快就坏掉,那这个恭敬就很难形成,所以柔软,是随时随地都在培养的功夫。

我们刚刚也很感动,张学长现在已经没有别人跟我的分别了。「万物一体谓之仁」,不分别你我,把万物都当作是自己,去爱护、去关心,这是真正有仁慈之心。所以我在这里也倡导,当然一切随缘,大家愿意的话,每一个人把自己这一段时间学习的功德,祈求我们云南干旱早一点化解。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精进,都是很大的力量,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用我们几十个人的至诚心,能不能让这个旱灾解除。当然我们也相信,现在一定有很多的同胞,都一起在做这个事情,不要因为人多,我们就不做,我们就像大海的一滴水滴,我们把这个「我」放下了,就整个融入大海的心量当中。

刚刚张学长还有提到,她的母亲对她很严格。她觉得其实父母严格,确实是严师、严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而往往父母的严格,我们很可能要十几年、二十几年才体会得到。所以当父母真的要「人不知而不愠」,为孩子好,孩子还责怪、还不能接受。这个例子我曾经听一位学长讲到,她在当小孩,三、四岁的时候,很小,去旁边隔壁家玩,结果那个大姐姐就给她擦上红指甲油,手、脚都擦好了。结果回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很严肃,跟她讲:去洗掉。

我们在那个年龄,父亲是天,对父亲的态度其实对我们影响很大。就好像是我们在学习是非善恶对错的标准,就是父母的态度了。我们常常都说,孩子现在怎么是非都不分。其实在孩子要形成是非判断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在他身边?在台湾有句话叫「爸爸回家吃晚饭」。我小时候听到这句话,觉得讲这句话干什么,我爸爸每天回家吃晚饭,这个有什么好说的。后来我才知道很多爸爸不回家,都在外面应酬。真的我那个时候才明白这些情况。而我们的整个人生的价值判断,就是在父亲的一个眼神当中、一个态度当中,就知道这个事情不应该做。要去乱来了,爸爸一个咳嗽声,就不敢乱来了,这个就是在形成了,所以孩子是需要陪伴的。

我很感激父亲,我父亲是在银行上班,假如没有父亲坚持很多原则照顾这个家庭,我们今天的人格绝对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每一次讲学,愈讲愈感激父母的恩德。

但是严格也要有度,「恩威并施」,要有个中庸。你不要严格到孩子看到你尿裤子就不行了,那个就太过了,吓得半死,就不亲了。

这一点我父亲也是很有心。我父亲虽然是男士,但是我感觉我父亲的心特别的软,柔软,甚至连讲话都怕伤了我们。我记忆当中,我父亲是很有原则、威严,而那个威严事实上是道德之威,不是一种好像很有气势,情绪、脾气压人,不是的。做什么事情,一举一动都很有规矩,这种风范就形成一种威严。

虽然我很怕父亲,但是隔一段时间,几个月,我爸爸就会:来,带你出去走一走。然后我就坐在我父亲的摩托车后面,抱着我父亲的肚子,我都可以感觉我父亲的温度。虽然在爸爸面前不敢笑,可是一坐上去就笑了,在后面偷笑。而且父亲带着儿子这种感觉特别好。当到了所有亲戚朋友的家,当父亲讲那一句「这是我儿子」,人的那种使命感、那种羞耻心就上来了,不能给我爸爸丢脸。所以这个还是要有恩在里面,要有一种亲情的互动、付出在里面。我们三个孩子在读书的过程当中,父亲常常怕我们饿,都跑出去买很多好吃的,这都是我们整个成长的回忆。

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去做生意,我跟我父亲讲:爸,我现在需要三十万(台币)。三十万在快二十年前,也不少了。结果我爸说:你要做什么用呢?我说:爸,现在比较晚了,我明天再跟你讲清楚。我就把电话挂了。隔天,我还没睡醒,我爸打电话来了:儿子,钱我已经帮你汇过去了,你要做什么呢?

我收到的是什么感受?不是三十万那个东西而已,是什么?是我父亲细腻到什么程度?他不希望让我觉得他不信任我,所以他先把钱给汇来。可是他却要尽他父亲的责任,他得要清楚我做得对不对,他要问清楚,但是他一定要让我明白,随时随地他是信任我的,而且是支持我的。

我前面事业都走得不是很顺,我父亲都是笑着跟我讲(我也不知道花了他多少钱),我父亲都说,「在父亲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你好好去历炼。」其实父亲这样的心境,我们愈不愿意做出让他伤心的事情。这是父子之间的交心,心心相印。

我最近体会的,自家没有秘密,对父母什么话都能讲,没有不能讲的,当然了,讲了他会操心的就别讲了,没有所谓的秘密存在。这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恩威并济,还是要适中。下一位学长。

李学长:

大家好!刚才我听了蔡老师所说的,自己也会做错事情。本来我是医科大学的,觉得自己能够保护我的孩子们,他病了我给药,还有很多的工人。但是我有几位工人,做了很多年,他们已经很老了,有位工人的眼睛有白内障,所以看不见,花了很多钱,我也付给他们钱,因为我还能够。现在他的眼睛好了。我也是很感谢我的工人们,他们跟我很好,因为我常常告诉他们,我们应该做好人,现在他们都很好。他们老了也不要退休,六十多岁了他们不要退休。

我的店非常奇怪,很多顾客,从年轻他们谈恋爱在我的店里,已经有孙子了,还带很多孙子到我的店里。他看,这些工人已经很久很久了,他们不要退休。我学了《弟子规》以后才觉得,我爸爸教我:做好人,留一点饭,留一点知识给很多贫穷的孩子们,叫他们吃饭,以后你会很好。真的我的店特别热闹。这个是蔡老师和李越老师教我的,老师记得吗?在槟城那边,去年十二月份,我一直学,应该做好人,我觉得非常非常好。现在很多政府官员,印度尼西亚的,也是我的朋友,他知道我是很喜欢好学的人,也是会一点点的中文,所以他常常请我帮助政府,ok,我也是很喜欢帮助印度尼西亚人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所以我非常感谢李越老师、蔡老师,学了《弟子规》以后,有很明亮的明天,我特别,想是这样。谢谢大家。

蔡老师:

长者给我们展现,人生应该是愈活愈明亮,愈活愈放光芒。有没有退休的?没有。孔老夫子有没有说他退休?没有。这个概念在我们中华文化没有,没有为自己,哪来的退休。所以这些读书人回到自己故乡,继续教私塾,把他最珍贵一生的智慧,人生的历炼,再传给后面的人。孔老夫子有没有退休?释迦牟尼佛有没有退休?到最后一天,都还在教化学生。而我们的师公,李炳南老师,到九十七岁的时候都还在教学。那个时候,老人家行动比较不方便,是几个学生把老人抬上讲台,老人家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大家愿意听我讲,我就讲一天。」老人的风范都留在我们这些学生的心中。

我们也可以从长者的分享当中,感觉到做好人好不好?好。我们可不能做好人让人家看得,「我不想做好人了。」

今天,这一段时间跟大家有一个交流。不过,我刚刚好像跟大家说,我们这一节课可以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把这两天讲的内容给大家讲一遍,你看是哪一段你印象最深的,跟大家讲一遍。第二,是你听了以后有什么人生的感悟、启发,也可以跟大家交流。第三是听了内容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第二个部分、第三个部分,好像大家都有提到,第一个部分目前好像还冷场。有时候去讲一遍,我们才知道我们对这一段到底贯通没有。真的,我们这样听,听三年、听五年,真好真好,突然人家问我们,我们讲不出来。所以也是勘验勘验自己到底有没有听明白,讲一遍给大家,更加对这个道理印象深刻,自己也受益,我们所有学长也受益。

那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更新于:2天前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